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四单元整组第一二课时.doc_第1页
五下第四单元整组第一二课时.doc_第2页
五下第四单元整组第一二课时.doc_第3页
五下第四单元整组第一二课时.doc_第4页
五下第四单元整组第一二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杨学 徐进二次备课第四单元整组教学饱览中外名胜古迹第一课时【单元整组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4. 通过学习,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流程】板块一:单元导读 1.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就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熟知的八大奇迹就是代表。你们知道世界八大奇迹有哪些吗?第四单元课文就带领我们饱览其中的两大奇迹,领略奇迹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2.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分别位于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看看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还有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沙漠中的埃及金字塔。3.读了二篇课文后,你对哪一处景观最感兴趣。4.这两处景点规模宏大,被全世界人熟知,这就是“享誉世界”,“享誉世界”的近义词是什么?(举世闻名)“享誉世界”中“享”:享受,有着;“誉”:荣誉,名气;“举世闻名”举:全。闻:听到。他们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类文化遗产。这就叫“举世无双”,“举世无双”的近义词是什么?(绝无仅有)“绝无仅有”:“仅”:只有板块二:词语学习 1.上学期我们在祖国大地上浏览了一番,同学们意犹未尽。今天我们除了在国内参观秦兵马俑,还要踏出国门去往埃及见证人类文明奇迹,此次旅游前我们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首先检查我们要带的第一个行李包(检查读音)。出示:拱形 军吏 战靴 擎着 铜戈 颔首 砌成 鸟瞰(做动作,从高处往下看)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惟妙惟肖 烈日曝晒 二次备课多音字:显露出来 头戴金冠 撒开 战车千乘(“乘”古代车的单位,相当于现在一辆车的 辆) 载着3.第二个行李包(字形)拟( ) 炯( ) 吏( ) 埃( )似( ) 同( ) 史( ) 挨( )4.第三个行李包(词义的区别)出示: 屹立 矗立 挺立 耸立 (1)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 )在天安门广场上。(2) 地震后这座楼房没有倒塌,仍然( )着。(3) 战士们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 )的守卫自己国家的哨兵(4)小操场北边有三课高高耸立着的大树,有一颗树两个人才能抱住。另外三颗大树,需要三个人伸长胳膊才能抱住呢!(关于“屹立”这个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是个难点。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又稳固地挺立着,它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也可以形容建筑物。而“耸立”、“矗立”就不能用来描写人。)文中写的是什么“巍然屹立”?说出了什么?严峻 严肃 严厉 严格(1)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有可能经历( )的考验。 (2)我的父亲是一位( )的父亲。(3)每当我犯错了,一向和蔼的爸爸就会变得很( )。(4)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都要( )要求自己。(词语区别:严厉:严肃而厉害(-打击、-态度);严峻:严重的形势(-现实、-形式)严肃:1.使人感到敬畏的2.严格认真(多指神情、气氛、作风、态度);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制度、纪律)4. 第四个行李(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出示:二次备课(1)规模宏大什么意思?文中是形容什么?读一读。想想问什么作者不用“大”,而用“宏大”?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A、默读课文第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B、师生讨论:a.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b.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朗读第自然段第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人们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2)好像 似乎 差不多 据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看出什么?(说明文用词准确)5.第五个行李(读好成语和四字词语)出示: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战车千乘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摩天大厦 举世无双 举世闻名 智慧结晶(1)学生读,读出词感(2)出示课文段落,读好段落。A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B.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板块三 理清文脉1. 两处景观都给人带去不同的感受,作者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到文中找到几个词进行概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埃及金字塔:宏伟 精巧 智慧结晶)这些词都可以称为文章的文眼,它们一般都分布在文章的标题或开头,结尾处。找到他们,你便会对这样的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正确的印象。这两篇文章的文眼主要在哪里?请画出相关语句。二次备课画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1)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起来的呢?2.你能依据这些句子给课文编写个段落提纲吗?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秦兵马俑和金字塔的特点,体会写实与写虚相结合的妙处。2.理清课文顺序,体会作者采用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写清景物的特点,从而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及赞叹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二、教学流程:板块一温习词语 回忆课文1. 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指名正确朗读。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举世闻名 首都开罗 摩天大厦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烈日曝晒 宏伟精巧 智慧结晶2. 回忆课文内容(可以结合出示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板块二 品词析句 感悟写法1. 就全文来说秦兵马俑和埃及金字塔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过渡句:A.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B.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起来的呢?2.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秦兵马俑第2-10小节和埃及金字塔3-5小节,想想这两处作者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文中的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边读,边圈划,边思考,边批注。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二次备课板块三 抓住特点 学习写法 (一)感受兵马俑特点 学习写法1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2.哪几小节写它规模宏大(第2小节),又是哪几小节写它类型众多呢?(第4-9小节) 3.书上是怎样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并在印象深刻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4.师生交流 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见过现实中的足球场吗?