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风光无限美一、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教会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结合语境掌握“转、华”等多音字的读法;以写好“犹、般”等左右结构的汉字为切入点,学会规范书写钢笔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理解“心旷神怡、映衬”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 ”、“”、“”等符号做批注,记录读书思考的收获与疑惑,尝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借助文本,学会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学习写景散文,习得“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能从字里行间中感悟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4.初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品悟拟人句、比喻句的精妙,能将各类游戏贯穿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之中,多维识背、积累优美语段,并运用习得的写法,进行说写训练,积淀、内化语言素材,体验合作的喜悦。5.推荐阅读散文可爱的草塘及童话类别的散文精品杨柳风,并运用学习的标记符号做批注,记录自己的读书思考,能在读书笔记上摘抄积累好词佳句,实现学与用的完美结合。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思维方式开始转变,此时他们开始对偏重喜爱的事物,从笼统的印象逐渐转为具体分析,而且自我评价的意识开始形成并逐步走上客观,针对这一优势,我们依托学做预习笔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本组教材的主题是“风光无限美”,属于写景类作品,而学生在一、二年级已学习过如夕阳真美、秋姑娘的信等课文,对写景文章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再加上三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强,所以采用了紧扣文本中的景物特点,进行组合想象,走进散文的意境,感知美,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感知文本,但借助表示色彩的词句赏析,深悟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加深认识,形成能力,这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毕竟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还处于弱势,由此我们采取了反复诵读、识背的方法,积累优美语段,并结合实际,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实现读写一体化,这样在反复锤炼中,内化语言,逐步实现了三年级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变,从而提升学习的实效性。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1课时继续学做预习笔记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预习感知课1.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做好预习笔记,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和17个二类字,结合语境掌握“转”“华”等多音字的正确读法;以写好“犹、般”等左右结构的汉字为切入点,学会规范书写钢笔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理解“心旷神怡、映衬”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 ”、“”、“”等符号做批注,记录读书思考的收获与疑惑,尝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单元承接,回顾做预习笔记的方法(二)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组教材特点(三)自主学习,记录预习笔记(四)合作交流,聚焦热点问题(六)总结回顾,提升认知。第2课时成立“闯关智囊团”,深化学生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与规范书写,整体感知课文预习过关课1.依托识记的预习笔记,小组合作成立“智囊团”,通过闯关游戏,深化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的规范读写、课文的朗读与内容的感知等情况进行有效评价。2.以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为切入点,初识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认识拟人句,在“小组接龙赛背”的活动中,积累好词佳句,内化语言,从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一)谈话导入,确立学习目标(二)成立“智囊团”,明确游戏规则(三)多元互动,组织闯关游戏(四)品读课文,识记佳句(五)开展“小组接龙赛背”活动(六)教师总结第3课时北大荒的秋天识法导行课1.借助文本,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即“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从中习得“抓景物特点,要按一定顺序”的写法。2.反复诵读,从字里行间中感知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3.初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恰当运用拟人句、比喻句及表示色彩的词语等,实现读写一体。4.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爱的草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北大荒的美丽的认知。(一)欣赏图画,揭题,初感美(二)朗读美文,再感美(三)赏文识法,深悟美(四)总结写法,描绘美第4课时西湖方法实践课1.学会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欣赏西湖的清奇秀丽,深化学生对“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景”的认知。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比喻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西湖的景色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开展“词语竞猜,积累背诵活动”,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并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 用上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描写你最难忘的一处祖国的风景名胜,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一)回顾学法, 指导学习(二)交流汇报,赏西湖,感知写法(三)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四)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五)词语竞猜,积累背诵,拓展练笔第5课时拉萨的天空方法践行课1.继续运用习得的“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和“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学习方法,感知拉萨天空的独特之美,激发学生爱与颂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能借助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有效识背课文,将优美佳句得以积累与内化。