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综述例文浮士德研究索引与综述黑体,三号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学号:200813000000 姓名:虢彧尨楷体,小四空一行【内容摘要】即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至此,文章字号全部为小四。 浮士德研究从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得到了蓬勃发展,其研究范式逐渐多元化且极大的充实和加深了我们对其认识。在中国,其研究成果主要有浮士德主题研究、审美艺术研究和浮士德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在西方,对浮士德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关键词3-8个为宜,即文章最核心词汇,词与词之间分号隔开。 审美研究;主题;西方文明;灵魂关键词与下面的引言空两行。中国有句古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意是用来抒发诗人情丝缠绵的诗句,越过大洋赋予欧洲传奇人物浮士德的身上则折射出不同寻常的人文光辉。追求!不懈的追求成为歌德笔下具震撼力般的呐喊。浮士德这一传奇形象早已成为可代表德国甚至欧洲的精神实体。对此形象的评论有如雨后春笋在文学领域争鸣。下面我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引言部分最好能圈定研究综述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至今的部分评论和我自身的观点对浮士德做一个综合性的叙述和概括,愿尽心探寻作品精髓。 一、主题和审美研究研究综述写作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概括其主要研究内容。如本文即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归纳,且每一部分下面还有更为细致的分类。从文章主题和艺术审美上说,有以下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剖析,其论述基调基本上一致或接近,角度选择大相径庭。【1】文章引用前人研究成果需要进行注释。注释用尾注形式。需上标,如此。据笔者统计,有几个大的角度论说浮士德的精神内涵,入手点相同,方式各异,观点趋近一致,在此我做一下概述,具体说分这么几大方向: (一)人生观问题在欧洲文艺复兴之际曾讨论千百次的问题如哈姆雷特那句“生存还是毁灭”在浮士德这个传奇人物身上得到实践的解决个人奋斗,无懈追求,成长蜕变的演化充满崎岖和反复的生活际遇使我们在痛苦和思索中渐渐明白灭亡是多么渺小的懦弱的想法,浮士德给予的人生观正如诗人所说“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简洁却铿锵有力。对人生观问题研究成果显著者主要有冯至先生(二)关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探讨诗中浮士德曾说:“这儿我是一个人”,即强调自我的价值,即存在的实质是独立的个体而非某种力量下的木偶。反思中世纪人文主义的突现第一次把欧洲从宗教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压抑于心中本能的欲望充溢于整个社会每个角落,于是,人的善与恶美与丑也一样如同潘多拉的魔盒被解禁般带来了不光是自由解放的兴奋,同时也带来了无束缚的极端化现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或是其他领域中慢慢成长所谓物极必反,当一切如同无束缚和管束下的孩童一样,在他接受新的知识时,势必会形成一种本能的无所顾及,日久天长当然将会是一种无法估量的结局。对浮士德人文主义思想的探讨主要有(三)美学思想上回顾歌德之前,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和古典主义不难看出两大思潮的影响仍点点滴滴地渗透在浮士德心中,显于歌德鹅毛笔下。启蒙运动大发展的德国和浮士德给予我们的享受是相辅相成的。歌德力图从现实中找到浮士德的生活轨迹却屡屡受挫,当他只身独行于罗马时,一种追寻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情结也成为他解脱抑郁压抑的伊甸园,诸如文中“与海伦结合生子”即是证明。文学艺术非简单再现,而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艺术凝结和升华,读者解读角度是不同的,作者的表现意图也是令人充满揣测的冲动。这也构成美学享受的多极化和极限化。对浮士德美学思想的探讨主要有(四)主题和审美研究评价除了对文献进行归纳概括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上述阐释的是诸多研究者今年来的成果,概而论之即是一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来述说一个传奇,一段历史。浮士德作为一个从书海中解脱出来的智者,在一番彻悟后陷入到魔鬼诱惑之中,从此开始了“成长”,开始了另一种存在方式的生命阐释,在充满矛盾的道路上,一个契约是交代了这种实践性的实质即不是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交易,而且对方是魔鬼,于是乎,开头的戏剧性也从一场赌赛开始,这也为结束时的令人戏谑的结局埋下伏笔。由于人类命运的可塑性和其自身恶之本性的不可挣脱,造就了如此宏大充满思辩的艺术构思,不难看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具有西方文明上升时精神状态两重性;一方面它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唤起了人的欲望,追求和热情,从而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这种精神又源于它的本性:贪得无厌,永不满足,正是这种本性使浮士德一生同魔鬼结下了不解之缘,浮士德每一项具体追求几乎造成了某种悲剧,如第一部中,其情人葛丽卿的无罪和第二部中将妨碍他填海造田的一对老夫妇毁屋焚身等,在这里无所谓身纯粹的善或是真正的恶,这是一个浮士德最具辨证以为和寓意最深之处,对于人类在新历史时代焕发出的热情和生命力,歌德热情颂扬:“我的精神要抓住至高至深东西不放,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身上,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这是积极一面,又是歌德对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精神和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一面的担忧,如他要索取天上最美星辰 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 这是消极的一种情感提示,而全诗结局在一种幻觉中到了尽头,这可说是歌德用一种巧妙的艺术构思对西方文明进行的瞻望,并表达某种朦胧的预感,浮士德精神二重性及命运中喜剧悲剧的交织,是全诗一个基本矛盾,但上帝最终解决了它。