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3G手机交互界面设计.doc_第1页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3G手机交互界面设计.doc_第2页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3G手机交互界面设计.doc_第3页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3G手机交互界面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 31 No.18 2010. 09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刘心雄,申之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摘要:介绍了用户心智模型的定义以及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以认知心理学和具体应用案例为启示,探讨了用户心智模型在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应遵循设计原则的契合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用户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和设计方法,总结出心智模型的几条应用途径。最后得出,做好用户研究是设计师的心智模型更加贴近用户心智模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关键词:心智模型;3G 手机;交互界面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63(2010)18-0008-03Interface Design of 3G Mobile Based on UserMental ModelLIU Xin-xiong,SHEN Zhi-mi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Abstract:It described the definition of usersmental model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3G mobile phone user interface.Tak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pplication case as the enlightenment, it discussed usersmental model of the interfacein 3G mobile phone design and design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conjun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n this basis, from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f users, according to specific case and the design method, it summarized severalways to apply the mental model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good user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ways, which makedesigners mental model closer to user mental models.Key words:mental model;3G mobile;interface3G 通讯技术的应用,手机已进入 3G 时代。新技术的应用,3G 手机的功能更具多样化和复杂性。多样化和复杂性是通过交互界面传达给使用者的,因此,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使交互界面匹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生活认知,从而使交互界面更具易用性和人性化。介绍了用户心智模型以及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现实生活中经典 3G手机交互界面为案例,探讨用户心智模型的具体运用及作用,以期归纳出用户心智模型在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途径。1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与用户心智模型概述3G 手机提供新功能、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交互界面的复杂性,因此,3G 手机视觉界面设计应遵循易识别、易理解、降低用户认知负担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应简单、方便、高效。操作方式应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习惯。但是 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不能纯粹追求易用和高效率,同时要体现出情感化和人性化;其次,要注意细节的设计,让用户在细节之中体会到新功能、新技术的趣味性。在设计优秀的交互产品中发现,易用、高效与人性化、趣味性并不矛盾,比如,苹果公司的 iPhone 和 iPod 的交互界面设计,不仅高效易用,且操作的同时颇具趣味性。3G 手机是一种移动设备,交互界面的设计要考虑到其特殊性。移动性和便携性是 3G 手机的两大特征。由于是在移动场景下使用,以及便携性使 3G 手机操作空间相对狭小,用户不可能象看电脑屏幕一样长时间观看手机屏幕,他们可能需要很快转换到另一个应用界面,所以界面要体现简洁、易理解、使用户一目了然、提高操作效率的设计原则。要对应用程序收稿日期:2010-05-10作者简介:刘心雄(1966-),男,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造型设计。刘心雄等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少做加法、多做减法”,为用户设计最常用的少数几个功能,操作步骤要简化,操作动作要“快速”,比如,减少输入而采用直接点击选中就是一种高效率地操作方式1。总之,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遵循易用性、易理解性、高效、人性化及情感化的设计原则,从而让用户在使用 3G 手机时拥有良好地使用体验。心智模型又称心智模式,是真实或者想象的东西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是人通过眼睛耳朵等传感器,接收外界信息以后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模型来描述或者刻画外部世界。简单地讲心智模型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认知和习惯。这些认知和习惯可能来源于使用过的类似产品,也可能同人类与生俱来,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例如:看到饭桌上两根细小的木条放在一起就认为是吃饭用的筷2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匹配使用者的心智模型,也就是使交互界面与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生活认知相契合,从而体现出易用性、易识别性及人性化的设计原则。2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用户心智模型的重要性3G 手机以 3G 通信技术为支撑给用户提供了诸多的新功能和新体验,用户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易用性、使用的愉悦性等附加值,那么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用户的习惯、动机、认知和期待等心理行为,只有从用户的心理行为出发才能设计出易用、人性化和高满意度的产品。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研究范畴之一,要理解用户心理行为,了解用户心智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手机交互界面的不断发展,其实很大一部分革新都是以用户心智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为基础。比如,重力感应功能在 3G 手机的应用,重力感应的运用不但以手机为载体契合了用户对重力的认知,而且给用户带来了愉悦地使用体验。