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doc_第1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doc_第2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doc_第3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doc_第4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治篇问:妄念很多,习气很重,请问如何消除?答:在妄念多、习气重的这种情况下,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对於世缘要看得淡。如果不能看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以自己一定要知道放下。我常劝勉同修,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别、执著,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萨威神加持,真心去做,必定有效果。21-90-70问:学佛至今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如何克服?答:你学佛才半年,时间并不长,必须要克服,希望你多听我们的答问。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他是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她是如何克服的,你向她学习。21-90-70问:请问如何不受五欲六尘的障碍,而能专心修学佛法?答: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尘障碍了。五欲六尘为什麼会障碍你?无非是贪著。经读多了、听多了,对於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会讲,为什麼还会被它障碍?这就是看得破,忍不过。为什麼忍不过?习气太重,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重,没有在此下功夫。现代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比古时候不知道要强多少倍,风气之坏是古今中外的歷史都找不到的,所以许多圣贤的经典都提示我们有世界末日。我们冷静观察现代的社会现象,是不是末日的徵兆?愈想愈像!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时代。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慈大悲应化在这个世间救护一切眾生,他用什麼方法?了凡四训和阿弥陀经。了凡四训教导你深信因果、断恶修善,然后阿弥陀经再教你老实念佛,如此就能度过这个大劫难。如果没有高度的警觉,我们必定会受外面境界的障碍。佛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决定要避免障难,才能在这一生当中走出六道轮迴。有这个缘分,就帮助别人,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没有这个缘分,我们想帮助人,别人不接受,还要找许多麻烦,我们就赶紧退出,保全自己的清净心而不受污染。我们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这是第一要事。为什麼敌不过五欲六尘?总是自私自利在作祟,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是非人我,我们的心不清净、心不平,这个障碍了道业。中国传来了鬼神都在学佛的讯息,这在台湾、外国都有耳闻。在新加坡,我们看到佛教居士林的陈光别老居士,往生时冤亲债主附在同修的身上,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我们有几位同修在中国受戒,也遇到灵鬼附身,说出地狱道、饿鬼道那种苦难的状况,他们要求受三皈依与听经。还有中国大陆同修告诉我,有同修作梦梦到树神、竹子,作梦看到树裂开了,竹子也从当中裂开了,好像在讲话,也求受三皈依。树木花草本身不是鬼神,是植物。植物何以有灵性?是鬼神附体。佛告诉我们,树的高度有一个人高,就有鬼神依附在其中,把它当作房屋住在裡面。年代久了,就像中国笔记小说的聊斋誌异、子不语讲的,树已成精了。我们知道,鬼的寿命很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如果也以人间一年三百六十天的算法,鬼道的寿命是一千岁,一千岁不只是我们一千年,而是要乘好几倍。所以,佛一再劝勉我们不可有贪瞋痴,不可造恶业。现在外国人都晓得,树木花草喜欢音乐,大概喜欢树木花草的这些人,死了以后就依附在树木,这是易经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到哪一道投胎是何种力量主宰的?爱好,就是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什麼嗜好,你将来就会走向这个道路。所以,佛教给我们要放下,心裡面所有一切的贪恋要捨得乾乾净净,对娑婆世界才真正没有留恋,往生佛国就无障碍。这些东西有障碍,千万不要看轻了,这关係太大了。树木花草有灵性,喜欢音乐,我们如何帮助它们学佛?我们放佛曲给它们听,也可以播放讲经的录音带,鬼神眾都能听到。如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有鬼神眾要求听经一样,我们二十四小时用电视播放录相带来供养鬼神,同样可以供养树木花草这些眾生,确实是冥阳两利。连鬼神、树木花草都想学佛,这给我们什麼啟示?就是要我们发愤努力,这个啟示很重要。学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大眾一起共修一定要遵守六和敬。