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和隐形书写(于爱成).doc_第1页
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和隐形书写(于爱成).doc_第2页
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和隐形书写(于爱成).doc_第3页
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和隐形书写(于爱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和隐形书写彭名燕倾斜至深处解读于爱成丈母娘与女婿间的关系,在中国民间有俗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说的是其间比较亲密和谐的关系。古今中外,说起家庭矛盾,矛盾的焦点几乎都会集中到婆媳之间,相比较姑爷、女婿,则多是些“一个女婿半个儿”之类比较温馨的表述。即使也有另外的表述,比如在中国乃至国外的民间故事类型中的基本原型之一的“傻女婿”故事(丁乃通先生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汤普生世界民间故事类型中,傻女婿的故事收集甚多),基本结构就是媳妇聪明,女婿很傻,由此闹出诸多笑话。这一故事原型里面包含的基本母题,包含了“心理补偿机制”和“破除女婿和丈母娘之间的禁忌”,实际上呈现的,主要是对女婿在丈母娘面前得弱势地位。不得不借助想象和调侃进行替代型满足。无论如何不可能女婿在丈母娘面前占据强势。而彭名燕长篇小说倾斜至深处(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这个作品,却大大颠覆了这个原型,重写了全球化时代的老故事原型。作品通篇,都是写中国丈母娘与香蕉洋女婿斗智斗勇。这个丈母,不是村妇市井女人,而是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享有社会声誉的成功知识分子,这个女婿,也不是贩夫走卒,而是毕业哈佛拥有自己产业生活豪华的成功企业家。这样的缠斗,具有了彗星撞地球的力度。这种冲突,表面看来围绕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展开,如金钱观、消费观、生育观、人际交往观等等,实际上后面分别支撑的两套价值体系、文化体系,冲突的不可调和昭示的毋宁说是一场文化战争。这样的把握与描摹,可贵之处在于是一种新题材、新领域、新生活、新体验,是一种异国情调、拉洋片、西洋镜、南洋景,没有生活体验是永远无从想象得出来的,没有敏感敏锐是永远感受得到描摹得出的。作品中对人性的展现丝丝入扣、纤毫毕至。像吉蒂、苏拉、杰克和白芳竹登之间的心理活动、纠缠、斗法,这类表现人心幽暗之处的笔法,本来是张爱玲类作家的强项,而非作者彭名燕的专长,但这个作品对人性深处的观察和表现,竟也有惊心动魄的诡异效果。用人之间、用人与主人之间、用人与白芳竹这个“监工”之间斗法,非常精彩。故事中,每一次“我”和老林的你一言我一语,尤其是老林不多的出场和不多的言语,每次都煞是生动传神,写出了十足的人物个性。如果没有对日常生活的细描功夫,真是无法做到。通篇生活化文字,难得作者采取的是小叙事,而非宏大叙事,更本色、更烟火气,从而也更可亲可即,也是这本书的成功的重要原因。第一章开头“容容对她的朋友说,我们家,我怕我妈,我妈怕我爸,我爸怕我,转着圈地怕。”甚好,自然引入一个三口之家的心理行为格局。接下来,杰克追到北京见容容,相亲的这个情节安排也很自然,引人入胜地引入了故事。第一章最后,开始了第一轮冲突,厕所事件。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开始了,观念的冲突、文化的冲突,上来就是一个钉子。于是,从第二章开始,一幕幕冲突的活剧上演,让读者始终处于情节推进造成的张力之间,几乎片刻不得缓口气。作品呈现的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生活场景的活生生呈现,富有极具特色的文化学意义、人类学意义、社会学意义,当然首先是文学上的意义,作品提供了全新的富有魅力的阅读经验。当然,作品矛盾冲突的造成,除了文化观念的冲突,还有来自主人公杰克的歇斯底里、神经质、精神分裂症方面的原因,这是与文化观、价值观无关的部分。这样一个男人如书中所总结的:“怀疑、揣度、挑剔、小气、自私、暴躁、敏感、狭隘、高傲、自大、自负、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浑身都是毛病,都是中国丈母娘所看不上的,为什么容容这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德国法学博士毕业的优秀女士,却非视他为宝贝、口口声声爱她,不知道这个女主人公图的是啥?拜金吗?拜暴力吗?受虐狂吗?越看越觉得折磨人。为什么会对杰克这个第二任丈夫顺从、维护其秩序,并反复声言对他的“爱”,通过与第一任丈夫的厌倦,可以得到部分对照式说明。作品实写容容与杰克的生活,日记体追忆容容与第一任老面包的婚史,采取了一种复调式、对照式叙事,提供了一种杰克这个“香蕉”男人、假贵族或者说半吊子贵族,与老面包这个真西方、真平民、真小市民之间的比较,孰优孰劣、谁可爱谁可憎,也不好一概而论。各有各的可爱可叹可恨可厌之处。相比较而言,杰克更像个男人,得分更高。但女主人公容容呢?白芳竹呢?该怎么评价?她们的崇洋媚外、物质主义其实一点也不少,这种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部分的原因,在于她们中国女人的不甘心。女性解放之后,没有传统枷锁束缚的中国女性,纷纷纵身于物质和欲望的汪洋,按捺不住的冲动。嫁给西洋人或东洋、南洋人,甚至更贫穷的非洲人,其实都是同一种心态作祟。不可爱,但是很真实,很悲剧,但是很壮烈。这正是中国女人的普遍心理。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女人大批量的挖空心思,没有廉耻争先恐后去做洋人的“炮架”,一定要嫁到国外去。而到了国外,马上又纷纷离婚、再嫁,如鱼得水。中国女人怎么了,中国文化怎么了?中国不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吗?中国女人不是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中国女人不是最最勤劳能干贤惠温顺吗?