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学习园地第六期.doc_第1页
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学习园地第六期.doc_第2页
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学习园地第六期.doc_第3页
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学习园地第六期.doc_第4页
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学习园地第六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l 卷首语l 研修分工l 优秀作业l 学习园地l 专家导航l 研修传真l 心语星愿l 温馨提示ll 温馨提示曲阜市小学数学学习园地六主编:韦龙阅读导航卷 首 语 专家风采研修感言 磨课导航 温馨提示曲阜市小学数学国培研修的学友: 你们好! 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我们收获良多、感慨多多。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接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这里,我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这里,我们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更多的同行交流,纳百川之流,成汪洋大海,让我们的教育梦想,依托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变成最绚丽的篇章!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我们记忆的花园,都会绽放最迷人的芬芳。但愿一起走过的这段培训的日子,成为你记忆中永远的珍宝!吴正宪 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小数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委员。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北京教科院职业道德标兵”等称号。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初为人师 想把做梦的权利还给孩子 “39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在初为人师的日子,年轻的吴正宪天真地认定,“只要全身心投入,勤勤恳恳工作,就能胜任教师工作。”于是,她使出浑身解数,点燃了自己所有的热情,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正宪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课堂上的孩子们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而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孩子们每天都在机械、麻木地学习,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享受童年的快乐,甚至都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做梦的权利。”这样的发现,让吴正宪开始彷徨、茫然。 一天,她偶然在某刊物上看到了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的一首小诗,诗中这样写到:“如山的作业摧残了柔弱的小花,父母的加码践踏了无声的草地,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再也找不到那五彩的天地”这首真实记录了孩子们厌恶学习、渴望美好童年心境的小诗深深打动了吴正宪,她开始沉思:只图提高分数,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吴正宪的心头集结,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还给他们。 拜师学习 悟出教育改革的真谛 吴正宪言出必行,她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从拜师学习开始起步。 “在我一开始还不知所措的时候,马芯兰老师鲜活的教改经验令我眼前一亮。”吴正宪提起当年在马老师课堂上看到的情形,依然兴奋不已,“马老师课堂上的孩子特别爱学,似乎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数学王国一样。”为了让自己的数学课堂也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王国,吴正宪下决心要学“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 那时候的吴正宪,每天早上天没亮,就把女儿送到幼儿园,然后骑车赶去听马老师的课;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日积月累,吴正宪慢慢地从马老师身上感受到“教学改革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需要融入更多的教育思想”。 “在我的教改道路上,得到了很多恩师的帮助,比如前辈刘梦湘老师、缪玉田老师,还有周玉仁老师,张梅玲老师等等,他们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我。” 吴正宪很尊重自己的前辈教师。 吴正宪也是个很谦虚好学的人,她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为此,她不但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甚至还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她相信只要“留心学习,虚心请教,就会有所收获”。 艰辛探索 感受小学数学里画意诗情 20世纪80年代初的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大潮”。为了应付考试,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堆积如山,学生痛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正宪开始了小学数学改革之路的艰辛探索。 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吴正宪开始着手“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这项实验是涉及教材、教法、学法、考法及教书育人诸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实验。吴正宪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编排了教材,组成了“六条龙”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其中包括面积、体积、分数四则计算、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数的整除和正反比例六大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安排让教材变得更系统,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轻松。 重新组合教材必然要涉及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吴正宪抛弃了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开始在课堂上“民主”施教,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吴正宪给记者讲起了曾经发生在她课堂上的一幕:当时是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到1/2时,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折1/2。