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手串真假的鉴别.doc_第1页
小叶紫檀手串真假的鉴别.doc_第2页
小叶紫檀手串真假的鉴别.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叶紫檀手串真假的鉴别小叶紫檀,或者更规矩的,用现在市场上的名称,印度小叶紫檀,印度小叶紫檀的学名是檀香紫檀。为什么小编要开篇讲这个?因为,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以产地命名的小叶紫檀,比如比较著名的有科特迪瓦小叶紫檀(科檀),尼泊尔小叶紫檀,缅甸小叶紫檀,巴西小叶紫檀等格式各样的所谓小叶紫檀。在这里,首先要声明的是,天底下只有一种小叶紫檀,就是印度小叶紫檀,学名是檀香紫檀,其实,更准确的讲,天底下只有一种紫檀,就是小叶紫檀。我们所谓的大叶紫檀,其学名其实是卢氏黑黄檀,也与小叶紫檀无关。除此之外,用于冒充小叶紫檀的其他红木还有许多,比如红檀,红酸枝,黑檀等。那么,如何鉴定小叶紫檀的真假就成为了第一关键。当然,这么一件在木材界非常高难度的事情,绝对不是我一个后辈能用短短几行文字就教会您的,那怎么办呢?我来说一些基础常识,希望能够有用。1.做工选择法所谓宝剑配英雄,往往厂家在车小叶紫檀和黄花梨这类高贵木材的时候,会用比较好的工,因此,看工成为了新手入门鉴定的一大法宝。所谓好工,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孔正圆。所以,当您拿到一串“小叶紫檀”的时候,第一反映就是先去看看孔道。常常来讲,现在真正的小叶紫檀手串做工,不是小孔正圆的,已经非常罕见了,而且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小孔正圆的,玩儿起来也实在是不讲究,所以,这是帮您选购的第一要素看工,小孔正圆。2.重量选择法使用做工选择法,通常可以排出掉红酸枝,黑檀,红檀这类低端仿品,然后,我们进入了下一步,称重。我们在这里以最标准的2.0素串(也就是圆珠子)为例。一串标准的2.0*12颗的小叶紫檀手串,重量应该在60g以上,最起码,应该在58g以上。说到这里,我相信很多老玩家会出来质疑这句话,说他见过低于58g的小叶紫檀种种。这种情况我从不否认,但是这个帖子毕竟是个新手写的,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您不要购买2.0*12重量低于58g的小叶紫檀佛珠。而且另一方面,这种重量极低的佛珠往往棕眼比较多,用料不好,盘出来也并不漂亮。所以,于真假,于品相,购买60g以上的2.0小叶紫檀佛珠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3.指甲挤压法在完成了前面的步骤后,我们可以排出掉很多的替代品,可是,重量是可以作假的,所以,还得继续往下说。开篇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市场上用于代替小叶紫檀的东西很多,而且有些长得确实非常像。所以,我们先不要从外观去讨论,而是去从硬度再进行一次分析。市场上,有种名为红花梨的珠子,其棕眼和牛毛文造型极端类似小叶紫檀,可是,上手之后,就明显可以发现此木头木制疏松,不是红木,因此,我尝试拿手指甲去摁了一下,果然和金丝楠手串一样,瞬间出现了一个坑。因此,指甲挤压法也成了我鉴定小叶紫檀的一种比较惯用的手段,此鉴定法对排除软木类仿品(如重蚁木,红花梨,塔氏红心漆木)有着极大的作用。4.纹路以及表面观察法最后这个部分,是最不好表述的,但也可能是最核心的部分。首先,小叶紫檀的颜色和纹路是比较丰富的。即便是经过了许久氧化和盘玩的纯黑色小叶紫檀佛珠依然如此,因此,这些表面特征也是鉴定小叶紫檀佛珠的有效手段。第一,小叶紫檀有鸡翅纹。这是区分小叶紫檀和仿品的一大有效手段。第二,小叶紫檀表面往往都会有些黑色,而不会是一片死红,但在高光下往往也不会是一片死黑。而且小叶紫檀的红往往不会成吓人的鲜血色(此点用于区分黑檀,红酸枝等),而且在高光下,小叶紫檀也往往不会有大量的浅棕色(区分黑檀)第三,小叶紫檀木制紧实,而大量的仿品往往木制疏松。文章的最后,还要提及的就是一个最常识的内容,小叶紫檀的紫檀素。大家都知道,小叶紫檀在纸上可以划出红色印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