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doc_第1页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doc_第2页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doc_第3页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doc_第4页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心理科学2009年05期庞爱莲1,2 李晓东1,3(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130024)(2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哈尔滨,150080)(3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深圳,518060)摘要 研究从Damon和Hart的自我理解理论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理解的发展特点。被试为2.1,8,11年级的学生,共80人。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个体对客体我的理解均包含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只是发展水平不同,并表现出了年龄发展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客体我理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4,8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2水平;11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3水平。客体我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关键词 客体我 身体自我 活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1问题提出自我是个体从事社会各个领域实践活动的中介因素,具有调节和定向的作用。自我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川。因此,自我备受心理学家的关注。西方最早比较系统研究自我的心理学家是Jameszl。他把自我区分为作为经验的客体我和作为环境中主动行为者的主体我。客体我是指具有特定身体、情感、智力等特征的被认识的客体,是“所有一切个体可以称之为属于自己的事物”,包括自己的身体、物品、社会关系、心理特征等,是James理论中的自我概念。客体我可以表征为身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等自我概念。主体我是行为的发动者,通过知觉、思考、记忆等成为认识的主体30 早在1890年,mes就指出自我是个人意识的产物,没有进人意识中的特征不能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对自我的研究应该采用口语报告法闭。但是,一直以来有关客体我的研究采用的都是量性研究方法,并且主要是围绕自我概念的结构展,探讨自我概念包括哪些结构,自我概念与哪些因素有关,自我概念对个体有怎样的影响等。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自我概念特征对个体的意义。Damon和Hart看到自我研究的这一偏向,尝试从个体对自我特征的解释和理解的角度研究自我,提出了自我理解理论。自我理解是指有关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的概念系统,是对行为、感觉、思想等相关信念、态度有一定水平的自我知识,包括客体我和主体我两方面的知识。客体我包括身体、活动、社会和心理的自我图式,每种图示的自我理解有四种发展水平。水平1的特点是分类识别,自我被理解为只有分类价值的许多独立的类别;水平2的特点是比较性评价,自我理解着重于自我的表现、能力与现实中或想象中的他人的表现、能力之间的比较;水平3的特点是人际关系含义,自我理解着眼于能够决定个人与他人互动性质的自我特征;水平4的特点是系统的信念和计划,客体我是通过系统的信念和生活计划组织起来的3,4n 研究表明自我理解与儿童的学习困难5以及道德行为6.7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自我理解具有使可能自我更加清晰、自我复杂性进一步发展、增强自我肯定的功能。因此,对自我理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自我具有很强的文化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同一种自我特征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个体对它的理解也会迥然不同,继而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以自我理解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的特点。二是验证自我理解理论,考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按照从最初对身体我的意识到对活动我、再到社会我、最后发展到对心理我的意识,还是按照自我理解的观点发展的。2研究方法2. 1研究对象本研究被试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学校2年级、4年级、8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各年级人数均为20人,男女各10人,共80人。各年级被试均出生于同年的4-9月份。2.2研究工具采用Damon和Hart编制的自我理解访谈问卷,客体我的访谈内容包括2个项目。 项目1:自我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不是什么样的人?描述一下你自己。探究问题: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是重要的?那有什么不同?如果你不是那样会有什么不同?项目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感到特别骄傲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自己什么?你不感到骄傲的是什么?你最不喜欢自己什么?探究问题: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那有什么不同?如果你不是那样会有什么不同?2.3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整理:在访谈结束之后,将MP3的录音转誊成逐字稿,包括受访者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再结合当时记录的其它线索对逐字稿进行补充,防止有遗漏的信息。资料分析:本研究采用Damon和Hart自我理解评分手册作为材料分析的理论基础,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分。分析的单位为意元(chunks),指被试在访谈中所提到的与自我有关的特征,包括自发提出的或是在探测问题的追问下提到的有意义的或重要的特征。对意元的计分,必须给被试解释为什么这样说的机会,否则不予计分。