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诗歌填空题(教师).doc_第1页
2013诗歌填空题(教师).doc_第2页
2013诗歌填空题(教师).doc_第3页
2013诗歌填空题(教师).doc_第4页
2013诗歌填空题(教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诗歌鉴赏填空题和简答练习(教师用)班级: 姓名:教学时间:5课时方法:在巩固常识,梳理诗歌鉴赏知识及模式,再设置填空题类型,学生做,在讲解归纳,让学生明白可能设置题型,兼顾诗歌鉴赏其他题目练习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2分) 【答案】边塞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 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3、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 4、 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 , , (“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5、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1)这首诗的体裁是 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6、如梦令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 的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李凝是一个隐士)(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 (2分)(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9、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9分)(甲)凉州词(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总是关山旧别情。醉卧沙场君莫笑,撩乱边愁弹不尽,古来征战几人回!高高秋月下长城。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乙诗_。(3分)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分)“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3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 (2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4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答: 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答: 答案:七言绝句;送别诗。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1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写景有什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答: (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3)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_(朝代)大诗人_,其诗文代表作品有_(任填一篇)。15. (9分)(1)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4分)(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分)(3)东晋(或晋代) 陶渊明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3分)12、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注: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失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1)填空:(3分) 这两首小令中的中吕是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3分)答: 答案:(1)宫调名“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每空1分) (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春景,第二首是秋景,(1分)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1分)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1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轩:长廊。楹:柱子。 赊: 填空:(分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_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_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 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 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 每空分,3分 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盂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1)填空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2分) (2)这首诗感情深沉,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的赏析。(6分)答案:(1) 山水田园(诗):绝句(2分,每空1分)(2)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和伤感情绪。用“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本该受到重用,却遭流放,由“洛阳”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流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呢。两句强烈的对比,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用岭外早开的梅花与北地花开之迟相对比,道出早开的梅花是美,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由“江岭”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全诗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结尾一个诘问,使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答出“诗人内心的不平”和“伤感情绪”之意,2分;运用了“对比”1分:“反诘”或反问1分;能正确赏析2分)1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分)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_和_的特点。(3分) (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5分) _ 答案:(l)静谧、寒凉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对1处只给1分。(2)“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冷露无声湿桂花 。“桂花”可看作实指(中庭桂树)也可视为虚拟(月中桂树),秋露从天而降,沟通天地,将桂花沁湿,使人在十五的月圆之夜感到冷清,诗人由“露湿桂花”引发“秋思”,在写物方面亦表现出相当的功力。评分标准:本题5分,钱诗赏析2分,王诗赏析3分。赋分着眼点在“由物体情”上。对王诗的赏析,“摘句”给1分,分析给2分。1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8 分)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2) “春”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 2 分) 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 分)答案:( l ) ( 2 分)【七绝。如答“绝句”给1 分。】 ( 2 ) (2 分) (4 分)【 (1 )清幽和新鲜。答“清新”也给2 分。“清雅”“ 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 “早” “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1 分。( 2 ) 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 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正面描写” (虚拟、想像)反衬”各1 分;结合重要词句进行分析,2 分) 17、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 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珑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4-广西宜山) 所作。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作官。此句意指此。 (1)第一首诗的作者是 是 (朝代)的人,两首诗在体裁上第一首是 ,第二首是 (2分) (2)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答案: (1)杜牧 唐朝 第一首是绝句,第二首是律诗。(2分) (2)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 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意思对即可)(4分)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1)这首词选自稼轩长短句。稼轩,是南宋 派词人 的号。词又名 或 。(2分)(2)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豪放派 辛弃疾 诗余 长短句(2)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3)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赋得暮雨送 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 体裁。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 感情。(2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6分) 。答案:(8分)、(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依依不舍(或感伤)。(2)(6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2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 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22、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 , , 。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 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3分)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答: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不超过4个字)(1分)(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答:(1)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可谓散。(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