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第六届.doc_第1页
参加全国第六届.doc_第2页
参加全国第六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加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 聚集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体会新干县实验小学 曾金跃10月22日、23日,我参加了在南昌举行的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集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七节观摩课和四场讲座,期间还进行了教师互动。在活动中,能与当今教坛的名家大腕们零距离的接触,品味大师们的灵动课堂,聆听大师们的精彩讲座,我感到十分荣幸。现就自己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不对之处,还望指正。一、课堂艺术,各具魅力。1、华应龙及其弟子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在他执教的规律的规律中,让学生认识到了变化是一定的,真理只要向前迈一步,就成了谬误的道理,给学生以理性深入的思考。2、刘松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轻松和幽默。在他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中,集中体现了自己的幽默、诙谐的语言魅力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同时,为了强调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积”,他还配以了幽默、有力的肢体语言,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学他做动作,让学生印象深刻,让课堂充满了欢笑。3、钱守旺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老辣稳重、实在自然”的美。他在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中,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具体事物让学生认识“单位1”,再借助不同的同心圆来认识分数1/2,突出对分数的本质认识,然后再利用五角星的缩放变化,进一步深化对1/2的认识,估计教师、模特、小学生头长与身高的关系,得到三个分数。 利用一个圆依次平均分成2份、3份、4份.28份,和分数墙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最后进行操作活动,深入思考。整个课堂可谓层层推进,有条不紊,干脆实在。4、张齐华老师的课轻松愉快,其行云流水的教学语言,跌宕起伏的教学过程,灵动飘逸的教学风格对听课者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亦歌、亦诗,亦画。在他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中,一开始就用富有哲理的语言,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中,师生充盈着亲切融洽的气息,激励性语言随时随处可见, “好样的”“我来采访一下”“真不错!” “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真好啊!”等等。这些听来很随意的语言,却是老师对学生适宜而到位的评价。同时,他的话语具有很强思维逻辑性,他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很多,而且一环扣一环,非常严紧、清晰。在可能性教学中从“摸球”到“判球”,从“放球”到“猜球”,行云流水,大智若愚。单一的学习材料(彩球),变换出不同层次的探讨活动,俨然摆上一顿多维的思想盛宴,在多个活动中,没有凌乱的形而上学的喧闹场面,而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静静地思辨。可能,不可能,一定,在操作中学生体验至深,互动中情感的真实表白,无不体现了张老师教学智慧。二、课堂设计,构思巧妙。1、华应龙在规律的规律教学中,课前的流行歌曲“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本节课的注意方法: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寻找不同中的相同,相同中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在发现中由开始发出的“啊,怎么会这样?”接着通过学习“哦,原来是这样。”最后向前再迈一步,成了总结时的“嗯,不都是这样、”“一切愉悦的氛围中下课。他的弟子刘伟男在计算器的应用教学中,前后只用了三次相同的一句话“你们会用计算器了吗?”来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达到学生真正学会应用计算器的教学效果。2、刘松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课前活动“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看似寻常,其实道出了与它类似的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钱守旺在分数再认识的教学中,不惜以大量的篇幅去创设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分数最核心的思想:平均分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提供扎实必备的知识基础。4、张齐华在用字母表示数中,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非常独特。在可能性的教学中,他在摸球的实验环节中有意识地在6个小组里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材料(4组一样,另外2组各不相同)。此为何意?其实,这里浓缩了教师的智慧,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操作浓缩在一个环节里同时展开,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我想更应该是张老师在磨课时特意雕琢出来的创意,把三个承载不同知识点的活动压缩在一起,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异质材料中,有了更多鲜活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事件中随机现象”。这个环节,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纵观大师们的课,各有各的教学风格,但是每个人的课都透出了自然、实在、和谐、智慧、灵动和飘逸之感。设计之巧妙可谓天工之作,浑然一体;语言之丰富可谓信手拈来,自然精妙。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有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浸润,精神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而立体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们都致力于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的对话关系,豪不吝惜对学生的褒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想学。试问:一个愿学、想学数学的学生,他的数学成绩能不好吗?三、今后的努力方向1、加强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既要读清教材、读熟课程标准、读懂学生,用以更新观念、丰富内涵、把握教学起点,也要读教育经典、大师作品,用以加深底蕴、提高素养,更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之作,用以提高智慧、充满哲理。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善思考、有思想、富有诗一般语言的人。让我们每天在烦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与书为伴,与笔为友,也可利用网络学习,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让自己成为充满书卷气的学识型教师。2、积极备课,认真上课。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同时要把握教学目标,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在教什么问题上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教师应该教学生最难、易错、易漏的地方,在这些核心问题方面,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设计好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从而达到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目标。3、勤于反思,积累经验。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行动中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是一切思考的开始,有了问题,就要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的对自身改进修正,同时,在反思中,教师要勤于动笔,记录反思中的点滴心得,形成文字,也可将问题作为行动研究方向,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四、几句名言1、如果你上课很好,我喜欢;如果你的成绩最棒,我喜欢;可是如果你的学生不喜欢你,那么我就不喜欢你。2、没有思想的人是没有意义的人,没有思考的课堂是没有效果的课堂。3、每个人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4、数学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5、读懂学生,要知道学生有什么?缺什么?明白学生“已学已有,未学没有”6、如今的教育,学生苦,教师更苦;学生的压力大,教师的压力更大。但我想说,教育不该这样的,教育完全可以是另一番景象。我希望你们努力做一个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