真实的足球场有我们学校200米跑道的操场近三倍那么大。两个半足球场,就等于是我们操场的几倍大?差不多有7.5倍那么大!我们平时绕操场跑步时就已经觉得操场很大了,而秦兵马俑的俑坑居然是它的7.5倍,那该是多大啊!齐读这句话,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这种场面的大。 你们读的时候注意到没有?作者为了表现俑坑的大,是把它和足球场进行比较的,这种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对比着写的方法,叫做(作比较) 过渡句:刚才有同学从作比较这一句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那有没有同学能从其他方面也感受到这种宏大的规模呢? 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多个。” 从这句话中,是什么让你尤其感到兵马俑确实规模宏大?你是注意到了这些数字是吧?作者用了详尽的数字来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非常使人信服,那么,这种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就叫(列数字)! 二次备课C、“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读了这句话,你感觉秦兵马俑带给你什么感觉?(如若生回答不出可引导他用书中的词语叙说:气势恢弘)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反映出这种恢弘的气势?读出这种恢弘的气势! 5.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走近它们,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呢? A、兵马俑类型众多,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请看屏幕(出示将军俑),这是什么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你能用读来把将军的威风表现出来吗? B、课文就仅仅介绍了将军俑这一种俑吗?当然不是,它还介绍了五种俑,分别是什么?请看图片(课件分别出示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请说说他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C、你喜欢哪种俑,为什么?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如果人数多的话可用齐读的方式) D、所以作者说,每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有的(生接读)有的有的有的(师在生读的时候逐一出示相关图片) 6.认真观察图片,看作者抓住了神态展开联想,把它们不同的心理活动展示在我们眼前。7.读到这儿,你们发现了吗,怎么还有个省略号呢?是表现将士们一直思念还是? 8.现在老师挑出八种神态的图像(师点击鼠标,大屏幕出现八种神态各异的兵俑图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仿照课文写法,先写神态,然后展开想象,用“有的好像”来说。 9.作者和你一样,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威武的将士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远征的武士思念亲人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汗和辛酸。因此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边看边想,虚实结合就容易将写景和参观的文章写好。 (二)感受金字塔特点 学习写法二次备课1.通过初读文章,我们知道埃及金字塔有七十多座,但文中作者重点写了什么?(最大的胡夫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金字塔宏伟、精巧的?汇报交流:A、塔高:预设(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和原文相比,哪句话起的表达效果好?) 我们不由得惊叹它的高度,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形象准确有力地说明了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B、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这座金字塔真高,( )” 周长:一千米列数字,算算看,面积有多少? 句子补充练习:绕塔身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相当于( ) 石块: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2.5吨。C、算一算,说一说 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 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些说明,而不直接说石块有多少有多重呢?这样写对我们读者有什么帮助?(更加清楚地了解石块的多石块的重,这种说明方法还是作比较、列数字,是为了突出说明石块的重量数量,感知石块的多) 石块砌合紧密:“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语言描述) 读到“几千年,刀片都插不进”,这样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叹? 人力的付出:10万人,30年时间 读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成语,或者有了感悟,你想像一下当时人们劳动的场景吗?(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感受到金字塔的魅力) 二次备课3.金字塔建造之谜是怎样的呢?推测两种建造的方法。(运石:用木橇拉石头 砌塔: 堆土坡垒石块)板块四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我们被秦兵马俑和金字塔的恢弘气势所震撼;被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所震撼,也真想亲眼看看这人类的文明奇迹,亲身感受这引以为荣的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感受巍然屹立,万古长存的金字塔的宏伟及古埃及人民古老的文明和智慧。 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课文只介绍了概况,还有许多知识,如雕塑的过程和工艺材料,出土了哪些文物,有什么价值,金字塔究竟是怎样建造得这样天衣无缝的等,希望同学们积极通过网络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把你查询到的和课本上介绍的内容结合起来向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介绍介绍。 【教后记】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结合前两课所习得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本课。4. 通过学习,了解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写作方法(写景状物一般方法)1.(作比较) 2.(列数字)。3.(举例子)4.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以强化,加深认识。5.为什么使用这写写作方法?有什么效果(结合具体语言加以说明)板块二:新课学习 1.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2.交流预习中的各自收获。3.出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维也纳 阿尔卑斯 多瑙河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波光粼粼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施特劳斯欧洲 生涯 博物馆 装饰 草坪 街头巷尾 辉煌4指导学生读好上述词语,关键词语要结合相关内容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5.在小组中自由朗读课文,互相指出优缺点。板块三:对比阅读 感悟不同1. 这篇课文和前两篇课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A 前两篇课文是写一个具体的景物,本文写一座城市。B 前两篇课文是写一个景物的特点,本文写一座城市的几个方面。2. 在构段形式上有什么不同。A 前两篇课文是用过渡段或者过渡句的形式加以连接,本文是用段首概括的方式加以说明。二次备课板块四:感悟细节 抒发情感1. 文章写的是音乐之都,不仅是因为他的建筑更因为这里的人对音乐的热爱,细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本地人对音乐的喜爱?哪些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特别的作用?2.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雄伟,有的温情易中天读城记。3. 分享阅读读城记收获。第 四 课 时写景状物累散文的归类及一般规律及拓展阅读【教学目标】1. 理清哪些文章属于写景状物类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