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文档精品_第1页
毕业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文档精品_第2页
毕业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文档精品_第3页
毕业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文档精品_第4页
毕业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文档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版文档,无删减,可编辑,欢迎下载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广西工学院广西工学院 本科本科课程课程设计(设计( 论文论文 )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论文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设计论文 所 在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年 月 日 I I 摘 要 本论文对半自动液压镦头器进行设计计算,系统分别由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 控制系统组成。 镦头器是一种预应力工程专用设备, 可用于各预制厂的先张法制品工艺, 还可用于各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高强钢丝束的镦头工作。镦头器体积小、重量轻、结 构合理、操作、维修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设计合理,应用广泛,维修方便。将镦头器 与油泵联接,操作油泵,油液进入缸内,推动活塞,使夹紧夹片将钢丝夹紧。当达到一 定压力后,顺序阀中单向阀打开,油液进入夹紧活塞的内腔,推动镦头活塞对钢丝进行 镦头;到达额定压力时卸荷。 在回程弹簧作用下各零件自动复位,完成镦头工作。 关键词: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机械系统 II ABSTRAC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emi - automatic hydraulic head devic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echanical system, hydraulic system and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Heading machine is a special equipment for a prestressed engineering, can be used for pretensioned product technology of each precast factory, also can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post tensioned steel in beam heading to work. Head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pair, stable and reliable quality, reasonable design, wide application, convenient repair. The heading device connected with pump, pumps, oil into the cylinder, push the piston, the clamping piece of the wire clamp. When it reaches a certain pressure, the sequence valve check valve is opened, the cavity oil into the clamping piston, pushing head piston head of wire; reach the rated pressure unloading. On the return spring under the action of parts automatic reset, complete the work head. Key words: semi automatic hydraulic riveting machine,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system, mechanical system III II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绪论 5 1.1 液压概况 . 5 1.2 液压工作原理 . 5 1.3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 8 第二章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方案分析 . 9 2.1 液压工作原理 9 2.2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液压控制方案 10 2.3 液压泵源控制 . 14 2.3.1 液压泵启动和停机 14 2.3.2 泵源系统压力控制 . 14 第三章 主要设计计算 . 15 3.1 负载的计算 15 3.2 活塞的设计 17 3.3 导向套的设计与计算 17 3.4 端盖和缸底的设计与计算 19 3.5 缸体长度的确定 19 3.6 缓冲装置的设计 20 3.7 排气装置 20 3.8 密封件的选用 21 3.9 防尘圈 22 第四章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 23 第五章 电动机的选择 . 23 第六章 液压元件的选择 . 24 6.1 液压元件的选择 24 6.2 油管的选择 25 第七章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25 7.1 压力损失的验算及泵压力的调整 25 IV 7.2 液压系统的发热和温升验算 27 第八章 液压站的设计 . 28 8.1 液压站简介 . 28 8.2 油箱设计 28 8.2.1 油箱有效容积的确定 28 8.2.2 油箱容积的验算 . 29 8.2.3 油箱的结构设计 . 30 8.3 液压站的结构设计 32 8.3.1 液压泵的安装方式 . 32 8.4 辅助元件 34 8.4.1 滤油器 . 34 8.4.2 空气滤清器 . 35 8.4.3 液位计 . 35 8.4.7 液压油 . 37 总 结 38 参考文献 39 致 谢 40 5 5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液压概况 当前,液压技术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 成化等各项要求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完善比例控制、数字控制等技术上也有许 多新成就。此外,在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和优化以及微 机控制等开发性工作方面,更日益显示出显著的成绩。从 17 世纪中叶巴斯卡提出静压 传递原理、18 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也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了。