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大纲要求 1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致病性。 2熟悉4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了解4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培养特点及分布。支原体 (一)概述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群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常为分枝丝状,故称为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分布于人、动植物体内及自然界中,大多对人不致病。对人有致病性的主要是支原体属中的肺炎支原体、人形支原体和脲原体属中的解脲脲原体。 (二)生物学性状 支原体大小不,最小直径仅达80300nm,最大可达5一10m,可通过除菌滤器。无细胞壁,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3层结构构成。脂质层含胆固醇量较多(占36)。因缺乏细胞壁而呈球形、球杆形、分枝丝状或念珠状等不规则形态。含DNA和RNA两种核酸。营养要求高,培养常用含20人或动物血清及10酵母浸液的软琼脂培养基。生长缓慢,形成细小颗粒状或“油煎蛋”状菌落。在液体或双相培养基中,生长为小球形菌落。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为主,还有球体延伸、分节断裂、出芽及分枝等繁殖方式。常以糖发酵能力、溶解红细胞、红细胞吸附、尿素分解等生物学特性作为鉴别支原体的依据。不同支原体的表面抗原有型特异性,可用于支原体的鉴定和分型。对理化因素比细菌敏感,对热抵抗力弱。耐碱,对酸和有机溶剂比较敏感。 (三)临床常见的支原体 l肺炎支原体 (1)生物学性状: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大小为125300nm,呈球形小颗粒或较短的长丝体。无鞭毛,但能滑动。有人认为和其特殊的顶端结构有关。常用含动物血清、新鲜酵母浸液的培养基培养。 (2)致病性与免疫性:肺炎支原体为致病性支原体,引起外源性感染,除能引起感冒、咽炎、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原体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经空气中飞沫传播。秋冬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515岁)。 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黏膜表面寄生,很少侵入组织和血液。它的丝状体吸附于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受体上,释放过氧化氢、核酸酶等,使红细胞溶解,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坏死脱落,微绒毛运动变慢,结构变形,停止摆动,并影响肺清除功能;和它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 感染后,血清中可检出抗体,但免疫力不牢固,仍可再感染。病人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冷凝集素,常用于辅助诊断。 (3)微生物学检查法:需用病原分离或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4)防治: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在研制中。 2人形支原体 人形支原体(Mhominis)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渗出性咽炎、非淋菌性尿道炎,也能在慢性前列腺炎、宫颈炎、卵巢脓肿、产褥败血症等患者中分离到。 3解脲脲原体 (1)生物学性状: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可呈各种形态,G,无动力,微嗜氧。在培养基上菌落很小,通常称T株,呈颗粒状。能分解尿素产氨。 (2)致病性: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感染、输卵管炎以及不孕症。亦可通过胎盘、产道感染胎儿,导致早产、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等。二、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与节肢动物有密切关系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同特征:用光学显微镜可见,但比一般细菌小;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发热出疹性疾病;专性细胞内寄生,于宿主细胞浆内增殖;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酶系统不完整;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一)生物学性状 大小为(0.30.6)(0.22.O)m,呈多形性。细胞壁与G菌相似。常用Giemsa或马氏染色法(Macchaivello stain)染色。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大多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除贝纳柯克斯体外,对热、消毒剂抵抗力较弱。除具有群特异的可溶性抗原与具有种特异的外膜抗原外,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还具有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共同的耐热多糖抗原。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定量非特异凝集反应,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此种交叉凝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播方式 以虱、蚤、蜱、恙螨为传播媒介。 2致病机制 立克次体侵人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繁殖,使细胞破坏并引起机体反应,产生一系列病变。毒性物质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可引起DIC、休克。 3所致疾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人虱为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常于冬春季节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2)地方性斑疹伤寒: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引起,借鼠蚤或鼠虱传播,故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3)恙虫病:由恙虫病东方次体(以前称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东方次体天然寄生于恙螨体内,恙螨为传播媒介。恙虫病亦称丛林热。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4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血清学诊断 (1)外斐反应:是诊断立克次体和东方次体常用的方法。 (2)补体结合反应。 2立克次体分离鉴定 (四)防治原则 1预防斑疹伤寒 主要是灭虱、灭蚤和灭鼠,并改进环境和个人卫生;特异性预防注射精制鼠肺死疫苗。治疗用广谱抗生素。 2预防恙虫病 要注意灭螨、灭鼠,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恙螨幼虫叮咬。治疗用广谱抗生素。 三、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有细胞结构;具有类似于G细菌的细胞壁,不含有胞壁酸,对溶菌酶不敏感;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核糖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对多种抗生素特别是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 种类:根据抗原构造、对磺胺敏感性和包涵体性质等分成3个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衣原体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两种形态,即原体(elementarybody)和始体(initialbody)。原体呈球形或椭圆形,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存在于细胞外,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但无繁殖能力;始体也称为网状体(reticulatebody),为球形,较原体大,在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是衣原体生活周期中的繁殖型,无感染性。大多数衣原体用鸡胚卵黄囊及各种传代细胞均可培养。有群抗原、种和血清型特异抗原。特异抗原主要成分是外膜蛋白。衣原体毒性作用与抗原有关。对热敏感,对抗生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是种与内毒素相似的物质。可抑制宿主细胞代谢,使细胞溶解;尚可引起超敏反应与形成肉芽肿。 2所致疾病 (1)沙眼:是慢性传染性角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A、B、Ba、C血清型引起,是目前世界上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衣原体主要经眼一眼或眼一手一眼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 (2)包涵体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DK血清型引起。