3.组织寻找家乡美的活动,运用习得的“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展示家乡的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实现读与写,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一)方法回顾,明确学习目标(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三)汇报交流, 分享收获(四)积累内化,深化认识(五)读写结合,拓展练笔第6课时赏析童话散文精品杨柳风阅读赏析课1.继续运用习得的学习散文的方法,阅读赏析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话类别的散文精品杨柳风,使用“ ”、“”、“”等符号做批注,记录读书思考中的收获与疑惑,逐步提升独立赏析文章的能力。2.合作交流自己阅读的收获,并开展阅读经典语段的比赛活动,将其积累摘抄到课外学习笔记上,逐步内化语言素材。 3.小组合作,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从积累的经典语段中选择合适的语段大胆运用,描写大家共同熟悉的一处美景,进一步内化语言。(一)承接单元学习收获,激趣导入,回顾学习方法(二)运用学习方法,自主阅读杨柳风(三)合作交流,丰富认知(四)汇报交流,提升认知(五)积累摘抄经典语段(六)读写一体,描绘美景第7课时单元总结,回归提升多元评价课1.小组合作,开展“黄金1200秒”游戏,将分类整合后的单元知识点,由表及里,呈梯度,多元评价,层层深化学生对整组教材的整体认知,体验合作的乐趣。2.高度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内化,借助阅读的课外读物杨柳风,开展“美文我会读,美文我会背,美文我会写”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积淀情感。(一)通读教材,再赏美景(二)巧借游戏,盘活多元评价(三)展示积累与学以至用(四)教师总结第1课时 预习感知课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做好预习笔记,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和17个二类字,结合语境掌握“转”“华”等多音字的正确读法;以写好“犹、般”等左右结构的汉字为切入点,学会规范书写钢笔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理解“心旷神怡、映衬”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 ”、“”、“”等符号做批注,记录读书思考的收获与疑惑,尝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做好预习笔记。难点:学习运用“ ”、“”、“”等标记符号记录读书思考的方法,并尝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三、前置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情,设计关于“优秀预习笔记”的课件,课堂给学生做导行。学生:课前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本单元教材内容。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单元承接,回顾做预习笔记的方法1.导言: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了三年级,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掌握到了一种让我们终生受益的高效学习秘诀,谁知道这个秘诀是什么?(学生答:做预习笔记;教师相机板书:预习笔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做预习笔记的?2.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课件出示) 预习笔记朗读评价学会的内容生字词课文内容精彩语句重点内容识记相关资料搜集记录疑惑 3.学生交流做预习笔记的成功经验与点滴感受。(二)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组教材特点1.朗读课文,谈发现(1)自由朗读本单元教材,想一想学习过这类课文吗?你对这组教材有哪些新的发现?预设:这组教材全部属于写景的文章,如一年级学过的秋姑娘的信,二年级学过的夕阳真美啊!等。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 教材的语言优美,出现了含有“犹如、宛如”等词语的比喻句,还运用了拟人手法 (2)这组教材中的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教师质疑引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1)用心读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第一个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点拨:首句中的“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地方体现原野热闹非凡的场面的?先概括写原野的景象,接送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绘,一是采用拟人手法借写大豆和高粱,描绘丰收的田野,二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丰收的喜悦。顺势点拨:反复品读这段文字,思考运用拟人与比喻的精妙之处在哪儿?(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即总分构段方式 (三)自主学习,记录预习笔记1.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边读,边运用“ ”、“”、“”等符号做批注,真实记录读书时的收获与疑惑。点拨:运用“ ”标画重点生字新词,“”标示你认为最关键而又经典的语句;“”则是记录读书的疑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2.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具体学情。3.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给予点拨、引导。预设:(1)运用“”标画的关键、经典的语句,缺乏针对性,随意性较强。 (2)批注的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只是针对部分词语的理解做批注。 (3)运用“”标记的学生心存的疑问,只局限于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点拨:(1)标画经典语句,要围绕教材的主题,即展现祖国美丽自然风光的句子。(2) 对文本的感知,还应该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关键词句的认知,文本整体结构、各部分内容的感悟等由表及里,做更深层次的批注。(3)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深化所质疑问题的价值性。4.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自己自主学习中的批注内容进行修正,充实内容。5.整理自己的预习收获,做好预习笔记,教师给予学困生进行帮扶。重点引导学困生记录自己在自主学习中所认知的知识,如对生字新词的认知,对课文朗读及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四)合作交流,聚焦热点问题1.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收获。(1)交流读书情况。针对读书进步较大的学生预习表扬,鼓励。(2)根据批注和预习笔记,交流已学会的知识技能。展示学生的优秀批注,如结合具体语境对“心旷神怡”一词的理解:指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借助工具书理解“映衬”是映照,衬托的意思了;再如对“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人间天堂”等的认知。