近代 液压传动在工业上的真正推广使用只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 至于它和微电子技术密切 结合,得以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精确控制,更是近 10 年 内出现的新事物。 我国的液压工业开始于本世纪 50 年代,其产品最初只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后来 才用到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上。自 1964 年从国外引进一些液压元件生产技术、同时进行 自行设计液压产品以来,我国的液压件生产已从低压到高压形成系列,并在各种机械设 备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80 年代起更加速了对西方先进液压产品和技术的有计划引进、 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以确保我国的液压技术能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人才培训、 研究开发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赶上世界水平。 1.2 液压工作原理 驱动的液压系统,它由油箱、滤油器、液压泵、溢流阀、开停阀、节流阀、换向阀、 体以及连接这些元件的油管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液压泵由电动机带动旋转后,从油箱 中吸油。油液经滤油器进入液压泵,当它从泵中输出进入压力管后,将换向阀手柄、开 停手柄方向往内的状态下,通过开停阀、节流阀、换向阀进入体左腔,推动活塞和工作 台向右移动。这时,体右腔的油经换向阀和回油管排回油箱。为了克服移动工作台时所 受到的各种阻力, 体必须产生一个足够大的推力, 这个推力是由体中的油液压力产生的。 要克服的阻力越大,缸中的油液压力越高;反之压力就越低。输入体的油液是通过节流 阀调节的,液压泵输出的多余的油液须经溢流阀和回油管排回油箱,这只有在压力支管 中的油液压力对溢流阀钢球的作用力等于或略大于溢流阀中弹簧的预紧力时, 油液才能 顶开溢流阀中的钢球流回油箱。所以,在系统中液压泵出口处的油液压力是由溢流阀决 定的,它和缸中的油液压力不一样大。 液压传动有以下一些优点: 1)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出更多的动力,因为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可以比电枢磁场中的磁力大出 3040 倍。在同等的功率下,液压装置 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液压马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动机的 12%左右。 6 2)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由于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液压装置易于实现快速 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液压装置的换向频率,在实现往复回转运动时可达 500 次/min,实现往复直线运动时可达 1000 次/min。 3)液压装置能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可达 2000) ,它还可以在运行的 过程中进行调速。 4)液压传动易于自动化, 这是因为它对液体压力、 流量或流动方向易于进行调节或 控制的缘故。当将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电子控制或气动控制结合起来使用时, 整个传动装置能实现很复杂的顺序动作,接受远程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体和液压马达都能长期在失速状态下工作而不会过 热,这是电气传动装置和机械传动装置无法办到的。液压件能自行润滑,使用寿 命较长。 6)由于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都比较方便。液压元件的排列布置也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7)用液压传动来实现直线运动远比用机械传动简单。 液压传动的缺点是: 1)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化, 这是由液压油液的可压缩性和泄漏等原因造 成的。 2)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摩擦损失、泄漏损失等) ,长距 离传动时更是如此。 3)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它的工作稳定性很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它 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4)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较高,因此它的造价较贵,而且 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 5) 液压传动要求有单独的能源。 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 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 2%3.5%,而我国只占 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 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 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 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 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并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 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近年来,液压气 动技术面临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 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 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 7 7 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 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与市 场竞争是否取胜的关键。 现如今我国的液压行业现已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有相当竞争实力、初具 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液压行业迅速发展,先后引进了 40 余项 国外先进技术,经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现均已批量生产,并成为行业的主导产 品。近年来,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19911998 年,国家、地方和企业自筹 资金总投入共约 16 多亿元。