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doc_第1页
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doc_第2页
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doc_第3页
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doc_第4页
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 利率改革期待存款放开最后一跳 既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向前迈进一大步。此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被广泛认为是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声明。 7月19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从2013年年初开始,各界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谓充满期待。今年五六月间,央行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想法,国务院层面亦多次“点题”。这种大背景之下,人民银行宣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已经有充足的预期。 所谓意料之外是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未触及最为根本的存款利率的改革。相对贷款端,存款端的改革更为市场所关注,此前各界曾广泛预期,央行将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推出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措施,推进存款端利率市场化。 “温柔一刀”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这次改革的核心是两点:一是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二是它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谓历经有年。早在1996年6月,中国就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屈指算来,截至目前,此项改革已经历时17年。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总结认为,这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有两步。 第一步是2004年,人民银行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开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这一步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允许贷款利率下浮。 第二步则是2012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即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而上周五,央行宣布完全放开贷款利率,则被认为是继上述两步之后,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将全面取消管制。 在解释政策目标时,央行有关负责人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贷款利率取消管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季度以来,加权贷款利率呈现下行趋势,放开管制后,不少大中型企业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会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继而影响整体经济层面。央行选择这个时机,更多是出于“稳增长”考虑。 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3月,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11.44%和23.79%;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4.77%,比年初上升5.03个百分点。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温柔一刀。”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重于实际。一季度银行约90%的贷款仍执行基准及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并未放开。看来要分步走,但最后一步才是惊险一跃。 “这两年资金成本如此昂贵,几乎很少见到下浮30%的贷款。可以说,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一位云南国有大行人士称,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贷款利率的放开对银行影响较小。 此外,考虑到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此次改革未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 警惕叠加效应 早在去年底,交通银行副行长寿梅生曾公开表示过,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开以后,预计银行存贷利差至少有一百个基点的下降空间。 目前,在多年利率管制的环境里,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如果存贷利差急剧缩小,将对这些银行造成严重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接受采访时还称,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与经济下行有可能发生叠加效应,使银行难以平衡利润与风险的压力,控制不好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下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指标上:利润增速和不良贷款率。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约为13%,远低于前几年30%左右的增速;并且大部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上升。 “迟早要来的,实现利率市场化软着陆,需要银行加快转型。”一位地方监管机构人士建议,银行应该加快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通过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来对冲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针对此次贷款利率的放开,央行亦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方式,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结合期限、信用等风险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从中长期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需要更多关注综合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而中小银行则需要转向更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 “利率市场化将加速商业银行的分化,同质化竞争或将有所减弱。”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称,今后将出现一批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特色银行,也将出现一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 存款放开“惊险一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与贷款利率“去管制”的突飞猛进相比,存款端的管制仍大量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仅为10%。 在解释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时,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 “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为此,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一般而言,一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普遍会出现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的现象,而这种倒闭又必将危害到储户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局长张健华在其撰写的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一书中就称,各国往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进展的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正处于加速推进的阶段。 5月下旬,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就明确提出,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 一方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亦通过其他负债产品定价市场化,为存款的放开“预热”。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称,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具体而言,CD被认为是很有可能推出的此类负债产品。 “利率市场化应该将引入CD作为突破口。”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引入CD的好处在于,CD作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银行融资工具,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但又不至于全面冲击存款成本和挤压银行利差。 在马骏看来,目前理财产品受到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大量存款正在寻找非银行渠道投资以获得较高收益,引入CD可以起到稳定存款的作用,避免存款过度流失,同时降低银行负债的波动性。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既在預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再向前邁進一大步。此次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被廣泛認為是新一屆政府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一個重要聲明。 7月19日晚間,人民銀行宣佈,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取消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農村信用社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對客戶的貸款利率。 從2013年年初開始,各界對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謂充滿期待。今年五六月間,央行通過多種渠道表達過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想法,國務院層面亦多次“點題”。這種大背景之下,人民銀行宣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已經有充足的預期。 所謂意料之外是這次利率市場化改革並未觸及最為根本的存款利率的改革。相對貸款端,存款端的改革更為市場所關註,此前各界曾廣泛預期,央行將進一步放開存款利率浮動范圍;推出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措施,推進存款端利率市場化。 “溫柔一刀” 在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傢高善文看來,這次改革的核心是兩點:一是其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影響,二是它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經完成,改革正式進入深水區。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可謂歷經有年。早在1996年6月,中國就放開瞭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這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具有開創意義的一步。屈指算來,截至目前,此項改革已經歷時17年。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總結認為,這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最關鍵的有兩步。 第一步是2004年,人民銀行放開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開除城鄉信用社以外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許貸款利率下浮至基準利率的0.9倍。這一步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允許貸款利率下浮。 第二步則是2012年的兩次利率調整,即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 而上周五,央行宣佈完全放開貸款利率,則被認為是繼上述兩步之後,至關重要的一步:從此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將全面取消管制。 在解釋政策目標時,央行有關負責人稱,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後,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貸款利率取消管制,一方面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有利於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連平認為,一季度以來,加權貸款利率呈現下行趨勢,放開管制後,不少大中型企業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有助於推動貸款利率下行。央行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會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繼而影響整體經濟層面。央行選擇這個時機,更多是出於“穩增長”考慮。 央行公佈的2013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3月,一般貸款中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11.44%和23.79%;而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64.77%,比年初上升5.03個百分點。 “央行對商業銀行的溫柔一刀。”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李迅雷看來,貸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重於實際。一季度銀行約90%的貸款仍執行基準及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並未放開。看來要分步走,但最後一步才是驚險一躍。 “這兩年資金成本如此昂貴,幾乎很少見到下浮30%的貸款。可以說,貸款利率實際上已經市場化瞭。”一位雲南國有大行人士稱,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貸款利率的放開對銀行影響較小。 此外,考慮到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此次改革未對現行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作出調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不變。 警惕疊加效應 早在去年底,交通銀行副行長壽梅生曾公開表示過,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開以後,預計銀行存貸利差至少有一百個基點的下降空間。 目前,在多年利率管制的環境裡,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依賴利息收入,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高達八成以上。如果存貸利差急劇縮小,將對這些銀行造成嚴重的沖擊。 “利率市場化意味著息差收窄,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在接受采訪時還稱,需要註意的是,利率市場化與經濟下行有可能發生疊加效應,使銀行難以平衡利潤與風險的壓力,控制不好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經濟下行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關鍵指標上:利潤增速和不良貸款率。一季度,16傢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約為13%,遠低於前幾年30%左右的增速;並且大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上升。 “遲早要來的,實現利率市場化軟著陸,需要銀行加快轉型。”一位地方監管機構人士建議,銀行應該加快轉型,擴大非信貸資產和非貸款利差收益。通過資產結構和收入結構的轉型,來對沖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 針對此次貸款利率的放開,央行亦強調,金融機構要積極適應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定價方式,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結合期限、信用等風險因素合理確定貸款利率。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從中長期角度看,利率市場化會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從目前的同質化商業模式轉向差異化定位,大型銀行需要更多關註綜合發揮多種金融工具為大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而中小銀行則需要轉向更為清晰的、有相對定價能力的小微企業。 “利率市場化將加速商業銀行的分化,同質化競爭或將有所減弱。”一位銀行業研究人士稱,今後將出現一批零售銀行、中小企業銀行、資金交易銀行、社區銀行等特色銀行,也將出現一批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農信社、村鎮銀行等。 存款放開“驚險一跳”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改革沒有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與貸款利率“去管制”的突飛猛進相比,存款端的管制仍大量存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空間僅為10%。 在解釋沒有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時,央行有關負責人稱,主要考慮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更為深遠,所要求的條件也相對更高。 “2003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取得瞭重大進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時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市場退出機制等配套機制也正在逐步建立過程中。”央行有關負責人稱,為此,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場化所需要的各項基礎條件,穩妥有序地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 一般而言,一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普遍會出現金融機構大量倒閉的現象,而這種倒閉又必將危害到儲戶的利益。這種情況下,存款保險制度就顯得十分必要。 人民銀行研究局原局長張健華在其撰寫的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一書中就稱,各國往往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進展的過程中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目前正處於加速推進的階段。 5月下旬,國務院同意並轉發瞭發改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就明確提出,推進制定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 一方面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亦通過其他負債產品定價市場化,為存款的放開“預熱”。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稱,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優化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立健全金融機構自主定價機制,逐步擴大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 具體而言,CD被認為是很有可能推出的此類負債產品。 “利率市場化應該將引入CD作為突破口。”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傢馬駿認為,引入CD的好處在於,CD作為利率可以自由浮動的銀行融資工具,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程度,但又不至於全面沖擊存款成本和擠壓銀行利差。 在馬駿看來,目前理財產品受到更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大量存款正在尋找非銀行渠道投資以獲得較高收益,引入CD可以起到穩定存款的作用,避免存款過度流失,同時降低銀行負債的波動性。 既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向前迈进一大步。此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被广泛认为是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声明。 7月19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从2013年年初开始,各界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谓充满期待。今年五六月间,央行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想法,国务院层面亦多次“点题”。这种大背景之下,人民银行宣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已经有充足的预期。 所谓意料之外是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未触及最为根本的存款利率的改革。相对贷款端,存款端的改革更为市场所关注,此前各界曾广泛预期,央行将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推出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措施,推进存款端利率市场化。 “温柔一刀”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这次改革的核心是两点:一是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二是它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谓历经有年。早在1996年6月,中国就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屈指算来,截至目前,此项改革已经历时17年。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总结认为,这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有两步。 第一步是2004年,人民银行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开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这一步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允许贷款利率下浮。 第二步则是2012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即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而上周五,央行宣布完全放开贷款利率,则被认为是继上述两步之后,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将全面取消管制。 在解释政策目标时,央行有关负责人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贷款利率取消管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季度以来,加权贷款利率呈现下行趋势,放开管制后,不少大中型企业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会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继而影响整体经济层面。央行选择这个时机,更多是出于“稳增长”考虑。 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3月,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11.44%和23.79%;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4.77%,比年初上升5.03个百分点。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温柔一刀。”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重于实际。一季度银行约90%的贷款仍执行基准及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并未放开。看来要分步走,但最后一步才是惊险一跃。 “这两年资金成本如此昂贵,几乎很少见到下浮30%的贷款。可以说,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一位云南国有大行人士称,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贷款利率的放开对银行影响较小。 此外,考虑到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此次改革未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 警惕叠加效应 早在去年底,交通银行副行长寿梅生曾公开表示过,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开以后,预计银行存贷利差至少有一百个基点的下降空间。 目前,在多年利率管制的环境里,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如果存贷利差急剧缩小,将对这些银行造成严重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接受采访时还称,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与经济下行有可能发生叠加效应,使银行难以平衡利润与风险的压力,控制不好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下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指标上:利润增速和不良贷款率。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约为13%,远低于前几年30%左右的增速;并且大部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上升。 “迟早要来的,实现利率市场化软着陆,需要银行加快转型。”一位地方监管机构人士建议,银行应该加快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通过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来对冲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针对此次贷款利率的放开,央行亦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方式,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结合期限、信用等风险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从中长期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需要更多关注综合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而中小银行则需要转向更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 “利率市场化将加速商业银行的分化,同质化竞争或将有所减弱。”