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docx_第1页
浅析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docx_第2页
浅析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 摘要:现代技术不是听凭人使用的简单工具,而是揭示存在、构造现实的人类技术生存方式。技术可以改善人的健康状况,提高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却容易降低人的危险意识,使人忽视技术的报复。现代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心理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已经克服许多导致技术报复效应的思想和习惯,而技术也在改进,作出反应。我们应该无休止的保持戒备。我们需要技术和人文的结合,来降低技术的报复作用。 下载 关键词:技术;人文;报复效应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1 “做的越好,愈感不足”这句话来自1970年一个健康护理研讨会上的名言,今天看来比什么时候都适用,它的意义也不仅限于医学上了。虽然我们的先辈们总是被汽艇锅炉爆炸、流行病猖獗、火车撞车、过分拥挤、剧场起火等诸多问题所困扰,可是我们比先辈们似乎有更多值得担心的事。也许这是因为更安全的生活反而日益增加了思想负担。技术的报复已经在向我们走来。 技术和人文之间的沟通困难是解决技术带来的报复性的一大障碍。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积累起来的改造自然的方法。人文,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人类文化系统的终极理由。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为了人、和把人当成人的关怀,以及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关怀。人才是目的,不要把人当成物、当成手段。在最根本上讲,在人类的世界上就应该以人为本,不能消解人在世界的核心位置,人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人不能放弃自己在自然中的责任,并且负担起这样一份责任。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恒常价值理想。因此技术应该是天道展示的一种方式,技术也应该是使事物以本然形式呈现的方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美好世界的真实图景,二者共同致力于人的个性、完整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构建。 技术对当代世界有了很多的深刻的改变。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加快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在电子产品如此强大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沟通都是通过生硬的电子设备来传输,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言语沟通所带来的温暖和爱,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芥蒂,使我们的生活缺少了很多人情味。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技术,技术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更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办公室人员的背痛,腕管综合症,肌肉萎缩等问题;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们的耐药性增强,也加强了细菌的耐药性,一波又一波的新的流行病菌兴起;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使人们的过敏程度大大地加深;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技术使“物化世界”形成了,社会被“祛魅”了。大量的复制品的产生,把唯一性给弄没了,只有独一无二的才是艺术,就连孕育这么神圣的事情都变成了物理方面的操作,技术改变了孕育基础。技术在消除时间性,有时间性的东西才会对人形成独特的记忆,才会使我们更加珍惜,而如今我们得到的东西似乎太容易了,没有了时间性,人文性的首先的标志就应该是时间性。因为独特,才有了艺术;因为时间性,才有了人文。 中世纪的人们把神当做最高的理性来控制人们,现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像这种“最高的理性”一样统摄着人类,难道我们要回到黑暗的中世纪吗?难道我们要倒退吗?当像手机这种没有思想的东西控制人们的思想的时候,那么我们人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只有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存在的,如果人没有了思想,那么人们也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听命于技术的摆布,这正是用自己创造的东西桎梏了自己。所以合理化的利用技术才能使人文与技术得到平衡和谐的共处与发展。我们需要技术,但不能让技术控制了我们。人是目的,人要把握自己的主体性,人改变自然控制技术,来为我们的社会造福祉,人不能成为“最高理性”的奴役。 我们的现实世界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不去思考,我们拒绝时间,我们很物质主义,我们躲避崇高。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常态。“别走的太快,等一等灵魂”,这是古印第安人的言语,用在今天来规劝人们再合适不过了。技术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有时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技术发展太慢,而是因为这一切发展的太快了,迅猛的发展,有时会让人不知道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没时间去思考正确与否,我们在只顾向前的过程中,丢失的太多,这样真的是我们追求技术的最初的目的和心愿吗?不是的,我们要的是一个适应我们社会发展的技术的发展,一切都应该适应现存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太慢了与太快了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在追逐着利益,追逐着快感,却始终忘记了停下脚步,来欣赏一下慢下来的美好。不能走的太远,而忘记了初衷。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人文目标。首先,要保持技术的合理化使用。技术的合理化意味着从哲学和社会学的维度来审视人类的技术活动,强调通过社会的规范力量来约束技术活动,尽可能地消解技术的控制性,杜绝技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活动的积极作用,使之造福于人类。再次,我们应该亲近并且善待大自然。培根说过“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对于大自然,我们应该爱护和保护。在现代教育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由科学而达至修养,这种修养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自然和睦的态度。最后,我们应该心存希望和信仰。哲学是沟通科学和人文的中心桥梁,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慢下来去思考技术的好与坏。任何东西都会有正反两方面,技术亦是如此,技术有正效应与负效应,我们应该运用哲学思维,反思技术的两种效应,降低技术负效应带来的报复作用,增强技术正效应带来的便利作用,心存信仰,才能更好的沟通技术与人文,是技术与人文相容,走向更好的繁荣。 参考文献: 爱德华?特纳.技术的报复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0. 培根.新工具M.徐宝?Y,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郑晓松.技术在哲学维度下的人与自然和谐J.技术与哲学研究,2014,2010-2011:1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