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doc_第1页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doc_第2页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doc_第3页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doc_第4页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2 【我思我学】议一议: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2、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可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3、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如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4.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 1、知道几种糖类物质的组成、存在与性质2、了解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酸的转化关系。二、方法指引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光亮的银镜注意: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2mL2%的AgNO3溶液中,一边振荡,一边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析出沉定刚好溶解为止。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受热均匀,易于控温。(2)葡萄糖砖红色沉淀注意:新制Cu(OH)2的制备是向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45滴即可, NaOH过量。加热至沸腾。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2、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等不变色。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3糖类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果糖(C6H10O5)n + nH2O nC6H12O6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三、归纳整理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组成C6H12O6C12H22O11(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200万以上制法淀粉水解从甘蔗及甜菜中提取从植物果实、根、茎中提取从棉花木材、亚麻中提取用途营养品、制镜、瓶胆镀银、医药食用食用、制葡萄糖、酿酒、造醋、印染工业造纸、制炸药、电影胶片、粘胶纤维四、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方案甲: ,理由 ; 方案乙: ,理由 ;方案丙: ,理由 。解析: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结论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例题2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量的6倍。0.1mol该糖的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1.6g银,0.1与30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该糖的:(1)实验式为: 。(2)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其结构简式为 。解析:因为该糖燃烧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该糖分子内C、H、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的量之比为1:2:(2+1-2)=1:2:1,故该糖的实验式为CH2O。实验式量为30,由题意知:该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分子式为C6H12O6。设该糖分子中含有x个-CHO,y个OH。R(CHO)x 2xAg1 2x0.1mol 0.2mol 解得x=1,R(OH)y yCH3COOH1 y0.1mol 0.5mol 解得y=5,由于该糖为直链分子,且由于多个OH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不稳定,故该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随堂检学】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水化合物就是碳的水合物 B 糖类就是有甜味的物质C 凡是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就属于糖类 D 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结果都能产生CO2和H2O2.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 A 金属钠 B 石蕊试液 C 新制Cu(OH)2悬浊液 D NaHCO3溶液3.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试剂(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碘水A. B. C. D.5.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者互为同系物 B.两者都是糖 C.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D. 两者的结构单元相同6.淀粉、碘化钾溶液装在羊皮纸袋(只能让离子通过高分子不能通过) 中,并浸入蒸馏水,过一段时间取出,用蒸馏水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证明羊皮纸袋有破损的是( ) A.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 B.加入KI溶液后变蓝色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后液体变蓝色7.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需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氢气 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140制取乙烯时得不到乙烯 验证RX是碘代烷,把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出现褐色沉淀 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检验淀粉己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出现银镜A. B. C. D.8.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是 (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C. 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D. 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9.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B)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C)负极的反应主要是(葡萄糖)失去电子生成或(D)正极的反应主要是(葡萄糖)生成或10、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 n,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填“是”或“否”)。理由是 。11.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反应,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葡萄糖在酵母菌存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葡萄糖在乳酸菌存在下,生成乳酸CH3CH(OH)COOH : 葡萄糖在厌氧菌存在下,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12、2001年6月21日,河南的郑州、洛阳及南阳市率先使部分汽车采用封闭运行方式,试用新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乙醇,俗名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而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车用燃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乙醇可由含淀粉(C6H10O5)n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请写出由淀粉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淀粉+水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乙醇(2)淀粉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得到,即水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再生成淀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3)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为_和_。(4)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_。【活学活用】1.将1.62g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结果析出0.108g银,则淀粉的水解率为 ( ) A. 8% B. 10% C. 5% D. 无法计算2.下列物质中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也不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乙醇 D.蔗糖3.人类在地球上活动(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利用)致使一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200亿吨,若把这些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淀粉,每年淀粉的产量最接近于 ( ) A.1200亿吨 B.120亿吨 C.200亿吨 D.400亿吨4.生的绿色苹果遇碘变蓝色,这是因为 ; 熟的苹果汁能发生银镜反应,原因是 。5.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或 。 (3)新制的铜试剂【Cu(OH)2】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红色沉淀,因此该试剂可用于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如下:(简写为GCHO)试写出GCHO与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A溶液加热加B溶液加碘水加C溶液溶液变蓝色单质沉淀6.某学生称取9g直链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 混合液 混合液 各步所加试剂A B C 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 其理由是 当析出2.16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 课时2 参考答案【随堂检学】1. D 2. C 3. D. 4. C. 5. D. 6. D. 7. C. 8. B. 9.A、C10、否 n值不同11. 酵母菌厌氧菌乳酸菌 C6H12O6 2C2H5OH + 2CO2 C6H12O6 2 CH3CH(OH)COOH C6H12O6 3CH4 + 3 CO212、(1)C2H5OH (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 2C2H5OH + 2CO2 (2)叶绿体 6CO2+6H2OC6H12O6+6O2(3)CO2 H2O(4)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严重大 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活学活用】1. C. 2. C.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