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纳兰性德如果生在当代,一定是小资们崇拜的偶像。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许多小资奉为经典,挂在嘴上,念在心里,贴到QQ签名档和博客里。他如果搞签名,应该是粉丝遍地,人山人海,甚至引起交通混乱。不过,即便纳兰性德生活在三百多年以前,仍然获得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誉。他的词集刻本出版后,竟然出现了“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在出身家世上,纳兰性德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纳兰性德1655年出生,是康熙朝权相明珠的长子。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康熙十五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时中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纳兰性德钟鸣鼎食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存在明显的矛盾。他的词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这里面原因很多,而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者是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有人认为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连乾隆皇帝看了红楼梦之后的第一个反应也是:“此盖为明珠家作也。”与贾宝玉相比,纳兰性德也是一个精神上晶莹剔透的情种。这从他诸多的爱情词中可以看出来。这首拟古决绝词谏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词的开头就以一个假设开始,而这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存在的。但纳兰性德还是说:如果一生之中,情人总是像刚刚认识的时候,保持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怎么还会有班婕妤被抛弃打入冷宫一样的相离相弃呢?情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虽然我不怨你,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于在春在清词百首里写道:“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纳兰性德为什么要模仿女子的口吻来写这首词呢?而且,还要特意加上一个“谏友”,也就是说他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事实上,不管你怎么看,这都是一首爱情词。而且,这首词的重点还是在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涵盖了太多的人生况味,泄露了爱情的天机。而后面的七句,不过是对这一句的解释。自古以来,能与这句词相当的,可能也就只有元好问的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了。从词里面运用的两个典故来看,也是不同寻常的,都是宫廷爱情故事。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来就以秋扇比喻女子被弃。第二个典故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安史之乱开始后,明皇仓皇逃往四川,在马嵬坡迫于时势和朝臣的压力赐死杨玉环。杨死前曾说:“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一般情况下,写诗填词很少用帝王的爱情故事作为典故的,除非在内容上有所涉及。从种种迹象看,纳兰性德的第一次爱情可能跟宫廷有关。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才会采用一个女子的口吻,也会特别说明是谏友。如果真实如此,那么,他在一开始就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且在遭遇情变后也绝不生怨,也就可以理解了。#日志日期:2008-4-19 星期六(Saturday) 晴 推荐指数:复制链接 举报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4-19 20:30二 相思相望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画堂春在封建社会,婚姻大事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尤其是像明珠这样的封建官僚大家族,就更是要受到门第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受到当时宫廷选秀的影响。如果两个青年男女私下相恋,而女方后来又被选入皇宫,那就只有被迫分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从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来看,他也经历了这样的一次痛苦爱恋。如画堂春里所说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离,只能是相思相望不相亲。而他们分离的原因并不是两个人不爱了,完全是由于外界的原因限制。这个原因,诗人借用两个典故隐约进行了说明。一个是裴航乞药的典故,一个是嫦娥奔月的典故。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这一句,也可以说是纳兰性德的爱情观。从这首词来看,隐约点出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是被选入宫廷了。只是,从现在的各种记载来看,并没有切实的资料。因此,我们也就不能断定说,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就是他那被选入宫廷的表妹。