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doc_第1页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doc_第2页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doc_第3页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doc_第4页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左宗棠说,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时局动荡,因此两国都作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来改变当时的现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近代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同命运。然而,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却并未是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两次运动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我认为原因是多元的,它关系到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首先是改革的目的不同。洋务运动最初兴起的直接目的是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以镇压太平天国;其根本目的和宗旨是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抵御外辱维持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算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与“求强”的运动。但并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体制,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到达复兴变强的目的。而在同一时期的日本 ,明治维新是为了“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在以西方为楷模, 竭力将日本建成资本主义近代国家 日本推行了三项基本国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改革目的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改革的力度与方式方法,这是导致两次运动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改革内容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他们不仅在器物技艺的层次上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而且在政治制度、经济组织、社会结构、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及文化思想等方面,也同样进行了全盘性的改革。然而首先,他们改革了以前腐朽的政治制度。这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新政权区分与另一个政权的标志,更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意识到改革政治制度是一切变革的根本。政治方面,明治维新运动废除旧政治体制,建立起中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之后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方面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这奠定了日本工业化基础,掀起工业革命热潮,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达到了殖产兴业的目的。军事方面,则实行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机构,扶植军事工业等等一系列基础而重要的改革措施。思想文化方面则通过教育改革,欧化运动,传播启蒙思想等途径达到了文明开化的目的。这一系列从上而下的改革措施,使日本快速的崛起。而洋务运动相比之下,则仅仅局限与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的学习。洋务派的几个领军人物创办了军事工业,建立海军,设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科学,法律书籍。仅仅凭这几个大臣,搞一些与平民百姓意义不大的改革措施,就想改变中国当时的现状,可见统治者多么的迂腐愚蠢,又是多么的目光短浅。这些改革内容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中方的惨败宣布破产。然而,从客观上看,我们可以从国际环境方面,国家政治体系和两国的起点不同来分析两个运动的成败原因。首先,中国地大物博,相比于贫瘠狭小且地处偏僻的日本,显然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许多西方列强只是忽略日本,或把日本作为侵略他国的工具,这给了日本的得以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一块大肥肉,因此,西方列强不仅不会传授给我们真正有用的科学技术,反而会对我们的积极图强的改革运动加以阻止与破坏。其次两国的起点不一样: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到四个左右,有些日本学者考证,1867年,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再者,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遇到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来说,中国的封建势力远较日本封建势力强大。 德川幕府架空天皇,夺了天皇的权,使日本在长时期内不能形成君主独裁的专制制度,长期的皇权旁落的状况,疏远了皇权与封建统治制度的联系。天皇不仅不是封建统治的最高代表,而且成了推翻封建统治的权威性的力量。日本封建统治者长时期内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严格的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其所以不同于洋务运动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洋务运动却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中国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他在实际上也是完全掌握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军事上的指挥权,经济上的支配权和意识形态上的控制权。各地总督、巡抚、提督等军政长官只有尽走卒的责任,而无半点独立的权利。这样,在洋务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既无皇权可资利用,也无地方独立力量可充当有力的领导和支柱。洋务派不能在把封建顽固势力赶去历史舞台的情况下,开展近代化的运动,洋务派的即使很微弱的努力,也既受到皇帝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的强有力的阻难。连李鸿章这样的人物,也感叹道:“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而且,这种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同种族统治结合在一起。