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通手段在特写翻译中的应用简析Master of Many Trades摘要:本文以一则人物特写的英译为例,结合变通翻译法中变通手段的相关理论,对译者所做的变译进行了评述,由此得出了变通手段应广泛被采用于特写翻译中,指导翻译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结论。关键词:人物特写; 变通手段;变译;特写翻译众所周知,新闻报刊材料根据其所包含的“事实”或“消息”的多少,一般被分为硬新闻(hard news)、软新闻(soft news)及居于中间层的非软非硬类新闻。近年来,非软非硬类新闻在新闻报刊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特写(features)因其重要性及被采写的普遍性已经得到人们极大关注。特写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和场景的形象化的报道形式(陈新,1999:181)。其特点有主题突出、焦点集中、叙述详细。因为它的时效性和篇幅性要求低于硬新闻,所以作者可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大量采用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式、变化的句子结构、巧妙的情节安排和适当的修辞手法,抓住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的片段,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故它又被看作是一种以新闻传播为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但它不可以是虚构的,而必须是真实的。特写种类繁多,名称各异。然而,总的来说,也只有两种基本的类型:新闻特写(news feature)与趣闻特写(human interest feature)。除了这两大类的划分,还有一类描写人物个性的特写叫人物特写。人物特写的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另一个人的个性。如果此人因与某新闻事件相联系而成为重要角色,那么人物特写就成为新闻特写了;如果此人的重要性是源于记者获知的什么个性,那么人物特写可被视为趣闻特写。不管是用于新闻特写还是趣闻特写,勾画生动的人物图像的技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它包括对细节的描绘,以帮助读者脑海里浮现新闻人物的外貌;直接引语的使用,以显示人物的观点、性格和谈话风格;还有就是具体展示人物活动的有趣故事。(许明武,2003:368)这里以今日中国2004年10月第53卷第10期(中文版)的一篇题为天生爱做不同的事的人物描写为例,其主要特点有:(1) 记者詹尼用三千字左右的篇幅清楚地展示了范京辉一个山西普通国营工厂的会计奋斗到后来的中国加拿大贸易促进会会长并且拥有一家在香港的公司-法国著名钢铁公司IMPHY集团一部分特种钢的大陆独家代理,这样一个特别人物到目前为止的事业生涯和形象。但是,这一人物立体图像的勾画不是通过每一个细节展示的。记者突出了读者一定会感兴趣的三个方面来叙述-“令人刮目”,“天生爱做不同的事”和“热心公益事业”。并且这三个方面最具代表性,仅寥寥数笔就使读者对这个不寻常人物有了个大致的印象。所以主题鲜明、焦点集中,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2) 细节描写具体、形象、充分,让读者得到了清晰而不是模糊的印象,从而受到感染。为了体现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记者在刻画每一个方面的时侯,都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例作客观真实地描述。相信读者看完了这些典型事例之后,都会为范京辉身上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民族、社会责任感所折服。(3) 虽然结构安排上遵循的是典型事例发展的顺序,但记者还是力争做到开头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中间过渡平滑,直接引语和转述交替使用;结尾通过对人物一段话的转述,令人回味绵长。这样,文章就作为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而展现在读者面前。(4) 叙事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并重,语言极富表现力。“挺身而出”,“动情地写道”,“义举”,“坦诚”,“泛着激动的光芒”,“兴趣广泛而充满活力的”,“打上了豪爽仗义、崇尚信义的文化商人的烙印”等形容词和动词的传神使用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5) 由于题材选取得当,事例典型感人,结构安排紧凑,各种表现手法的穿插运用,使得这篇特写显得人情味浓厚。人情味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能使读者、听众由此及彼,产生亲身感受的情绪要素(许明武,2003:381)。读者在被范京辉身上优秀品质所折服的同时,心中一定也激荡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结合以上特点,译者Zhang Hua在翻译这篇人物特写时,成功采用了七种变通手段,即“增、减、编、述、缩、并、改”,完成了对原文的变译。其译文也被刊登在了同期今日中国的英文版上。以下即是对这些变通手段在文中应用的具体评析。(1) 变通手段属于黄忠廉先生创立的变译基本理论中的一部分。