结果,在同学们展示1/2的不同折法时,一个男孩子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和他们折得不一样,是1/4。”小男孩的回答打乱了吴正宪预先的教学设计,她原本是打算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讲课,况且她已经把所有的教学图片都一一设计好了。面对突然的变化,吴正宪并没有犹豫,她决定跳过1/3讲1/4。吴正宪表扬了小男孩,并且鼓励孩子们多创新。接着,孩子们纷纷折出了1/8、1/16吴正宪欣慰地笑了,她说:“让孩子学会怎样去有兴趣地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材、教法、学法的改革必然带来对考试方法的改革。吴正宪从三个方面对改革考试方法进行探索:一是在考察的内容上从侧重知识到关注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二是在考试形式上从单纯的笔试转为笔试、口试、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考察;三是把单一的知识评价转为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慢慢的,吴正宪的课堂开始充满勃勃生机,学生负担轻了,学习的兴趣浓了,思维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苦练积累 成为小学数学王国的国王 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吴正宪的数学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成绩。她被评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各种荣誉和称赞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吴正宪的数学课堂从此成了一个“美丽的陷阱”,很多人爱上她的课堂。 那是吴正宪在长春的一次课上,为了下课的事,学生与校长发生了“争执”。那天上的是五年级应用题,在课堂上,学生们也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了欲罢不能的学习冲动,强烈的求知欲就像加了柴的火焰越烧越旺。到了下课时间,吴老师几次和学生商量:“可以下课了吧?”每一次,学生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行,坚决不能下课!”眼看吴老师下不了课,校长灵机一动,赶忙到传达室找出一个铁铃铛,一直把铃声摇到了教室里,这是郑重提醒学生下课了。谁料,学生们听到铃声后急了,甚至有些学生站起来责问校长为什么要下课!好学者不为罪。校长只好让了步:“好好好,就再上5分钟。”终于下课了。谁知学生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请求:希望吴老师再给他们上一节语文课!这个看似无理的请求,恰好是对吴老师课堂最好的评价。 不只是学生“沉迷”于吴老师的课堂“不能自拔”,就是教师们也以错过听她的课为憾事。吴老师到杭州做课。会场里来了位年轻人,但她来不是为了听课,只是想跟以前的同事聊会儿天。然而,吴老师的第一句话“老师们,朋友们”就把她吸引住了。那格外亲切、诚恳、新鲜的话语,像有魔力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心里钻,她竟然听进去了,竟然被感动了。下课了,她呆坐在那里,看到激动不已的老师们围着吴老师问这问那,她才回过神来。她奋力挤到吴老师的身边,拉着吴老师的手说:“我本来是老师,干得没劲,就改行做服装生意去了。今天听了您的课和报告,我突然觉得自己一定要重返教育战线,做一个像您这样的老师。”一堂课,一个报告竟然有这样的力量! 的确,吴正宪的数学课,就是一个个美丽的“陷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于是,有很多人开始把吴正宪比作“小学数学王国的国王”。 致力工作团队让更多人感受数学的美丽 在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一定成绩过后,吴正宪并没有满足于成绩。做上教研员工作的她开始着手更大的“工程”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把“数学王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她常说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所深深地感染,学习数学的人才有可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 今年6月,在“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为落实北京教科院“十一五”规划关于为基层提供高质量教研服务的要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决定让特级教师吴正宪牵头,设立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 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是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中的精英。他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先立地,立好地首先种好自己地”。在吴正宪的指导下,该团队已完成了十期“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系列活动;组织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专题研究;此外还组织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特色教研活动和小学数学教师支教送课下乡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工作站的人员队伍一边工作,一边锻炼提高。 在“立地”的同时,工作团队也提出了“后顶天,顶好天为他人种田也快乐”的理念,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优秀团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吴正宪介绍说,北京小数团队在两年内主持并参与完成了教育部的三个全国培训项目,创的工作业绩,在全国小数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树立了首都教师的良好形象。 吴正宪说,她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吴正宪数学工作站”这个团队带亮带响,带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品格,较高专业技能,较高合作精神”的优秀的数学教师。她要和更多人一起,幸福、快乐地享受小学数学。国培感言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5 15:10:44 | 作者: 陈倩倩 通过本次国培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1.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问题,所达到目标,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概念,要不断从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重视学生参与。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活动,一看学生上课时是否专注;二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自信,是否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三看学生是否能与同学积极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是否积极与教师沟通。3.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4.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创新。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计数学教学环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精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5.