有时一个意元不只适合同一个图式的一个发展水平,这时取最高的水平计分。如果一个意元可以在同一水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式计分,则该意元可以得到所有的适合的分数。如果一个意元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式计分,则只计在所有图式中处于最高水平的分数。3结果本研究的编码和记分由两位评分者独立进行,评分者信度的指标是两者一致的评分次数占总评分次数的百分比率,本研究中客体我的评分者信度为82.5%。不一致的评分经协商讨论后达成一致。3. 1客体我的发展水平2年级学生客体我的理解主要处于第2水平,很多学生出现了第3水平的自我理解;4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2水平,更多学生出现了第3,4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从水平1理解客体我;8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2水平,很多学生出现了第3,4水平,仍然有些学生从水平1理解客体我;11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3水平,很多学生出现了第4水平的自我理解,个别学生仍然处于第1水平。可见,客体我的理解水平表现出了年龄发展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客体我理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且4年级就已经出现了第4水平的自我理解,年级越高,高水平自我理解的人数越多;低水平的自我图式并没有随着高水平自我图式的出现而消失,只是低级自我图式所占的比列随之降低;个体客体我的理解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年级有的学生从水平1分类识别的角度理解客体我,而有的学生已经能够从水平4系统的信念和计划来理解客体我。3.2身体自我的发展2年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征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财产和身体特征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3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反映社会吸引力、社会关系的身体特征理解自我。4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性别、服饰、身体健康、身体大小、身体特征和外貌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等3水平。如,被试411号:我喜欢自己长的好看,这影响我的歌迷,他们会更喜欢我(外貌A3)o8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身体大小、性别、财产和身体特征来描述和评价自我。对这些身体自我特征的理解处于第2水平,即从影响、反应个体活动、能力的身体特征和性别来理解自我。11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身体大小、身体特征、身体健康、外貌、衣着服饰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反应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和生活风格的身体大小理解自我。如,被试1109号:我身材比较好,不胖不瘦,一个人的身材很重要,尤其是女生,因为女生的形象很重要,你要长得太胖会失去机会,太瘦弱也不好。另外,身材好穿衣服舒服、好看,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干什么事都行,也会很顺利(身体大小A4)a。3.3活动自我的发展 2年级学生的活动自我特征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能力比较、特殊活动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3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反映社会吸引力、社会关系的特殊活动理解自我。如,被试210号:我是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帮助人很重要,因为别人有困难,你帮助他,别人就会说谢谢,大家就会喜欢你(特殊活动B3) 0 4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典型活动、活动比较、能力比较、学习动机来描述和评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反映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和生活风格的学习动机理解自我。如,被试413号:我是一个学习比较好的人,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好将来可似找到很好的工作,就会有很大的成就,如果学习不好没有成就,就只能像那些要饭的人一样,去要饭了,很丢人(学习动机B4)o 8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活动比较、能力比较、学习动机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11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职业、能力比较、特殊活动、活动选择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3.4社会自我的发展2年级学生的社会自我特征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自我行为、人格特征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3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社会互动和社会吸引力的社会人格特征理解自我。如,被试215号:我是个听话的小孩,听话很重要,因为听话事情不会做错,老师不会批评我,不会找家长,如果你这题不会做,又听老师的话,就可以问老师,老师会告诉你这题是运算顺序,我再回去算,要不然,怎么问老师啊。(人格特征C3)o 4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家庭成员、自我行为、人格特征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3水平。8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从人格特征、交往方式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反应、影响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相关的交往方式理解自我。如,被试809号:我喜欢我比较孝敬父母,父母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很辛苦的,我应该孝敬他们,尊重他们(交往方式以)。11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自我行为、人格特征、团体成员来描述和评价自我,而且已经达到第4水平。