清朝中央政权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名义是满汉平分,实际上主要权力均在满员之手。地方政权各省督抚满员常占十之六七。全国军政大权全为满员掌握。曾国藩由于屠杀太平军有功,得到清廷的青睐,是被付与大权的第一个汉人。汉人掌大权,不仅满人担心,就连一些软骨的汉人也认为不可。 满清统治者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统治的安危,任何地方发生什么事情总是首先被神经质的同反满联系起来,而加排斥和非议,因此,任何进步的努力都是很难获得大的成功的。(一) 主观原因:(1) 洋务运动中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与反对更加强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将“尊王”、“攘夷”、“维新”这样三方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阻挡的力量,致德川幕府于死地。因此,他所遇到的阻力会小的多,而相比日本,洋务运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满清政府从根本上就是想借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时给国外侵略势力一个警戒。它根本就没有寄太大希望于洋务运动,因此对于一些过分的请求也是加之阻挠,毕竟,大权还是掌握在封建主慈禧太后手中。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也不敢重用汉人曾国藩等洋务派代表,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统治的安危,任何地方发生什么事情总是首先被神经质的同反满联系起来,而加排斥和非议,因此,任何进步的努力都是很难获得大的成功的。(2) 两次运动的领导力量的巨大差异:众所周知,洋务运动的实际领军人物只是几个主要省份的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不仅得不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不会有勇气与热情冒风险去实行什么自强运动,所以即使做了一些改革措施,由于远未了解其重要性及未能高瞻远瞩的采取一种长期性的逐步性的措施,抑或由于他们没有实权或他们本身的封建性与腐败作风,这些所谓的自强运动最终也只能以失败收场。相比之下,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就大不相同了,他们的领袖不仅年轻,对改革充满着激情,而且他们均直接或间接获得西方知识与思想的熏陶与学习,因此对改革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制定的改革措施更全面而且行之有效。(3) 两国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不同: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中心,自然形成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优越感,不易发现或警觉于自己社会体系中的缺失。而且,几千年来,我国一直居于文化输出者的地位,实不易于承认近代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上优越性的事实。然而,日本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没有太大的负担与牵绊,因此也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文化熏陶于新思想的教育。例如,日本岩仓使节团的出访确立的方针就是凡是于我有利的一切改革措施,一切先进的思想,一切有益的制度,通通接纳。正如太久保利谦在岩仓使节之研究中中写道“凡事可予我国有益之事,概当研究熟览”。这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或思想有负担,更没有所谓的自大与无知。他们清醒的头脑与远瞻的眼光使得的他们得以真正吸取西方有益之处以供己用。同时,由于日本本民族的地理位置的束缚以及从小的军国主义教育,因此他们更有侵略性与危机性。明治维新运动的改革派们还在自身蒙受民族压迫的耻辱,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把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作为它最初进攻的目标。因此,相比地大物博而安分自足的中国,这种急于扩张的刺激与动力无庸置疑使得日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更加有利。(4) 改革的内容与指导思想不同:日本新政权在成立之初就宣布了五条誓文的国策方针。其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和“求知识于世界”等语句却反映了日本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也树立了日后改革的指导思想。然而对比之下,中国的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自己的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这种局限性使得中国更加远远落后于全面而积极西化的日本,也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5) 改革的动机(如上面二.1所介绍)1. 两次运动的历史评价的比较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一些近现代军事工业企业;在文化教育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培养了一些能“睁开眼睛”,清醒的意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巨大差距的有识之士。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彻底富强起来,由于封建阶级的腐朽与软弱,它不仅并没有是外国侵略势力感到任何的威胁,相反,由于对外国侵略势力的妥协和与之的相互勾结,使得中国并不能摆脱殖民化的加深。同时,由于民营企业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了外国与国内的双重冲击,因此,它也阻碍抑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由于“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束缚,使得一切改革措施失之根基,腐朽而堕落的封建制度不加以改变,那么一切的改革措施只能是“空中楼阁”,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一言以蔽之,洋务运动由于其本质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所以其注定是以失败告终。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可以说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政治上实现了从早期中央集权到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经济方面,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崛起为东方的强国;对外关系方面,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的主权,而且也成为对外扩张,侵略他国领土的列强中的一员。简而言之,尽管明治维新运动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势力,同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但是通过明治维新运动,日本还是摆脱了民族危机与落后现状,并实现了民族的振兴与巨大的发展。一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比较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