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一批主要企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提高,工艺装备得到很大改善,为形成高起点、专业化、批量生产打下良 好基础。近几年,在国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同所有制的中小 企业迅猛崛起,呈现着勃勃生机。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扩大开放,三资企业迅速发 展,为行业提高水平,并扩大出口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和美国、日本、德 国等国家的著名厂商建立了柱塞泵/马达、行星减速机、转向器、液压控制阀、 液压系统、静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件铸造、气动控制阀、气缸、等类产品生产的 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 50 多家,引进外资 5 亿多美元。 进入 21 世纪后液压产品技术发展呈现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趋势。现 有的液压伺服和液压比例技术在与计算机结合上不是十分方便, 数字液压技术克服 了这个缺点,它把整个液压和控制技术都简化了,促进了整个液压技术的进步。如 今国内外液压发展情况简要概括如下表 1: 表 1 国内外液压发展情况 国内 国外 小型化,集成化,多样化 机电一体化集成元件和系统 高压,高速,高精度,高可 靠性 智能化自动控制元件和系统 高效,节能,环保 高精度数字控制元件和系统 机电一体化 水介质液压元件和系统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活中从事机械及液压知识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提高 我们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对大 学阶段所学关于机械及液压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考察。通过这次考察, 8 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训练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其中包括实际动手能力、 查阅文献能力,撰写论文能力,还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并 且使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 1、了解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 论知识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熟悉设计的有关技术文件,规范设计 手册及相关元件的国家标准。 3、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和确定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拟定出 液压系统,并对液压系统主要性能作必要的设计计算。 针对大学中所学的机械及液压方面的知识,我选择这个课题来完成我的毕业 设计,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考察,尝试和论证。本次设计中主要以课本和搜 集来的各种资料作为依据,基于所学的知识,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掌握 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此次设计为本人初次设计作品,由于所学知识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 并且实际的设计经验不足,因此设计内容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错误,对此 恳请老师批评并指正。这样也能让我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把所学的知 识融成一个体系,以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1.3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 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机械的一个组成部分,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要同主机的总体设 计同时进行。着手设计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机地结合各种传动形式,充分发挥 液压传动的优点,力求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 方便的液压传动系统。 9 9 第第二二章章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方案分析方案分析 2.1 2.1 液压工作原理液压工作原理 压力油进入缸内,推动活塞,使夹紧夹片将钢丝夹紧。当达到一定压力后,顺序 阀中单向阀打开,油液进入夹紧活塞的内腔,推动镦头活塞对钢丝进行镦头;到达额定 压力时保压一定时间后卸荷。在回程弹簧作用下各零件自动复位,完成镦头工作。 10 2.2 2.2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液压控制方案液压控制方案 液压系统方案制定的背景和特点 近年来,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技术成果,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 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磨擦磨损技术、可靠性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使传 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液 压传动技术在数控自动化机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而且也为机床工业的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上起到了重要的力量。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 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 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 根据对液压传动系统有关知识的学习、 调查和了解, 并且借鉴前人经验, 拟设计如下二个方案以供选择: (1)系统全部采用常规阀控制,液压缸动作顺序由手动换向阀来控制。 其优点是性能可靠,安全性高。可以采用国内均可生产的常规阀,价格较便 宜,较易购买。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应数控程度高自动化程度的机 床,而且移动速度较慢。 (2)系统全部采用电磁铁驱动的电磁控制阀来控制,其优点是移动速 度快,系统安全可靠,可连续长时间工作,是近年高自动化液压传动系统控 制的发展趋势。 