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卫生法与人文.doc_第1页
临床药理卫生法与人文.doc_第2页
临床药理卫生法与人文.doc_第3页
临床药理卫生法与人文.doc_第4页
临床药理卫生法与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大纲(临床药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与人文医学/中医学)临床药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通过临床药理学的学习,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熟悉和了解常见病的临床用药及药物治疗进展,制订合适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使临床用药合理化,减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本大纲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指导,并作为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一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考试大纲(一)绪论1.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3了解临床试验方法学与道德要求(二)临床药代动力学1掌握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2. 熟悉一、二房室模型,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特征。3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三)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概念、目的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临床指征。2熟悉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和毒陛反应的相关性,以及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的方法。3.了解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方法:(四)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1掌握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以及受体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了解合理用药的原则。五)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1掌握新药临床试验的目的、分期及各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新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熟悉新药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原则和质量控制要求 3.了解新药临床研究的概念和实 施药品监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意义。六)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1掌握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概要,实施GCP的重要意义。 2熟悉我国实施GCP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3了解GCP的形成与发展。(七)药品审批、管理与评价1掌握新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2熟悉国家基本药物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2了解新药的分类,新药申报与审批的基本程序。(八)妊娠期合理用药 1掌握孕妇和胎儿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点;药物对胎儿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致畸药物;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 2熟悉药物在胎盘转运和药物在母乳转运的特点。 3了解分娩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九)新生儿的临床用药1掌握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以及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2,熟悉母乳哺养的新生儿用药和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3了解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和常用药物,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十)老年人的用药问题1掌握老年人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改变;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2熟悉老年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注意点。3了解老年人的圭理、生化功能的特点。(十一)遗传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 1掌握遗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酶遗传变异及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熟悉特殊遗传药理学性疾病与异常。 3了解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及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对药物效应的影响;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十二)时间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 1掌握时间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内容,时间药理学的实际意义。 2熟悉机体节律性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影响;心血管药、抗哮喘药、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抗肿瘤药的时间药理学的实际临床应用。 3了解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十三)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1.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类型、作用机制和临床上常见的严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2.熟悉药代动力学方面和药效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特点。3.了解体外药物的相互作用。(十四)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2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和监测方法。 (十五)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1掌握药物滥用、药物耐受性、药物依赖性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引起药物依赖的几类常见药物(阿片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大麻类、苯丙胺类、可卡因)的临床表现和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3了解药物滥用的危害和药物滥用的管制。 (十六)休克的临床用药 1掌握常见的休克治疗选择。 2熟悉常用心血管活性药的分类和药理作用。 3了解休克的激素治疗以及其他抗休克药物。 (十七)水肿的临床用药1掌握水肿治疗中利尿药应用的选择和注意事项;水肿治疗中利尿药抵抗及克服措施。2了解利尿药的分类,各类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十八)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掌握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临床用荮的指导意义;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关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活性、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3了解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 (十九)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1掌握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熟悉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环节、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三、考试方式(计算机人机对话)1考试时间:90分钟。3考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每套试卷100道题,其中单选题占70%,多选题占30%。 四、参考书目1徐叔云临床药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魏尔清,陈红专临床药理学教程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王怀良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李家泰临床药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传染病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根据广东省住院医鼻规范化培训细则对传染病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要求,了解他们对本专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特制订此考试大纲。本大纲也作为对传染病科住院医师进行理论教学或辅导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考试内容(一)传染病学总论 1掌握: 1)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2)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3)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程经过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发热及热型,各种皮疹和黏膜疹,毒血症。 