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1页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2页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3页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各位领导、老师: 很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给我这个机会。但说实话,我也只是做了大家都在做的事,而且有时我都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够,身为人母缺少时间,年过而立又缺少了年轻班主任的创新和魄力。回想第一次当班主任那时的我真的比在座的各位差很多,而如今的我也只是比大家多当了几年班主任,见过的学生多了点儿,经历的事情多了些罢了,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做法、感悟。 有人说: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世界上最累的主任也是班主任。这句话虽有调侃之意,但确实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一百多位家长,众口实在难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形式以及艺术。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家长沟通前,得有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家长无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1、唠叨型 典型症状:汇报孩子一天的安排,从刷牙到洗脚,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向你诉说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如何让她伤透了心。她在一直诉说,你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未能得到爸爸的支持,属于孤军奋战,或者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一方,觉得为孩子牺牲很多,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2、成绩型 典型症状:家长和你讲,孩子在小学时优秀的表现,成绩如何好,上了中学以后学习如何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下,语数外不突出,小科目一无是处。他只关心成绩,其它各方面能力不闻不问不教。 3、放任型 典型症状:孩子不听我的,他爸爸在外地,希望您帮帮我。这种家庭的孩子长期不服管教,让家长协助管理已成为不现实的想法,我觉得。 4、指导型: 典型症状: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需要经常表扬,但在几次表扬之后,又有些骄傲,这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同时注意孩子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的情感十分细腻,在她的心目中老师占有很高的地位,您的一个眼神都会对她产生影响,所以希望您注意批评的方法 这一类型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章法,而且对于老师的管理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担心,从家长的话中,能够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 5、溺爱型:典型症状:对孩子言听计从,要钱就给,只要能学习要啥买啥就我们学区而言,我认为家长的文化水平一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般,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之前有所提高,在学习上能给予辅导的却不多,但大部分都很朴实,虽然我们听到最多的可能是家长和我们说:“老师啊,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太会管孩子,孩子大了我们也不能深管,你一管多了他就威胁你诸如此类的话。”听多了有时觉得很头疼又很无奈,但至少不会对我们指手画脚,没那么难伺候。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校讯通、家访、电话、面谈以及家长会等,我们在联系前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校讯通我在之前也使用过,它有很大局限性,适合于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在校情况的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的浮动、重点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等。我们在通讯录中可以有充足的准备和措词的时间,使自己的语言更精当,文字形式的叙述还可以给家长一个接受、思考、消化、反馈的过程,使老师也了解学生一段时间内在家里的情况,它的效果应该相当于在信息高速传递的当今社会里用书信交流的微妙作用。一般我都会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放假前(如果学校没有安排家长会的话),我会利用校讯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微型家长会。 家访,这个词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应该属于70年代的老教师,现在学校虽也提及过,但大家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很忙,充裕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学校班型较大,不便于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家访的形式。学生的居住分散、层次的差距、双职工家庭的时间紧以及学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的铺天盖地的辅导班使家访变成了不可能。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队伍中女教师特别多,又都很年轻,性别的这种不便也让我们对家访望而却步。但它的好处却是不可取代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确实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宝贵的资料,在以后的教育中成为一把利器。首先,它可以有效的联络与家长的感情,我们工作的辛苦、任务的繁重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可以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现在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默默无闻的时代了,自己做的需要自己来宣扬,家访就可以很好的起到这样的作用,使家长深切体会到我们的用心良苦,在日后全力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其次,家访面向的可以是那种家长上心而学生学习却很不理想的学生,这种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老师的帮助引导,通过详细的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方式和家长在家的辅导方法,帮助找到有效的提高成绩的途径。