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经典选读讲义说说“道”老子和道德经课型:新课 时间:4月11日上午九点 教室:517班级:09秋物流(本) 授课方式:讲座 授课手段:多媒体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老子其人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使学员了解道德经及其包含的哲学思想。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教材选读章节的深刻涵义。三、教学内容两千多年来,有两种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铭刻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在我们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自觉的会流露出它们的影子。这两种思想便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今天,我们说说其中的一个,老子和他的思想。一、老子其人当我们翻开介绍老子的书籍,或打开互联网,通过搜索工具查找老子,你就会看到很多介绍老子的文字。老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汉出现的道教供奉他为祖师,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唐朝建立者奉他为先祖,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道德经的国外版本不下一千种,又是一个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这样神化的故事可以说出许多个版本,但我更相信是方言引起变化,当地的口音中“李”和“老”两字音比较接近,后人传为“老”。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关于老子生平的记载很少很少,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幼年聪颖,静思好学,做了图书馆馆长后,更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公元前538年,孔子在弟子南宫敬叔陪同下拜见老子。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东汉时期道教创立,其理论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故将老子尊为太上老君列入三清之首,成为教徒主要供奉的神。如此有学问的人,谁不想和他沾点亲带点故呢?这不,唐朝的开国者李渊就和老子攀上了亲戚关系,奉老子为先祖。读过老子的著作,你会发现老子对自己也有过评价。在道德经七十章中他这样说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什么意思呢?他说,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在我们看来,老子的话是警句是格言,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然而,能够“强行者有志”(节三十三章)的又有多少人呢? 或许,外国人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看老子会有不同,在印度奥修眼中老子是平凡的,是完全的平凡,老子是一个生命的发言人,但他只是反映生命,而且走得很深,没有人比他走得更深。老子是一把钥匙,你可以用它打开所有存在于生命中的锁。老子是稀有的、独一无二的。如果你能理解他,你也能变得稀有,变得独一无二。老子之所以能够稀有能够独一无二,盖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节第二章)也正因为这样,老子可以“死而不亡者寿”(节三十三章)从老子的经历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不平凡的人都是从平凡开始,让我们做好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人。”(教师心语) 二、道德经及其思想(一)老子出关“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史记老庄申韩非列传)。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决定远走他乡,到秦国去,到西域去,往西行,要经过函谷关(今天河南新安县)。 守关的长官叫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紫气东来即原于此)。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能看天象,他一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看星宿,看云气, 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 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书,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二)道德经及其思想道德经凡八十一章,前36章是道经,后45章是德经。约五千言,基本上是韵文,其较为重要的注本是王弻的老子注、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今人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享老子正诂。道德经包含丰富的思想,我们即使皓首穷经也无法真正参透其中的奥妙,这里结合教材和我个人的理解,从三个角度去谈谈老子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以“道”为自己的思想核心,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被后世称为“道家”。1、天道无为“道”本义是人类走的道路,说文云: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原理、宇宙之本源等意义。“道”是什么?老子给“道”的定义是: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节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节四十二章)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以解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节第一章)万事万物违反了“道”的原则,就会导致天下大乱,从这点出发,老子最先提出“天道无为”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节二十五章)“道”是流贯宇宙、社会、人生的规律,规律是自然地运行,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上人间都应当依循这个自然的规律,听其自然,不治而治,无为而为。道家的“无为”,给中华民族精神打上深刻的烙印顺应天道,崇尚无为。老子“天道无为”的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其本身的规律,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教师心语)2、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老子的认识论体现在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老子超然于自然、社会领域诸多矛盾的绝对对立之上,看出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节第二章)矛盾的事物,相反相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节二十二章)老子还指出,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遵循“物极必反”的法则,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节四十章),于是便有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节五十八章)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这种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节六十四章),这个过程就是“道”的自然运行。 老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两个方面的。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看问题。(教师心语)3、人的个体价值和自由精神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是第一个说明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节二十五章)由此看出,人在自然界中也是有着个体地位的。春秋时期,物质文明在迅速发展,财富、享受、欲望与野心、权势、罪恶同步增长,战争频繁,在这样的背景,老子告诉我们,“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节七十七章你)在这样的社会中,还是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自然人格的自我超越,通过“内省”追求精神的自由即是在今天,老子的思想还有着许许多多可以借鉴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贪欲,于是老子告诫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节四十六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节四十四章)知足的人常乐,知止的人不会失败。我们可以通过“致虚极,守静笃”(节十六章)的方式,达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九章)。当你能够“全生避害”,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尘世的纷争,就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这里我借前人的一副对联作为心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概括承受三方合同2篇
- 商品入仓库服务合同4篇
- 新解读《GB-T 31048-2014铜冷却壁》
- 草鱼收购合同6篇
- 合同范本印章怎么盖
- 食品供应协议合同范本
- 药厂木香采购合同范本
- 卫生院尘肺病康复站差错事故预防及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 供电监理合同范本
- 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五篇
- 电动吊篮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小学语文课本1至6年级古诗词大全
- 2024塑料术语规范
-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7经济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
- 阴道镜检查图谱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题培训》
- 2024-2029年中国直接半导体激光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战略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水域救援安全及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GB/T 43933-2024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