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docx_第1页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docx_第2页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 摘要: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对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完善和实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当前对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十分匮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对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分析以及框架构建,可以避免审计实践的盲目性、无序性,大大减少审计的执业风险和与之相关联的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社会责任审计要素;理论结构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3214602 一、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原则及要素分析 (一)构建原则 1.完整性。完整性原则,一方面包括理论结构的完整性,即在这个框架中不仅包括作为审计理论体系基础的审计基础理论,还包括与审计实践密切相关的审计应用理论;另一方面,指的是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即在这个框架中应该包括审计理论体系中的所有相关的要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虽然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落后于理论的发展,但是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否则就是空洞的、不科学的。 3.易操作性。社会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审计对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特殊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也不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因为在这种审计过程中,仅仅掌握一般的审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责任审计人员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他们才能应付内涵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有一个易于理解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来指导实践,使得社会责任审计实践易于操作、顺利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二)要素分析 1.社会责任审计目标。指的是在社会责任审计环境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要求,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和最终结果。社会责任审计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社会责任审计环境。指的是一定时空状况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时所面临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之和。宏观因素包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而微观因素则是一个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关于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 3.社会责任审计假设。它是在社会责任审计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是又不是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和描述,而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社会责任审计假设是建立社会责任审计科学的先决条件。 4.社会责任审计准则,是社会责任审计人员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依据。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二是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范的但社会一般公认的规则。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体系主要应由污染控制标准、噪音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就业水平标准,职工教育和培训投资标准、生产安全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标准等组成,作为审计判断的依据。 5.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重大错误的被审计的社会责任事项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即对存在重大错误的被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是因法律诉讼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因前一种可能性的发生而使审计师面临诉讼并遭受损失的风险。 6.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应该分为:社会责任审计准备阶段以及实施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熟悉审计环境,编制审计计划方案及预算等。实施阶段则包括: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以及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对信息资料和相关系统作出评价和鉴定等。 7.社会责任审计方法,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利用相关审计资料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在不同的审计程序中应使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备阶段一般使用的审计方法是直接观察法、查询法、调查法(面谈或问卷调查);而在审计实施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法、内控制度调查表法等。 8.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所选定的审计依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前面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优劣关系到审计成果。 二、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具体构建 (一)逻辑起点的选择社会责任审计目标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开展某种逻辑体系的渠道和途径,是构成社会责任审计体系的出发点。笔者认为,以社会责任审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是比较合适的。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它具有包容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二)具体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试拟出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构建分析 1.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受制于审计目标,不能超越审计目标随意构建。审计系统的运行通过目标来适应环境,目标表明了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系统,是决定审计环境这一要素的基础。审计目标直接反映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审计环境不是最抽象的因素,经常变动缺少稳定性,不适合作为逻辑起点。所以说社会责任审计目标决定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审计环境应列为第二层次。 2.社会责任审计假设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目前还无法对其本身从逻辑上加以证明。虽然它是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责任审计结构赖以建立的基础,更是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但是应该列于后一个层次,因为不可能依据审计假设来推导出审计目标和环境。 3.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在理论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审计准则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产生,是对实践的提炼和总结,是对审计实务的成文性具体指导规范。 4.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是审计应用理论的开端。审计风险、程序与方法、报告受制于审计标准,是在具体的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依照社会责任审计准则要求,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程序,最终形成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作为社会责任审计行为的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 C W 尚德尔.审计理论M. 汤云为,吴云飞,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98. 罗伯特 K 莫茨,侯赛因 A 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 肖泽忠,冯跃,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32. 徐政旦,谢荣.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2. 王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