数学的学习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身边的问题。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标,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把单一的教学模式多样化,让课堂变的丰富多彩,在教学模式上多做创新,采用个性化教学,从低年级的视角出发,在导入新课程时采用图文并茂、说故事、创设情境等形式(如果有条件声画并举那就更好),把文字图片化,形象的表现课本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二、活跃课堂气氛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学生在讨论与发言中“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不再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学写,学生记,而是大家都共同参与,合作探讨。再次,采用鼓励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错不要紧,老师再进行纠正,说错证明学生对课本某个知识点还有些不理解,老师的纠正可以进行补充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回答正确的学生要口头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付出”是有“回报”的,从中调动学生发言热情。最后,合理的处理师生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老师产生畏惧感,课堂教学难免格格不入,因此,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交流、探讨变成是朋友间的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可以培养教学默契,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如,学生学习课堂知识也游刃有余。走在研修路上,创造人生精彩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具有一颗爱心。这种爱是由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教师 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它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要爱学生就要做到:一、了解学生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 学习成绩、兴趣和爱好等等。二、关心学生关心学生,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比如说班级建设,学生调查等这些活动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在商议一些内容时要我先回避一下,我完全尊重他们。总之,通过国培教育学习,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我们要走在乘着国培的长风,走在人生 的路上,创造人生的精彩。收获着,感动着,快乐着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4 08:10:42 作者: 姜秀清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里,是你让我们收获着更多的快乐与感动。打开电脑,点开研修网页,首先搜寻昨天没来的及以及今天更新的研修首页,拜读着班级简报,学习专家推荐的作业,其中那睿智的语言,深刻的反思,精彩的点评,让我深深感受到老师们研修的火热场面。我仔细的甚至有些贪婪的品味着每一位老师的学习心得,小心翼翼的撷取老师们作业中的精华。忙不知休的开始观看今天的培训视频,敲打着观后感受,消化、内化、融化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劳累,记住的是思想在空间上的交流与共鸣。研修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专题了,相信在未来几天里仍会一路耕耘,一路感动,一路反思,一路收获,收获知识,收获感悟,拉近空间的距离!研修真好!我研修,我快乐!国培学习,给自己“充电”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4 07:10:13 作者: 宋纯海 每天抽时间登陆平台观看专家讲座、学习鉴赏其他学员的作业,幷努力完成自己的作业和在线探讨交流。通过培训,聆听专家的演讲,观摩名家的教学,与教师同行在网络沙龙切磋,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自主研修、专家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与素未谋面的同行们、甚至是教育专家们自由的交流,使我在国培研修中体验到了收获与成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我也感受到这是一次我们教师 “充电”的好机会,它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中去,以孩子为本,为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努力。下面谈谈我对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想: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旧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少数孩子的能力培养,教学评价强调甄别功能,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通过国培培训,使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强调以孩子为本,面对全体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教学评价要促进全体孩子的终身发展。这个新理念,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国培培训,认识到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以孩子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孩子通过游戏学习,促进孩子学习活动生活的转变,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构建知识。 三、排疑解难 教师在根据新课标、采用新教材实施教学中,遇到许多困惑,如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新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处理,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理解等,很急切希望专家、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而国培培训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通过观看的视频,学习到很多知识,认为这一问一答的培训方式,切合教学实际。四、业务水平的提高 这次国培培训,从教材内容结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观察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培训,是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好机会。