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肯定,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就是如同情人笔记中所记载了那样,像贾宝玉一样的“宝黛之恋”,或者是他的丫鬟袭人、晴雯。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中来寻找纳兰性德的初恋。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眼儿媚咏红姑娘,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同样因为缺乏确凿资料证据而难以落实。不过,他的爱情词却为我们勾勒了一副完整的爱情史。纳兰性德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记述在浣溪沙中:“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纳兰性德遇到自己的初恋情人,是在暮春时节的水井旁。在如梦令里,记述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内心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和簟纹灯影的相思之情。“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从相识到定情,他们相隔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从暮春到清明之后。在回廊幽会时,他们互换了信物,私订终身。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难分难舍、矢志不渝的就是下面这一首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相恋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刚刚定情的、进入热恋的那个阶段。在减字木兰花中,诗人深情的回忆了那美妙的一瞬:“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然而,世间事不如意常八九,棒打鸳鸯散的故事在纳兰性德的身上再一次上演。“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在这首临江仙里,反映了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但此时她已经被囚禁在小楼里,根本不可能赶来约会。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初恋已经遭遇了强大的外界阻力。诗人借“瞿塘风间阻”暗示了他们面对的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能说,纳兰性德没有反抗、没有争取。但很多时候,人是无法与世事相抗争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敌不过的东西很多。这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原因。遭受了情变之后的纳兰性德,一生沉浸在相思之中。在虞美人中,诗人如此坦陈自己备受煎熬的内心:“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4-19 20:30三 当时只道是寻常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 浣溪沙在纳兰性德的词里面,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相比,那首是孤句冠绝全篇,这首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全篇循序渐进,至结尾发出“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叹,更加富有感染力。与他诸多悲凉、沉郁得不忍卒读的词相比,这一首克制得当,意在字外,更具有想象的空间。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经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的并不是天气,而是人的心境。后面两句仍然没有说一个哀字,而是通过萧萧黄叶、疏窗、立残阳等意象描画了一个形象。即:不忍心面对萧萧黄叶,恨不得关闭疏窗,却又久久伫立在残阳下沉思往事。上片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短短三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定格的形象,让我们越过几百年的时空,依然可以看见纳兰性德孑立残阳、衣袂飘飘的孤单身影。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所追忆的往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上句是说春日醉酒之后,卢氏生怕惊扰了他的酣睡。下句则以李清照、赵明诚夫妻“赌书泼茶”的典故说明自己跟妻子的生活也是如此诗情画意、情意盈盈。但是,这些以前看起来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如今已经再也不可能重历了。最后一句,充满了当时不知珍惜、等失去时却再也无从追寻的感叹。这一句,与“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也是满含着人生的况味。只有经历了,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浣溪沙是写给他的妻子卢氏的。第一次初恋夭折后,纳兰性德作为封建官僚家族的长子,于二十岁那年成婚。女方是当时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比纳兰性德小两岁。卢氏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传唯礼仪”,“训有诗书”的熏陶,自然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两人无论从门第、教养而言,还是相貌、年龄而论,都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从历史资料和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来看,这次的婚姻是幸福的。