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doc_第1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doc_第2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doc_第3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doc_第4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2010-03-17 09:56:40|分类: 教学论文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信息技术在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帮助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的统一。整合的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的合作学习的模式。因此,整合过的教学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具有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能提供各种事物的形象等特点,可以更直观地再现教材的内容、环境、气氛等,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教材,还可以入情入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桥梁工具作用。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积极的情感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是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的兴奋,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是完成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手法丰富多样,使讲授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氛围,收到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学第二册识字11,依据语文内容展示春景动画图像,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们看到柳枝轻摇、花儿开放,听到布谷、蜜蜂、燕子在欢唱,此时再加上适机在实物旁打出生词,一幅声画并茂的春景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习动机。又如:看图讲述动物食品店一课时,我先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这时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个个睁大眼睛看着图片,注意力非常集中,等学生说出图上的熊猫正在放鞭炮之后,我又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它有啥喜事呢?悬念的设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再适时映出投影片,学生的目光“唰”的一下子转向投影片上,这样,立即激起了学生的看图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培养扎实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同样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1、借助多媒体,让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汉语拼音刚进小学的孩子,面对着那些小蝌蚪似的字母,如果我们只是让他们没完没了地读读、写写、拼拼,那么不要多久,他们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我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形与声,创造情境条件,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扎实地奠定语文学习的第一块基石。如:汉语拼音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是 “a o e”这些字母。课上,我放映了一张“一位老妈妈拄着拐棍在走路”的投影片,诱发孩子们评议。“这个老妈妈的腿不好,走不了路。”“拐棍是老妈妈的好帮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接着,我又覆上一张写着有“妈”的幻灯片。一部分孩子能认出来,可是大部分孩子边看边摇头。随后,我又覆上一张写有拼音字母“ma”的幻灯片,对孩子们说:“我送给你们一根拐棍,你们就可以认识这个字了。”孩子们看着拼音字母,凭着学前教育学到的知识,口里轻轻读着“mama”不少孩子像得到了什么法宝似的,拍着手喊了起来:“妈字,妈妈的妈”,这时,我抓住契机告诉孩子们:“你们想很快地识字、看书,就要把拼音学好,它是我们识字的拐棍。”孩子们一边听着,一边回味着幻灯片的情景,一个个兴趣盎然,精神饱满。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张“o e”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引导孩子们悟出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拼音的积极性。又如:在一节音节拼读的复习课上,我先播放了“拔萝卜”的故事录音,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小鸡、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动物拔萝卜的图象,接着让孩子们想一想故事中哪些字的音节会读,会写。最后,我重播录音,组织部分孩子分角色随着录音,做“拔萝卜”的游戏,同时提出:比一比,看谁会读哪几个“小人物”名字的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游戏完了,孩子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对了大家交口称赞,错了你帮我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儿童识记字形的分析综合能力。 为了激发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受枯燥乏味的大量机械记忆和练习的折磨,把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变成儿童生动活泼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便借助电脑,提前教给孩子们关于字形结构的规律性知识,引导孩子们依靠头脑中已知的经验和科学概念,独立自主地猎取新知识。同时进行独立识记字形的分析综合思维形成的训练,使已知成为新知识的探索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识记新字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一批独体字、偏旁及字形结构规律性知识之后,便凭借电脑唤起儿童分析综合的思维教程,用整体结构作支柱来帮助儿童识记字形。如教学“心”字,这个字比较难分析,我首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个较大的“”字,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在这口铁锅里给大家炒芝麻,你们看清楚,老师共有几粒芝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有三粒芝麻”。接着我击了一下空格键,让其中的两粒芝麻跑到外边,屏幕上出现了“心”字的图象,这时,我又问:“老师的锅里剩下几粒芝麻?”学生很快说出:“老师的锅里剩下了一粒芝麻,炒三个蹦两个,是什么字?”“心”学生们脱口而出。这样不但揭示了“心”的字形,同时使机械记忆变成了趣味记忆,促进了独立识字能力的发展。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学习和运用祖国文字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体现,所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种种行径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此时,运用电教手段演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地形分布情况,以及世界各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加上解说,学生经过自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再加以指导理解,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兴趣的引导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又如教学科普小品文死海不死一文时,文章的重点是对死海不死的特点“死”与“不死”理解,而难点则是对死海成因的把握,利用普通教学方法,总是越讲越令学生糊涂。此时首先让学生看用来提示死海浮力大的特征的幻灯单片,画面上是几个人仰躺在海面上,有的看书、有的聊天、有的晒太阳,显得悠闲自在,但重要的就是不下沉,这时进一步说明:躺在死海水面上所以不下沉是因为死海含盐量太大了,以致于海水比重超过了人体比重。接着利用灯片显示死海的成因;海水注入地势较低的死海,阳光蒸发海水,盐类逐渐堆积,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创新的能力人的各种潜能,尤其是创造力的潜能的展示越充分,对其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就越有效,人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包括这一点。小学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培养学龄儿童的创造力,是对他们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无疑是提高儿童能力的最佳途径。1、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开发促进儿童的审美意识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利用图片教学虽然可以反映比较广阔的内容,但是儿童看到的都是静止的形象,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也不突出。因此,儿童很难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而利用电影、电视、幻灯等媒体不仅能直观的再现中文美的因素,如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等,而且有更鲜明、强烈、集中、加上电教中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将剪辑的月光奏鸣曲配在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并同时让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看到宁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皎洁的月亮穿过轻沙似的微云,形声并用,使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形象,调动了学生美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学观潮一课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亲身感受大潮如万钧雷霆般的浩大声势,学生情感受到巨大感染,使气势雄浑,声震四海的钱塘江大潮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造句的优美、形象,滋生了对祖国江山的赞颂与热爱之情。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能够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发展智力和能力。如:我曾看过一位教师沁园春雪,教师让学生进多媒体电教教室,让学生依据课文,选择一点,自己动手制作MTV,学生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做到了以读促“思”促“做”,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又如:又如教学一年级看图续编故事小白兔迷路时,让学生利用灯片自己动手绘制结尾图,再对照自己所画的灯片续讲故事,学生的媒体操作与言语表达相结合,显示了学生自我建构意义的巨大潜力。更多的科普性和说明文的学习中,教师有计划地利用电脑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灯片等多种电教手段主动接触材料,在自由操作、相互评价,及时修正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把教学目标隐含在材料的设计、操作活动和活动环节中,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利用开发学生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