我通过认真学习,对新课标、新教材又有新的认识,对教学业务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不仅在教育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要珍惜这次更新知识和 “充电”机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一、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双对接”是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目标。“双对接”的涵义,一是对接教学实践,教师要在通过课例的协同研究自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中获得自信;二是对接教学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在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2013年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八个学科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参与的教师近六十万人次,效果良好。从连续三年的实践看,双对接混合式远程研修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把双对接的特点、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二、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国培项目课程架构山东教师教育网承担的国培项目(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在一起的培训。整个研修设计了理论学习、行动导向学习、参与体验学习三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序列。这个学习序列在专家理论课程(通常为专家讲座)之后,增设了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和参与体验两个学习板块。所谓行动导向就是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在网上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谓参与体验,即每一位学习者要在校本研修中亲历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在群体协同的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混合式研修的课例研究经历一个先学后做的过程。理论学习是围绕研修主题,从学习科学、课例研究和学科研究三方面设计的专家引领专题。理论专题重在为后续的课例研究提供专业引领。行动导向专题是课例研究的案例学习,是理论走向实践的行动示范。骨干培训和全员网络研修要完成这两个板块内容的内容。实践参与专题学习,是参与研修的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课例协同研究的完整过程,这是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习。三个板块组成的学习序列包含了三类学习,即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这三类学习中,基础是理解,理解的越准确越有利于迁移。参与本项目研修,首先是为理解而学,理解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指向,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习者要带着后面的磨课任务来学习理论专题,问题指向就是用研修组协同确定的磨课研究问题来贯通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上,而要带着自己要参与的课例研究任务以及想解决的教学问题来学习理论。接着是迁移学习,所谓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第二个板块的课例研究案例,为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提供了行动示范。老师在跟进示范案例的过程中去领悟情境关系获得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体验。经过课例研究示范案例学习之后,参训的老师要像提供这些示范课例研究的群组一样亲历一个协作磨课的过程,这是老师自主创建的学习活动。这就是各校校本研修要完成的任务。为理解而学、为迁移而学、为创建而学,循着这个路子,让每个老师亲历一个从专业思考到专业行动的认识飞跃和行动提升过程,我们期待通过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三类学习实现教学和研修的同步完善(双对接目标)。更大的期待则是,希望在本次国培项目的全部研修任务结束以后,老师们能够会用和喜欢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去研究教学、去改变教学过程,让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研修在项目区域乃至全国各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广泛持久地发挥作用。这三个板块的课程中,中间这个版块,我们叫做行动导向专题的课例研究案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它要具备良好的行动导向性质。是否具备,我们主要看三点:第一看研究价值,也即选的上课的课例能不能够承载这次磨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教师解决教学现实中的问题是否有价值。第二看变化提高,磨课的前后过程要看到变化,变化体现在课例经过打磨以后的进步提高。群组老师整体要有提高,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更多了解和掌握。第三要看过程无缺失,课例研究不仅要看它的变化,还要将研修组教师参与的变化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出来。能够让人从中洞悉一节好课是怎么磨出来的,洞悉课例研究如何一以贯之地追踪研究问题。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行动导向式的课程资源除了研修组磨课的真实记录,还匹配了与磨课各主要环节对应的各段视频,共计约100分钟,分ABCD四段。A段10分钟,B段20分钟,C段40分钟,D段30分钟。这些视频是与网上各个磨课环节相匹配的。A段是磨课计划的介绍,B段是备课研讨与观课分工,C段是上课视频,D段视频是专业观课、评课。磨课过程资源和这四段视频按照学习导引发布成课例学习专题,共分“计划学习(A段)”、“备课学习(B段)”、“上课学习(C段)”、“观课学习(D段)”、“应用学习(作业)”、“评价学习(后测)”等六个环节。三、混合式课例研究流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下行,是以混合式课例研究为载体。本项目的课例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的混合式研究。课例研究的e流程(又称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磨课流程设计有两个基本要求,与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吻合和能够嵌入教学过程、适用于校本研修是该流程设计的两个基本点。 “确定问题归因问题制定方案实践方案观察效果分析效果” 是问题研究要经历的过程环节,课例研究流程和问题研究的流程完全吻合,使之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条件。与此同时,磨课流程内含“三个基本”的设计(即采用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贯穿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和以教研组为协作研究的基本单位)。易为老师掌握、能够跟进教学、方便学校组织,适宜于学校教研组使用,支持校本协作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流程,是从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活动计划开始,将教学的协同研究贯穿在多次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的过程交替之中。