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doc_第1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doc_第2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doc_第3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doc_第4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浅谈“教学前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教学做合一”。这些理念都在告诉我们“学要得法”。现代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状况,特别是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生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前测 起点 重点 分层缘起等闲平地起波澜【案例】:师(点击出示):5个7是多少?学生一看见这道题,认为很容易,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1(迫不及待地):5x7=35师(故作高深地):是吗?生1(挠挠头,小声地):7x5师:你肯定吗?生1回头看看其他同学。生2(举手):老师,生1说的不对,应该是7+7+7+7+7生3:老师,他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5+5+5+5+5+5+5生4:生2、生3说的也不对,是5+7“5+7”;“5x7”;“7x5”;此起彼伏,教室里一片嘈杂。【反思】: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复杂,看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可结果却让学生不知所以然,让听课教师也很茫然。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这位老师:课前,你是如何设计上面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师:我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肯定地说出是“5x7=35”,可没想到弄巧成拙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上面的情况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前测。那么什么是教学前测?教学前测包括哪些内容?应该怎么操作?研究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教学前测的内涵教学前测顾名思义即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二、前测的内容(一)知已知彼测学生的知识水平要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 , 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目前学生对教师即将教授的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 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哪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了解,了解到何种程度,或掌握到何种程度,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是否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学过教师即将教授的新时态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学前测去了解,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案例】: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节,笔者设计的前测题目(一):(二)因材施教测学生的能力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综合计算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节课的不间断的积累逐渐形成的。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掌握学生的现有能力很重要。通过教学前测,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制定出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合理备课。实践只眼须凭自主张一、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握教学起点。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而探明“这一点”,可以根据教师的经验,可以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观察,但是这些手段都是一种猜测,要确切地掌握学生的情况,通过设计前测,对前测的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具体地了解学生在新知识方面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情况,为任务分析提供依据,达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的目的。以上面的案例一个数除以分数线的前测结果分析:1、其中17人已经在课外班学过这部分知识,有19人没有接触过。2、所有的题目,结果的正确率99.6%,有35人都有计算过程,只有1人有1道题算错了得数。3、17个已经学过的同学,方法完全一样,都把除以一个数写成了乘这个分数的倒数。4、19个没有学过的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主要是:通过画图找到答案;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通过推理推出最后结果。如下图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状态,才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才能根据知识的类型确定教学策略,确定用什么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二、发现学生的共性特点,调整教学重点。皮亚杰曾说过这样一句撼动人心的话:“你教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想法、困难有具体的了解,才能更大程度地设立目标帮助学生。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时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这个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于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就相应落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上。正如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读懂你的学生脸上的表情,弄清楚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如果教师这样做,师生关系更和谐,教学也就容易多了。三、展示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教学分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特征。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学生在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也就使得其在学习特征上产生了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预设 预设的层次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前测(如上面的前测题),以了解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前情况。经统计,正确率达到99.6%。错误最多的同学错了1道题,而且得数都靠近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有必要再教吗?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同时我们也预见到,如果忽略这些情况,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只是按教师的思路、按参考教案的程序去教,势必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毫无挑战性,慢慢消退学生对小学学习的好奇与兴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对部分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了了解。我们预计的“想除算乘”的有大部分,我们将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1)因为学生都已经能达到计算正确,因此没有必要按惯性思维进行机械训练,否则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僵化。(2)课堂上提供展示的机会,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路,完善想法,在比较和争辩中学会坚持和放弃,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既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体现优化和个性化。采取灵活、有趣的练习体验“优选”方法的适应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当然,一节课的好坏不能由前测来决定,前测只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为一节好课奠基服务的。前测的知识内容与课堂上的复习有雷同,如果前测了,那上课时是否还需要相关的复习?前测内容除了知识和思维之外,如果还能加入其它方面如心理准备等的内容就更好了。为了积极地指导服务教学,我们会继续探究前测的有关工作。【参考文献】1陶行知论文选集 重庆民联树局 1946年版 2奥苏伯尔教育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