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云梅的教育故事校门口的感动.doc_第1页
南京高云梅的教育故事校门口的感动.doc_第2页
南京高云梅的教育故事校门口的感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门口的感动清晨,我很少和执勤的学生一起在校门口迎接师生,但偶尔几次的巡视,却让我看到几个感人而又发人深省的镜头。一次是一位美国母亲送二年级的孩子到校门口,和孩子分别时,这位母亲将他搂在自己的怀里,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眼睛温柔地看着他,然后在他的脸颊和额头分别亲吻了一下,孩子微笑着,挥挥手,带着温馨、带着快乐离开母亲走进了校门。看着这一幕,一种浓浓的亲情温暖了我,我想,这个孩子的一天都会非常开心。开始我以为是不是这位学生刚从国外转来,家长怕孩子不习惯而安慰他。后来询问执勤的老师,他们说:“不是的,孩子已来几个月了,每天不管门口有多少人,家长天天如此。”我不由感叹,美国人就是美国人,表达情感总是那么直接。不久,我又看到了这一幕:一位马来西亚的父亲送四年级的儿子和二年级的女儿来上学,在校门口为儿女整理完衣领和书包后,小兄妹拉着书包走向教室,当孩子已走出两米多远时,这位父亲突然用马来语大喊了一声,两个孩子立即回头。当时我以为,孩子忘了拿什么东西?只见孩子快速地来到父亲面前,很自然的分别仰着头,父亲在众目睽睽下,俯下身,张开双臂紧紧搂住孩子,毫无顾忌地、深沉温情地在两个孩子的脸颊和额头分别亲吻着,还发出啧啧的响声。两个孩子带着微笑、带着亲情、带着幸福、带着力量再次挥手和父亲告别。在惊讶中我不由地感动起来,这种无声的约定俗成,这种温馨的画面竟然发生在一个父亲身上!此后我开始留心我们中国的家长,他们和孩子告别时,多数是说:“上课要好好听,不要调皮”、“今天作业要认真写”、“要听老师话”、“放学早点回家,不要在路上玩”等等,多是叮咛、关照和不放心,孩子是带着任务、压力和家长的不放心走进教室。这里我们是不是缺了点什么?还是国情的不同决定了这些?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如果孩子闯了祸,美国父母会尊重孩子,拿孩子当大人,平等地花时间跟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做了件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毫不吝啬地大肆赞美孩子们的创意,鼓励并帮助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从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他们会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你是如此的特别!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对于我们是最珍贵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非常的自信、理性、平和,愿意倾听,富有爱心,富有创造力。相比而言,中国孩子会被父母比来比去,他们会对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没出息!”中国的父母会因为孩子摔坏了东西而恼怒、呵斥,却认为不值得花时间跟孩子解释讲理,因而孩子直观地觉得对父母来说东西比自己还重要。幼小的孩子唯一可以依赖的便是父母,父母给与他们的爱和安全感是无法替代的。如果他们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如果他们发现和平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根本行不通,非得大哭大闹让他们下不来台自己的愿望才可能达成这样的中国孩子当然很难有安全感,当然可能会心灵脆弱,长大后自然也会比较偏激和冷漠。校门口的一幕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没有研究过外国家长的这个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的刺激、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多少影响,但我确信一定会有一种潜在的力量让孩子爱上学校、爱父母、爱老师和同学,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