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加复方锌布颗粒预防热性惊厥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地西泮加复方锌布颗粒预防热性惊厥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地西泮加复方锌布颗粒预防热性惊厥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西泮加复方锌布颗粒预防热性惊厥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安定预防热性惊厥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们随机将热性惊厥6月-4岁婴幼儿于出现之后分别分为3组。A组:地西泮+退热药(复方锌布颗粒)50例;B组:单纯地西泮50例;C组:单纯复方锌布颗粒50例。当患儿出现发热时T38以上时在家,A组口服地西泮0.3mg/kg/次,复方锌布颗粒10mg/kg/次;B组口服地西泮0.3mg/kg/次;C组口服复方锌布颗粒10mg/kg/次。均立即送医院。结果:A组发生热性惊厥2例,复发率4%.B组发生热性惊厥8例,复发率16%。C组发生热性惊厥20例,复发率30%。A组与B组、C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C组与B组比有差异p0.05。结论:高热惊厥预防地西泮加复方锌布颗粒比单用地西泮或单用复方锌布颗粒效果好且安全。 【关键词】预防;地西泮;复方锌布颗粒;热性惊厥 【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87-01 儿科高热惊厥(FC)在儿科疾病中发生率高,有较高的复发率(50%左右),严重的FC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海马组织水肿、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严重时喉肌痉挛窒息死亡等,难治性颞叶癫痫40%以上有热性惊厥史;因此对高热惊厥进行干预就十分必要。2006年至2010年我们科共收治高热惊厥270例,筛选出符合典型高热惊厥诊断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了A、B、C三组,用三种不同服药方式进行预防。结果发现地西泮+退热药物(复方锌布颗粒)在预防典型热性惊厥上有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6至2010年,我们科共收治270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实用小儿癫痫病学典型热性惊厥诊断标准进行筛查:1、最低标准: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至3岁,最后复发年龄不超过67岁。发热在38.5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于发热24小时内。惊厥呈全身性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急性感染。2、辅助检查: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注:国外学者主张首次热性惊厥应作脑脊液检查,但结合我国国情,并非每例都做,但在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疾病时应及时作此项检查)。体格和智力发育史正常。有遗传倾向。结果有150例符合该诊断标准。 1.2 方法:男90例,女60例,年龄6月-4岁,原发病是上呼吸道感染78例、支气管肺炎23例、病毒性肠炎38例、疱疹性咽峡炎6例、手足口病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幼儿急疹3例,均有发热,热峰大于38.5以上,脑电图正常,脑脊液正常,智力正常,均在原发病治疗痊愈后出院。与家属沟通实行干预计划。随机将150例符合典型高热惊厥诊断标准患儿分为A、B、C三组,每组均50人,三组在性别、年龄、惊厥分型、惊厥发作频率及随访时间等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三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 三组出院之后、分别向家长讲解高热惊厥的危害性,准备了压舌板,体温计;教会了家长惊厥发生时如何保持呼吸通畅,防吸入窒息,并立即送医院等急诊常识。同时隐蔽分组给予地西泮或(和)复方锌布颗粒。告知家长一但患者发热T38时,立即按组分别在家口服药物地西泮或(和)复方锌布颗粒。A组:地西泮(太原市振兴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2.5mg/片,按0.3mg/kg服用)+退热药:复方锌布颗粒(南京臣功有限公司生产,规格葡萄糖酸锌0.1克,布洛芬0.15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按布洛芬10mg/kg服用);B组:单用地西泮(0.3mg/kg);C组:单用复方锌布颗粒(按布洛芬10mg/kg服用)。并送往医院就诊。 1.3 随访方法:每复发1 次复诊1 次, 测体重1 次, 重新计算地西泮的量, 随访1 年半至3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百分比、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惊厥复发比较:A组50例中有2例惊厥发生率2%。 B组50例中有8例惊厥发生率16%C组50例有15例惊厥发生率30%,A组与C组、B组P0.05, C组与B组P0.05。 表1 三组用不同方法服用药物发生高热惊厥结局 A组与C组、B组P0.05, C组与B组P0.05 2.2 不良反应:A组、B组、C组均无嗜睡、头昏、流涎、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震颤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热惊厥常发生于5月-6岁患儿,发病的高峰年龄大概是14-18月龄;儿童期患病率大约是3%-4%,约50% 的患儿会在今后发热时再次或多次发生热性惊厥。该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年龄、发热、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皮质分化不全,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发育不完善,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因年龄而异。这些将使神经元的惊厥阈值减低,神经冲动易出现泛化。发热使中枢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从而导致丘脑强烈放电,造成强烈的电化学爆炸,并传导至脑的边缘系统和大脑半球,临床上出现惊厥发作。因为绝大多数FS发生在发热最初的24小时内,因此在发热的初期即努力使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平稳地渡过“危险期”,可防止绝大多数FS的复发。如果能联合应用抗惊厥药物,则预防效果更佳。我们应用地西泮+退热药物,通过地西泮(苯二氮桌类药物)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能,同时增强GABA与GABA受体相结合,相对性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升高惊厥阈值;又通过退热药降低体温下调因发热导致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而避免发生抽搐。单用地西泮则只能相对性升高惊厥阈值,但不能降低因发热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状态。当患儿体温升高导致神经过度兴奋,打破兴奋与抑制间平衡,从而诱发抽搐,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单用退热药,只能下调因发热导致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状态,但不能提高惊厥阈值;同时因服用药物降温须一定时间才起效;故预防效果不理想。因此,A组干预效果最好,B组效果次之。地西泮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其本身及其代谢物脂溶性高, 容易穿透血脑屏障, 且有肝-肠循环,脑内浓度最高, 故口服短时间内(30min)起效,仅次于静脉及肛门用药,同时无一例因服用地西泮抑制呼吸。因此我们认为地西泮+复方锌布颗粒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参考文献 Merkenschlager A,Todt H,Pfluger T,et a1.Development of hippocampal sclerosis after a complex febrile seizureJ.Eur J Pediatr,2009,168(4):487-496 Park K I,Chu K,Jung K H,et a1.Role of cortical dysplasia inepileptogenesis following prolonged febrile seizureJ.Epilepsia, 2010,51(9):1809-1819 Huang C C,Chang Y C.The long-term efects of febrile seizures on the hippocampal neuronal plasticity-clinical an d experimental evidencefJ.Brain Dev,2009,31(5):383-387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1 林庆.实用小儿癫痫病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7 郑文静,夏晓玲. 氨酪酸在反复热性惊厥脑损伤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0年12月第l6卷第23期:3609 Waldo E. Nelson.尼尔逊儿科学M.第15版.下卷.西安:世界图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