规范书写。重点借“般”与“犹”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规范书写。温馨提示: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在规范书写时,应该注意,书写时,“般”字左右各占格的二分之一,而“犹”字则是左面占格的三分之一,右面占格三分之二,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如“纹、纯、烧等教师引导时,学生相机描红,练习规范书写中国汉字。(3)紧扣“”交流疑惑,寻找关注度最高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热点问题。预设 (1)文本中出现的大量表示色彩的词语,对表情达意起什么作用? (2)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3)为什么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4)拉萨的天空具有怎样的特点? (5)作者是怎样表现景物的特点的?过渡:这些问题要想全部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同学们的课文读的如何呢?(五)读悟一体,为解疑铺路开渠1.检测读书情况。(1)清除阅读障碍同学们在预习中,一定用标记符号标识了许多容易读错的词语,不好读的长句等,能给其他同学做个提醒吗?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做相应的标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识记,扫除阅读障碍。预设:北大荒的秋天中的“转眼间”一词中的“转”字的读音是“zhun”另一个音是“zhun”,词语“转动”就读这个音。 西湖一课中的“华灯”一词中的“华”读“hu”,另一个音“ hu”,则可组成“华山”(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练习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点拨易读错的长句,要注意停顿。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3)学生交流读,师生相机评价。(4)教师选择优美语段,小组合作轮读,表现优异的小组评选为“金话筒奖”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这组教材都是写景的文章,想一想每一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能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说。方法点拨: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的?(学生分别交流)如果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叫合并概括法。预设: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西湖一课,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纯净、明洁。(2)这三篇课文中哪一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教师点拨从用词的准确、生动性、语言的优美及修辞手法等不同的方面做深入剖析。(3) 再次浏览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你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密了吗?(喜爱、赞美)(六)总结回顾,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这节预习课,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合作的无穷魅力,合作让我们对预习笔记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知,合作让我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让我们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朗(出示筛选的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这节课的读与悟的学习已为解决这些问题铺路开渠,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合作学习会让路更阔,渠更宽,引领我们向文本的纵深处漫溯。六、板书设计 批注“ ”、“”、“?” 预习笔记 学会 (合作) 疑惑 ?(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吕爱莉)第2课时 预习过关课1、 教学目标1.依托识记的预习笔记,小组合作成立“智囊团”,通过闯关游戏,深化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的规范读写、课文的朗读与内容的感知等情况进行有效评价。2.以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为切入点,初识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认识拟人句,在“小组接龙赛背”的活动中,积累好词佳句,内化语言,从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组合作成立“智囊团”,通过闯关游戏,深化学生对在预习中识记的预习笔记的内容进行有效评价。难点:注重积累好词佳句,开展“小组接龙赛背”活动,内化语言,体验合作的乐趣。三、前置学习活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笔记情况,对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自主分组,成立“智囊团”推荐团长。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确立学习目标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认真做了预习笔记,同学们在合作中,不断完善了自己的预习笔记,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还是继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只不过,今天我们要小组合作,在闯关游戏中获取新知,不知哪一组会在这次游戏中能“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盖世英雄组”的雅号。第一关:汉字听证会。能正确、流利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过关组获“优秀听读组”称号。第二关:汉字听写会。能正确、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过关组获“优秀听写组”称号。第三关:美文朗诵会。能有感情地轮换朗诵课文,过关组获“优秀播音组”称号。第四关:美文概述会。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过关组获“盖世英雄组”称号。2.课件出示闯关游戏相关事宜(二)成立“智囊团”,明确游戏规则1.成立“智囊团”,推荐团长。 2.明确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游戏实行淘汰制,8组参赛选手,每闯一关,淘汰两组选手。(三)多元互动,组织闯关游戏1.第一关汉字听证会(1)课件逐个出示词语,各组参赛选手抢读,谁读的快而准确,就给小组记一颗小红星,游戏结束后,得小红星最多组,取胜获称号。锦缎 顿时 抖动 波纹 燃烧 摇铃 山岭 茫茫 镶嵌 掠过 白堤 泛舟 素有 漂浮 掩映 一般 纯净 视线 窗帘 不忍 柳丝轻拂 夜幕初垂 层层叠叠 心旷神怡 清澈见底 依山而建学生赛读后,教师重点强调:“ 初、垂 、建”的读音,以及“燃烧、泛舟、掩映”等词语的读法。2.第二关汉字听写会(1)教师快速诵读词语,智囊团成员轮写,淘汰正确率低的两组选手。一碧如洗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黑红 金黄 葱绿 湛蓝 蓝晶晶 (2)默写后,教师点拨:你发现这组默写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表示色彩的词语)(3)小组合作,继续默写,表示色彩的结构相似的词语10个。