例如:玩赛车游戏,具有重力感应功能的 3G 手机可以取得更好地使用体验。当然,重力感应还可以方便用户从“竖”、横” 个角度观看视频和拍摄照片。目前,用户心智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用户研究中极具吸引力的一个领域。93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完全可以从用户心智模型所述的“习惯”和“认知”出发,对 3G 手机的视觉界面、操作流程、操作动作、功能设置等进行设计,从而体现出产品的易用、人性化设计原则。从“习惯”和“认知”2 个角度出发,通过对 3G 手机视觉界面、操作方式及功能设置等的设计,介绍设计契合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的方法和途径。3.1 设计契合用户使用习惯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师可以从用户心理习惯和生理习惯 2 个角度出发,设计出操作方式契合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3.1.1 契合用户心理习惯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用户的使用习惯可能来源于使用过的类似产品,3G手机交互界面视觉和操作方式上的可识别性和一致性,可以使用户在心理上找到使用过的产品的“感觉”,在心理上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让使用者更容易接受和适应新产品。例如: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iPod 和iPhone在视觉风格和交互界面上都有很高的一致性3。拥有一个类似电脑操作系统的手机操作系统,是3G 手机与 2G 手机最大的不同之处。其中微软公司的Windows Mobile,苹果的iPhone,Google公司的Android,Nokia 的 Symbian 以及 Linux 手机操作系统最具优势。基于这些品牌在计算机和 2G 手机上已被用户所熟悉,交互界面与以往产品的一致性,使用户在心理上更 容 易 接 受 和 使 用 新 产 品 。 比 如 ,微 软 公 司 的Windows mobile 手机操作系统,是在微软计算机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上变化而来的,因此,二者的操作界面和操作习惯非常相似,熟悉计算机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的用户一看到 Windows mobile 手机操作系统就知道它是微软的产品,见图 1。3.1.2 契合用户生理习惯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人机交流是用户认知界面到操作界面,最后达到所期望目标的过程,也就是用户与界面交流就需要有动作发生。如果操作界面的动作符合人的生理习惯,这样交互界面就更具易用性和高效性,例如:手写输入手机信息要比传统按键输入信息更符合人的生理习惯4。某些品牌在操作细节上不但符合人的生理习惯,实现了操作方式契合用户心智模型,而且体现出了人子,因为人们对筷子的认知就是两根细木条 。210图 1 Windows mobile 手机操作系统Fig.1 Operating system of Windows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 31 No.18 2010. 09互的“流利”程度。例如:苹果公司的 iPhone3GS 手机主界面,见图 2,机交互的趣味性。比如,iPhone3GS 手机,当用户要解锁手机界面时,只要手指在屏幕上向两边一拨就可以了。当用户希望看到 iPhone3GS 手机相册里面的照片时,照片在相册以缩略图方式显示,点选照片就会放大,2 个手指向两边拨就可以像放大镜一样放大照片。尽管手指向两边一拨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这样的屏幕解锁和照片放大方式,实现了操作动作和操作目的与“打开”这个生理习惯的契合,给用户带来了愉悦地操作体验。3.2 设计契合用户认知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比如,当提到钟表,人们就认为钟表的时针是顺时针旋转的,而不是逆时针旋转,因为这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对钟表的认知。从认知角度出发,介绍设计契合用户心智模型的 3G 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和途径。3.2.1 隐喻法设计界面图标契合用户识别认知隐喻是通过 2 个形式上或者意义上的类似性事物产生联系,基于形式相似的隐喻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5。以手机图标设计为例,手机图标就像电脑图标一样,是一个程序的标记。手机图标的功用在于建立起手机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一种隐喻,或者映射关系。用户通过这种隐喻,自动地理解图标背后的意义,跨越语言的界限6。从心理学角度讲,界面图标如果与用户的认知相一致,用户就会很容易的从界面图标识别出某个程序的功能和用途,从而减轻使用者的认知负担,特别是对新用户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对图标背后应用程序的识别速度。不好的界面图标设计,特别是新用户使用时,可能需要花几秒钟时间去猜测图标所代表的程序具有的功能,而且还可能猜错,大大降低了人机交图 2 iPhone3GS 的主界面Fig.2 Main interface of iPhone 3GS日历、照相机、股市行情、计算器、手机设置等功能图标,用户根据图标的隐喻就可以很轻松地知道图标背后的程序所具有的功能。3.2.2 图形化表达契合用户识别认知图形化表达使用户看到的对象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或字符,而是图标或者图片,提高了交互界面的可用性和易识别性7。就像 Alan Cooper 说的图形交互界面更接近于用户的心理模型8。交互界面采用缩略图的显示方式就是图形化表达的一种途径。让用户根据显示的缩略图挑选自己需 要 的 对 象 ,最 常 见 于 电 脑 图 像 处 理 软 件 ,比 如PhotoShop,当设计师调整一副图片时,他们希望看到调整的实时预览,而不是根据调整值去猜测图片的调整效果。如苹果公司的 iPhone3GS 手机相册,见图 3,当用户打开相册功能时,用户看到的是照片的缩图 3 iPhone3GS 的相册Fig.3 Photo album of iPhone 3GS略图,然后根据缩略图选择自己想看的照片。以前的2G 手机,当打开手机相册时,照片往往以拍照的时间或者名称为识别方法,用户需要思考和猜测去打开想(下转第 37 页)吴雪松等 诠释新产品概念的设计方法研究5 结语337吴雪松,何人可.打造企业产品项目来源新渠道J.美术与设计,2004,102(5):92-93.4 2010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EB/OL.(2010-03-15). http:/www.以情景故事法为框架,以故事板为过程分解手段,通过动漫综合式设计方法实现概念表达,以及逼真的模拟生活片段和设计服务的过程,生动诠释设计概念,从而从战略上实现论证设计概念的目的,使设计定位更准确,开发流程更有效成为可能。/2010lh/content_1555767.htm.5 刘兰兰,蒋晓,李世国.情景故事法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28(12):233-235.6 杨宁斌.故事板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设计美学,2009(7):85-87.7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8应杰,许小荣.After Effects CS3 完全自学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LUCCHIO Loredana Di.Il Design Delle StrategieM.Roma:9 刘宇.Flash 短片轻松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Gangemi Editore,2005.2 梁梅.意大利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上接第 10 页)要看到的照片。3G 手机图形化的交互方式,使交互界面更具人性化和易用性。3.2.3 功能移植契合用户使用认知易用性是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之一,3G 手机某些功能的设计可以把生活中已有的原型直接移植过来,使计师的心智模型与用户的心智模型更接近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交互界面,才能提高交互界面的用户满意度。设计师不能只靠个人对产品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