所谓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2:96)。这篇特写的译者所根据的特定条件有:今日中国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对其中人物特写的英译应从这一根本宗旨出发。另外,新闻的生命是“新”,新闻翻译作品也不例外,超过了一定的期限,新闻翻译作品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全文照译,完全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手段以最快捷的方式传译特写的主要内容。当然,译者还必须考虑到特定读者及其特殊需求。今日中国英文版拥有众多读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希望通过阅读该期刊全面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现阶段的时事新闻。所以,为了适应读者的这种特殊需求,该刊中的人物特写专栏介绍的都是当今中国人中的杰出代表和优秀典型,范京辉就是其中一个。最后就需要译者采用变通手段对原作施变了。如果以保持原作完整程度为标准,其由减到增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减编述缩并改增,前五种为压缩原作信息的手段,第六种为改换手段,有减也可能有增,最后一种是加大原作信息的手段(黄忠廉,2002:124)。(2) 减是总体上去掉原作中在译者看来读者所不需要的信息内容,有时是去掉原作中的残枝败叶,有时是挤掉多余的水分,在变译中表现为对原作的取舍(黄忠廉,2002:113)。原作如是给中国读者阅读的新闻材料,在译成英文,传到外国读者手中时就有必要作一点删节。译文中就删减掉了原文的第一部分。我个人认为,译者做出这样取舍的原因是它将译文读者定位在了想了解今日中国的外国读者身上。原文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不止一个,但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为了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让看过这篇人物特写的中国人都以范京辉为荣。而外国读者看到这一部分的译文时,则不太可能产生这种民族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译者干脆把它减去不译,将译文的主题更突出地集中在范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人格魅力上,以这位优秀中华儿女的本身打动和感染外国读者。除此之外,译者还省略了他认为是非重要信息的翻译,如“那是1994年的5月。范京辉与原单位结清所有的费用,并推出原单位的房子”这两句话和多次免费为贫困学生邮寄猪饲料添加剂、关心黑龙江北安林场工人疾苦的描述。最后,他考虑到了中英语言本身的差异。中文独有的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和篇章组织结构,有着堆积词藻,掺入一些煽情文字的模式(许明武,2003:418)。如果将这些不直接透露信息的文字照译,不仅干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影响了译文读者的信息接受,而且也不符合外国人的阅读心态。故译者删去了“北京雍容大气、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给范京辉一生最初也是最深的滋养”;“这片充满生机的地方很快便让这位从消息闭塞的内地省份来的年轻人兴奋起来”;“至今回想起来,范京辉的脸上仍然泛着激动的光芒。深圳让他对未来的设计和想象有了实现的空间及可能”;“看来多年在中国北京、山西的生活经历在范京辉身上打上了豪爽仗义、崇尚信义的文化商人的烙印”等抽象表述,剩下的信息是事实和数据,既符合以事实说话的要求,又迎合外国人阅读习惯,也更加突显了具体的形容词和动词的传神使用。(3) 编即编辑,指将原作内容条理化、有序化、使之更完美更精致的行为(黄忠廉,2002:115)。在译文中,译者主要通过编排(按一定的顺序将原作内容重新排列先后)的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辑。典型一例就是译者将范的一段原话从原文第二部分的结尾处移到了译文的开头,并用斜体标明,以示突出和强调。可以说,译者这样做与内容上的增减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删减了原文第一部分,增加了对范事业上的介绍和评述,译文的主题得以更加集中,而范的这段原话正好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这一主题,所以译者将它安排在了开头,同时也起到了吸引读者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欲望的效果。(4) 述,取“述而不作”中“述”的含义,包括叙述,即用译语将原文内容写下或说出,也可以是转述或复述,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只求把意义传达出来,原作形式基本遭到破坏(黄忠廉,2002:117)。原文第二部分中有一整段是范以第一人称讲述他在深圳国营公司的艰苦创业历程。译者认为大段的直接陈述会让读者感到单调沉闷。因此,除了第一句还是按照直接引语的形式翻译外,剩下的部分译者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转述的,并且没有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追求大意的传达,使译文表达形式更富变化。