(4)师生合作,共同评价,淘汰正确低者两组选手,其他四组选手做闯关准备。3.第三关美文朗诵会(1)依据预习笔记,根据学情,小组合作找出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和段落作为朗诵内容,被淘汰的智囊团作为评委(2)课件出示,四组智囊团成员开展接读比赛。(3)评委点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预设: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西湖的第3段课文。4. 第四关美文概述会(1)各智囊团推荐一名代表,分别概括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到位,重点要求参赛者结合说一说,你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获取到课文内容的。建议评委们坚持“好中选更好,优中选更优”的原则,获胜者授予“盖世英雄”的称号。(2)颁奖,获奖团队,发表获奖感言。(四)品读课文,识记佳句1.同学们,通过多遍的熟读课文,老师相信课文中很多优美的句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快速地从文中找一找,并标画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含表颜色词语的句子(课件出示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结合语境重点理解“银灰、橘黄、血红”各表示什么颜色。每读一个词你联想到什么?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预设:联想到词的前一个字表示物,后一个字表示物的颜色。如:火红、枣红、雪白、草绿、杏黄、天蓝、墨黑等。(2)认识比喻句除了表示颜色的句子很美,还有哪些句子给你印象最深刻。生交流。(课件出示)“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打比方的句子,也叫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平静的水面比作硕大的银镜。)你知道平静的水面和硕大的银镜有什么相同点吗?(平静的水面能照见人影很大,硕大的银镜也很大能照见人影,所以才能这样比喻。)平静的湖面是什么样的,还会犹如什么?平静的湖面,犹如 。平静的湖面,犹如 。文中还有哪些比喻句给你印象最深刻?生交流。(课件出示)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把什么比作什么?倒映湖中的华灯,还会像什么呢?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碧水之上。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还会像什么?请你填一填。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 。通过品读这些比喻句,你感觉比喻句好不好?好在哪里?教师小结: 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是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读起来有趣,优美!(3)认识拟人句除了比喻句,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件出示)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提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这里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什么来写的?(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这样的句子叫拟人句。你能说一句拟人句吗? 如:秋天迈着轻轻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花园里的花儿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作者为什么会运用拟人句呢?教师小结: 拟人句能让语言生动形象 ,语言优美 , 把东西写活了一样!(五)开展“小组接龙赛背”活动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可真是好的不得了,可算是写景作品中的经典语言,如果同学们能背诵下来,贮备到我们的大脑中,那就更好了。1.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背。2.开展“小组接龙赛背课文”活动,赛一赛,哪一组接背的最好。3.学生赛背,师生互评。(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游戏中,对本单元的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在合作学习中,还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语言,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些美文佳句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六、板书设计 闯关 智囊团 过关 (合作) 赛背 (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沈丽)第3课时 识法导行课一、教学目标1.借助文本,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即“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从中习得“抓景物特点,要按一定顺序”的写法。2.反复诵读,从字里行间中感知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3.初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恰当运用拟人句、比喻句及表示色彩的词语等,实现读写一体。4.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爱的草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北大荒的美丽的认知。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紧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学习写景散文,从中习得“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景的写法。难点: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融合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恰当运用拟人句、比喻句及表示色彩的词语等,实现读写一体。三、前置学习活动课前下发预习单,借助网络、书籍等从写景文章的特点、学法、写法方面搜集资料;另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要充分利用晨读课,将课文读熟,为课上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奠定坚实基础。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欣赏图画,揭题,初感美1.导言:同学们,秋天又来到我们身边,大家感觉到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踏着作者的笔迹到北大荒走一走,去欣赏它秋天有美丽景色。2.板题,并交流关于北大荒的资料。3.欣赏现在北大荒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化对其美丽的认知。(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心迹?(2)课件出示 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3)你能说一说,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吗?(学生交流)作者笔下的北大荒到底美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文本来揭晓谜底。