家乡北仲山的回忆.doc_第1页
家乡北仲山的回忆.doc_第2页
家乡北仲山的回忆.doc_第3页
家乡北仲山的回忆.doc_第4页
家乡北仲山的回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 北仲山的回忆我的家是关中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以这个村庄作为比照,南北各有一座山。北部是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丘陵,在丘陵的边缘有座山,山名北仲山;它的南边是秦岭山。这两座山是我童年的最好风景了。先说北部的北仲山吧,在它的身后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幻莫测的东西:在要下暴雨的时候,第一个闪电就在它的头上;第一片乌云也在它的头上。不久,乌云滚滚而来,雷声隆隆而至,大风呼啸卷起漫天尘埃。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大自然的工厂,在北仲山的后面制造着风、雨、雷、电,并把它们漫过北仲山,铺天盖地,挥洒开来。这时我们这班孩子欢呼雀跃,在风中、在乌云滚滚的壮美、在雷电闪亮炸裂的震撼中,张开自己的嘴巴,仰起头来,用手在呼喊的嘴上拍打着,发出“呜哇、呜哇”的怪叫,以此来迎接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来了,北仲山与周围苍茫的烟雨融为一体,现出了威武不屈,顶天立地的气概。暴雨过去了,北仲山戴上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彩虹的项圈。暴雨过后的沉寂,把北仲山里汩汩滔滔,呼啸而出的洪水的压抑的怒吼传的很远,家乡的人们就是根据这声音的大小来判断这场雨的大小。那传出洪水声音的地方叫“口子”。口子实际上是两山夹峙的一个关口,它是关中平原进入咸阳北部以至延安、榆林的重要通道。其它地方都是连绵不断的山梁,仅在这里有一个幽深的山谷一直通向山的深处。口子地处北仲山根的一个高台子。从口子往南看,视野茫茫,开阔异常,让人觉着豪气冲天。口子往北大山阻隔,连绵不断。我们可以想象,在过去,有多少官场失意的政客和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来到此地,想一想南边长安的繁华和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再来想一想将要谪居的北方荒山大漠,能不心里惶惶?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地徘徊不前,是如何的踯躅于此,“回头望长安”!“物遇其不平则鸣”,于是就有了一个发泄不满,艰涩难懂,留有文人特有的印记的名字“口子”!我想,口子在他们的眼里是艰难的口子、是吞噬了他们前程的口子、是人心叵测的口子,也是给了他们最后好好看一眼他们曾经风光过的长安好地方的口子。解放前,口子以南为国民党所占,口子以北为解放区。这样,口子就“脍炙人口”并且神秘起来了。口子有一个大的集市,每逢集,这里泾阳、淳化两县的客商云集,人们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口子有一户人家,家境殷实,谁也想不到这家会是一个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络点,有趣的是国民党也拿他家当自家人,喜欢往来在他家落脚洗尘,还经常要这家人为他们干点联络的事宜这事解放后人们才知道。口子向北三十多里,有一座山,叫“野台山”。野台山雄居口子把持的山谷中,将山谷截断,成为战略据点。据说一九四六年这里进行过一场战斗,名叫“大战野台山”,我就看过关于这场大战的小人书,于是我就极向往起野台山了。后来又听说大战前夕,共产党军队的情报就是从口子的这户人家传出,又极羡慕而且钦佩起这户人家,甚至对口子也更加向往起来。每到口子,就非得在这家人门口走走看看:门里往往有一老者,白发皓髯,头戴一顶瓜皮帽,手掐一杆长烟袋,或在射进屋里的冬的阳光里打盹,或在盛夏的屋的庇荫下纳凉,好像对外面的热闹嘈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表现出的沧桑超然之态,令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老者的兄弟有好几个在外做官,惟有他不愿出去,守着这些祖业度日。有一条河,从口子喷涌而出,叫冶峪河。它从两山夹峙的口子奔泻而出是它把口子掘凿出来的。口子有一潭,名叫“响潭”。响潭是冶峪河的杰作。何以叫“响潭”,我不知道,但是,在发洪水时,数十里外,响彻云天,激荡如春雷,人们耸耳而听的,就是该潭。是潭就因有湍流飞泄的冲击,“响”是免不了的,唯此潭在干旱的地方是决无仅有的独唱,物以稀为贵,贵而声明远扬,何以不“响”?这是我的理解,至于它的名称的渊源,是无从考究的。“响潭”,真响!那是雷的高亢,那是暴雨的嘶鸣,那是被暴雨激怒的山的怒吼,那是涓涓溪流凝聚的勃发的力量!咆哮的水流直跌四十余米,击潭而鸣,信夫,响潭!响潭有多深,谁也不知道,只能看见潭水幽幽,永不干涸。老人们说,响潭是通着东海的,潭中有一个水怪,专门吃人,特别爱吃小孩,所以,我们对响潭就敬而远之了。响潭所处的位置很有意思,潭上为淳化县,潭下为泾阳县,这就有了“一瀑飞二县”的意境了。潭上潭下风光无限,一潭连着山区和平原河川。顺着潭水清流而下,曲折数十里外就进入泾河。