但目前国内生产的电磁换向阀的安全性能还达到使用要求的 还不多,因此需要进口或采用台湾产品,并且台湾产品价格不是很高,而且 基本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从自动化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方面考虑,第二种方案更适合本次设计。因 此本次设计的液压系统采用了电磁铁驱动的电磁控制阀。 在液压泵站的设计 中,采用了独立的液压泵和供油集成块,用一个单向阀保证系统安全性。另 外,在各个液压站集成块上,有三个压力继电器,可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的 工作。 最终方案的制定和说明 1.确定液压泵类型及调速方式 11 11 参考同类机床,选用单向定量液压泵供油、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的开式 回路,溢流阀作定压阀。回油路上设置背压阀,初定背压值为 0.8MPa。 2.选用执行原件 因系统要求变挡,且液压缸有正向和反向运动,因此选用单活塞杆的二 位液压缸变挡。 3.换向回路的选择 本系统对换向的平稳性没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选用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回 4.组成液压系统绘原理图 原先的设计方案,液压系统同时控制两个液压镦头器,液压原理图如下: 液压执行元件工作时,要求系统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或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工作。也 有的需要多级或无级连续地调节压力,一般在节流调速系统中,通常由定量泵供油,用 溢流阀调节所需压力,并保持恒定。容积节流调速采用变量泵供油。节流阀或调速阀控 制流人(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使泵的流量与执行元件所需的流量相适应。优点是无 溢流损失,速度负载特性好,效率高。在有些液压系统中,有时需要流量不大的高压油, 这时可考虑用增压回路得到高压而不用单设高压泵。液压执行元件在工作循环中某 段时问不需要供油,而又不便停泵的情况下,需考虑选择卸荷回路。在本系统中,采用 泵供油,节流阀控制元件流量。 根据任务书要求,现在改成液压系控制一个液压镦头器即可。 改造后的液压原理图: 方案一: 12 方案二: 方案三 13 13 方案 优点 缺点 方 案 一 1、先导式溢流阀适用于超高压场合。 2、控制简单,只需控制二位二通换向阀 即可完成镦头作业。 1、油路复杂 2、保压不稳定 设计二 1、保压稳定 2、结构经典,不易出现故障 1、油路复杂 2、换向阀过多,操作 不便 设计三 1、油路最简单 2、操作简单 3、供油稳定 1、电控系统复杂 2、成本高 根据上述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三。 综合下来液压系统设计图如下图: 14 2.3 液压泵源控制 2.3.12.3.1 液压泵启动和停机液压泵启动和停机 a、液压主泵的启动和停止 b、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油箱 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油箱大小为长*宽*高=1300*1000*600mm 油箱内需加入 3.4 桶 46 号抗磨液压油。 为了确保节能和合理使用功率以免电动机超负荷, 当半自动液压镦头器液压站泵工 作。 2.3.2 2.3.2 泵源系统压力控制泵源系统压力控制 1 系统压力手动调节 手动压力安全阀调节到适当位置,待上述泵源电机开启后,顺时针旋转泵站上的溢 流阀,将压力调到 10MPa。 压力变送器发出 4-20ma对应满量程为 0-16MPa 2 液压系统油温控制 液压系统装有温度变送器(输出信号 4-20ma) ,水冷却交换器,进水自立阀。自立 阀的感温包安装在油箱内感应油温,当油温超过 50 C自立阀开度自动开至最大。冷却 水进水量变大。当温度下降到低于 50 C时,自立阀开度自动变小,进水量减小以便自 动稳定油温。温度变送器(输出信号 4-20ma)的输出信号进 PLC 对油温进行监测同时在 显示屏上显示,以便观察。注;自立阀后并联一个三通出口,以便应急备用。 3 液压油液位报警 液压系统装有 2 档液位发讯器, 2 付干触点, 当第一付干触点合上时提醒液位偏低, 需要补油,当第二付干触点合上时提醒已无油,需要停机检修。 4 液压泵站过滤器堵塞报警 液压泵站上装有过滤器,都是干触点形式 回油过滤器,堵塞后在屏幕上显示报警 出油过滤器,堵塞后在屏幕上显示报警 15 15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主要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基本技术数据,是根据用途及结构类型来确定的,它反映了工作能力及特点,也基 本上上确定了轮廓尺寸及本体总质量等。 3.1 负载的计算 已知条件当做只有镦头模最大压力 1870MPA(钢丝屈服强度) ,钢 丝直径 7mm(确定镦头模尺寸) 。 4 )107(14. 3 101870 4 23 6 2 D PPAF 71929.55N 主体采用单作用柱塞式套缸,缸径较大,能提供很大载荷作用下的举升力,同时能 够满足靠重力回落和撤收的要求。 并且工作过程为快进工进快退三个过程的工作循 环。设机械效率95. 0 m 表 4.1 液压缸内径系列 mm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假定系统压力选用的是 30MPa 参照液压缸的标准工进时候的负载是最大的,内径的计算: D= P F4 10-3=55.26mm (3-1) 查液压传动与控制手册经过标准化处理 D=63mm。 1.体缸体厚度计算 缸体是体中最重要的零件,当体的工作压力较高和缸体内经较大时,必须进行强度 校核。缸体的常用材料为 20、25、35、45 号钢的无缝钢管。在这几种材料中 45 号钢的 性能最为优良,所以这里选用 45 号钢作为缸体的材料。 2 DPy (3-2) 式中,Py实验压力,MPa。当体额定压力 Pn5.1MPa 时,Py=1.5Pn,当 Pn16MPa 时,Py=1.25Pn。 缸筒材料许用应力,N/mm 2 。= n b , b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 注:1.额定压力 Pn 额定压力又称公称压力即系统压力,Pn=30MPa 2.最高允许压力 Pmax Pmax1.5Pn=1.2530=37.5MPa 体缸筒材料采用 45 钢,则抗拉强度: b=600MPa 16 安全系数 n 按液压传动与控制手册P243 表 210,取 n=5。 则许用应力= n b =120MPa 2 DPy (3-3) = 1202 635 .37 =2.66mm 10 D ,满足10 D 。所以体厚度取 5mm。 则体缸体外径为 90mm。 4.体长度的确定 L=500 选择油缸型号为 HSGK01-80/45E-3111-500 5. 活塞杆直径的设计 查液压传动与控制手册根据杆径比 d/D,一般的选取原则是:当活塞杆受拉时, 一般选取 d/D=0.3-0.5, 当活塞杆受压时, 一般选取 d/D=0.5-0.7。 本设计我选择 d/D=0.55, 即 d=0.55D=0.5563=34.65mm。 表 4.2 活塞杆直径系列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36 40 45 50 56 63 70 80 90 100 110 125 140 160 180 200 220 250 280 320 360 400 故取 d=45mm。 2.活塞杆强度计算: m F 4 d 7MPa 的中高压系统时,过滤精度 为 1015 m,在查表 20-8-132,选择吸油过滤器温州黎明 WU160-100J。 35 35 8 8.4.2.4.2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是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装置,它由壳体和滤芯组成,滤芯布置在壳体内。 