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8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2,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概念:,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再次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变应原(Allergen)的概念: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3,1963年 Gell and Coombs,Type I: anaphylactic or immediate,Type II: cytotoxic,Type III: Immune complex,Type IV: cell mediated or delayed,超敏反应的类型,- 型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型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4, Hypersensitivity Type I,主要特征,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 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患者多为 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型抗体应答的超敏个体 即特应性素质个体,5,一、参与变态反应的主要因子 变应原 IgE 效应细胞(IgE FcR)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生物活性介质 预先合成存贮于颗粒中 组胺、激肽原酶、肝素 新合成 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前列腺素D2、IL-4,6,(一)Allergen,一、Major factors of allergy,smoking increases allergy,8,引起型 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过敏患者体内,特异性IgE含量异常增高 IgE由鼻咽、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粘膜等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过敏原侵入引起过敏反应的好发部位。 IgE为亲细胞抗体,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正常血清IgE半衰期约2.5天,IgG为21天,IgE与肥大细胞IgE FcRI结合后半衰期延长到12周。 IL-4在诱导B细胞由产生IgM转换为产生IgE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Generation of IgE:,9,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c(FcRI)受体,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颗粒。 FcR:高亲和力IgE受体,只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在I型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三)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其表面分子FcR I,10,二、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11,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12,激发阶段: 交联反应(Cross-linked Reaction): 指由双价或多价抗原分子和两个以上 的IgE分子的Fab段发生特异性结合, 从而使靶细胞膜上两个相邻近的 FcR发生相互联接。,脱颗粒(Degranulation): 交联后,触发细胞膜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胞外钙离子流入胞内,致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排出,释放出颗粒中预合成介质和新合成介质的过程。,13,Effect Phase,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 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Early Phase 预先合成存贮于颗粒中 组胺、激肽原酶、肝素 Late Phase 新合成 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前列腺素D2、IL-4,14,15,预合成并存于颗粒中的介质,(1)Histamine (2)Tryptase类胰蛋白酶,颗粒内预先形成的贮备介质,通常以 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颗粒内,当颗粒排至 胞外后,通过离子交换而释放。,16,Histamine,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刺激支气管、子宫和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多,组胺生物学活性:,17,新合成的介质,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 Leucotrienes(LT)又称为过 敏性慢反应物质、PGD2 细胞因子:TNF、IL-1、IL-4、 IL-5、IL-6和CSF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嗜酸性粒细胞产生的酶、脂类介 质(主要碱性蛋白MBP、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18,19,20,炎症早期,肥大细胞是主要的启动细胞,起“板机”作用。 局部组织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炎症区毛细血管扩张 和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渗出增多,粘膜 肿胀及分泌物增多。,型 超敏反应性炎症的主要特征,21,机体,IgE,Mast Cells、Basophils,Degranulation,Mediators,靶器官,全身性(过敏性休克),呼吸道(哮喘、鼻炎),胃肠道(食物过敏),皮肤(荨麻疹),Allergen,产生,结合,交联,释放,作用,初次刺激,再次刺激,IgE,I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22,三、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 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2. 呼吸道超敏反应,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3. 皮肤超敏反应,4. 消化道超敏反应,23,24,25,26,27,28,29,青霉素,组织蛋白,新抗原,青霉噻唑醛酸 青霉烯酸,青霉噻唑蛋白 青霉烯酸蛋白,机体,IgE,初次,再次,休克 死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30, Hypersensitivity-Type ,31,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反应 药物引起的自身耐受丧失 急性移植物排斥 组织抗原敏感性增加,32,型超敏反应的概念:,IgG和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等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靶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故又名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33,(一)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 织细胞、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 织细胞 2、表面抗原 (1)同种异型抗原的输入 ABO血型、Rh血型抗原、HLA抗原 (2)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共 同抗原表位。例:链球菌株细胞壁与 肾小球基底膜 (3)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 (4)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 表位(如:PG)或抗原-抗体复合物,34,细胞膜固有抗原或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相应抗体,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吞噬破坏靶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效应,(二)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参与型 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少数为IgA。