(二)朗读美文,再感美1.自由朗读课文,你又获取了关于北大荒的哪些新的信息?请重新做批注。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运用标记符号做好批注的补充工作。3.更新预习笔记的内容。预设:课文的开头“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一句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用课文中的原句理解“一碧如洗”这个词语。4.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彩。教师巡视,帮扶学困生,从语言特点、构段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引导。5.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教师重点抓住巡视中发现的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实行激励机制,敢于表现自己,从而发掘其身上的潜能。(2)指名读,师生相机评价。(3)交流倾听之后的感受。(美的享受)6.闭目想象画面,解疑热点问题2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了北大荒的美?板书:风光美 物产丰富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赏文识法,深悟美1.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第二个热点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美景”?(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帮扶学困生,掌握学情。(3)交流展示景色 主要特征天空 一碧如洗小河 清澈见底原野 热闹非凡 (4)小结写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过渡:作者为展现北大荒景物的特点,抓住其景物的色彩来写,你能把它们标画出来吗?(5)感知色彩美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流云的美丽(看图片)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觉?你从“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其去掉?为什么?适时训练: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结构的词语?请识记在课本的第2自然段旁边绛紫 小结方法:大量运用表示色彩词语解疑热点问题1:你读出这些表示色彩词语背后的秘密了吗?(喜爱与赞美)(3)抓住比喻、拟人,感受文辞优美过渡:作者运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天空的美,他又是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写小河和原野的呢?小河之美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读所出示的句子,再读书上的内容,你更喜欢书上的还是老师出示的?说说好在哪里?(抓住“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两个比喻句来感受小河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鼓励学生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在快乐中朗读。看看图,读读文,说说自己的体会预设:水,真清啊,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我真想跳进去痛快的游个泳啊!如果你是那条小鱼,你怎么读这句话。带着你的想象一起来读吧!指导背诵。原野热闹出示原野的图片作者来到了原野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豆荚的笑声,看到了高粱的脸庞和榛树叶子)抓住“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这两个拟人句,以及“红得像一团团火”这一比喻句来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物产丰富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板书 物产丰富)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物产丰富”?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板书)这里把大豆比作了千里黄金,点明了丰收的景象“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北大荒的富饶,同时也赞美了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深化对比喻句、拟人句的认知:能不能把这些比喻句、拟人句变成普通的陈述句?为什么?2.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1)文中有如此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组合,使文章更有条理呢?文章是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来描写的: 天空-小河-原野(2)作者是如何具体来描写这三处景色的,都选取了哪些景物?列举:天空:流云小河:小鱼、水面原野: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师点拨:像这样,围绕一个特点来选取、组织材料的构段方式就是先概括后具体(3)组合景物,想象北大荒之美课件出示天空-小河-原野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脑海中组合画面,想象北大荒的景色,感受美丽景色。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写法,描绘美1.总结写法(1)同学们,细细想一想,我们在欣赏北大荒的秋景中,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2)小组合作,总结写法。(3)交流,归纳写法(课件出示)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过渡:请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我们是采用怎样的学法,获取到这些写作方法的?(4)指名讲,师生相机归纳学法:学法: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小结:同学们这组学习方法是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相信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运用此方法,学习其他类似的课文。2. 读写一体。请同学们仿照第四自然段构段方式,运用今天习得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适时运用表色彩的词语,及比喻句、拟人句。(教师在学生写话时,帮扶学困生,从语言表达、词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点拨。)小组交流后,推选佳句全班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小学士”证书。3.推荐阅读书目可爱的草塘(1)注意运用标记符号做好批注,并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2)尝试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来自主赏析可爱的草塘,在感受北大荒的美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写法与学法的认知。六、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风光美 物产丰富 写法:抓住特点,按顺序 学法:赏析 感悟 组合 想象 (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冯蕊)第4课时 方法实践课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欣赏西湖的清奇秀丽,深化学生对“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景”的认知。