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关于政策建议部分的解读.doc_第1页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关于政策建议部分的解读.doc_第2页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关于政策建议部分的解读.doc_第3页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关于政策建议部分的解读.doc_第4页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关于政策建议部分的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全面的湿地利用与保护规划措施规划措施具体内容目的意义自然湿地保护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保护小区等强化保护设施设备、增强保护管理能力,着力扩大自然湿地保护面积,提高自然湿地保护率退化湿地恢复生态补水、湿地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湿地污染防控、有害生物防治等逐步修复退化湿地的功能,改善湿地生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湿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退田(耕)还湿、退养还滩、退(禁)牧还湿等减轻湿地的开发利用程度,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调查监测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程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和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为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公约履约服务2、 规划思路(1)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重点考虑沿海湿地、高原湿地、鸟类迁飞网络、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泥炭湿地以及跨流域、跨地区(跨国界)湿地,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形成国家层次示范效果。(2)加大对科研、宣传、管理、培训以及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支撑与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对湿地社区的扶持力度,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3、规划原则 一是落实目标,分步实施。根据最新的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以及湿地保护的发展形势,以 “十一五”已经实施的湿地保护工程为基础,对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阶段目标进行全面落实,有步骤地分步实施。 二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区域为单元,根据我国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合理布局,同时,衔接国家、各部门已经批准实施的其他相关规划,协调发展。 三是因地制宜,保护优先。在充分考虑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设建设项目,因地制宜,保护优先,加强湿地区生态系统以及保护网络系统的整体保护,突出保护和治理的整体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四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建设内容上,要改变前期实施的湿地工程项目中措施单一、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保护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控制污染、防治有害生物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五是强化管理,试点带动。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协调,尤其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和法规、政策研究,同时,选择合适的湿地区开展湿地合理利用、社区共管、替代生计等试点示范。4、 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开展围垦湿地退还、湿地补水、污染防控、有害生物防治、栖息地恢复等湿地综合治理工程,恢复、修复湿地11.65万公顷,初步扭转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重要湿地区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实施一批农牧渔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红树林合理利用示范项目及湿地合理利用社区扶持项目,使我国湿地资源逐步走向合理利用轨道。重点加强国家和省级层面湿地的保护能力建设,加强湿地调查、监测、科研、宣教体系建设,使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5、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布局地区重点布局其他布局东北湿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农业开发区域。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及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示范,提供东北平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模式。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呼伦贝尔草原,加强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草本沼泽的保护,建立和完善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该地区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黄河中下游湿地区京津生态圈湿地水资源和华北平原湖泊湿地的保护,缓解该地区农业及城市饮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状况加强黄河干流水资源的管理及中游地区的湿地保护,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尝试性开展湿地恢复示范,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区通过退田还湖、还泽、还滩、还林草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充分保证该区域湿地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群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在水质污染严重的湖泊开展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的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尤其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水鸟栖息地建设,实施迁徙鸟类网络保护工程,使该区域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滨海湿地区对河口湿地和鸟类迁徙重要驿站进行保护,逐步恢复我国的红树林湿地资源。评估油气田开采、盐田和农业开发对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湿地的潜在影响和威胁,加强该区域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立具有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增值的湿地开发利用示范区,对退化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恢复与重建东南和南部湿地区加强区域内水源地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在河流源头区域 和重要湿地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云贵高原湿地区加强典型高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注重国际河流流域湿地保护,开展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高原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力度,在人为活动干扰较大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对高原富营养化湖泊进行综合治理西北干旱半干旱湿地区恢复塔里木河、黑河下游和银川黄河周边湿地,在荒漠湿地区建立湿地保护与荒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示范工程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与协调,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缓解西部干旱荒漠地区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湿地环境恶化、湿地面积萎缩甚至消失的趋势青藏高原湿地区在三江源头、青海湖和若尔盖沼泽地区进行湿地保护和生态示范建设通过加强保护区建设及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藏高原湿地,尤其是江河源头地区的重要湿地,发挥该地区湿地的重要储水功能,使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栖息繁衍6、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涉及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综合治理、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湿地保护体系应形成较完善的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湿地恢复综合治理分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四种类型,选择各类型中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并且生态退化严重的国家重要湿地或者二级流域湿地区域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生态补水、围垦湿地的退还,污染排放管理、适度限制湿地范围内的生产生活活动,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关键物种栖息地重建、对特别敏感和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地区进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等建设内容湿地资源合理利用通过规划一系列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示范项目,以建立不同类型湿地开发和资源合理利用成功模式,为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对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科技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有关机构的能力建设,完善我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宣教培训体系7、 