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素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时,共存的或与无机物结合的的大量有机物质将干扰测定,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质进行破坏除去,使待测元素转变成无机物的形式,然后进行测定。破坏有机物质的操作,叫做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主要可分为湿消化和干灰化两类。(一) 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通常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五氧化二钡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原有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开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一步的分析测定。1 常见的氧化性的强酸在消化中的特点(1) 硝酸:通常使用的浓硝酸,其浓度为65%68%,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在加热和光照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氧、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氧和一氧化氮。但氧化不持久,这是由于它本身的沸点较点(121.8),不耐高温,故当要补加硝酸时,应稍放冷,以免高温时迅速挥发损失,既浪费试剂,又污染环境。消化常残存较多的氮氧化物,如氮氧化物对待测成分的测定有干扰时,需加热驱赶,有时还要加水加热,才能除尽氮氧化物。高浓度的硝酸易使某些金属(如铝、铁、钙、镁)形成钝化膜。对锡和锑易形成难溶的锡酸和偏锑酸或其盐。在很多情况下,单独使用硝酸尚不能完全分解有机物,如与其他酸配合使用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硝酸的最大优点是有较强的溶解能力,除铂和金之外,几乎能溶解所有金属。(2) 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没有氧化能力,但加热时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强于硝酸和硫酸,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其分解,消化食品的速度也快。这是由于高氯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产生氧和氯的缘故。但要注意的是,在高温下直接接触某些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以及磷酸或其盐类时,因反应剧烈而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故一般不单独使用,并勿使消化液烧干,以免发生危险。(3) 硫酸:热的硫酸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受热分解时放出氧、二氧化硫、水。热的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有较长的碳化时间,进一步氧化便生成二氧化碳。对食品中蛋白质可使其氧化脱氨,但不能进一步氧化成氮氧化物。故氧化能力不如高氯酸和硝酸强。硫酸所形成的某些盐类,溶解度不如硝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好,如钙、锶、钡、铅的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硫酸的沸点高(338),不易挥发损失是其优点。2 常用的消化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法外,经常采取几种不同的氧化性酸类配合使用,利用各种酸的特点,取长补短,以达到安全快速、完全破坏有机物的目的。常用的几种消化法如下:(1) 硫酸消化法:此法在样品消化时,仅加硫酸一种氧化性酸,在加热情况下,依靠硫酸的脱水碳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由于硫酸的氧化能力不强,保持了较长的碳化时间,使消化时间变长。故常加入硫酸钾(钠)以提高其沸点,加适量的硫酸铜(汞)作为催化剂,来缩短消化时间。如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就是使用此法消化样品。在分析一些有机物含量较小的样品如饮料时,也可单独使用硫酸,有时可适当配合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2) 硝酸+高氯酸消化法:此法可先加硝酸进行消化,待大量有机物分解后,再加入高氯酸,或者以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将样品先浸泡过夜,或小火加热待大量泡沫消失后,再提高消化消化温度,直至消化完全为止。此法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碳化过程不明显;消化温度较低,挥发损失小。但由于这两种酸经加热都容易挥发,故当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时,容易烧干,并可能引起残余物燃烧或爆炸。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有时加入少量的硫酸,以防烧干。同时加入硫酸后可适当提高消化温度,充分发挥硝酸和高氯酸的氧化作用。本法对某些还原性较强的样品,如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酸盐存在时,不宜使用。(3) 硝酸+硫酸消化法:此法可先在样品中加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或先加入硫酸,加热,使有机物分解,在消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加硝酸。这样可缩短碳化过程,减少消化时间。此法因含有硫酸,不宜作食品中碱土金属的分析,因为其硫酸盐溶解度较小。对于较难消化的样品,如含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时,可在消化后期加入少量的高氯酸或过氧化氢,以加快消化速度。3 消化的操作技术 根据消消化的具体操作不同,可分为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冷消化法、和密封罐消化法等。(1) 敞口消化法:这是最常用的消化操作法,通常在凯氏烧瓶或硬质锥形瓶中进行,本法系敞口加热操作,有大量的消化酸雾和消化分解产物产生,故需在通风橱内进行。(2) 回流消化法:测定具有挥发性的成分时,可在回流消化器中进行。其上端连结冷凝器,可避免被测定成分的挥发损失和烧干。(3) 冷消化法:又称低温消化法,是将样品与消化酸混合后,置于室温或3740左右的烘箱内,放置过夜。由于是低温消化,可避免极易挥发的元素(如汞)的挥发损失,不需特殊的设备,较为方便,但仅适用于含有机物较少的样品。(4) 密封罐消化法:在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加入样品,若样品量在1克以下,可加入4mL30%过氧化氢和1d硝酸,加压于密封罐内,置于150烘箱内保温2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摇匀,开盖。可直接测定,无需再冲冼转移,由于过氧化氢和硝酸经加热分解后成气体逸出,故空白值较低。4 消化操作的注意事项(1) 消化所用的试剂,应有足够的纯度,所含杂质要少;并同时按与样品相同的操作,做空白试验,以扣除消化试剂和操作对测定数据的影响。如果空白值较高,应提高试剂纯度,并选择质量较好的玻璃器皿进行消化。(2) 消化瓶内可加少量玻璃珠(或瓷片),以防暴沸;消化时,注意瓶口不能对着自己与他人;如消化时产生大量泡沫,除迅速减少火力外,可加入少量不影响测定的消泡剂(如辛醇、硅油等);也可将样品和消化酸在室温下浸泡放置过夜,第二天再进行加热消化。(3) 在消化过程中需补加酸或氧化剂时,应取下稍放冷后再沿瓶壁缓缓加入,以免引起喷溅,引起样品的损失和对操作者造成伤害。高温条件下补加酸,会使酸迅速挥发,既是浪费又会对环境增加污染。(二) 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简称灰化法(或灼烧法),同样是破坏有机物质的常规方法。通常将样品放在坩埚内,在高温灼烧下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氧气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余下无机物(盐类或氧化物)供分析用。1 灰化的优缺点:灰化的优点是基本不加(或加很少量的)试剂,有较低的空白值;能同时处理较多的样品;由于灼烧后的灰分少,故可加大取样量(在10克左右),从而提高检出率;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需要设备少,过程不要人看守。灰化的缺点是容易造成被测定成分的挥发损失;其次是高温下坩埚材料对被测定成分的吸留作用,使回收率降低。2 提高回收率的措施用灰化法破坏有机物时,影响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高温挥发及容器壁的吸留。故提高回收率的措施有:(1) 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 :灰化样品应尽可能在低温进行,但温度过低又会延长灰化时间,通常选用500550灰化2h,一般不要超过600。控制较低温度是克服灰化缺点的主要措施。(2) 加入助灰化剂:可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并可防止某些组分的挥发损失和坩埚的吸留。如,灰化含砷样品时,加氧化镁和硝酸镁,能使砷转变不挥发的焦砷酸镁,氧化镁还有起衬垫坩埚材料的作用,减少样品与坩埚的接触各吸留。(3) 促进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2课 公式与函数(三)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龙教版2018八年级下册-龙教版2018
- 第二节 体验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选修二 多媒体技术应用沪教版
- 蔬菜仓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英语 Unit 1 Friends and Friendship说课稿 重庆大学版必修3
- 6.2《密度》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2025年1月全科医生模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试卷+解析)
- 物流运输实务(第三版)习题及答案 项目六 同步测试
- 小班数字课题题目及答案
- 消防监控考试题初级及答案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绪论
- 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计量基础知识
- 毒理学第三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近年考试真题参考题库(含答案)
- 网络与信息安全巡检表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申报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