浮士德显然终是肯定至上的,但其结局却是被救而非自救。 二、浮士德与中国文学关系在德国最早注意中国的是莱布尼兹和歌德在中国最为普遍被拿来比较的是离骚冥冥中有一种牵引和相通,其文从多方面进行阐释,如主体意识,主体与自然,主体与社会这几个方面来比较浮士德中伦理道德,行为处事和民族心理深层的异同,中国历来推崇的是“德”的修炼,通常以“内省”方法达到,而西方则以“知”的探求为主,通常以外求方式实现中国以圣人为至高,而西方则为智者为上。就如同浮士德以学贯自然人文的博士学者形象出境,而屈原则更多的带着强烈的德行修养在内。浮士德在拥有知识后为建自己理想的人格而做,而屈原所持的精神气度只有忠,贤,正和忧国忧民犹如理性与感性的对比般突出。这种情感运行方式的不同体现出辐射型,折射型的民族心理概述。在主体意识上,浮士德屈原的差别更是在自我价值观的实现上有别。屈原心中,自我征服。人这主体的完美崇高性完全在内美外秀的道德模范中体现,而浮士德中却在真中寻求,最终是满足于个人气魄中诚挚而有实效的一面。具体到细节则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显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浮士德式西方人物尽是无法定说的样式。善恶美丑不是固定的模式,这在主题讨论中已有,故略过。而中国式人物很热心地被赋予一种肤浅的审美的模式,内秀且外美的完人比比皆是,毕竟中式作家不会正面塑造卡西莫多的形象。多少有些形式胜于内容的通病,中西方的比较在两个代表性人物身上得到显现,这不仅是文学上有其积极意义在思维的建构中也有可取之处。 三、关于西方浮士德研究的说法 从 20 世纪西方文明出现了危机状态的断续徘徊,而关于浮士德的热潮尚未褪去,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学派最为突出,它的悲观主义宿命论难免有失偏颇但也正是那个时代的心声可尽现德国 20 世纪心灵现状,浮士德在这里是用悲剧书写的英雄,既有积极的拼搏也有消极的结局用上帝取代自救,因此歌德是乐观的但只是妥协和怀疑的。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的人对自然征服恰如浮士德临终的情形既在期待中死去。而他对这种、期待的虚幻性和毫无觉察是盲目的。浮士德成了西方象征命运悲剧所在,这种追求“无限”和“延伸”的意志决定的也就是一种悲剧背影下的宿命。斯宾格勒用浮士德中消极一面对西方文化进行发人深思的批判,深刻犀利而汤因比虽很大程度受斯宾格勒影响,但汤因比不能接受悲剧论断他的世界观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对上帝魔鬼的赌赛中汤因此反问了上帝的完美秩序,在矛盾中认为:“无法预测的文明产生和发展以及衰落和崩溃”的假设前提:既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挑战应战的结果。汤因此崇尚一种宗教式的解读,他认为“人并不是仅仅生存在自然法则支配下,人也生存在神的法则的支配下,这才是完备的自由。”在其历史研究中汤是宗教论和神论者,指出人“是伟大的”,而历史的轮回是由历史本身决定的,汤因此希望找到一种神圣目的。把不敢质疑的问题交予神去处理。浮士德也应是如此。因为人类的灵魂在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时,有向往神或离开神“两趋向”,这种神论色彩无疑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对研究浮士德及整个德国历史是有益的。 此外关于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形象问题西方也有诸多分析说: 1理想典型说2悲剧式的解读 3历史哲学的虚无主义 结语:未完成的浮士德研究综述歌德曾言:“在我漫长一生中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获得无比自豪的成就,但说句老实话,我有什么要真正归公于我自己呢?我不过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去选择,用自己心志灌注生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技巧再现,如此而已。我不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人和事,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劳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中对自身做了全面的概括,有利于我恩了解浮士德的创作心理。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解读。关于浮士德和歌德的研究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理解其文有利于我们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和历史学分析问题,加以借鉴并汲取精华,以上论著或文章只是沧海一粟,只可引导那些关心歌德的学士走上研究这种文化现象的道路,而、歌德及其文著的深蕴是取之不尽的,在文化的世界里,我们不妨做一遨游扁舟,在无尽的知识海洋搏击游弋,充分享受文学极其意味之外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感,毕竟,文化无限,乐趣无限。 注释1 刘半九.一本反映歌德精神面貌的书评介歌德谈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牌设计制作合同范本
- 购买防控物资合同范本
- 标准委托双方合同范本
- 水利项目测量合同范本
- 驾校对驾校的合同范本
- 楼上漏水维权协议书
- 楼宇党建共建协议书
- 礼仪知识综合素养考核试题及答案
- 衡阳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增耕地补偿协议书
-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实施方案
- 生产工艺及质量改善方案
- 2025年贵盐营销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3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孤残儿童护理员道德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中建】三轴搅拌桩机安拆、使用及管理专项施工方案
- GB 21668-2025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2025-2030民办乒乓球培训行业调研及商业模式优化分析报告
- 酒店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手册范本
- 光的奥秘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