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docx_第1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docx_第2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docx_第3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docx_第4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班级 学号 得分 1【2017届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 _,_ _”表现扁舟如苇叶般自由飘荡在无边江面上的惬意。(2)李白蜀道难中“_ _,_ _”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极言蜀道开通之艰难。(3)陆游游山西村中“_,_ _”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发生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解析】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2【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2)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5)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6)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答案】(1)水中藻荇交横(2)挟飞仙以遨游(3)赢得仓皇北顾(4)扈江离与辟芷兮(5)钿头云篦击节碎(6)拄杖无时夜叩门(7)翱翔蓬蒿之间(8)剑阁峥嵘而崔嵬【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藻荇”“遨”“仓皇”“扈”“辟芷”“篦”“翱翔蓬蒿”“峥嵘而崔嵬”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3【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4分)A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韩昌黎先生集柳河东集B樊川文集王临川集白石道人诗集易安集C七录斋集饮冰室合集惜抱轩文集震川文集D欧阳文忠集王文公文集范文正公文集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比如本题重点考查古人文集的命名方式。4【2017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上期中】文学常识填空。(6分)(1) 前四史中汉书和后汉书的作者分别为 和 。【答案】班固、范晔【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汉书和后汉书的作者分别为班固、范晔【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位列唐宋八大家的 (人名)的 (作品)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答案】欧阳修 六一诗话【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样式。【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六一诗话的言说方式正是“泛应曲当”,随事生说,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固定和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另一方面,六一诗话却又有其一以贯之的诗学主张。综观六一诗话,其基本的逻辑起点就是对于语言与意义的综合思考。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意义”方面,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即所谓“事信”,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反对只求好句而不顾事理是否真实可信。如谓:“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佳句也,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诗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声,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骨塔,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作者连举数例,说明诗句虽佳,但理有不通;更以贾岛优劣诗句正反对比,说明事理通达与否正是诗之精粗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此观点,欧阳修于诗话中第一则便辨析李方“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一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又于第三则讨论“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及“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两联,认为“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故有其可取之处。而作为欣赏者,要真正弄懂诗歌所表达的生活真实,也必须弄清诗句中每一词的具体含义。所以他考证了李白戏杜甫中“借问别来太瘦生”之“太瘦生”一词为语助;而对陶谷“尖檐帽子卑凡厮,短幼靴儿末厥兵”中之“末厥”一词,王建霓裳词中“听风听水作霓裳”之“听风听水”一语,以不得其解而深感遗憾,并录之以俟后来能知者。六一诗话的考证字句,实是为了求得事理之通“信”。二是在“言语”方面,欧阳修主张精工雕琢,反对不加修饰而过于浅俗。其言曰:“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此虽为梅圣俞之言,其实也正是欧阳修之意。在他看来,诗句之产生歧义,乃缘于语句浅俗易解,因此诗语得之过易,反致作者本意被人歪曲。关于此点,他还有数则诗话,复申其旨。如“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之遭人误解,盖因“其语多得于容易”;吕文穆公“挑尽寒灯梦不成”之被胡旦讥为“乃是一渴睡汉耳”,实亦因其出语浅俗。三是在言与意、事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意新语工”。他引梅圣俞的话说:“诗家虽率(一作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语工”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意新”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即在于是否“语工”。这样,“意新语工”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极为推崇晚唐诗人周朴的“月煅季炼”,杜诗的一字不能移易,赵师民的“诗思尤精”。同时,他也并不反对西昆体诗人的用典,对于由用典而导致“语僻难晓”者,认为只是“学者之弊”而已。上述三个层面,便是六一诗话之内在逻辑的起点,其余都由此推衍而出。由于主张艺术真实应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欧阳修因此而认为诗歌可以具有史传著作的作用,可以使那些史传不载的人物“得所依托”,而名垂后世。由于主张“意新工”,六一诗话便以此为标准,以大量的篇幅来鉴赏品评那些炼意新奇而造语精巧的佳诗好句,属于此类的共计14则,几占全书篇幅的一半。(3) 金圣叹曾点评“六才子书”,即 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 。【答案】庄子 西厢记【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清金圣叹 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杜工部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现存杜工部集。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立足于忠厚,其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称为“诗圣”。他的圣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5. 【2017届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穿戴华丽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其原因是:“ , 。”(3)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 , 。”【答案】(1)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型的默写,重点在于理解语境的提示,如(1)中提示是“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2)中提示是“作者穿着旧棉袍、毫无羡慕”。(3)中提示是“夕贬潮州路八千”。注意易错字:“突出”“鞿羁”“谇”。【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3)中提示是“夕贬潮州路八千”。注意易错字:“突出”“鞿羁”“谇”,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6. 【2017届浙江慈溪市高三上11月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2) 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4) 曲终收拨当心画, ,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5) 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强虏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3)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4)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 (2016届河北沧州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的相关常识填空。(5分)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 ”诸葛亮,“ ”关羽,“奸绝”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曾六出祁山,失街亭后司马懿兵临城下,他摆出 ,化险为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但刚愎自用,最终败走 ;曹操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信条,在 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答案】智绝、义绝、空城计、麦城、官渡【试题分析】本题对三国演义考查得比较细致,虽说所选的情节都很经典,要求考生将一些细节以填空的形式填出来,难度不大,但也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要仔细,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 绝”奸绝、义绝、智绝。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曹 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 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 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题型有主观简答题,也有客观选择题。解答及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题首用排除法。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读完。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选择项,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本题考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及人物,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相关人物及情节的记忆,还要有平时对要点的理解和归纳。8. (2015届湖南永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3分)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酡酮注,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明洪应明菜根谭)注酕醄:mo to大醉的样子。这则材料体现了儒家基本思想的哪一个方面,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答案】(示例)这则材料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处世哲学。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实际上也是处事的盈亏之道。凡事做到七八分处才有佳趣,太过则易衰,正如酒止微醉,花在半开。我们往往在事业初创时小心谨慎;而到成功之时,骄奢之心就来了。所以每个欲有作为的人都应记住“月盈则亏,履满者戒”的道理,否则人类将永远在上演“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答出儒家中庸之道思想,并有具体分析,且联系了实际,即可。)【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2015届浙江温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 (2分)(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4分) 【答案】(1)水深火热(2)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或“仁政”)思想;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评分标准:共4分。(1)能从“反对”与“支持”两方面回答2分,只答出一方面1分;若回答“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1分。(2 )写出“民本”或“仁政”1分。(3)写出“辩证”或“变通”等意思1分。【解析】可从仁政、变通等角度作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