离潭五六里是一个叫夹河滩的地方。夹河滩常年水流不断,河滩中地下水也极丰,人们用以灌溉,虽然土地少,但他们精耕细作,以种菜为主。著名的泾阳红皮大蒜就出自这里。这里的大蒜长的特别大,四个可以到一斤;这里的蒜薹又粗又长,三根可以称一斤。这里还出产莴苣,莴苣长的又粗又高,他们用来腌咸菜,春节时拿到集上去买,很赚钱,因为每家每户过春节都得买它来做“酱杂”(一种用酱菜、炸豆腐、胡萝卜丁和瘦肉丁和在一起炒的小菜),“酱杂”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小菜。夹河滩最让我们这些小孩迷恋的,是它的一大片杏树林。夹河滩的杏树林大,在河滩中绵延十数里,在春的感召下成了杏花的河。杏林中杏的品种多,在麦收的季节杏就熟了,黄澄澄的大杏半遮半掩在浓绿的树叶里,很惹人爱。上夹河滩走亲戚是让人羡慕的事情。夹河滩的杏树长的特别高大,这是夹河滩之外的人们羡慕又百思不得其解的。现在,我知道了植物的向光性之后,明白了这是因为河滩在川道里,地势低,杏树要努力向高处长,以采集到更多的阳光。在我家周围,有四个有名的东西,那就是“南程村的柿子,夹河滩的杏,高家堡的豆腐,宋家庄的醋。”响潭之上是一个跨度达一百五十余米,高达百米的大渡槽。渡槽建于何年合何月,我不知道,但是渡槽很有名,因为它把冶峪河的水送到了干旱的西北塬,西北塬从那时起就不缺水了。有了冶峪河的水,西北塬的人们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创业,特别是把那些陡坡地修整成了平整的水浇地,保证了粮食的丰收。是冶峪河推动了西北塬的发展,是渡槽把人们发展的希望变成了可能。渡槽更有名的是因为它的坚固。渡槽建成大概该有四十年了,长年累月的用,却从不漏水,人们颇以此为奇。渡槽不光能输水,还能当桥用。以渡槽为桥,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空旷高深的河谷给人造成的眩晕、鸣哨而过的大风以及响潭轰鸣的声音在河谷中来回冲撞形成的飘渺的咆哮,使你要经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考验。过去,没有通口子的路,人们只好沿着很陡的坡走下到夹河滩,在从夹河滩沿很陡的坡往上攀才能到口子,或者到达去口子以上淳化县的路,那时只有用肩挑、用牲口驮东西。现在渡槽早已不是交通的要道了,只是一个输水的通道,渡槽上的盖板有些已经锈烂,上面的行人寥寥无几,早已不见了当年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九八年回老家的时候,我曾专门去过口子的渡槽,我有一种不很确切的感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口子向北沿河谷蜿蜒曲行数十里地,爬上一个坡,在山谷中有一片亮光随着你的前行扑面而来,那就是黑松林水库。黑松林水库库容只有几十万立方,却足以“截断巫山云雨”了。抬高了的山涧溪水,沿着沿山根岩石开凿的盘山渠道,一路欢歌迤俪,流进干涸的沃土。小小的黑松林水库给家乡人带来了荣誉它在不知不觉的运用中,创造了多泥沙地区水库减沙调度运用的范例和土石坝运用年限的记录。有很多专家来此考察研究。北仲山里有野韭菜。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总有山里的人们来卖韭菜。他们背着背篓,从二三十里路外来,一路走,一路吆喝:“韭菜,山里的;韭菜,山里的。”山里的韭菜长的很细,很结实,味道很香。韭菜不贵,那时的东西不可能贵,也就五分钱一斤,背一满背篓韭菜也就买个两三块钱。妈妈往往在这个时候很大方,花两三毛钱,买一堆韭菜,于是,我们的餐桌上就要飘满韭菜的香味了。妈妈用韭菜给我们包饺子,或用韭菜给我们擀韭菜片片子(把韭菜和麦子面和在一起,擀出来的又厚又宽的绿色面条)。北仲山里有蝎子,在过去贫穷艰苦的年月,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上学就靠捉蝎子卖钱来供应。我就曾经捉过蝎子,不过不是在北仲山它离我家远,再说在山里抓蝎子需在晚上,在夏日的晚上,蝎子会出来纳凉,你只需要提个铁皮水桶,拿个手电筒,在山坎上照,蝎子就在上面,不过你眼睛要好,蝎子的颜色和土的颜色一样。一个蝎子能买一分钱!有人为了抓蝎子遇上了毒蛇给咬死了!总之,抓蝎子是很危险的,但蝎子是北仲山给我们的恩赐!北仲山是我家乡人永远的话题和寄托,家乡人爱北仲山,到秋后万木肃杀干枯的时候,在山上过夜的人(这些人往往是些放养娃家乡人对牧羊人的称呼)常常会点起野火,这是北仲山的山坡上便在夜的暗的底子上熊熊然光亮起来。这时家乡的人们就会骂:“这些放养娃找死呀!”他们怕把山烧坏了。其实,也不一定是放养娃点的火,因为,有时火很大,他就不怕火烧了自己的羊?家乡人爱北仲山是另有原因的,北仲山是他们死后的寄托。家乡的人死后都是土葬的。死了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墓。打墓时,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或是死者生前的好友,带领几个年轻力壮的劳力完成这件事。老者向北看一看北仲山,向南望一望秦岭山,在地上作几个记号,于是嘴里念念有词:“头枕北仲(山),脚蹬南山(家乡人对秦岭山的称呼)”,于是,一个长方形的框就在地上画好了,年轻人就在这个框内下挖一个方形的坑,在冲着北仲山的一边挖一个洞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