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doc_第1页
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doc_第2页
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doc_第3页
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doc_第4页
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方案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七年七月3目 录一、调查目的与任务1二、调查对象及范围1三、调查内容2四、调查技术路线及方法3五、县级成果7六、省级成果9附件: 附件1 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卡片附件2 代码表附件2-1矿种名称及代码表附件2-2其它名称及代码表附表: 表一、矿区县基本情况统计表表二、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表三、矿界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表四、矿区周边受影响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表五、矿界范围生态破坏类型面积统计表表六、矿区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表及重点公益林面积统计表表七、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规划面积统计表表八、矿区生态恢复现状、成本及资金来源(20012006年)调查表表九、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重点建设项目表甘肃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方案为指导各地开展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搞好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59号)和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方案的通知(办资字2007)54号)要求,制定本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与任务本底调查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查明矿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矿区开发引起的森林植被与生态破坏问题及危害种类、面积、分布状况;调查与评价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恢复成本及效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测算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议。以有矿区的县(市、区)、林业局(总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完成各自的本底调查任务,编写本底调查报告。以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主完成本底调查检查验收、省级成果汇总和规划编制工作。二、调查对象及范围本次调查以县为总体,以矿区为调查统计的基本单元,林业局(总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注明矿区所属县(市、区),做到不重不漏。(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全省范围内所有矿区,涉及全部矿种(见附件)。鉴于全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为了把握生态恢复的重点,测算生态补偿标准,国家确定将煤、铁、铜、灰岩四个矿种(类)列为重点调查对象,其中,灰岩包括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饰面用灰岩、制灰用石灰岩和泥灰岩六个矿种。除上述四个矿种(类)外,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定4个产量高、对当地生态影响大的矿种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分别是镍、钴、铅锌、金矿。(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为矿山矿界范围及其周边受影响区域。矿界范围是指矿产资源采矿许可证登记划定的范围;周边受影响区域是指矿产开采引起的矿界以外的间接影响范围,其边界根据实际破坏影响情况确定。三、调查内容(一)县域基本情况(1)矿区所在县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土壤条件、国土面积等;(2)矿区所在县社会经济概况:包括总人口、全部矿业从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交通及经济概况、土地资源等;(3)矿区植被概况:包括主要森林、草地、自然保护区数量、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等。(二)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包括矿种、储量、分布与面积;(2)矿区矿产开发利用状况:包括分别生产阶段、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经济类型的企业个数和产量。(三)矿区土地资源情况1、矿界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情况(1)林地资源情况。分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用地面积;(2)湿地资源情况。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等湿地资源面积,包括面积8公顷以上的面状湿地(如湖泊、沼泽等)和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线状湿地(如河流、灌渠等);(3)沙化土地情况。包括沙化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的沙化土地面积;(4)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其中,要详细调查矿区企业占地面积。2、矿区周边受影响区域的土地资源情况包括林地资源、湿地资源情况和沙化土地资源。(四)矿产开发引起的植被破坏和生态问题及危害情况矿产开发对植被的影响与破坏,包括挖损、压占、沉陷(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和盐渍化,水土流失)的各类土地面积。(五)矿区森林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状况1、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状况。2、矿区已有林业重点工程的规划面积及重点公益林面积。3、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及成本(包括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四、调查技术路线及方法(一)技术路线通过摸底调查,初步摸清本省矿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确定全省矿区本底调查范围。在此基础上,各调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以现有资料统计为主,现地调查和遥感判读为辅的原则,可以采用现有资料统计法、现地调查实测法,获得县级单位的本底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并经过统计汇总、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矿区本底调查任务(如图1)。全县摸底调查现有资料统计现地调查、填写卡片资料收集全县本底调查方案全县初步调查成果县(市)本底调查成果统计汇总、分析评价全县本底调查统计表全县本底调查报告审核上报、省级检查指导全省统计汇总全省本底调查成果林业、地矿、煤炭、冶金、水利、环保、能源、交通、国土等行业部门及矿山企业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编制图1 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技术路线图(二)调查方法1、全省摸底调查以省为单位,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完成下列任务。收集全省有关森林资源调查、矿山企业统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资料,初步分析掌握需要调查的县和大、中、小型矿山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矿区植被和生态环境破坏及恢复状况。2、县级本底调查(1)现有资料统计对于具备近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矿山地质勘探和环境调查、统计年鉴等资料的矿区,以县为单位,采用现有资料统计法,获取矿区森林资源及矿产开发引起的森林植被和生态破坏数据。收集近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年鉴、矿山地质勘探和环境调查以及矿区企业相关数据和图件。获取矿区基本情况、矿区土地和生态破坏情况、矿区森林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情况数据;以二类调查区划图为基础,结合矿山地质勘探和地质环境调查规划图件资料,区划矿界范围和受影响范围,并从森林资源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小班,统计矿山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本底数据;统计数据,完成相关调查规划表的填写和统计。(2)现地调查实测对于缺乏近期森林资源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必备资料或需要重点调查的矿区,开展现地调查实测。