课例研究的内容设计、任务确定和协同研究均由研修组自主商定,再在网上的计划模板生成研修组课例研究任务。课例协同研究任务一经生成,平台将实时记录保存、追踪反馈研修组每位老师在磨课各环节的任务进展情况。课例研究跟进教学展开。课例研究e流程采取“积木化”设计。从课例研究过程,抽出功能模块的“共性实体”和“构成要件”,供终端用户自组合、个性化灵活配置各自需要的功能模板。并且新平台提供了多种变式磨课模板。首次磨课为减化操作,磨课流程个性化自组合功能暂不开放,而统一用广大老师熟知的课例研究范式改造设计出“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基本式。基本式掌握好了,其它变式容易掌握。基本式磨课始于研修组的课例研究设计(订磨课计划),通过制订计划,确定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措施和教学课题,做好全组协同研究分工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研讨活动。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线上活动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活动和评课研讨,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去,浏览、点评、问答等动作可以分散进行。这种线上线下的活动的结合就叫做混合式的方式。这样,平时分散的教研活动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形成一个有主题的、问题指向明确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一个基本式课例研究一般用三到四周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为了满足教师研究课例的不同需要,网络研修平台还能提供磨课简化式、同课异构式、行动导向式和诊断改进式等多种磨课变式。2013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分别开展了同课异构和行动导向式课例研究,这些变式磨课案例将在研修平台向全体教师开放。为了帮助老师利用课例研究e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学员要基于研修平台磨课流程和远程研修流程的复合服务,在分段视频课程引导下,循着磨课各环节,完成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观课学习、应用学习和评价学习等方面的课例研究案例的学习任务。混合式课例研究评价参照标准在校本研修结束后,国培项目办将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各研修组完成的校本课例研究进行评审,评审时间安排、工作流程另行公布。课例研究合格参照标准如下: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课例研究合格标准(一)网上课例研究内容标准1课例研究所有流程和项目不能有缺项。2课例研究所有发帖、回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3研修组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二)课例研究(基本式)的质量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分优秀课例评选磨课计划教学课题、目标任务、研讨问题、环节安排等要素完整,环节分工设置合理5优秀课例研究要在合格磨课案例中产生(得60分)。优秀课例研究的加分条件: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生成,即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能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本组教师群体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同伴互助效果。本课例经研修组打磨后有明显改进。课例研究“问题研讨区”能通过各环节的问题研讨一以贯之的追踪研究问题。以上每条10分,共加40分,优秀课例研究满分为100分。使用时,可分好、一般、较差三等分别给分,作为课例研究评优加分项,供评优参考。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学科评优标准,设置分项指标,设定具体分值。全组教师都明确所承担的任务5备课研讨有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基于实践反思等三个教案5备课有研讨,研讨有记录5全组教师对教案有点评或修改5上课观课有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5课前有观课准备会记录,有明确的观课分工,所有老师都有观课任务。5课后评议本组人人参加评课并发言,提交了评课会记录5提交了各个维度的观课报告5上课老师有课后反思5问题追踪在问题研讨区有对研究问题的追踪研讨5磨课总结反映全组老师的所做所想所获的磨课文章不少于3篇5合格评价以上12个基本项为合格项,缺一不可。60注:各学科课例研究优秀标准可以参照上述标准进行调整。曲阜市“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管理规定为加强“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国培项目)领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规定。1. 国培项目研修的目标任务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为期一年、共120学时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e流程下混合式课例研究方式,提高教师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例研究品质,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开发一批优秀课例资源,创建校本(校际)研修常态运行机制,促进网络研修走向常态化、校本化和专业化,引领教师持续发展。2.市教体局负责国培项目的领导与组织管理工作。市、乡镇、校都要成立国培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办事机构,担负组织管理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上传下达、落实到位,为国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3市项目办要按照国培项目要求,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助学团队组建与培训、信息技术服务团队组建、学员研修支持服务、制定实施方案、督查巡视、宣传报道等环节的工作。市项目办和各学校要协同领导组织各研修组、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完成2个e流程下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任务。4指导教师与研修组长助学团队,是做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骨干。主要负责网络班级的教务管理、研讨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编发学习园地,以及具体组织研修组成员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录制课例资源等工作。全体指导教师和研修组长要积极协助课程专家团队,帮助学员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研修期间全程在岗,做到与参训学员同步观看视频,阅读并点评每一位学员的作业和文章,利用远程研修平台的学习作业推荐栏的推荐功能,及时推荐学员的优秀作业、文章。重点要指导和组织所负责的研修组出色完成今年与明年共2个e流程下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任务。5信息技术服务团队,要协调省网研修平台技术人员,在浏览器、版本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研修平台顺畅运行。要设立服务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