对于饱受初恋打击的纳兰性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疗伤。按照卢氏墓志记载,卢氏对公婆克尽孝道,对丈夫举案齐眉,对小叔照顾有加。就算是浆洗衣裳、编织袜帽这样的琐碎小事,卢氏也是勤慎躬行。拥有这样的贤妻,纳兰性德自然是幸福的。婚后,两人感情深厚,恩爱甚笃。当时,纳兰性德曾经写过一首七绝艳歌,记述了他们夫妻间的恩爱之情。“洛神风格丽娟肌,不见卢郎年少时。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这一首是描绘妻子像洛神一样美丽的。在诗词中,运用洛神这个典故时,不仅仅是指容貌姣好、形体美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情人交好的。试想在封建社会,女人不仅被礼教层层禁锢,更是被世俗层层包裹,怎么可能像现代一样,在大街上也能看到她的肌肤呢?除非是夫妻之间才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纳兰性德还有一首七绝,题目也是艳歌,但我找遍手头的资料,也只得到两句:“欢近三更梦短休,一宵才得半风流”。从这两句来看,描写的是夫妻闺密之事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在心灵上的共鸣。虽然,卢氏不能作诗填词,但决不能说她没有文化。纳兰性德曾经两次引用了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一次是我们前面说的浣溪沙,还有一次是在沁园春•代悼亡里面,“手翦银灯自泼茶”。足以说明卢氏是一位解诗情、识风雅的知性女子。而在另一首虞美人里面,纳兰性德回忆妻子“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纳兰性德与卢氏夫妇琴瑟和谐,何等甜蜜。然而,纳兰性德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上天就给了他比初恋夭折更大的打击。康熙十六年五月,结婚才三年的卢氏因为产后受寒不治身亡。对于刚刚二十三岁的纳兰性德而言,和自己亲爱的人经历一场戛然而止的生死之别,实是一种莫大的震撼和刺激。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不信鸳鸯头不白”的海誓山盟,顷刻间化作云烟。和卢氏的三年,应是纳兰性德最幸福、最快乐的三年。那是的纳兰性德风华正茂,结婚第二年,便中了进士,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尽管皇上晚了一年多才给容若安排工作,但是也给了“无官一身轻”的纳兰性德赋闲在家,和娇妻朝夕相伴的机会,两人吟诗作画,卿卿我我,实在是恩爱得紧。而这一切恩爱,短暂而又令人怀念,以至于纳兰性德发出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叹。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4-19 20:30四 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 蝶恋花中国古代写月亮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以孤篇冠绝唐诗。最动情的则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许多诗人对月抒怀,追寻人生哲理,探究宇宙奥秘,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纳兰性德仰望夜空,思念亡妻,写出了这阙蝶恋花,可谓是继承前人又自创新意。他深沉叹息:明月是最可怜的,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可惜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如果能使月亮始终皎洁圆润,即使再辛苦,也要不辞冰雪去到你的身边,用一腔热血温暖你的身躯。很明显,词人把月亮比作了自己已经辞世的妻子,发誓如果能够到妻子身边,将全部的爱献给妻子。只可惜,天上人间,阴阳隔绝,物是人非,虽然燕子依然,一片凄清。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悲哀还不得解脱。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一双蝴蝶,在来年春光如海万花丛中双栖双飞。卢氏去世之后,纳兰性德对妻子的爱并没有淡化,反而深陷其中。当时,卢氏去世之后并没有立即安葬,而是将灵柩停放在明珠家族的家庙里面。纳兰性德经常一个人到家庙里去看望早已故去的妻子。在纳兰性德的词里面,悼念亡妻的约有60余篇,是纳兰性德词里面最富感情,最有影响的,充分反应了纳兰性德对妻子卢氏的依恋。他的痛苦在于“情在不能醒”。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感真挚浓郁,格调凄婉悲怨,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因景生情,情景结合。在卢氏去世三年后的忌日,纳兰性德写下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这首词纳兰性德因眼前自然之景雨,触及自己的思绪,加之又是亡妻的忌日,于是便产生了怀念亡妻之感,有感而发,词的上片以一个反问句“此恨何时已?”开头,指的是妻子早逝,未能与自己做白头偕老夫妻的遗憾。作者开头便说这种遗憾何时才能停止呢?道出了自己一直在不断思念着妻子的真实情感。词人独自一人伫立在夜深雨歇的台阶上,思念已经亡故三年的妻子。三年来妻子的魂魄总出现在自己梦中,但好像妻子离“我”又是那样的遥远,这梦本来早就应该醒了。料想梦醒之后,没有妻子的生活会更加没有滋味。“我”还不如到那隔着尘土的坟墓为好,那里虽然冷清,却可以埋葬思念亡妻的满怀愁情。词人埋怨妻子违背誓约,抛弃自己独自离世。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痴想,她(亡妻)要是能在黄泉之下给我寄封信来,“我”也好知道她三年多来的苦和乐,以及同谁相倚相靠。“我”如今整宿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哪里还有心思续弦再娶呢!要不“我们”再结个下辈子的夫妻吧,可“我”又怕两个人都薄命,仍然不能白头到老。那时,“我”会再一次成为一个孤魂,游荡在残月清风之中。