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人与生活环境的树木花草要和睦相处,人与天地鬼神要和睦相处,要彼此尊重,彼此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天道,这是性德。违背性德,违背天道,果报就在三途。人生非常短暂,几十年一剎那就过去了,古人讲的聪明人有前后眼,不只看眼前,他能看到过去、未来,才算是真正聪明人。我们若常想到死了以后往何处去,对於眼前五欲六尘的诱惑自然就淡几分,不会把它看得太重。我们与大眾往来的应酬是逢场作戏,这是随缘,这是不坏世间法。放不放在心上?决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是真正的念佛人。与大眾相处和光同尘,随缘当中帮助一切眾生觉悟,这个人就是菩萨。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从迷惑颠倒省悟过来。省悟过来的人不为自己,念念是为眾生,念念是为正法久住,这是真正回头的人。你还有私心,还要为自己著想打算,纵然是为别人,你没有真正的觉悟,还有苦难要受。真正觉悟才真正脱离苦难,苦难是从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来的,这个恶业就是损人利己。实在讲,损人决定不利己,但是他认为是对他有利益,殊不知是大错特错!真正佛弟子要有佛的弘愿,帮助一切眾生破迷开悟,以善巧方便利用一切机会帮助人觉悟。现在这个世间科技发达,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全心全力将正法传播,不可据为己有,据为己有就是吝法,障碍佛法的流通。佛法是要帮助人觉悟,你障碍了,你得愚痴果报,这种业因果报一定要清楚。我们念念要为眾生,不要为自己,处事待人接物要圆融、谦虚恭敬,对自己决定有利益。若自以为是,态度傲慢,言语刚强,没有不失败的;只有处处忍让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在团体裡面,最重要的是接纳别人的意见,对你一定有好处。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时间久了,我们看到许多例子,都是眾叛亲离,没有人愿意再帮助你,古人讲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你的事业做得愈大,你的助手愈来愈多,你如何能得大眾的拥护?总不外乎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你要是用这个心,决定得大眾拥护,这是本性本具的德能。不能错用心,错用心就会失败、堕落,所以用心要正、要善。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要仔细观察,知道这个世间哪些对我们有害,哪些对我们有利,有害的要远离,有利的要亲近。21-90-71问:我不知道自己是在逐渐消业障,还是在造新殃。若是还有造业,请问以后有没有受报,又如何控制?答:这个事情要问你自己,别人不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明瞭。但造业以后决定有果报,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一定要克服自己对於五欲六尘的贪恋,如果不能克服,就很难不造业。一个人修行要克服烦恼、习气很不容易,所以古来祖师大德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大眾互相勉励、警策,这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近两百年来,虽然在一起共修,却已流於形式,共修的精神逐渐消失,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这样的共修有没有成就?还是完全要靠自己。而对於经教要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它能引导你,不至於让你走错路。尤其在现代,经不可不读,经不能不听。经裡面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听经能帮助你理解,帮助你觉悟,然后才能指导你修行。而毛病、过失要想彻底消除,你可以参考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先生的过失与你非常类似,你看看他是如何克服的。了凡四训也值得去读,对你会很有帮助。21-90-79问:请问什麼情况下是伏烦恼?如果没有行为表现,心裡随境动了烦恼,不久又对治了,算不算伏住烦恼?答:算伏,但没有伏住。真的伏住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烦恼就不起作用了。如果伏了一阵子,一会儿又起来,这是没伏住。因此,伏烦恼还是要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锻鍊,人家骂你、打你,你没有一点瞋恨心,若无其事,这是真的伏住了。清醒的时候伏住,作梦的时候也要能伏住,如果在梦中有人惹你生气,你会发脾气,还是没有伏住。伏比断容易,而伏与断不同。你能断烦恼,你的能力就恢復了,神通现前,见思烦恼真的断了。墙的那一边人在做什麼,你都能看见;别人心裡想什麼,你也知道。天眼、天耳、他心通很容易就得到,那是断的功夫。但伏的功夫深了也有神通,只是没有断的能力大。所以,伏烦恼的状况,自己一定要清楚,如果日常生活当中还会起心动念,就是没有伏住,还要继续用功。真正伏住烦恼了,不但往生有把握,想什麼时候去就什麼时候去,生死自在。你生死不自在,是因为没伏住烦恼,伏住就自在了。烦恼真的断了,想在这个世间住上二百年、二千年,都没有问题。现在迦叶尊者还在鸡足山,因为释迦牟尼佛交代他,要等弥勒佛出世,把袈裟传给弥勒佛。迦叶尊者在世间要住多少年?弥勒下生经讲,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才真正是了生死!他要住世这麼多年是因为他有任务,他要把事情交代好,如果没有这些任务,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得大自在!因此,一定要辨别清楚,自己没有证到这个境界,不可自以为证得,这个错误对自己修学有很大的妨碍。