4)传染病特异性的病原治疗。 2熟悉: 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染动物)、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及土壤传播)和易感者;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2)传染病的诊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涂片或培养);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羹:免疫学试验(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测定、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气相色谱);基因检测。 3)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的分类及严格报告制庋,病人与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措施。 4)传染病的一般对症治疗: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增强免疫力调整免疫功能。(二)病毒感染A病毒性肝炎1掌握: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急性黄痘型肝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3)黄疸型肝炎与其他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鉴别诊断。4)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与并发症的治疗。 5)主动免疫预防(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和被动免疫预防(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2熟悉: 1)病原学: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各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清标志物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其诊断意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亚型;丙型肝炎病毒的delta系统。 2)流行病学: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苣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3)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黄疸、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的发生机制。 3了解:1)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发病机制、自然史及预后。2)特殊类型人群肝炎的临床表现。 B流行性出血热 1掌握: 1)临床表现:5期经过和3种主要表现;病程各期的症状和体征。 2)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在诊断中的意义)3)鉴别诊断:不同病期与急性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鉴别4)临床各期的治疗原则。 2熟悉: 1)流行病学:主要宿主动物、传染源(鼠类)及主要传播途径。 2)发病机制: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 3了解: 1)病原学:病原体概况和病毒形态。 2)主要预防措施: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C艾滋病 1掌握: 1)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性、血液及母婴传播);高危人群。 2)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确诊的标准。3)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包括机会性感染及机会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抗体、CD4CD8检查、病毒分离及HIV RNA检测的诊断意义)。2熟悉: 1)发病机制:CD4+T细胞受损的方式及表现(免疫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2)抗病毒治疗(目前的主要药物种类);HIV相关疾病和机会性感染治疗。 3)切断传染途径的措施及其重要性;政策与法规。3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属逆转录病毒,了解其形态及基因结构。D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掌握: 1)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的分型。2)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减少,血清学检查及病毒性分离)的诊断价值。3)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2. 熟悉 1)发病机制:两次败血症;促进性抗体的作用;血管通透性增加。 2)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通过传播媒介埃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3)针对发热、出血及脑膜炎的对症治疗3.了解 1)病原学:登革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为4个血清型。 2)预防措施的重点、防治和灭蚊。E流行性乙型脑炎1.掌握:1)临床表现:分为4期;极期的表现。2)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浆液性脑脊液改变、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3)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严格季节性(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多见;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 4)治疗:重点是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3个主要危重症状的处理。 2.熟悉: 1)发病机制:病毒入侵部位、病毒血症; 2)流行病学特点: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3)与中毒性菌痢、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 3.了解: 1)病原学学:病毒的特点。 2)预后:并发症、后遗症和恢复期症状。F流行性腮腺炎1.掌握: 1)临床表现: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触痛、腮腺管口红肿。 2)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腮腺肿大的特征;与化脓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颈部淋巴结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的鉴别。 3)治疗:对症治疗;并发重型脑膜脑炎、心肌炎、睾丸炎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熟悉:1)发病机制:病毒入侵部位、二次病毒血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3.了解病毒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查。G麻疹1掌握: 1)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三期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表现。 2)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口腔麻疹黏膜斑;与其他出疹性疾的鉴别。 3)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 2熟悉: 1)发病机制:病毒入侵部位、两次病毒血症。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 3)并发症。 3了解预防措施和实验室检查。 (三)细菌感染 A伤寒 1掌握: 1)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特点:病原菌侵入途径,病理变化过程,两次菌血症,肠道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典型伤寒的4期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3)确诊的依据;与其他以发热为特征的疾病的鉴别。4)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带菌者的治疗)与并发症的治疗2熟悉复发与复燃。3了解:1)流行病学:传染源(慢性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2)伤寒性杆菌的性状、抵抗力和抗原的特性。3)副伤寒的临床表现。B细菌性痢疾1掌握: 1)潜伏期表现;急、慢性菌痢的临床表现。 2)流行病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粪便性状及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 3)细菌性痢疾各型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2熟悉: 1)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食物、水等)及人群易感(可重复感染)。 2)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耐药菌株的情况;慢性菌痢:抗菌药物内服与药物保留灌肠疗法);休克型及脑型菌痢处理。 3了解: 1)主要的预防措施。 2)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原体的肠毒素与侵袭力的作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特征;中毒性菌疾的发病机制。 3)病原学:痢疾杆菌的性状,抵抗力、分类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变迁。C霍乱 1.掌握 1)各期(吐泻期、脱水期和恢复期)和各型的临床特征。 2)霍乱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特点和病原学检查:粪便悬滴染色、镜检结果。 3)霍乱的诊断标准,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砷中毒等的鉴别诊断。 