而从实用学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七年级的时候用比较合适,第一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一个学生,有利于你今后工作的开展。再者因为“家访”在家长和孩子的印象中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的,老师家访肯定会对他有所评价、有所了解,谁都要脸儿,那么你可以在刚一入学就告诉他:“老师在假期的时候也许会家访,希望大家多给老师准备一些“材料”,内容由你们决定。”这也可以让他们在懵懂的时候多了一重约束力,“装”的时间长一点就会成习惯了。说实话这就是给那些性格外向活泼、有些调皮的学生定的,而那些性格内向的、自尊心强的学生一定要提前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过一定要记住一点规矩一定要掷地有声,不能虚张声势,否则事倍功半了。 电话沟通是我们常用一种沟通方式,一次不见面的面谈,在这里我想提的就是家访不可能个个都到,有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我们也得守护自己的爱人和家人,那么我选择的做法就是和大家都一样:在开学前和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沟通,了解一下孩子这一个假期的学习、生活等一些情况,以便开展我的新学期工作,而且这也让学生知道即使假期没有老师的“陪伴”,但还有“卧底”若干,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约束吧!面谈几乎是当学生在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况,而用电话又显得不太正式或不方便时,才将家长请到学校来面谈。这种沟通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家长会我们每学期都会开一次或两次,相对于其他沟通方式来讲,它是和家长的集中会面。家长会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家长所重视。但是“千篇一律”的家长会、“雷打不动”的议程让家长厌烦,甚至出现家长逃避家长会的情况。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为家长和老师交换情报准备的,老师和家长是“接头”的谍报人员,他们互相收集、交换情报从而更好地对付学生,家长会即为学生的 “受难日”。对老师来说,老师常常为开家长会犯难,不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有失职之嫌;向家长汇报了孩子的不足,又怕家长回去把问题夸大,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是告密者,对老师失去信任。而我们现在能争取家长的理解与认可,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做好的途径就是家长会了。一次成功的家长会,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会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树立了家长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夯实了老师的信心。如何开好家长会?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就说说我是如何利用家长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进步的。成效有限,仅供大家参考。七年级的家长最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孩子所在的班级如何,而七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都同样的需要夸奖,需要肯定,需要拥有自信的筹码,因此我在家长会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或幻灯片,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包括我们各种活动、劳动、学习的经典回放、班级日志等,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我去给我儿子开家长会真的希望能听到老师对他的认可,每个父母都有这份虚荣心,因此在七年级的家长会树立各方面的典型很有必要,包括学生家长,这样既能增强一部分孩子和家长的信心,又能找到让其他孩子和家长努力的方向,其实这比我们长篇大论告诉孩子如何学、家长如何做更有说服力,更能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凝聚力和积极性。记住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尤其是在家长会上。你的肯定会让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其他方面,因为他想听到更多的夸奖孩子的词语。当然凡事得有度,把握好尺度,否则也会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七下过度到八年级的期间,学生会越来越有主见,一些吓唬和忽悠已经成了小儿科了,因此攻心才是上策,青春期的逆反,家长的重望,尤其是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与家长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他们是班级的主流,他们的言行是班级的方向,这时的家长很无助,向老师求助是他迫切的选择,而我们也要未雨绸缪,一定要提前做好铺垫,把握好班级的主流,否则你将前功尽弃。励志的视频、感恩的故事、感恩的班会等等,我要让他们会做人,因为我觉得做人是基本,学会了做人,其他的就不在是高屋建瓴了。下面我就说我为此而准备的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前我让每个学生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还偷偷地录下了学生在感恩故事或班会上的发言,我又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了卡片。因为这时的孩子容易冲动,而大人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我希望家长能正确地宽容,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那次家长会,我听到了母亲的小声啜泣,我也看到了父亲眼里含着感动、辛酸的泪,家长在卡片上都写下了对孩子的鼓励、信任和祝福。第二天,我把这份沉甸甸的希望送到学生的手里,之后是一阵沉默并伴着抽泣声。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无声的沟通,这次无声的教育,让学生更理解了感恩。学与不学的矛盾不能一下了解决,在不久后的第二次家长会上,我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了“5+2=0吗?”这样一个主题,我把每个小组前四号的学生留了下来,让他们猜猜这个主题的含义。有的学生说:“5就是我,2就是父母两个人,我没有听父母的话,没有用心地学习,所以就原地踏步等于0了。”有的学生这样理解的:“5个主科+每天的2节自习课写作业,回家不看书,就等于0了。”还有的同学说:“每个星期上五天课,两天放假没看书,结果周一一切又从0开始了。”“我们共同的爱换来了家庭的圆满。”其他的理解我没有记下来,但我却依然记得当时的阵阵掌声和父母眼中的喜悦和自豪。之后我让家长也展开了讨论,大体都差不多少,有些因为文化有限没有说,不过我记得有一个家长就此而提出了让大家都深思的问题:“我们的爱是否正确?否则就是0的教育。”真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需要一个被认可的舞台,家长需要一个多面了解孩子的机会,他们同样需要一个彼此理解的契机。所以我们不聪明但我们没有放弃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