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青岛综合实践 2014.6青岛17中 化学组 刘娜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微课程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18条体会:1 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 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则把核心信息淹没在信息的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4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而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深度、有温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5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的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了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6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7. 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8. 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9. 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 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时间。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10. 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 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以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11. 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12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13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 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我和赵俊芳老师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我们借用了张启贞的课件。微课程不拒绝“拿来”,但是拿来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15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花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16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的缺少与分配不均衡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优质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优质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17.微课程或许可以缓解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经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教育陷入“技术决定论”是不对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对技术的进一步思考青岛综合实践 2014.6.20青岛17中 化学组 刘娜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首先,技术对学习是手段,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技术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与学习。但是,技术本身有两面性,它有局限性,有负面作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近在眼前,却在看手机”。人们努力的关注远处的信息和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感受。实际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人类是否会成为“屏奴”?技术已经对人类产生腐蚀作用,尤其是对年轻人。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因此,人类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技术水平,还有技术素养能够理性、冷静的看待和使用技术,而不至于成为技术的奴隶。QQ聊天已经可以了,网友为什么还要见面呢?技术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技术即使实现了交流也有局限性。跳出技术,回归到人心灵的需要:我把人生的状态概括为三种:追求学问,追求权力和追求财富。当人们在奋力追求这三样东西的时候,感情是不可缺少的温暖。教育,要回应的不仅仅是知识如何更好的获得,还要回应人的心灵的需要。那么,人的心灵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呢?人如何发现自己,实现自己,把自己活得明白?好奇心可以推动人们追寻知识。当人的精神对知识感兴趣时,知识就可以满足人心灵的需要。人们又在努力的追求物质。当物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后,人还是有需要。这可以回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吧。安全感,爱和归属,自我实现,审美,这些都是构成完满人生的材料。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才可以感觉到满足?人类似乎上紧了发条,无法停止自己追逐的脚步。人不过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人的心灵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是可以使人安定的?从容的?在技术面前,物质面前,人还是不能绕开人的情感属性。技术取代不了人类心灵之间的关怀,而这份关怀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呼唤。我们要做理性的教育者,不要在现世的喧闹中忘记了人类原点的需要。教育应让人把自己活明白。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海淀第十九中学教师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西安经开第七小学招聘数学教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福建武夷山市供销总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贵州黔西南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2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深圳市优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编外聘用人员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滁州明光市公开引进高中教育紧缺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西南宁隆安县南圩镇杨湾卫生院医学影像专业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安全培训教学图课件
- 安全培训救护小结课件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课件:年金保险
- 物业工作拍照技巧培训课件
- 大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的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
- 数字化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课程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件
- 盆腔炎性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女性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标准
- 创伤急救(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