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复习专项一、教学目标:1、讲解初中文言文考查趋势。2、教会学生掌握文言文解题技巧。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将自己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做到举一反三。二、综合分析:陕西近五年中考文言文统计及趋势预测。(一)、分数统计:05年15分(两篇7+8赋分模式),06年14分,07年14分,08年12分,09年12分,10年12分。预测11年还将保持在12分左右。(二)、材料选择:连续六年的中考文言文材料都选自课外,06、07分别为人物传记和诗话,08、09、10都为人物传记,其中09、10均选自战国策,08年材料选自晏子春秋,考题中对文章主旨、道理的理解,说话技巧的赏玩,都与课内文章有一定关系。(三)、试题类型:1、06年实词解释3分,结合语境选择义项2分,断句2分,翻译4分,概括评价人物4分。2、07年实词的解释4分,词类活用考察2分,翻译4分(2+2赋分模式),练字、对比阅读4分。3、08年以选择题模式考察实词3分,选择题形式考察虚词2分,翻译4分(2+2赋分模式),理解文章主旨3分。4、09、10实词解释4分,选择题考察虚词(与课内文章中虚词结合起来考察一词多义的古文现象)2分,翻译4分(2+2赋分模式),理解文章揭示的道理或者与课内文章联系起来考察某一方面的赏析2分。5、综合比较,趋势,从08年开始已经重视了对文言虚词的考察,不但重视“言”还重视“文”的考察,题型逐渐稳定。三、各个省市初中文言文考查趋势:1、课内文言文的考察占一定比重,重视积累、突出重点,如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三峡、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也、爱莲说等都备受命题者的青睐,11年中考要关注这些篇目,但单独考察课内文言文的省市逐渐减少。2、课外文言文考察扩大,考察方向也从“言多文少”到“言文并重”甚至“文多言少” (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简单语句的翻译等,“文”主要指对文章的理解与评价)。对“言”的重视,实质是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课内所学的有关文言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考查,主要指对文章的理解与评价,个别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3、课外文言文考试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文章都短小、浅显,且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所解释字词必定是在课内学到过、而且是常用的、熟悉的实词,所解释句子的句型也是十分熟悉的,句中的关键词也是平时学过的,有较多的认知度。)4、2011年课外文言文有增多的趋势,且有可能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评价,课内外对比阅读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5、总结。2011年的文言文材料可能还选自课外,但与课内文章有联系,希望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注意课内文章的理解与鉴赏,而不光是背诵。可以关注一下春秋战国,明清时代的人物传记类文章四、2011年陕西文言文考察预测。实词解释,虚词解释(与课内结合起来),翻译,分析综合文章内容就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评价人物,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五、方法点拨(一)、实词解释技巧1、首先得找到这个词所在文中出现的位置。2、理解其所在句子的意思,如果有难度可以把这一句和前后句比照,甚至关注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以及和前后段的联系。(以境解题)3、如果还没有思路就要在我们的记忆中搜索,看课内学过这个词没有,如果有就可以把你知道的义项带入句子中看能否说通,如果不通再推测。4、从题目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启发,结合不可多得的注释理解,结合主旨推测,借助语法结构来作推断。(二)、虚词解释技巧1、常用的虚词有“之、以、为、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其中要特别注意“之、以、而、其、于”要在复习中多多注意其各种用法。2、对于虚词的解答,除了运用实词的推测方法,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因为对虚词的考察,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多借助语法结构来推断,如“之”有时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要特别注意记住课内重点虚词的用法,这样才可能与所考文章中的虚词比较。3、在复习中,对于重点虚词,应该整理其各种义项,做到大致了解,方能运用自如。(三)、翻译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解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中”强调的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就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翻译技巧。1、 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以来的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是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理解认识。一般来说,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及活用。2、 转换角度,求助于左邻右舍,辨析句子的句式特点。(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格式)3、 备考指南。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中考要求直译,实在翻译不通才借助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直译要注意一下要求。(1)、字字落实。句子中的每个词在译文中能找到解释,译文中的词语在原句中能找到依据。(2)、译出原文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活用)(3)、译出原文的造句的特点。对于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翻译成与现代汉语习惯对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四、综合运用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选文的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中的某一方面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理解评价人物,另外课内外对比阅读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这些方面和现代文阅读类同,不再赘述。五、课外文言文阅读三步走:1、初读把握大概。(了解)2、细看题目、注释,结合语境研读字词。(研读)3、再读全文,结合所出各个命题加深了解。(纠错)六、实战演练。(一)、(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注释:系,拘囚。 郄,同“隙”,嫌隙。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2)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4)臣切为王患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 )(2分)A、且臣之使秦 北有愚公者,年且九十 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C、国小而无地所取 邹忌休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D、臣切为王患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1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20、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二)、总结分析。这套中考试题,课外文言文只考查了实词、虚词的解释,文中句子的翻译,对人物的语言技巧进行评价。1、对于此次所考实词,课内出现过的出处有:服: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遣:何日遣冯唐?苏轼的江城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当然这两个义项与考察的义项不同,但感觉很熟悉,这个题要“以文解义”距:公输盘九设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级防雷施工方案
- 2025年网络贸易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钳工模拟安全试题及答案
- 城市应急管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应用写作教程题库及答案
- 考研体育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英文毕业演讲稿小学
- 做淑女的发言稿
- 职高特色淘宝试卷及答案
- 地铁测量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湖北武汉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1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中国石化毕业生招聘统一初选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病媒生物防制巡查记录
- 大国兵器(中北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动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试题《公司信贷》机考试题集试卷
-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查清单8-患者隐私
- 智能温室种植技术推广方案
- PET-CT课件教学课件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