21-90-81问:修学过程中出现障碍,如环境的逆缘干扰、身心的疾病苦痛等,请问此等宿业如何懺悔?答:根本解决障碍的办法是懺除业障。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十大愿王的第四条,就是懺悔业障,其实十大愿王其他九条都是懺除的方法。十愿是非常微妙的,每一愿都含摄其他九愿,这是华严经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特别重视懺除自己的业障,从哪裡做起?从礼敬、讚叹、供养做起。自己的业障总得要晓得,如果不知道业障是什麼,懺悔不能得力。业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我见,唯识经论裡面讲的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是业障的根本。第七意识是染污意,它是业障的根源。金刚经教导菩萨一定要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就是破业障。意识起了作用,贡高我慢、我见、我爱、我慢都跟著来了。所以,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就是我们的业障。礼敬诸佛是对一切眾生修礼敬,破除我们的傲慢;称讚如来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广修供养是对治我们的贪欲。所以,四摄、六度、十大愿王就是消除业障的方法。懺悔业障具体的修学条目,我们要认真去修学,业障才能懺除乾净。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哪一个方法是对治哪一种业障,有根本当然也有枝末,能够本末兼治,收的效果更殊胜。譬如环境裡的逆缘、恶人干扰,我们一时没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麼办?离远一点。这是从枝末去做,我离开这个环境,另外去找一个修学环境。选择另一个环境,只是减少一些干扰,让自己好用功,还是要在根本上修,不能事事逃避,这才是真正修行。如果一昧的逃避,自己不能真修,业障就无法消除。因为业障生生世世跟著你,这一生能躲过,来生躲不过,还是会遇到。所以,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21-90-82问:无量寿经云:不当瞋怒嫉妒,文昌帝君阴騭文云:勿嫉妒人之技能,太上感应篇讲到常行嫉妒之罪过,可见古圣先贤常劝人放下嫉妒心,请问如何才能远离嫉妒?答:这件事情确实是非常严肃,因为这个烦恼如果不能彻底改过,在菩提道上决定產生障碍,不但道业没有成就,堕三途的机会也特别大。如何改法?了凡四训说,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从事上改的功夫浅,勉强把自己的嫉妒心压制住,这是石头压草,根没有断,只是想到嫉妒障碍的果报之可怕,才把嫉妒心稍微压住。从理上改,则是想我与别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我不但不能嫉妒,而且要成人之美。为什麼?他的事业成就,社会大眾得福,自己也得福。所以,我障碍别人,实际上就是障碍自己,是障碍社会许多眾生的福利。如果此人的作为,功德利益非常大,能影响社会及歷史,我们用嫉妒心破坏、障碍他,这罪过多重!想到这个道理,嫉妒心自然就淡化了。从心上改,佛教导菩萨要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是最高明的。嫉妒是不善,怎麼可以放在心上?这会破坏了你的善心善行。你这一生本来可以作佛、作菩萨,因为一念嫉妒心而堕地狱,所以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感应篇、阴騭文是从因果报应来讲,这是最明显的。若从利害上说,一个人要是没有嫉妒心,确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有嫉妒障碍,诸佛菩萨、一切善神都会远离。要常常想到别人的善,就是自己真性裡面的一分胜德,而且一定要成全别人,绝对不破坏别人,就算是自己的冤家对头,也要把恩怨放下去帮助他。为什麼?帮助他就是帮助社会、帮助一切眾生。21-90-83问:财色名食睡没有断尽,请问可否往生?答:当然可以往生,这是带业往生,断尽就不带业了。虽然没有断尽,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让它发作,它发作就会造成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想到某人欠钱未还,这怎麼能往生?所以,一定要有能力把烦恼控制住。学佛的人对这些事情愈淡薄愈好,对自己决定有利益,如果过分执著,一定会造成障碍。21-90-83问:我现在学佛修清净心,可是面对曾伤害过自己的人时,就是不能面对面解决问题,请问我应如何获得智慧,来解决消除这种心理障碍?答:你的修学态度非常好。你要读经,读经才能明理,断疑生信。修行一定要从生活当中做起,标準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和十善业道经,如果再能以儒家的弟子规和了凡四训来辅助,那就更好。真正想改过自新,断恶修善,不从日常生活当中回头,就无法成就。善恶的标準,就是十善,身三、口四、意三。我们要把不善的念头断除,因为行为断了,念头不断还是没有断。如何能把念头断了?我们修净土法门,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方法好,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真正做到昼夜常念善法,我们心善;思惟善法,我们想善法,不再想恶法;观察善法,我们的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要努力,要争取时间,我们才会有成就。21-90-85问:一看经书及录相带就想睡觉,请问该怎麼办?答:读经书时,精神提不起来,就不要读很长的时间,譬如读半小时,读二十分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