对纳兰性德来说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兰花、海棠花、菊花、秋风、细雨、雨打铃声等自然之景,还是上元灯会、中元盆会、中秋团圆、重阳登高、七夕乞巧等人文之景亦都能触及其思念亡妻之情思,动之于心,发之于口,见之于词,情真意切。如果说纳兰性德的词以“真”胜的话,那么,他的悼亡词更是“真”的典型。第二类是睹物伤神。纳兰性德看着亡妻留下的东西,活动过的地方,生前喜爱的花草,情难自已,一腔思念,化作笔底字字血泪。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里面:“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纳兰性德请人为亡妻画像,他看着爱妻之像,因而悲从中来,挥笔立就,题词于像,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感人是化用唐高蟾金陵晚望中的诗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本想凭借绘画来重新看看妻子美丽的容貌,但满怀愁情根本无法描绘啊!在词中,看不出半点做作,也没有半点刻意之笔,纯粹是直抒其情,毫不掩饰。正如况周颐所说:“纳兰性德作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这一类的词作品亦不少,于中好•尘满蔬帘素带飘、生查子•惆怅彩云飞、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等都是这一类的作品。第三类是记梦托月。纳兰性德利用不受时空限制的梦,实现自己与亡妻的相会,重温美好温馨的时光。如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在题记中,纳兰性德就说明这是一个梦。在梦中,看见亡妻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而且,从来不写诗的她临别之时,还留下了一句诗。由此想起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而这样的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唯有哀伤悲哭一场。在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中,词人将自己的愿望亡妇赠诗的愿望结合在一起,每当月圆之时,就是夫妻团聚之日。与其说这是一种痴心妄想,不如说是痴情人的最后希望或者念想。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4-19 20:31五 心字已成灰“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纳兰性德 梦江南这首小令虽然是纳兰性德早期写的,却可以说是他一生情感的写照。虽然物质上享受着无边的繁华,但在爱情上的屡次流水落花,以及事业上成为康熙、明珠政治角力的牺牲品,导致纳兰性德心灵上的寂灭感。就像这首小令所写的,不过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情绪。从题材上来说,算不得新鲜。所描绘的景物也是寻常的景物。但这些寻常小景在纳兰性德笔下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精美、幽怨,尤其是最后一句“心字已成灰”,既是实写又是喻指。一方面,说香已经燃尽,暗写伫立思念的时间已经很久。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纳兰性德内心的爱火已经熄灭,或者是他的心已经死去,如他在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里面所说的:“心灰尽,有发未全僧”一样。纳兰性德第一次失恋后,卢氏给了他莫大的安慰,无与伦比的幸福。但卢氏死后,纳兰性德就像堕入了一个深渊,不管他怎么挣扎,也脱逃不了精神上的死寂。尽管,迫于显赫家族的压力,在卢氏去世三年后他又结婚了。女方是满清八大贵族的第一望族瓜尔佳氏的后人官氏。按说也是名门望族,官氏不至于没有文化修养。不过,可能由于其显赫的地位和祖上武功立家的关系,官氏更多的是霸气,少了一些柔美。纳兰性德对于这样的政治婚姻当然不可能喜欢,他们的夫妻关系也不融洽。在纳兰的所有妻妾中,唯有她没有留下纳兰性德的骨肉。在纳兰家族的祖茔里,也没有她的墓碑。纳兰性德的墓志铭上,她的名字也被人戳去了,模糊不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大学校园引才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新)
- 智能机场导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选聘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9人笔试备考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事业单位艺术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工作人员6人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备考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5人备考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5人备考参考答案详解
- 综艺脱口秀节目创意策划及实施方案
- (2025年标准)盆景购销协议书
- 设计合同结算协议书范本
- 2025广东湛江市廉江市政协办公室等7个单位招聘政府雇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婚后债务分离协议书
- 2025广东河源紫金县殡仪馆招聘编外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南充营山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39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看守所巡控岗位课件
- AIGC艺术设计 课件全套 第1-8章 艺术设计的新语境:AI的介入 -AIGC艺术设计的思考与展望
- 小学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 医院医务人员行风建设九不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