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doc_第1页
“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doc_第2页
“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doc_第3页
“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doc_第4页
“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一赠一”的增值税计算何时不再用“筹划” “买一赠一”的销售方式在商品流通环节已广泛存在,但税收法规、文件中就如何征收增值税的问题却尚无明确的针对性解释。在“买一赠一”交易中,企业能否进行增值税税前扣除呢?是否“筹划”,差别很大某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王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有关“买一赠一”增值税筹划的问题。某大型商场A在“买一赠一”活动中规定,买西装一件赠送相同品牌衬衣一件,当月销售西装1000件,单位售价600元,单位成本250元;赠送衬衣1000件,单位售价200元,单位成本100元。该企业在销售时一概将西装和衬衣同时开在一张发票上,注明折扣额为200元。账务处理为借:现金6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512820.51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87179.49结转成本账务处理为借:主营业务成本350000贷:库存商品 某西装250000库存商品 某衬衣100000商场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中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同时,该地B商场也采用了“买一赠一”的促销方法,但在销售时只开具了西装的发票,赠送的衬衣却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注明折扣额,企业在账务处理时也作了同样的分录。后来,A商场和B商场同时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检查,A商场在发票上反映了当时销售的商品有某西装和某衬衣,因此,对售价低于同类商品单位售价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折扣销售,税务机关予以认可。但是,B商场在发票上仅反映了西装的销售,并没有反映出衬衣的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款规定,企业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应视同销售货物。因此,B商场赠送的衬衣应按同类商品的销售价格申报纳税,企业应补税29059.83元。上述问题还可以有另一种筹划方法,即降低销售价格,实行捆绑式销售,将西服和领带价格分别下调后,联袂销售。这样,也能达到促销和节税的目的,但要在账务和实务处理时将“西服和领带”视做一种“新商品”。王伟提到,上述处理方式其实还都不能称之为标准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只能算是为避开税务机关“视同销售”的争议,要么满足折扣销售的条件,要么实行分别降价。这样的操作之所以存在并能够通过检查,是因为商场在商品的销售定价上有自主权,给无关联关系客户的折扣也有自主权。而如果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上述问题,仅仅是由于业务处理形式的不同就带来不同的税负,对多纳税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征税对象如果仅以企业的会计处理为依据,即使企业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但仅仅是由于改变了一下会计分录,就能改变纳税义务,这样的税收筹划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变味”了。实质与形式,孰重孰轻?对此问题,河南科技大学讲师李宝锋认为,税收政策的执行应当以不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形式为主要原则,除非是税收要发挥经济职能进行干预或者扶持的导向性项目。税收没有特殊规定的,就应当遵从财务与会计的相关规定。而且,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也说明,实质应当重于形式。同样的,税收征管也应坚持这一原则。因此,在“买一赠一”的问题上,“赠一”就是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降价销售才是“买一赠一”的实质。如果我们要与增值税条例规定的无偿赠送区别开来,避免赠送形式的滥用,就应配套以相应的税收征管措施,从而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以真正体现。例如,根据课税要素法定明确的原则,“买一赠一”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应尽量明确而不出现歧义、矛盾,出于适应商业经销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可以适当保留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便于征收管理,但是必须受到限制。而根据税收合作依赖原则,在“买一赠一”举证及是否课税的问题上,征纳双方应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性的。没有充足的证据,税务机关不能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有所怀疑,不能简单将“买一赠一”定性为无偿赠送,纳税人应该有权利要求税务机关的信任。无偿和有偿为是否纳税的关键河南省邓州市国税局副局长陈晓认为,“买一赠一”只是形式,要通过形式探求其实质,看属于有偿还是无偿,如果是无偿,则是视同销售的对象,如果是有偿,则不是视同销售的对象。法律意义上的无偿赠送是指出于感情或其他原因而作出的无私慷慨行为,赠送是赠送人向受赠人的财产转移,但不是出于利润动机的正常交易。而在销售主货物的同时赠送从货物,这种赠送是出于利润动机的正常交易,属于捆绑销售或降价销售。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从增值税的链条来说,表面上企业销售的货物有对应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但赠品却只有进项税额而没有销项税额,貌似不合理,但其实赠品的销项税额已隐含在主货物的销项税额当中了,只是没有剥离出来。因此,对于赠品的进项税额应允许其申报抵扣,赠送赠品时也不应该单独再次计算销项税额。因此,陈晓认为,销售主货物、赠送从货物行为不属于无偿赠送,应将此行为界定为实物折扣,即不能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对赠品不能再次征税,对赠送赠品的价值应作为销售成本的组成部分在所得税前扣除。而且,“买一赠一”行为只要具有以下要件,不论如何开具发票,税务机关都应当认可:有公司内部销售协议,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同时明确活动的起止时间;在发票上注明赠送物品的名称,赠品价值从商业秘密的角度出发可以不注明;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必须同步结转主货物与从货物的价值,并且在数量上保持一致。同时,陈晓表示,对销售赠送的商品的增值税是否征税,希望国家税务总局下文予以明确。如文件中应明确以下内容:界定“赠送”行为视同销售征税的具体条件,将销售赠送与一般赠送区别对待;将销售赠送纳入“商业折扣”或“销售折让”的范畴进行规范;对“商业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会计及税务处理进行规范和统一,不论商家还是厂家凡发生折扣或折让,要求必须全面、如实反映销售的品种、数量和金额等。 