重点建设项目湿地保护工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管理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科研监测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野生稻基因保护小区建设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沼泽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主要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改善、污染综合治理等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鸟类栖息地恢复措施选取我国沼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松嫩平原沼泽湿地、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开展沼泽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作近海与海岸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近海与海岸湿地位于全球候鸟迁徙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重要的鱼类洄游廊道,同时还是我国经济活动最强、受人类干扰和威胁最大的区域。选取我国最为典型的长江、黄河、辽河、闽江等主要河口湿地区,作为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恢复区,这些区域同时也是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区以及红树林的集中分布区湖泊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湖泊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水污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选取鄱阳湖湿地 洞庭湖湿地 太湖湿地 洪湖湿地 巢湖湿地达赉湖湿 滇池湿地 三峡库区湿地等河流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本规划选取生态脆弱、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河流湿地区作为开展河流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的示范区域。塔里木河及周边湿地阿尔泰山两河源区湿地伊犁及周边地区湿地(赛里木湖)黄河河套平原湿地黑河流域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农牧渔一体化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强农区湿地综合管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采取生态清淤、植被恢复、增殖放流、人工鱼礁、饲草料种植、配方施肥等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健康种养殖模式,实现农区湿地可持续性利用。红树林合理利用示范基地坚持养护为主、适度开发、坚持发展的保护方针,探索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途径。广西北海市东海岸、福建漳江口和海南东寨港的红树林湿地资源丰富、景观优美,靠近市区,且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加强国家、省级层次湿地及其他重要湿地资源监测能力的建设湿地专项监测网络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湿地宣教中心建设、专业的湿地保护宣教队伍、改善和丰富宣教内容和手段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湿地研究能力建设、建立湿地野外研究基地、开展湿地重点科学研究、强化开放的科研交流平台的建设8、 相关对策建议8.1法规和政策保障尽快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支撑,逐步健全包含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内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对已经颁布湿地保护条例的省份,要加强执法力度,并适时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使其充分发挥效力。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争取尽快出台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要创造条件制定适应自身特点的管理条例或办法。湿地保护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享受国家和地方有关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湿地生态补水政策、湿地污染收费制度、湿地保护恢复技术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信息共享政策和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各级政府还应结合本地条件,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要做好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实施退耕还湿、退田还湖等措施应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要依照有关法律,妥善处理因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各类土地利益关系的调整。8.2组织保障合理安排各年度建设任务,以保证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加强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的组织实施,凡属各部门职能范围内的项目,以相应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项目,由主要部门(提报项目的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成立专职湿地管理和科研机构,强化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运行管理和维护经费。依托现有职能部门,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结合,成立专职的湿地管理和科研机构,制定湿地管理法规,开展相关科研研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8.3制度保障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审批,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重点项目采取招投标制,并实施合同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项目监理制,通过试点示范逐步开展,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主管部门应进行全过程监管。项目实施一半时开展中期评估;项目完工后,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将视情况扣减下年度投资直至中止合同执行,取消建设项目。同时,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动员、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有效机制,包括重要事项向公众公示制度、群众举报投诉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和社区参与制度等。建立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伙伴关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湿地保护工作。8.4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确保规划实施,各地应该落实配套资金。要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项目验收时,要附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湿地保护、恢复和能力建设工程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广开募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和国际资金的融入。在不改变湿地功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工作。坚持“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制定鼓励节约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在部门发展中优先注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在投资、信贷、项目立项、技术帮助等方面解决相关政策问题。8.5科技保障加强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管理系统和本底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期间需要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针对不同湿地和面临的不同威胁,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攻方向和治理的模式及措施。积极总结、筛选和推广适用的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科技成果和经验。要全面强化科技保障工作,做到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实施,切实将科技保障贯穿于工程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及时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并将成果在全国应用和推广。同时,要建立国际交流机制,及时引进国外在湿地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8.6人才保障提高工程实施相关政府部门决策人员素质,培养和充实优秀的基层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对工程实施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实施项目的能力。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依靠他们的力量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挑选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