大气中有各种异物,例如灰尘、砂粒等,会对液压系统的油液造成污染,它们将加速系 统的磨损, 从而降低系统的使用寿命。 空气滤清器能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查参考文献3, 表 6-68,选择(温州黎明)EF5-65 型空气滤清器。 8 8.4.3.4.3 液位计液位计 液位计采用连通器的原理液位计采用连通器的原理液位计采用连通器的原理液位 36 计采用连通器的原理。 使容器内液体等高引入到液位计主体使容器内液体等高引入到液 位计主体使容器内液体等高引入到液位计主体使容器内液体等高引入到液位计主体管 内管内管内管内在主体管内的漂浮浮球组件在主体管内的漂浮浮球组件在主体管内的 漂浮浮球组件在主体管内的漂浮浮球组件, 根据浮力原理和磁性藕合原理根据浮力原理 和磁性藕合原理根据浮力原理和磁性藕合原理根据浮力原理和磁性藕合原理。 在主体管 外附靠着能反映磁现象的翻柱作为液面位置的显示在主体管外附靠着能反映磁现象的 翻柱作为液面位置的显示在主体管外附靠着能反映磁现象的翻柱作为液面位置的显示 在主体管外附靠着能反映磁现象的翻柱作为液面位置的显示。 。随管内液位的变化管内 液位的变化管内液位的变化管内液位的变化, 浮球组件的高低也相应变化浮球组件的高 低也相应变化浮球组件的高低也相应变化浮球组件的高低也相应变化。 从而使主体管外 的翻从而使主体管外的翻从而使主体管外的翻从而使主体管外的翻柱作柱作柱作柱作 180 度的翻转度的翻转度的翻转度的翻转,当液位上升时当液位上升时当液位上升时当 液位上升时翻柱由白色转翻柱由白色转翻柱由白色转翻柱由白色转为红色为红色为红 色为红色,当液面下当液面下当液面下当液面下降时降时降时降时,翻柱由红色转为白 色翻柱由红色转为白色翻柱由红色转为白色翻柱由红色转为白色。 显示器的红显示器的 红显示器的红显示器的红, , , ,白界位处为容器内介质液白界位处为容器内介质液白界 位处为容器内介质液白界位处为容器内介质液位的实际高度位的实际高度位的实际高 度位的实际高度。 从而实现液面的检测目的如图一所示从而实现液面的检测目的如图一 所示从而实现液面的检测目的如图一所示从而实现液面的检测目的如图一所示。 考虑邮箱的高度和实际需求,选择温州黎明 YWZ-400T 液位计 37 37 8 8.44.7 7 液压油液压油 液压设备出现的故障,有些是由于液压油选择不当所引起的。选择液压油时需要考 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使用条件选用粘度合适的液压油。在确定液压油粘 度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压力的高低、工作环境温度的高低、工作部件运动速 度的大小和液压泵对液压油钻度的要求。考虑的具体原则是, 1)系统压力较高时,为了减少容积损失,宜选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压力较低时, 可选用粘度较低的液压油;高压系统宜选用加有抗磨损添加剂的抗磨液压油。 2)环境温度高,宜选用高粘度液压油;环境温度低,宜选用低粘度液压油。 3)工作部件运动速度较低的往复运动液压系统低粘度的液压油, 工作部件作旋转运 动的液压系统,可选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查参考文献2,选用 20 号机油。 38 总总 结结 短暂的设计就这样在紧张有序中度过了。 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在这次设计过程中的 精心指导,尤其是 XX 老师,他在每一个阶段都认真的教导和耐心的讲解,使我们能顺 利的走到现在。使我们真正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运 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让我们体会到理论与实际还有很大差别。这次 设计正是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给我们一次在面对工作前最好的锻炼机会。同时我们 也体会到了每一件事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要集思广益才会让设计更加完美。 毕业设计是将大学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所有的相关专业知识,是课本 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的专业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加的 巩固和提高,这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本设计分析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 分析的过程中,尹长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设计分析中引导我去思考了更多的设 计思路,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与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使我对分析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 识,使我受益非浅。说实话,毕业设计真是有点累。然而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结果, 仔细回味毕业设计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我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 学会走完的第一部,是我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 通过毕业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 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时应为不小心计算出错,只能毫不留情地 重做。但一想起老师平时多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 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养 成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39 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裕清,韩成石.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2 廖嘉璞,液压传动.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3 王秀彦,蔡胜利. 升降式工作台的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传动,1999,3. 4 魏发孔.,水平驱动剪刀撑乐池升降机的动力性能研究.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7 . 5 管萍, 张风池.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定位系统,2001. 6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 ,15. 7 郭华,舞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实现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 制,2001 ,9. 8 阳宪惠.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