(5) 缩则是压缩,是对原作内容的浓缩,用非常凝练的译语将原作压缩,信息量由大变小,远小于原作,篇幅由长变短(黄忠廉,2002:119)。原文中最后一段仍是对范两句原话的转述,但译者没有直译,而是将其凝缩成“Fan is a down-to-earth merchant, his behavior open and above abroad. A man cannot live only for himself, he says, resolutely”. 虽然还是两句话,但信息经过了高度提炼,句子结构明显简单化,篇幅大大缩短,效果同样回味绵长,足见译者再一次考虑到了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文化方式上的不同及其在各自语言表述上的反映。(6) 并指合并,是将原作中同类或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两个及其以上的部分结合到一起的变通手段(黄忠廉,2002:121)。原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984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父亲到深圳参加全国订货会议,被一家深圳公司看中,并借调深圳工作。第二年,怀揣仅有900元钱的范京辉也来到了这座被称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城市”。译者在处理这部分翻译时,就将第二句中“这座被称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城市”并入第一句的“深圳”后,使译文更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同时也做到了长短句相结合。(7) 改即改变,使原作发生明显的变化,改变了内容或形式(黄忠廉,2002:122)。和原文相比,译文所做的最大改变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和小标题上。原文题目为“天生爱做不同的事”,译文将其改为“Master of Many Trades”; 原文第二部分小标题仍为“天生爱做不同的事”,译文则译成“Turning point”。当然,内容上有所增减是做出如此改动的原因之一,但为什么同为“天生爱做不同的事”,译者的翻译会不同呢?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原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的。前者是原文的标题,是对全文内容整个的概括,这里的“事”既指范京辉自己从事过的多种事业,又指他热心投入的公益事业,其相对应的英文自然应是“Many Trades”。而后一个“事”则只指他从事过的各种职业,并且从原文第二部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花大量笔墨讲述了范在去深圳创业后的艰苦历程,由此译者认为应该把这一点用“Turning point” 作为小标题点出来以示强调。(8) 增指在原作基础上信息的增加(黄忠廉,2002:108)。在译文中,译者采取译中写这种增的方式,承上启下,巧妙嵌入范的朋友对其事业多变性的评价以及范事业最新的进展情况,为译文补充内容,增大信息量。最后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七种变通手段,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并没有将它们孤立或割裂起来使用。这一方面是由变通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述和缩本身就含有编的成分,编和减又包含在述里,增、减、编、述、缩、并均在改之列。另一方面,则是由翻译实践所决定。往往为了实现对一个语篇单位(句、句群、段)的变译,译者需要同时使用一种或多种变通手段。诚然,译文对黄忠廉先生七种变通手段的采用远不止以上列举的这些。本文只选取了部分典型例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评述,但论述已经再一次说明了黄先生的理论在特写的翻译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让机械合同协议书
- 订单合同赔偿协议书
- 2人合作合同协议书
- 解除资金监管协议书
- 项目人员交接协议书
- 银行产品收费协议书
- 酒水个体清退协议书
- 邮政公司合作协议书
- 食品供货保障协议书
- 转让杉木合同协议书
- 雇工合同书(2024版)
- GB/T 4706.7-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7部分:真空吸尘器和吸水式清洁器具的特殊要求
- 广东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19版)(上册)
- 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4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Lesson 22 |人教精通版
- 宣传片基本报价单三篇
-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课件
- 通信线路高风险作业施工安全操作须知样本
- 幼儿中班故事《猪太太生宝宝》课件
- 2024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高等数学课件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 屋顶-坡屋顶构造(建筑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