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3.6.1——实践的特征.ppt_第1页
政治必修3.6.1——实践的特征.ppt_第2页
政治必修3.6.1——实践的特征.ppt_第3页
政治必修3.6.1——实践的特征.ppt_第4页
政治必修3.6.1——实践的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实践及其特点 (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含义 : 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使客观的物质形态发生变化,客体或对象(不是整个世界),性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学生认真学习 5、大学生辩论 6、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2、6,1 、实践及其特点P42 (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是指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是指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 在变为现实存在。,(最本质特征),(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原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的,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制约,体现唯物主义观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 有主观 能动性,原因,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本质特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意识根源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二者是不矛盾的。,实践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既有主观又有客观的,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有客观物质性与实践有主观能动性特征关系:,主观认识,实 践,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是否认识有两个来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易混知识点,青藏铁路已于 2006 年 7 月 1 日正式通车但在修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的?,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良好条件,尤其宇宙探测器这一数字化认识工具的运用,科学家发现了比冥王星要大得多的齐那等两颗行星,认为它的体积、质量和物质成分等属性不再满足大行星的要求。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以多数通过,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行列,降为”矮行星”。,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观认识,实 践,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实践具备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正确认识,认识,错误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成功,实践结果,失败,主观与客观相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启示:,(单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D,(单选)“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世界观 方法论,决定,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课堂小结,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 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小试牛刀:,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 B C D,D,巩固练习,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巩固练习,B,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巩固练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巩固练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而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D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必由之路,A,巩固练习,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牛刀小试:,(2006年高考,重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下列两小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学生看书 法官办案 蜘蛛织网 调节分配结构 A、 B、 C、 D、 ,C,B,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讯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昨天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据介绍,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终端包括超过3千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其综合性能在同级望远镜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1、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些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概括性的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问题: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综合提升,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这一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党中央建设性的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2、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数偏多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相对不足的不协调现象。而且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补充的大都是初级工,中高级技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瓶颈”。许多“饱读经书”的大学生因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而欧盟大部分国家实行低重心的、以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发展战略,欧盟25国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平均占62.7%,普通高中学生占37.3%。 材料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2007年10月28日在教育部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使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能够按1:1的比例发展,并且优化内部结构,以促进劳动者更好的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说明我国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2)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教育部重视劳动者的就业体现了这一点 我国政府具有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现在教育部主张的目的是促进劳动者更好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材料体 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许多大学生就业时面临尴尬以及教育部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变化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什么观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许多大学生的书本理论只有能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需要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综合提高,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