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比喻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西湖的景色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开展“词语竞猜,积累背诵活动”,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并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 用上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描写你最难忘的一处祖国的风景名胜,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学法,欣赏西湖的清奇秀丽,深化学生对“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景”的认知;加强好词佳句的积累识背。难点: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 用上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描写你最难忘的一处祖国的风景名胜,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3、 前置学习活动1.师生借助各种资料和网络,各自搜集西湖美景图和有关西湖的资料。2.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读读这篇课文。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回顾学法, 指导学习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学习了“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和“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方法感受景物的。你学会这两种方法了吗?引导学生自己说说如何感受美景?2.这节课按照以下步骤学习西湖:(出示课件)指名读。(1) 赏词析句,感悟色彩美(2) 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二)交流汇报,赏西湖,感知写法1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想象画面,这首篇课文你理清脉络了吗?2小组交流。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说给别人听一听,不知道的在小组内问一问,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1)小组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中读懂的,不懂的在小组内问一问。(2)指生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提示“抓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即“远眺近赏夜游”的顺序,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展开一幅西湖行旅图。(3) 按自己设计的西湖行旅图介绍自己对西湖的认知。(4) 小组合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5) 汇报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秀美景色西湖的景色是如此的秀美,就让我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悟其中浸透的秀美风光吧!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1要想看到这西湖行旅图的画面,细细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文中是如何把这些景物描写的如此美丽呢?试着从文中找出你觉得美得词语或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2. 小组交流,指名说。预设:(1)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银镜、白鸥、葱绿 (2)“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3.小结:你发现这些词语或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都有表示色彩的词语,是我看到了一幅多彩秀丽的西湖风景图。 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四)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1.走进西湖,让我们一起看看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试着找一找,看谁找的最完整,自由诵读课文。预设:山峦、湖面、树木、孤山、白堤、苏堤、湖心岛补充资料-白堤: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苏堤:宋代诗人苏轼疏浚西湖,“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画面展现出来的呢?你能找一找吗?预设:运用了含“犹如”“仿佛”“宛如”的比喻句。(1)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3)“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想象:你的脑海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发想象,引导学生组合景物,感受画面的意境美。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借热点问题3,回归整体。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相信你的脑海中早已对热点问题3“为什么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有了深度认知。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景色秀美,名人辈出,历史辉煌3.同学们,你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大家最关注的热点问题3解决了,请同学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六)词语竞猜,积累背诵,拓展练笔1. 词语竞猜,积累背诵(1)老师说出词语的意思或者这个词语的近义词,学生猜词语。(2)指着图中的景物,用一个准确的词语进行描绘。(3)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西湖的古诗名句,能大家分享一下吧。(4)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景物组合起来,小组成员开展诵读会,交流想象的画面,互相评价补充丰富画面,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2.读写一体,学练结合你都去过祖国的哪些风景名胜,哪一处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用上含“犹如”“宛如”的比喻句,及积累的优美佳句,把它描述出来,相信它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震憾。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扶学困生,展示,评选优秀小作家。3.推荐课下阅读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话类别的散文精品杨柳风。六、板书设计 西湖 (秀美景色)远眺近赏夜游 (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郝燕 ) 第5课时 方法践行课一、教学目标1.