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质检卷.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质检卷.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质检卷.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质检卷.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质检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8河北唐山一模)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据此完成13题。1.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西部水量大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C.湖泊西部水温高D.湖泊东部有出水口,水体更新快2.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A.丰水年份夏季B.枯水年份冬季C.丰水年份冬季D.枯水年份夏季3.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C.水质恶化D.湖口水闸建设答案1.B2.A3.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B项正确。同一湖泊水量、水温和更新速度差别不大。第2题,由材料“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可知,该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据材料“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可推测出,丰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表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第3题,修建湖口水闸后,甲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导致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2018江苏南京三校四模改编)右图为河南省南阳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读图,完成45题。4.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土壤贫瘠过度垦殖乱砍滥伐A.B.C.D.5.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设草地实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跨流域调水发展小麦种植A.B.C.D.答案4.B5.A解析第4题,该地区位于河南,石漠化加剧,岩石大量裸露,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对。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的特征,错。土壤贫瘠不是岩石裸露的原因,错。第5题,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设草地,对。实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降低流速,沉积泥沙,减少土壤流失,对。跨流域调水不能减轻水土流失,错。发展小麦种植会加重水土流失,错。(2018山东济宁二模)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图,、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完成68题。6.导致三种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A.强风B.低温C.干旱D.过度放牧7.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对应的序号分别是()A.、B.、C.、D.、8.针对黑土滩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设置围栏禁牧禁捕食草动物设置草方格沙障补播草种A.B.C.D.答案6.B7.C8.D解析第6题,该地区位于三江源地区,三江源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植物体死亡后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所以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少,故选B项。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可知,活根生物量最少,所以应为黑土滩。因为人工草地退化前比天然草地植株密度大,所以退化后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天然草地的生物量大,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少,即为退化的人工草地,为未退化的天然草地,所以选C项。第8题,黑土滩为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黑土滩应从合理放牧、实行圈养、种植牧草等方面入手,故正确;禁捕食草动物,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泛滥成灾,导致生态失衡,故错误;草方格沙障主要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故错误。(2018河南郑州三模)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图1)。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图2),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911题。9.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10.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11.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D.生物多样性增多答案9.B10.C11.C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主要习性为耐旱。第10题,据材料可知,风滚草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第11题,据材料可知,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会重新扎根,发出新芽,并且风滚草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2018青海金优冲刺卷)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1214题。12.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湿地广布C.畜牧业发达D.人口稀少13.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A.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B.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C.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D.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14.推测若尔盖地区经济支柱是()A.靠天养畜牧业B.物流业C.农产品加工业D.软件开发业答案12.B13.B14.A解析第12题,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较少,A项错。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以冰雪融水为主,形成湿地。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湿地广布,B项对。畜牧业发达与被称为“蓄水池”无关,C项错。人口稀少与被称为“蓄水池”无关,D项错。第13题,根据图示曲线,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荒漠化总面积波动增加,A项错。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B项对。轻度荒漠化整体上增加,C项错。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增加为主,D项错。第14题,该地自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推测若尔盖地区经济支柱是靠天养畜牧业,A项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适宜物流业发展,B项错。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业很少,C项错。科技水平低,软件开发业落后,D项错。二、综合题(共44分)15.(22分)(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结合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土54%被森林覆盖。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有“地球第二肺”之称。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材料二刚果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盆地为该国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刚果盆地的形成过程。(6分)(2)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并不发达,分析其原因。(6分)(3)结合材料,试分析该国过度砍伐森林的种种诱因。(6分)(4)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刚果河中下游水文方面带来的影响。(4分)答案(1)断裂陷落而形成低地;热带雨林气候多雨使洼地积水成湖,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湖盆出露形成盆地。(2)四周地形崎岖(或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小(或木材需求量小)。(3)为出口木材增加收入而砍伐森林;为增加粮食产量而开垦土地,使森林遭破坏;因大肆开采金刚石、铜等矿产破坏了地表植被。(4)河流流量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解析第(1)题,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地壳受断层作用陷落而形成低地,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水成湖,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湖盆出露形成盆地。第(2)题,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并不发达,主要应考虑市场需求量小,运输不便,伐木技术水平低,以及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等。由图可知该地区四周地形崎岖(或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第(3)题,材料一显示该地区森林树种丰富,材料二显示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该国重要农业区,因此过度砍伐森林主要是由于商业伐木、农垦和开矿等。第(4)题,本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16.(22分)(2018山东淄博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为原因,荒漠化严重。1962年始,塞罕坝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右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1)推测塞罕坝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2)说明塞罕坝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6分)(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6分)(4)你是否赞成塞罕坝发展旅游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主要植被类型:森林草原(或森林和草原)。理由: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或400毫米左右,属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区),属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2)高寒(冬季漫长寒冷);干旱(或降水少,水源短缺);多风沙;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答对三条即可)(3)防止沙地南侵(或防止风沙对京津冀的侵袭);涵养水源,保障京津冀用水(或是京津冀的水源地)。(4)赞成: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交流。(答对四条即可)或不赞成: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适合旅游的时间短;旅游资源地域组合(或集群)差;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或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容量小);容易引发环境(生态)破坏;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造成冲击。(答对四条即可)解析本题以塞罕坝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其成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塞罕坝的生态意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塞罕坝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结合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条件来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