,( CDC),35,36,37,CDC作用,38,ADCC作用,39,二、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0,青霉素 (半抗原),+,蛋白 (血细胞膜或血浆),完全抗原,抗体IgM/IgG,抗原、抗体复合物+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41,42, Hypersensitivity-Type ,43,概念 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在一些效应细胞(如血小板、嗜碱性、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44,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一)、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 可溶性抗原 + 被吞噬和清除,IgG或IgM,可溶性IC,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异常,正常,45,(一)、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 1、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 IC + 血小板表面FcR 组胺 IC 补体 C3a/C5a、C3b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 活化 组胺,46,(二)、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2、局部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的作用: 毛细血管迂回曲折,静脉压高,滤过面积大,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 IC易沉积。如:肾小球、滑膜,47,(二)IC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机制,IC 补体,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中性粒细胞聚集 局部水肿、炎症反应 组织损伤。,攻膜复合物 溶解局部组织细胞 损伤加重,1、补体作用:,48,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浸润是型超敏反应病理组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性粒细胞 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等 血管基底膜、周围组织细胞损伤,(三)IC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49,3、 血小板的作用,(三)IC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IC、C3b 血小板活化 血管活性胺 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强 充血、水肿,IC 血小板 聚集、激活 凝血机制 微血栓 局部组织缺 血、出血 加重组织细 胞损伤,50,51,52,53,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血小板激活,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C3a C5a C567,激活补体系统,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吞噬免疫复合物,释放溶酶体酶,局部组织分解坏死,血管活性胺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微血栓形成,局部缺血、出血,IC的致病机理:,血管炎,54,二、临床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55,二、临床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 抗抗毒素抗体+抗毒素 IC 1-2周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一过性蛋白尿 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磺胺药也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反应,56,57,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肾小球肾炎,链球菌可溶性Ag+抗链球菌抗体 IC 沉积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58,59,60, Hypersensitivity-Type ,61,62,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由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h-72h出现炎症反应,又名迟发型超敏反应。它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与抗体、补体无关。,63,一、发生机制:,(一)、抗原:微生物、寄生虫、组织抗原和某些化学物质等,尤其某些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是最常见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二)、T细胞(TDTH): 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CD4+T 细胞识别可溶性蛋白质抗原;CD8+T细胞识别胞内微生物抗原。,64,* 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CD4+Th1细胞再次与APC表面相应抗原作用后,就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 IL-3、GM-CSF、MCP-1、TNF、 IFN-等)而介导DTH,产生以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效应。,65,MCP-1招募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在抗原存在部位,在活化的CD4+Th1细胞释放的IFN-作用下,巨噬细胞活化,活化的巨噬细胞在吞噬、清除抗原的同时,释放溶酶体酶,损害邻近组织,导致组织损伤。 TNF可直接对靶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引起组织损伤;同时还可使局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增加,促使血流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在抗原存在部位,扩大炎症反应。,66,* 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穿孔素蛋白 颗粒酶 诱导靶细胞表达凋亡分子Fas,靶细胞溶解破坏/凋亡,靶细胞凋亡,67,68,CD8+CTL :直接杀伤靶细胞,AP,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69,三、常见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70,Contact dermatitis,油漆 染料 农药 化妆品 药物(青霉素、磺胺等),71,72,73,74,75,76,77,IgE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表面;补体参与引起细胞溶解或损伤;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N细胞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中等大小的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它组织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五年新形势下清选机械行业顺势崛起战略制定与实施分析研究报告
- 业务咨询顾问并购咨询方案
- 保密管理员培训教材
-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探讨
- 兵团两委面试指导手册高级面试策略与案例解析
- xx县污水处理厂商业计划书
- 信息技术顾问工作计划与系统解决方案
- IT服务岗事件管理流程
- 2025年高纯镓及氧化镓合作协议书
- 企业口碑营销计划及客户维护方案
- 医院会计笔试题库及答案
- 厂房施工进度汇报
- 2025年学校副校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市广通信息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雨课堂在线学堂《项目管理概论》作业单元考核答案
- 甘肃省2024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学堂在线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MOOC】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各种纯烃类组分的辛烷值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