4)霍乱的治疗:口服补液、输液治疗的适应症。 2.熟悉: 1)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2)霍乱的发病机制。 3.了解: 1)病原学:霍乱弧菌的生物特性;3种血清型。 2)主要预防措施:传染源的管理;饮水和食物管理;预防接种。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掌握:1)临床表现。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咽拭子、血脑脊液及出血点涂片)。3)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和中毒性菌痢等的鉴别诊断。4)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暴发型流脑的治疗措施。2.熟悉: 1)流行病学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人群免疫水平与周期性流行菌群的变迁)2)发病机制:鼻咽部感染、菌血症、脑脊膜化脓性炎症过程;暴发型的发病机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水肿和脑疝。3.了解:1)病原学:病原体细菌特性与分型、耐药问题。2)主要的预防措施。E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1.掌握 1)败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2)败血症的重要临床表现。各类病原体所致的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感染性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的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原发性感染病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血象、病原学检查;鲎试验的评价;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征象)。 4)鉴别诊断:与伤寒、粟粒性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变应性亚败血症等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5)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局部感染灶与原发病的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及其选择(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各种败血症抗菌药物治疗剂量。6)感染眭休克的抗休克治疗原则及方法。 2熟悉: 1)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各种致病菌的致病力,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医源性因素、主要的病理变化和迁徙性病灶。 2)病原学:致病菌的变迁;常见败血症的致病菌。 3了解各类型败血症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四)立克次体病 A 恙虫病 1掌握: 1)临床表现:特征性表现:焦痴及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大等。 2)诊断:流行病学资料(草地坐卧史等);临床表现:外斐反应在诊断中的意义。 3)病原治疗: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有特效;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无效。 2熟悉: 1)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2)与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3)发病机制:焦痴或溃疡的形成、皮疹及淋巴结肿大 3了解: 1)病原学: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特性;动物分离。 2)主要预防措施。(五)螺旋体感染 A 钩端螺旋体病 1掌握: 1)临床表现:早期中毒症候群;各临床类型的特点;后发症的表现。 2)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及中期各型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意义。 3)根据各临床类型与发热、出血、黄疸及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青毒素G使用的注意事项(早期应用的重要性及赫氏反应);强心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肺大出血时的应用。 2熟悉: 1)流行病学:传染源:鼠和猪;传播途径(经皮肤及消化道传播)及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 2)发病机制:钩端螺旋体血症,广泛微血管中毒损害、出血。 3了解: 1)病原学:钩端螺旋体的特点。2)主要预防措施。 (六)寄生虫疾病A 阿米巴病和阿米巴肝脓肿1、掌握:1)发病机制与病理:侵入人体的过程;溃疡形态与特征;病变部位及破坏性疾病与大便性质;基本病理改变是组织溶解性坏死;急性期、慢性期的病理改变;阿米巴肝脓肿与阿米巴肠病的关系。2)临床表现:潜伏期;普通型阿米巴肠病及其他各型的临床特点;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非痢疾性结肠病变;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肝脓肿部位与临床表现的关系。3)诊断依据:流行病资料;症状、粪便性状及镜检找病原体在诊断上的意义;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阿米巴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超声波检查、肝穿刺脓液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4)鉴别诊断:阿米巴肠病与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癌及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阿米巴肝脓肿与其他占位性疾病(肝包虫病、肝癌、肝囊肿等)的鉴别诊断。5)治疗:阿米巴肠病治疗:支持治疗:抗阿米巴药物的选用;并发症处理;阿米肝脓肿的治疗:病原治疗;肝穿刺排脓。2.熟悉:1)流行病学:传染源:慢性病人与排包囊者;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阿米巴的生活史。2)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的并发症。3.了解:1)病原学:溶组织阿米巴、大小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和致病力。2)主要预防措施。 B疟疾1.掌握 1)临床表现:潜伏期表现,各型疟疾的典型发作过程;疟疾的凶险发作;脑型、肺型、胃肠型疟疾的临床表现;再燃与复发。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发作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片、骨髓涂片查疟原虫方法及诊断意义,诊断性治疗。 3)与伤寒、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急性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4)治疗:常用抗疟药:控制临床发作、消灭裂殖体的药物;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一般病例及耐药性疟疾的治疗。2.熟悉:1)发病机制:疟疾临床发作的原理(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大、脑部变化)2)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与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通过传播媒介按蚊叮咬;易感性;流行特点:地区分布、季节性。3)了解:1)病原学: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2)预防措施:消灭人体内的疟原虫;灭蚊,避免蚊虫叮咬:预防用药;免疫预防。 C 囊尾蚴病 1掌握: 1)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脑囊虫病;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囊虫病;眼囊虫病。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X线、 CT、MR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 3)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必须住院治疗;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疗程及反复治疗,常用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手术摘除。 2熟悉: 1)发病机制:视寄生部位(脑、眼、皮下组织等)不同而不同。 2)流行病学:传染源:猪肉绦虫病者;传播途径:异体感染,内源性及外原性自身感染;人群易感性;地区分布。 3,了解: 1)病原学:猪囊蚴的形态和生活史(与猪肉绦虫病的关系) 2)预防措施:猪肉绦虫病的彻底治疗,饮食及个人卫生。D 华支睾吸虫病 1掌握: 1)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大便肝吸虫卵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2熟悉: 1)治疗: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生食鱼肉、虾;人群易感性:与饮食习惯及嗜好有关。 3了解: 1)病原学。 2)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七)其他掌握:1)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2)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进展及作用机制。3)寄生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4)长期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5)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6)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三、考试方式(计算机人机对话)1考试时间:90分钟。2考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每套试卷100道题,其中单选题占70%多选题占30四、参考书目1杨绍基.传染病学.北京.人卫.20082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3版.北京.人卫.2009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3版.北京.人卫.20094邝贺龄、胡品津、内科疾病鉴别诊断.3版.