继续运用习得的“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和“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的学习方法,感知拉萨天空的独特之美,激发学生爱与颂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能借助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有效识背课文,将优美佳句得以积累与内化。3.组织寻找家乡美的活动,运用习得的“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展示家乡的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实现读与写,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习得的学习写景文章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文本,感受语言美。难点:继续运用习得的写景方法,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深化对美的认知。三、前置学习活动1.借助已习得的学习写景文章的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习。2.借助网络、书籍或向家长询问,了解拉萨。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方法回顾,明确学习目标1.导言: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两篇写景的美文时掌握到了哪些方法呢?2.回顾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学法: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 3.我们由此学习方法,又从中得出了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你还记得吗? 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4.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方法赏析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 5.板题,交流拉萨的相关资料,谈对拉萨的整体印象。过渡:热点问题4中提出,拉萨的天空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再次共同合作走进文,相信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1.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才能感受写作特点。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困生,依托预习笔记完成)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学习、讨论、交流,相互补充。(1)小组交流。(2)指生交流汇报。(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3)你知道“日光城” 的意思吗?指名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加以补充。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汇报交流, 分享收获 1.赏析词句,感悟色彩美交流一:拉萨的天空在你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色彩? (1)学生自学,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2)指生汇报交流描写天空的词语。预设: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句子、语段,边读边品。 (4)小组交流展示。把感悟到的用小组美读的形式在全班交流。预设:理解“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课件播放拉萨资料图片,并与蓝宝石加以对比,理解、感受“湛蓝、透亮” -结合课件想象天空的样子,有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理解“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越发纯净”、“ 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更加明洁”结合课件白云、绿草地的对比感受天空的色泽美。理解“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一句中的关联词及“总是” 感受天空的色彩对布达拉宫、对拉萨的衬托美。 -“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声音真能碰到天?手真能触摸到天?看课件,想象体会拉萨天空的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让学生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查字典说说“掬”的意思。结合课件想像意境,进一步体会蓝天如水的境地。(5)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感情诵读这几个句子。2. 组合景物,想象意境美交流二:作者围绕“湛蓝、透亮”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描写、赞美拉萨的天空?(1)指名读24自然段,其余边听边思考:作者围绕“湛蓝、透亮”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描写、赞美拉萨的天空?(2)小组学习,讨论交流。预设:-与草地、白云的对比(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山东高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社会招聘9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行政管理)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 2023年度自考专业(公共关系)每日一练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招聘2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4年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安徽省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带解析必考【必刷】
- 2025年海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招募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辅警招聘考试考试彩蛋押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浙江宁波余姚市牟山镇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泥水盾构培训课件
- 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
- 智联招聘公司管理制度
- 2025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25春国家开放大学《物流信息技术》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中心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5-2030)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T/CACE 0128-2024一次性原竹餐具通用技术要求
- 《职场压力管理》课件
- 秸秆打包合同协议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完整版p13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