来源:中国税务网 以实物进行的促销活动,厂家如何处理?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24日 字体:【大】【中】【小】 问题内容:以实物进行的促销活动,厂家如何处理?比如:买车增油,给予经销商的建设形象支持等。 回复意见:您好:您在我们网站上提交的纳税咨询问题收悉,现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简要回复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0号)规定:“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第十六条 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一)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二)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根据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根据上述规定,经销商的买车赠油,属于将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应视同销售,经销商按上述顺序确定销售额缴纳增值税;同时企业所得税上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并计入赠与当期的业务宣传费或业务招待费按限额税前扣除。 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有关具体办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请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税务机关咨询。欢迎您再次提问。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5 11:21:14编辑过法规标题: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发布时间:2008.10.30法规类别:企业所得税法规文号:国税函【2008】875号三、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是在875号文件之前颁发的,买车赠油应属于组合销售,所得税不应视同销售,但对于给经销商的建设形象支持不是很了解,不能下断语。买一赠一的组合销售我认为增值税上也不能视同销售,因为不属于无偿赠送,而是有销售前提,是通过实物的形式将折扣金额体现出来,我们不能滥用“无偿赠送”条款。但是无偿赠送不等于捐赠,捐赠是公益性质的无私行为,企业发给消费者的产品小样,应该不属于捐赠,而是为了市场开拓,此处应该视同销售。如果说买一赠一是事前的销售行为涉及是否视同销售,那么在经销商经销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厂家给予的销售折让(本来可以通过开具红字发票的形式将款项冲回,但企业通过赠送产品实物替代折让的销售额)以及产品销售之后的三包期间“包修包退包换”免费更换的零配件是否视同销售呢,在从本质上讲,这些产品或零配件的费用已经包含在产品的前期销售行为之中。我觉得“对销售赠送的商品的增值税是否征税,希望国家税务总局下文予以明确。如文件中应明确以下内容:界定“赠送”行为视同销售征税的具体条件,将销售赠送与一般赠送区别对待;将销售赠送纳入“商业折扣”或“销售折让”的范畴进行规范;对“商业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会计及税务处理进行规范和统一,不论商家还是厂家凡发生折扣或折让,要求必须全面、如实反映销售的品种、数量和金额等。”+说得很有道理,总局有必要马上发文了。 专 家 专 栏 买一赠一不属于捐赠,应如何计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文件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这个规定是否适合增值税,应如何计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三条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这里是指确认企业得税的销售额,以此计算企业所得税。不是计算增值税的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对于增值税同样也不属于捐赠,但“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就不适合增值税了。增值税的销售额是不需要分摊的。因为增值税在销售实现时就发生了纳税义务,对于“买一”的部分,销售时就需要按实际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于赠送的商品虽然不属于捐赠,但属于实物折扣。实物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过程中,当购买方购买货物时配送、赠送一定数量的货物。对于实物折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资南京中萃食品有限公司饮料折扣销售额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598号)(有效),该文件对实物折扣销售的税务处理提供了指导性的规定:“关于该公司采用数量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在发票的“数量”栏中同时反映购买数量和折扣数量,在“单价”栏中注明统一价格,只是在“金额”栏没有列明折扣金额,是否可按折扣后的金额征收增值税问题,经研究,同意你局意见:对该公司以上述方式销售货物可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依照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并且应要求该公司今后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规定逐栏填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是“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有的省对实物折扣进一步明确。如广州市国税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征管若干问题的通知(穗国税函2005304号)第一条规定:“纳税人与购买方约定购买指定货物或达到约定的购买金额、数量后赠送货物等与直接销售货物行为相关的赠送行为,是纳税人促销经营手段,是销售折扣的一种形式,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的规定,在销售单据上填列销售和折扣货物的名称数量、金额的,纳税人可按取得的进货发票计算进项税额,按最终实现的销售价格计算销项税额,附带赠送货物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因此,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销售额和赠品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赠品额另开发票,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赠品额。 根据以上文件规定我们计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1、关于增值税的计算如商场销售“买一增一”的商品电脑,不含税销售收入4000元,成本2400元。赠品是电脑网卡,成本是100元,公允价值是200元。计算增值税。因为“买一”的商品销售收入已经实现,所以,计算缴纳增值税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