3. 5心理自我图式2年级学生的心理自我特征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知识、情绪情感描述和评价自我,达到第2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反映个体认知能力、获得的知识以及与活动相关的情绪状态理解自我。如,被试216号:我喜欢弹琴,我家有一个电子琴,一本音乐书,我照音乐书弹,弹琴与音乐一样很好听,有时弹难受的感觉,心里很难受,我最不爱弹的是“王二小”那首,心里很难受,让人不开心(情绪情感D2)o 4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知识、情绪情感、交流能力来描述和评价自我,已经达到第3水平,即学生能够从影响和反映社会技巧、社会互动的交流能力理解自我。8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自我偏爱、学习、情绪情感、交流能力描述和评价自我,已经达到第3水平。11年级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使用知识、情绪情感、人际理解、信念描述和评价自,已经达到第4水平,即学生能够从解释稳定的信念、人生哲学理解自我。如,被试1106号:我很善良,善良很重要,因为善良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东西,人一定要有善心,要善良、乐于助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看到有困难的人,帮助他。善良包括很多种,有什么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反正我要看到有困难的人,在我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帮助他的(信念D4)o4分析与讨论Damon和Harts l i以自我定义和自我利益为访谈内容,采用质化研究方法研究自我理解。结果表明:12岁以前的儿童4种自我图式中很少有人达到第3水平,没有人表达第4水平的自我图式,直到青春期才有人达到第4水平。儿童经常从物质世界和活动世界得到的类别属性来描述自我,包括身体属性、居住环境、衣着服饰、典型活动、与活动相关的一般自我特征。所作社会和心理陈述是成员关系、内部状态和能力的陈述。很少有儿童关注自我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及自我道德信念。本研究发现:一部分2年级(8岁)学生已经出现第3水平的自我理解;很多4年级(10岁)学生出现第3,4水平的自我理解;大部分11年级(17岁)的学生出现第4水平的自我理解。从2年级开始,很多学生就从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自我的身体、活动、社会自我图式;4年级学生已经从影响、反映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的角度理解活动自我图式;8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影响、反映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的角度理解活动和社会自我图式;11年级的学生从影响、反映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的角度理解四种自我图式。这一结果与Damon和Hart的结果并不一致。比较而言,中国儿童自我理解的发展水平高于国外儿童的发展水平,2年级学生就已经表现出第3水平的自我理解,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更加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因此,在文化传承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更加注重向儿童灌输人际相互影响的观念。这可能导致即使年龄很小的儿童也能够从人际关系水平理解自我的各种图式。我国4年级儿童就已经开始从影响、反映自我人生哲学、道德标准的角度理解活动自我图式,但是这种理解仅限于学习动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和获得,因此经常潜移默化地向孩子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学习将给儿童带来怎样的益处以及不学习的负面影响。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从最初对身体我的意识到对活动我、再到社会我,最后发展到对心理我的意识。自我理解的发展观不同意上述观点,自我理解理论认为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只不过水平不同而已,310自我图式的发展水平是按照分类识别、比较性评价、人际关系含义和系统的信念与计划的顺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本研究发现2,4,8,11年级学生对客体我的理解均包含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各种自我图式的发展水平不同,并且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趋势。2年级学生已经出现第3水平身体的、活动的和社会的自我图式,心理的自我图式处于第2水平。从4年级开始,学生四种自我图式均出现第3水平的理解。到11年级,学生的四种自我图式均出现第4水平的理解。本研究结果无疑是对自我理解理论的有力验证和补充。各年龄阶段个体对客体我的理解均包含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只是发展水平不同,并表现出了年龄发展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客体我理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4,8年级学生客体我的理解主要处于第2水平;11年级学生客体我的理解主要处于第3水平。一部分2年级学生已经出现第3水平的自我理解;很多4年级学生出现第3,4水平的自我理解;大部分11年级的学生出现第4水平的自我理解。客体我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6参考文献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一32刘萍,王振宏.国外自我概念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建构述 评.西北师大学报,1997,34(2):81一863李晓东.自我理解发展理论述评.东北师大学报,1998, 4:86一914Daniel Hart, Miranda Yates. The interrelation of self and identity in adolescence:a developmental account.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1996 ,12 :207一2425Merith, C. Katherine, E. Self一understanding and self一esteem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Disability Quarterl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