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称,今后将出现一批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特色银行,也将出现一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 存款放开“惊险一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与贷款利率“去管制”的突飞猛进相比,存款端的管制仍大量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仅为10%。 在解释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时,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 “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为此,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一般而言,一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普遍会出现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的现象,而这种倒闭又必将危害到储户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局长张健华在其撰写的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一书中就称,各国往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进展的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正处于加速推进的阶段。 5月下旬,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就明确提出,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 一方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亦通过其他负债产品定价市场化,为存款的放开“预热”。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称,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具体而言,CD被认为是很有可能推出的此类负债产品。 “利率市场化应该将引入CD作为突破口。”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引入CD的好处在于,CD作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银行融资工具,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但又不至于全面冲击存款成本和挤压银行利差。 在马骏看来,目前理财产品受到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大量存款正在寻找非银行渠道投资以获得较高收益,引入CD可以起到稳定存款的作用,避免存款过度流失,同时降低银行负债的波动性。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既在預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再向前邁進一大步。此次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被廣泛認為是新一屆政府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一個重要聲明。 7月19日晚間,人民銀行宣佈,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取消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農村信用社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對客戶的貸款利率。 從2013年年初開始,各界對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謂充滿期待。今年五六月間,央行通過多種渠道表達過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想法,國務院層面亦多次“點題”。這種大背景之下,人民銀行宣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已經有充足的預期。 所謂意料之外是這次利率市場化改革並未觸及最為根本的存款利率的改革。相對貸款端,存款端的改革更為市場所關註,此前各界曾廣泛預期,央行將進一步放開存款利率浮動范圍;推出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措施,推進存款端利率市場化。 “溫柔一刀” 在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傢高善文看來,這次改革的核心是兩點:一是其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影響,二是它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經完成,改革正式進入深水區。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可謂歷經有年。早在1996年6月,中國就放開瞭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這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具有開創意義的一步。屈指算來,截至目前,此項改革已經歷時17年。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總結認為,這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最關鍵的有兩步。 第一步是2004年,人民銀行放開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開除城鄉信用社以外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許貸款利率下浮至基準利率的0.9倍。這一步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允許貸款利率下浮。 第二步則是2012年的兩次利率調整,即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 而上周五,央行宣佈完全放開貸款利率,則被認為是繼上述兩步之後,至關重要的一步:從此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將全面取消管制。 在解釋政策目標時,央行有關負責人稱,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後,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貸款利率取消管制,一方面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有利於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連平認為,一季度以來,加權貸款利率呈現下行趨勢,放開管制後,不少大中型企業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有助於推動貸款利率下行。央行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會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繼而影響整體經濟層面。央行選擇這個時機,更多是出於“穩增長”考慮。 央行公佈的2013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3月,一般貸款中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11.44%和23.79%;而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64.77%,比年初上升5.03個百分點。 “央行對商業銀行的溫柔一刀。”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李迅雷看來,貸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重於實際。一季度銀行約90%的貸款仍執行基準及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並未放開。看來要分步走,但最後一步才是驚險一躍。 “這兩年資金成本如此昂貴,幾乎很少見到下浮30%的貸款。可以說,貸款利率實際上已經市場化瞭。”一位雲南國有大行人士稱,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貸款利率的放開對銀行影響較小。 此外,考慮到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此次改革未對現行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作出調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不變。 警惕疊加效應 早在去年底,交通銀行副行長壽梅生曾公開表示過,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開以後,預計銀行存貸利差至少有一百個基點的下降空間。 目前,在多年利率管制的環境裡,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依賴利息收入,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高達八成以上。如果存貸利差急劇縮小,將對這些銀行造成嚴重的沖擊。 “利率市場化意味著息差收窄,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在接受采訪時還稱,需要註意的是,利率市場化與經濟下行有可能發生疊加效應,使銀行難以平衡利潤與風險的壓力,控制不好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經濟下行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關鍵指標上:利潤增速和不良貸款率。一季度,16傢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約為13%,遠低於前幾年30%左右的增速;並且大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上升。 “遲早要來的,實現利率市場化軟著陸,需要銀行加快轉型。”一位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