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湖泊生态示范区.doc_第1页
打造湖泊生态示范区.doc_第2页
打造湖泊生态示范区.doc_第3页
打造湖泊生态示范区.doc_第4页
打造湖泊生态示范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势而上 抢抓机遇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党的十八大进一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黑龙江省是生态大省,生态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拉动不强等问题还很突出。仅以*景区为例,作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黑龙江省旅游龙头景区之一,景区总体规划面积1726平方公里,资源富集程度居全国前列。2012年,*景区年游客人数刚刚达到100万人次,全口径财政收入不足600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还不到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的一半,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资源指数和经济指标之间的反差很大,再加上前期在建设、宣传等方面投入不足,与国家发达景区之间的差距愈发扩大。我省早在2002年就已经确立了建设生态示范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如今,面对发展的迫切需要,就必须找准自身优势,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生态优势,优越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资本,这是我们最有利的条件。二是具有资源优势,*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三大品牌于一身,区域内景观、人文、历史、地理、地质、林业、农业、渔业等资源优势全国一流。三是具有文化优势,莺歌岭文化、渤海文化、流人文化、宁古塔文化到红色抗联文化都根植于此;这里是肃慎故地、渤海京都、金代始祖普函的始居地、清朝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积淀、人文资源丰富;还是满族、朝鲜族聚居区,民族及民俗文化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资源、文化是*永续发展的核心优势。近年来,牡丹江市积极推行“贸旅牵动”战略,将旅游业提高到全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为这片碧水青山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突出生态经济导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底蕴,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路径、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取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要求,同步推进生态产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尽快实现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的发展目标。一、发展生态产业利用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推进以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林业为支柱的生态产业发展,在特色化、生态化和产业化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是推进响水“两化”项目建设,加快响水米产业化发展,打造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以产业化拉动城镇化,使其发挥在全省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扩大*渔业产业规模,走高端绿色路线,创建“*鱼”品牌;打造并拉长“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生态渔业。三是整合区域林业资源,推进由“大资源、小产业”向“大资源、大产业、强产业”的转型,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林业发展。二、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文化资源等核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同时整合区域旅游优势资源,推进景区深度开发,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摆脱依赖山水资源的简单开发模式,进入生态驱动、文化引领、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深度开发模式,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一是要面向高端市场,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展科考、生态观察、探险、观鸟、动植物保护生态教育、农业观光等专项生态旅游活动。二是以建设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为目标,切实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完善旅游六要素配置、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手段,进一步打造“宜游、宜业、宜居、宜品”的“大美龙江、镜泊胜景”的品牌形象。三是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着眼于*特有的历人文资源,串起集历史遗存、红色旅游、民族村落、科普教育、地质资源、博物展示等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带,设计生态养生游、疗养度假游、文化研讨游、科普科研游、乡村民俗游等项目和线路,告别单纯的观光旅游,实现了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度假养生等多业态的协调发展。三、发展生态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依托旅游业的强大辐射力和产业拓展力,打造生态服务业,内容涵盖智慧景区、健康养生、商贸物流、论坛会展、电子商务、体育运动等方面。一是编制景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理清服务业发展思路,理顺关系、谋划项目,切实推进服务业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做好服务业的统筹布局、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三是加速景区服务设施及功能提档升级,推进*北门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商业、服务业、物流、金融网点布局,使其成为服务景区、带动周边,驱动生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生态保护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载体,通过四项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快速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一是生态设施工程。推进物联网、交通网、信息网、环境整治和生态安全体系等建设,达到强化环境基础设施支撑、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二是生态涵养工程。加强生态修复、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进行保护,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协调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达到增强生态涵养和生态服务能力的目的。三是生态文化工程。保护民族、民俗及民间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达到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目的。四是环保治污工程。实施湖泊生态保护项目,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投入,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车正常运行。*发展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通过实施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利用国家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等政策,争取资金、人才支持,快速实现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黑龙江省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是我们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