收集矿区企业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整理、综合,获取矿区基本情况、森林植被和矿产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情况、确定矿区现地调查的区域范围;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现有技术和资料条件,采用1:1万或1:5万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现地区划调查或结合遥感图像(TM、SPOT等)进行区划判读,获取矿区森林资源和矿产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的调查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完成相关调查规划表的填写和统计。(三)技术要求1、有关技术要求(1)区划系统:对于采用现地调查实测法调查的县,建立县、矿区、图斑三级区划系统,但统计上报数据限定为县级。对于现有资料统计法,采用县级区划系统;(2)矿种:外业调查矿种按附件填写;(3)地类划分:原则上按照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4)的二级地类划分和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技术操作细则(2006)执行;(4)湿地和沙化土地调查技术标准执行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技术操作细则(2006);(5)TM遥感图像处理与判读按照遥感图像处理与判读规范(林资调字199949号)的有关标准执行;(6)外业调查表格格式见附表。2、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分区图绘制要求以省为单位,以1:25万电子地图为底图,绘制全省矿区分布图、矿区生态破坏状况现状图、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布局图。数据格式为Shp,投影要求为大地经纬度或兰勃特投影。要求有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属性数据结构见下表。规划附图属性数据结构表矿区分布图矿区生态破坏状况现状图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布局图字段名属性字长字段名属性字长字段名属性字长序号数字4序号数字4序号数字4省数字2省数字2省数字2县数字4县数字4县数字4生产阶段数字1破坏类型数字1措施类型数字1矿种数字4注:表中各字段代码规定为:生产阶段:生产矿-1,闭坑矿-2;矿种(类):煤矿- 1101,铁矿- 2101,铜矿- 2201,灰岩矿- 3325,省级重点矿种和其它矿种-9999;破坏类型:挖损-1,压占-2,地质灾害-3,沙化和石漠化-4,其它土地退化-5;措施类型:造林-1,封育-2,道路绿化-3,湿地恢复-4;省、县代码按行政区划代码(GB2260-1999)填写。(1)底图底图应有基础地理、行政区划等要素。其中,行政区划界线到县级。(2)矿区分布图注明各类矿区的位置,分别生产阶段(生产矿、闭坑矿)和矿种(类)(煤矿、铁矿、铜矿、灰岩矿和其他矿种)着色。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3)矿区生态破坏状况现状图注明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包括挖损、压占、地质灾害、沙化和石漠化、其它土地退化,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4)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布局图注明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类型、重点建设项目。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类型包括造林、封育、道路绿化、湿地恢复,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四)质量管理1、本底调查应坚持以专业调查队伍为主的原则。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由省林业厅组织对参加调查和检查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调查工作承担单位应分阶段按时开展对调查成果的自查和互检,确保调查成果质量。3、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开展抽查和验收工作。本底调查成果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提报省林业厅。五、县级成果(一)本底调查统计表1、调查卡片2、矿区县基本情况统计表;3、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4、矿界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5、矿区周边受影响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 6、矿界范围生态破坏类型面积统计表; 7、矿区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表及重点公益林面积统计表; 8、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规划面积统计表; 9、矿区植被重建及维护成本费用调查表;10、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重点建设项目表。本底调查统计表格式见附表。(二)现状手图矿区分布、矿区生态破坏状况现状手图。(三)本底调查报告本底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1、全县矿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矿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森林植被、生态破坏等概况;2、本底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3、矿区森林资源状况。主要包括数量、质量、分布等;4、矿区矿产资源及生产状况。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矿区矿产企业规模、数量、产量、经济效益等;5、矿区生态破坏与治理状况。主要包括破坏类型(包括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与面积,经济损失,治理模式、范围、面积、成本、治理效果等;6、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总结评价本县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特点、生态破坏与治理状况;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议,主要包括工程总体规模(保护与恢复面积、投资规模)、分区布局、治理模式、保障措施与机制等。六、省级成果(一)本底调查统计表1、矿区县基本情况统计表;2、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3、矿界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4、矿区周边受影响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5、矿界范围生态破坏类型面积统计表;6、矿区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表及重点公益林面积统计表;7、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规划面积统计表;8、矿区植被重建及维护成本费用调查表;9、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重点建设项目表。本底调查统计表格式见附表。(二)附图1、矿区分布图;2、矿区生态破坏状况现状图;3、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布局图。(三)本底调查报告本底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1、全省矿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矿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森林植被、生态破坏等概况;2、本底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3、矿区森林资源状况。主要包括数量、质量、分布等;4、矿区矿产资源及生产状况。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矿区矿产企业规模、数量、产量、经济效益等;5、矿区生态破坏与治理状况。主要包括破坏类型(包括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与面积,经济损失,治理模式、范围、面积、成本、治理效果等;6、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总结评价本省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特点、生态破坏与治理状况;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议,主要包括工程总体规模(保护与恢复面积、投资规模)、分区布局、治理模式、保障措施与机制等。(四)电子文档上述统计表、附图、调查报告相应的电子文档。11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本底调查卡片填表说明单位:有矿区的县(市、区)、林业局(总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调查单位名称。所在县(市、区):调查矿区所在县(市、区)名称。矿区:调查矿区名称。图斑编号:调查矿区中点状或面状图斑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矿区为单位顺序编号。是否矿界范围内:按图斑是否位于矿界范围内,填写是、否。地类:填写到林地或非林地的二级地类,即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苗圃地、辅助林业生产用地、耕地、草地、采矿场、堆场、建筑物占地、专用运输道路、其它非林地。面积:单位为公顷,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生产规模:全国重点矿种填写生产规模,省级重点矿种、其它矿种不填。生产规模划分标准为:煤炭,年产原煤,大型90万吨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