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先导化合物论文.doc_第1页
新型先导化合物论文.doc_第2页
新型先导化合物论文.doc_第3页
新型先导化合物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先导化合物 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化工与制药 1107班 侯雪花 学号110150189指导老师 周莉莉讲师 摘 要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prototype)。是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确定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通俗地讲:已知有某种活性,并且可以用来作为进行结构修饰与结构改造的模型,从而以其为基础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掘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以3-氨基-4 , 4 ,4 - 三氟甲基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环化、氯化、醚化制得新型先导化合物 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其结构经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确认。关键词: 合成 生物活性 先导化合物 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前 言先导化合物的发掘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有多种途径:从天然活性物质中筛选获得先导化合物,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利用计算机进行靶向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许多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因种种缺陷而受到限制或被淘汰,如半衰期短,导致服用不便等。因此为增加药效,改善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及减少副作用等,将一些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作为先导化物进行研究已是新药研发的主要来源之一。 1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1.1从天然活性物质中筛选获得先导化合物如: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的抗疟有效成分。1.2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1.2.1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药物对机体常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的称治疗作用,其他的作用通常称为副作用。在药物研究中,常可以从已知药物的副作用出发找到新药,或将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而获得新药。例如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及其类似物,是由结构类似的抗组胺药异丙嗪(promethazine)的镇静副作用发展而来的。1.2.2研究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中发现先导化合物药物代谢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药物通过代谢过程,可能被活化,也可能被失活,甚至转化为有毒的化合物。可选择其活性形式,或考虑可以避免代谢失活或毒化的结构来作为药物研究的先导物。如:地西泮、奥沙西泮、保泰松、羟布宗1.2.3以现有突破性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后出现了“me-too”药物,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me-too”药物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新药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1.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例如,避孕药炔诺孕酮(norgesterone)和17-炔雌醇(ethynylestradiol)的先导化合物是甾体激素黄体酮(progesterone)和17-雌二醇(estradiol)。以炎症介质5-羟色胺(serotonin,5-hydroxytryptamine) 为先导化合物研发了抗炎药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1.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1.5利用计算机进行靶向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2新化合物设计噻唑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噻氟菌胺( thifluzamide)、噻唑菌胺(ethaboxam)等为杀菌剂,解草安(flurazole)为除草剂解毒剂。二苯醚类化合物(1)是已知的除草剂,为了发现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依据生物等排理论将两类结构中的主要部分进行替换与组合,以含三氟甲基的噻唑环替代二苯醚类结构中的硝基苯环,保持其他结构不变,从而设计了新型取代苯氧基噻唑羧酸酯类化合物如(2)合成方法见图期望通过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 。3新药物的合成以3-氨基-4,4,4-三氟甲基丁烯酸乙酯和氯碳酰硫氯为原料合成2 ,3 -二氢-2 -氧- 4 -三氟甲基 - 5 -噻唑甲酸乙酯,然后分别合成2-氯-4-三氟甲基-5-噻唑甲酸乙酯,最后合成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结 论设计化合物的目的是希望发现具有除草活性的新 型 化 合 物 ,但试 验 结果 表明无任何除草活性,从生物电子等牌角度解释噻唑环在此情况下不能代替苯环。 尽管如此我们意外发现化合物1 具有较好的杀虫和杀菌活性,作为杀虫和杀菌的先导化合物在进一步优化研究中。参考文献1刘长令.国外农药品种手册(增补本)M.沈阳:全国农药工业信息站.2000.196-2002颜范勇,刘冬青,关爱莹,等.防止卵菌纲病害的新型杀菌剂噻唑菌胺J.农药,2003,42(4):46-47.3刘长令.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