怎么新文化运动不到一百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70年,就都统统成了神马浮云了呢?顷刻崩解轰然倒塌了呢?原来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人心的约束力,从来就没有真正深入民心,所谓儒道释文化中国从来都是假象。中国的女精英容容除了刻薄、现实、势力之外,还有的就是能干,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欲望,可以忍辱负重,可以修炼三从四德时代的忍功,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为什么以少女之身嫁给年龄可以做爸爸的二婚的老面包?而且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直到拿到博士学位?到底是现实考虑学业的,绿卡的,融入当地社会的考虑。为什么要跟老面包离婚而嫁杰克?除了因为老面包的使用价值已经所剩无几,除了因为老面包小气,更因为老面包对她的价值的忽略和无视,如她的评价,“老面包把我当弱小民族,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弱小,一旦我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才知道,释放被压抑了十二年的表现欲,有多么痛快!”说的真诚。也确确实实说出了中国女人女精英们的心声。选择杰克,是因为杰克让她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这种人生价值除了事业,还有物质,以及品位、身份、等级。白芳竹何尝不是如此?何尝不也在崇拜着贵族、高贵、财富?书中写到她对自己外孙的评价,竟然说是“天生的高贵血统”。呵呵,人同此心,她是放大的容容,是容容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之外,被遮蔽的心理的另外一面的代言。文中说,“以前的容容是娇滴滴的乖乖女,现在变成了骑马打枪的男人婆,还是会生孩子的男人。”这话总结得经典,中国女人强大的欲望,呼之欲出。这容容是个典型案例。而杰克这个活宝,容容竟也说“爱”他,他的霸道、强悍,是否正也满足了容容这个中国女人内心的需要?她得到的大于她所失去的。她说的,“杰克,他能把我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给我,我精神富有,坐我喜爱的事,我有好儿子,我有事业,我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我可以为杰克牺牲一切,绝对不同他分离。”中国女人的欲望真是大得很。因为有了这些,所以就惟有适应,顺从。中国女人骨子里到底还是弱者,男尊女卑,关键时刻服软让步。还反复告诫母亲:“在他的家,一切他说了算,不要忤逆他。”用词都是对皇上的用词。其实,更深一层,杰克这个香蕉人,也正是新加坡这个岛国真实身份认同和文化形象的隐喻和象征啊。洋不洋,华不华,高不高,低不低,装腔作势,狐假虎威,挟洋自重,数典忘祖,书中对杰克的总结也是这样的:“洋不洋、土不土、中不中、西不西、泛殖民地不泛殖民地、泛西方不泛西方、泛贵族不泛贵族、泛平民不泛平民”,“从殖民地的大环境出生,喝着洋牛奶、同时也吃着米饭团长大,把英国贵族文化嵌进了骨髓,把新加坡平民意识吸入了血液,被东方文化染了点浮色,被西方文化点中了穴位的杰克,个性已经扭曲成麻花了!”他也确实真心想做贵族,想脱亚入欧,但仍然处处露怯、处处漏出平民家庭出身和破落户的马脚,所以到底仍是暴发户、假贵族、半吊子现代人、文明人,还不是大户人家,没有大家风范、大将气度、大国气象。杰克眼中的中国人,竟然是弱小民族,这种岛国心态,对中国人骨子里的反感和歧视,看来不是孤例。联想到现实国际关系中,新加坡与印尼、马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杰克身上体现出来的东南亚国民性,与他们的国家是遥相呼应的。但杰克这样一个香蕉人,为什么又会所谓“爱”上这个大陆背景、弱小民族的女人容容呢?当然一方面,容容确实已经脱亚入欧,成了德国籍,德国博士,另一方面,她又是弱小民族出去的女人,倒是可以满足杰克的双重欲望知识上和身份上的可以利用,情感和心理上的可以驾驭,可以征服。书中容容的话说,“我家七个人,有五个国籍、四种信仰:有德国、新加坡、中国、大马、印度尼西亚;有伊斯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简直是一个小联合国,能处成这样已经是奇迹了!”书中对文化的融合抱有悲观态度,“两种民族的个性,在灵魂里扎根几千年,要想彼此改造,会是什么样的工程?壁上火星的工程难度还大。”文化冲突是必然的,融合是艰难的,和平共处是困难的,所以才有时时处处的矛盾和误会。容容可以被杰克“改造得一身贵气,贵族德华丽包装,贵族的生活方式,贵族的享受指标,但平添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矜持和冷漠”,但付出的代价,却是迷失、压抑,在前夫老面包那里,起码还有任性、率性而为、嬉笑怒骂的自由。这个女性,德国国籍,德国法律博士,能力超群,不甘人后,工作狂人,但除了对杰克的顺从忍受,对于儿女观,也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了孩子:“我是在为宝宝奋斗打天下”,劝她的妈妈“看在宝宝的份上,忍耐一下吧”。说得真太真切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深入骨髓。文化多样性的命运是什么?作者还算是比较理性,说自己“能容忍各种异俗,蹒跚着走过来,也是奇迹。世界大同了,全球一体了,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要当夫妻,要共事,文明拖着变形的痛苦,跑得很吃力,但终归是在跑。我也拖着巨大的痛苦在跑,不是在走,因为我的步伐也变形了,我连人也变形了。”作品写的就是一个文化的变形记,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全球化时代地球村人的变形记。作者其实不承认多元文化是能无痛融合的,甚至根本就不认为能融合的。但必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