新生儿出生时通过产道被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也称脓漏眼)。成人感染可因性接触或经手至眼,可因游泳池水污染而感染。 (3)泌尿生殖道感染:是由沙眼衣原体DK血清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 (4)性病淋巴肉芽肿:是STD之一,由沙眼衣原体L1一L3血清型引起。 (5)上呼吸道感染及衣原体肺炎:由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引起。 3免疫性 衣原体感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这些免疫应答的保护性不强,因此常常造成持续、隐性和反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多数衣原体引起的疾病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无需做实验室检查。 (四)防治原则 预防衣原体感染,特别是沙眼,主要是改善卫生状况和普及卫生知识。治疗一般用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四、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a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如下特点: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与磷壁酸;无定型核,有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有轴丝,能运动。 螺旋体在自然界及动物体内广泛存在。根据螺旋数目、大小与规则程度以及两螺旋间距离,分为5个属:螺旋体属、脊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和疏螺旋体属。其中后3个属对人有致病性。 (一)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分为致病性(即寄生性)与非致病性(即腐生性)两大类。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引起人类和动物钩端螺旋体病。 1生物学性状 钩端螺旋体长约520m,直径0.10.2m,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形。呈圆柱状,最外层为外膜,其内是肽聚糖层和胞质膜包绕着细胞质,有两根轴丝位于外膜和肽聚糖层之间。G,但着色较难。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呈棕褐色。钩端螺旋体是较易人工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柯氏(Korthof)培养基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混浊。对热和酸抵抗力弱,但在水中能存活数月。 分类:按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表面抗原和内部抗原。前者为多糖蛋白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后者为类脂多糖复合物,为几种钩体所共有,有属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群的依据。按DNA同源性分类。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方式:钩端螺旋体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人类接触被污染的环境,钩体就可通过完整或破损皮肤、口、鼻、胃肠道黏膜以及眼结膜侵人人体而致病。 (2)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侵袭力,致病因子还有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和内毒素样物质。通过皮肤黏膜侵人人体后,进入血流并大量繁殖,引起钩体血症。临床常见的为:黄疸出血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 (3)免疫性: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钩端螺旋体的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钩端螺旋体仅有部分或无抵抗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3微生物学检查法 (1)检查钩端螺旋体:发病第一周内取血,第二周后取尿,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直接镜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Fontana镀银染色法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分离培养:柯氏培养基培养;动物接种。 (2)血清学诊断:应采取病程早、晚双份血清,有脑膜刺激症状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抗体,常用方法有显微镜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等。 4防治原则 主要是搞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保护好水源,对易感人群进行多价死疫苗接种。接种的疫苗必须包括当地流行的钩体主要血清型。 治疗首选青霉素,亦可用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 (二)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 1生物学性状菌体细长,两端尖直,螺旋致密而规则,运动活泼。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Giemsa法染成红色。培养较困难,易失去毒力且繁殖缓慢。抵抗力极弱,对湿热和干燥特别敏感,在体外迅速死亡。2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因素:梅毒螺旋体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下列因素与致病性有关:降低免疫因素的物质;黏附性;免疫病理损伤。(2)所致疾病:引起梅毒。人是梅毒的惟传染源和易感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亦可通过垂直传播。梅毒的病程可分为三期。第一、二期称早期梅毒,第三期又称晚期梅毒。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从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后表现各种症状;输血后梅毒引起第二期梅毒症状。为预防感染,输血用的血液须放4保存72小时以上方能使用。 (3)免疫性:为传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但抗体也有定的辅助防御作用。 3微生物学检查法 (1)检查螺旋体。 (2)血清学检查:非特异性试验:WHO推荐的VDRL法,是简易玻片凝集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US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特异性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以及捕获ELISA法检测IgG或IgM。 4防治原则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预防应加强性安全教育,严格社会管理,对病人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是控制流行的根本措施。治疗首选青霉素。真菌学概论大纲要求 1掌握真菌的致病性,尤其真菌毒素中毒以及与肿瘤的关系。 2熟悉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了解真菌的共同特性、结构、培养特性与抵抗力。学习要点 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完整的细胞壁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真菌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大类。 1单细胞真菌 呈圆形或椭圆形,如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酵母型真菌不产生菌丝,以出芽方式繁殖。类酵母型真菌也是以出芽方式繁殖,在培养基内可见由假菌丝联结形成的假菌丝体。 2多细胞真菌 由菌丝(hypha)和孢子(spore)两大部分组成。菌丝和孢子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孢子生成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按结构分为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绝大部分的病原性丝状真菌为有隔菌丝。菌丝可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中(生)菌丝和生殖菌丝。菌丝有多种形态,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2)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孢子也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依据。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无性孢子分为叶状孢子、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绝大多数为非病原性真菌所有。 (二)繁殖与培养 真菌依靠孢子及菌丝进行繁殖,除有性繁殖外,无性繁殖主要有出芽、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最适宜温度2228,部分深部感染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酸碱度为pH 4.06.0。在沙保弱培养基上,不同种的真菌可形成以下3种类型的菌落: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亦称酵母样菌落)、丝状型菌落。(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真菌很容易变异。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种化学药物的耐受性较强。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性不同种类的真菌可以有不同形式致病,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1)按性质分为:感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超敏反应。 (2)按部位分为:皮肤超敏反应;呼吸道超敏反应;消化道超敏反应。 4真菌性中毒 除了真菌本身有毒外,主要还是真菌生长后产生的真菌毒素所致。真菌毒素是由生长在农作物、食物或饲料上的真菌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人和动物则因食人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急、慢性中毒。真菌毒素中毒极易引起肝、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损伤。 5真菌毒素与肿瘤 有些真菌毒素与肿瘤有关,如黄曲霉毒素可引起原发性肝癌。 (二)免疫性 人体对真菌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感染过程中,也可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一般说来,免疫力不强。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检查真菌 (1)取材:采取新鲜样本。 (2)直接镜检:黏稠或含角质的甲屑类标本,经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如见菌丝或孢子,即可初步诊断为真菌病。液体标本需离心,取沉淀物直接镜检或染色检查。怀疑隐球菌时取脑脊液做墨汁负染观察。 (3)培养:常用含抗生素的沙保弱培养基,培养温度以25(丝状真菌)或37(酵母型真菌)为宜。 2血清学检查 可作为诊断真菌性疾病的辅助方法。 四、防治原则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对皮肤癣菌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注意清洁卫生,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局部可用癣药水或药膏,但较难根治,易复发;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主要应除去各种诱因,提高机体抵抗力;对真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应严禁销售和食用发霉食品,加强市场管理及卫生宣传。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试述真菌的致病作用。 分析:真菌对人类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以下5种形式: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如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和毛霉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缺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按性质可分为:感染性超敏反应:在病原性真菌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超敏反应,属型超敏反应;接触性超敏反应:即吸人、食人或皮肤黏膜接触真菌孢子或菌丝而引起的超敏反应,分别属于I一IV型超敏反应。 (4)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是由生长在农作物、食物或饲料上的真菌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人和动物食人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急、慢性中毒。真菌毒素中毒极易引起肝、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损伤。 (5)真菌毒素与肿瘤:有些真菌毒素与肿瘤有关,如黄曲霉毒素可引起原发性肝癌。主要病原性真菌大纲要求 1掌握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2了解皮肤癣菌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形态培养、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学习要点 一、浅部感染真菌 侵犯人或动物体表角质组织的真菌统称浅部真菌。 (一)皮肤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称皮肤癣菌。由其引起的皮肤癣,尤其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的真菌病。 1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1)表皮癣菌属:对人有致病作用的只有絮状表皮癣菌,可侵犯人类表皮、甲板,但不侵犯毛发。可致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在沙保弱培养基上菌落开始如蜡状,继而出现粉末,由白色变成黄绿色。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无小分生孢子。 (2)毛癣菌属:可引起人的皮肤、毛发和甲板感染。在沙保弱培养基上菌落可呈颗粒状、粉末状、绒毛状、光滑蜡样及脑回状。颜色呈灰白、红、黄、橙、紫或棕色。镜下可见大、小分生孢子。 (3)小孢子菌属:主要侵犯毛发、皮肤,引起头癣、体癣。2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取皮屑、指(趾)甲或病发,经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可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经沙保弱培养基培养或玻片小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特点进行鉴定。二、深部感染真菌 凡侵犯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病原性真菌或条件致病性真菌,均可称为深部真菌。深部真菌感染,常可引起重症、致死性疾病。 (一)系统性感染真菌 1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亦称白色假丝酵母菌(Saccharomyces albicans),属于假丝酵母菌属。 (1)生物学性状:菌体圆形或卵圆形,G,主要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易形成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及沙保弱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形成类酵母型菌落;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形成厚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浙江温州市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考核招聘工作人员2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某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驾驶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沧州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股份经合社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工作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陕西汉中市事业单位招聘26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海南东方市第二次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8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甘肃省商务厅厅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秋七年级开学新生家长会《启幕新篇章携手创辉煌》【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公立医院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GJB3243A-2021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土耳其语三级笔译试卷
-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中的应用
- 2025内蒙古民族大学招聘管理助理、教学助理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护士卷)
- 胃肠镜报告的解读
- 2025年金融办面试题库及答案
- 急性胆管炎的特征与处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