北京.人卫2009卫生法律法规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大纲根据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制订作为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医学相关法律,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对其进行专业理论考核的教学辅导,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考试内容 (一)卫生法 1掌握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2熟悉我国的卫生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和基本法律、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及地方卫生法规的区别和异同。 3了解卫生法的概念、渊源及作用。 (二)卫生珐中的法律责任 1掌握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民事贡任的构成、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2熟悉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包括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行政责任的构成、行政责任的形式。 3了解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刑事责任的构成、卫生法中须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执业医师法 1掌握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 2熟悉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3了解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与注册制度,医师的考核与培训制度。 (四)药品管理法 1掌握犄殊药品的管理,包括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与定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的规定。 2熟悉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包括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主要内容、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药品购销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法律责任。3.了解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包括药品管理法的立法目的及药品管理法规的概念、药品的法定含义;了解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劣药的有关规定;了解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五)传染病防治法 1.掌握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制度,包括国家建立传染病预防相关制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传染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人及义务报人、疫情通报和公布规定。 2.熟悉疫情控制及医疗救治措施,包括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的措施、各级部门采取的特殊措施及医疗救治程序。 3.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分类及防治管理要求,包括传染病的概念及相关法定用语含义、法定传染病分类、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贡任(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法,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保障措施与防护措施、组织实施与控制措施。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报告时限要求与通报要求、信息发布程序;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本要求,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预案的主要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与组织实施。3.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总则的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应急条例制定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与各自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与原则。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各级组医疗机构违反条例规定应追究的法律责任、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履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扰乱公共秩序应追究的法律责任。(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掌握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方法;掌握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的内容,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鉴定所需材料、鉴定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法定情形。2.熟悉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内容,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中患者的权利、发生医疗事故的报告与处置方法。3.了解医疗事故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医疗事故的处理,包括卫生行政处理与监督、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三、考试方式(计算机人机对话)1.考试时间:90分钟。2.考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每套试卷100道题,其中单选题占70%,多选题参考书目:1郑平安.卫生法学北京:科学2003人文医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卫函2009 82号)要求,帮助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学习公共必修课统考科目人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订本考试大纲,本大纲作为住院医师学习人文医学课程的自学、培训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通过人文医学的学习,培养医师的人文素养,了解和掌握人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医师的医患信任合作关系的技能、人文性诊疗技能、人际交流技能、团队合作技能,解决冲突技能、应对压力技能等人文医学技能,促进医师在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彰显人文精神及体现人文关怀。二、考试内容(一)人文医学概论 1.掌握人文医学的概念及其核心价值、人文的的概念及其精髓内涵;人文医学技能的内涵,人文医学技能的具体内容。2.熟悉在医疗临床工作中的人文医学实践,在医疗服务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在医疗服务的具体活动体现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具体内容。 3.了解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从人文视角看的医学本质和当今医学与医疗服务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医学的人文视角 1.掌握健康的定义、医学的定义;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现代医学伦理学原则,生命伦理学的定义和原则。 2.熟悉医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医学模式的演进过程,医学模式演进对医息关系模式的影响;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围,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的差异,敬畏生命伦理教育,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人文学科与临床医学实践的关系。 3.了解医学发展程中的医疗相关问题的主要变化;现代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生命伦理学的难点问题与对策。(三) 医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1.掌握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医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医师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2熟悉培养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目标,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3了解人文主义、科学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与科技结合的意义。 (四)医师的道德准则、专业精神与医师宣言 1掌握中国医师协会提出的医师道德准则;体现医师专业精神的医师宣言中提出的三大基本原则和十大职业责任。 2熟悉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精髓;医师宣言中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原则、患者自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提高业务能力的责任、对患者诚实的责任、提高医疗质量的责任、对科学知识负有责任、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等职业责任的具体要求。 3了解医生修养的具体内涵;医师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