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双双(修改5)6.doc_第1页
(终稿)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双双(修改5)6.doc_第2页
(终稿)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双双(修改5)6.doc_第3页
(终稿)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双双(修改5)6.doc_第4页
(终稿)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双双(修改5)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研究杨玉玲1,付君1,崔吉吉1,孙彩虹2,田玉双1,王雪婷1,姜洁1,韩辉3(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际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注意力和反应控制力情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用表(TMI)和视听觉连续执行任务(CPT)测试对中老年失眠症患者和对照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情况。结果 中老年失眠症组抑郁、焦虑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分别是60.0%,61.7%,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35.0%,2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老年失眠症组在视听觉测试中错误数、漏报数及平均反应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会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的下降。【关键词】失眠症;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注意力;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nsomniaYANG Yu-ling1,FU Jun1, CUI Zhe1,SUN Cai-hong2,TANG Yu-shuang1,WANG Xue-ting1,JIANG Jie1,HAN Hui3 (1. Depart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sty,Harbin 150001,China;2.Department of Fewer Health and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Harbin 150081,China;3.Care Ward,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sty,Harbin 150001,China)收稿日期2011-06-2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11541150)作者简介杨玉玲(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主任医师,硕士。通讯作者Abstract : Objective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about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here they have anxiety, depression,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status and attention and response control situation. Method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test using the table (TMI), an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 (CPT)were used to tests on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controls,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status, attention and reaction control situation .Result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group of middle-aged with insomnia was 60.0%, 61.7%, 7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30.0%, 35.0%, 20.0% in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udio-visual testing errors, drain off and average reaction time in group of middle-aged with insomni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re more vulnerable to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 and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attention and response control in the fall.Key words insomnia; anxiety; depression;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Attention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性疾病日益成为突出的医疗及社会问题。2002年的一项万人以上的调查显示,睡眠障碍者为45.4%,其中80%不就医,不诊治,已成为妨害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生活压力,文化水平等,但最常见的是情绪焦虑、抑郁及睡眠卫生不良等原因引起。反之患者出现失眠后,又可以加重其不良情绪,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通过了解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主神经状况和反应控制力情况,我们可以为睡眠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也为今后进行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综合干预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试验组为2009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1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门诊就诊的40岁至60岁的失眠症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24)岁,病程3个月5年。文化程度:大学6例,中专18例,中学26例,小学10例。对照组为在我院体检的无睡眠障碍的健康中老年人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24)岁。文化程度:大学7例,中专16例,中学30例,小学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失眠组入选标准:失眠症的主要诊断标准有:入睡困难,持续觉醒或醒后无法入睡;即使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也无法改善这种困难;睡眠障碍引起日间功能缺陷和痛苦;每周至少出现3次,至少持续1月2。并需排除精神障碍以及药物或物质引起的失眠。根据临床睡眠障碍学的诊断标准3:失眠患者做阿森斯失眠量表检查:根据评分,总分6分为诊断标准。1.2方法1.2.1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均按1、2、3、4四级评分,20个条目中有5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5项是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总粗分正常上限为40分。1.2.2 评抑郁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均按1、2、3、4四级评分,20个条目中有10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0项是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SDS抑郁严重度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1.2.3 持续性注意力测试软件(CPT):该软件是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罗学荣教授编制的。测试方法:计算机屏幕上将快速随机出现0,1,2,3,4,5,6,7,8,9共10个数字,当这些数字随机出现时测试者将听到与出现数字一致或不一致的数字声音,当受试者听到与屏幕上出现的数字不一致时立即按下空格键,听到与屏幕上出现的数字一致不要按下空格键。总测试时间为12分钟。结束后软件自动计算测试者的错误数、漏报数及平均反应时间等指标。1.2.4自律神经症状调查表(TMI):采用日本东邦大学TMI自律神经症状调查表,包括94个问题,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根据问卷的得分情况将自律神经失调症状分型,按照前43题A(身体症状)和后51题B(精神心理症状)的得分情况划分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A10,B10 正常;A11,B10 自律神经失调型;B11,A10 神经症型;A11,B11 心因性自律神经失调型。其中A部分主要能够反映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状态。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2检验、t检验等。2 结果2.1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抑郁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Chi-square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表1 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n,%)组别无抑郁抑郁程度总计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合计失眠症组24(40.0)15(25.0)13(21.7)8(13.3)36(60.0)60(100.0)对照组42(70.0)10(16.7)6(10.0)2(3.3)18(30.0)60(100.0)2 = 24.09,P0.05中老年睡眠障碍组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Chi-square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2)。表2 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焦虑的发生情况(n,%)组别正常焦虑状态合计失眠症组23(38.3)37(61.7)60(100.0)对照组39(65.0)21(35.0)60(100.0)2 = 8.52,P0.052.2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中老年失眠症组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经Chi-square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3)。表3 中老年失眠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n,%)组别无症状自律神经症状总计自律神经失调型神经症型心因性自律神经失调型合计失眠症组14(23.3)10(16.7)9(15.0)27(45.0)46(76.7)60(100.0)对照组48(80.0)0(0.0)3(5.0)9(15.0)12(20)60(100.0)2 =40.65,P0.052.3视听觉连续执行任务测试的评定结果中老年失眠症患者在视听觉测试中错误数、漏报数及平均反应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且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4)。 表4中老年失眠症患者和对照组视听觉连续执行任务测试的评定结果(SD) 组别错误数漏报数平均反应时间失眠症组52.692.1244.101.03653.729.38对照组48.551.2641.890.92618.5522.63t13.0212.397.34P0.050.050.053讨论睡眠占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只有在具有良好睡眠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保证生活质量、完成各种社会活动。如果睡眠障碍性疾病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焦虑、身体不适可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等。失眠的发病率相当高,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障碍,我国的失眠率高达40%以上。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情绪焦虑、抑郁及睡眠卫生不良等原因引起。因此了解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自主神经状况,有助于失眠症的诊断及治疗。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5.0%、21.7%、13.3%;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为3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6.7%、10.0%、3.3%。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抑郁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老年睡眠障碍组焦虑的发生率为61.7%,明显高于对照组35.0%。Schenck等报道4,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焦虑、紧张及激惹等症状。长期睡眠不良可引起焦虑和抑郁, 而焦虑抑郁症患者又常有失眠的主诉。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是睡眠障碍最多见的原因之一,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5。潘集阳等6认为,失眠患者不但有严重的焦虑紧张,而且抑郁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本实验结果与潘阳等报告的失眠症患者抑郁水平较正常人高相一致。张宏玉报道7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均不如无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老年失眠症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比率明显升高,与本次实验结果相一致。中老年失眠组在视听觉测试中错误数、漏报数及平均反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说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视听觉反应缺乏一致性,注意力及反应的控制力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所下降。梁学军等8认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失眠症患者组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长期失眠患者信息反馈后行为改变的困难性,患者的主动性下降,多样性概念产生迟缓,认知能力下降。本次实验结果与其研究的结论符合。本研究表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老年失眠症患者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冯永生等9认为抑郁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加,并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失常。实验提示失眠患者易并发抑郁,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这与冯永生等报道的抑郁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相一致。综上所述,失眠容易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失眠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神经症状10。失眠患者常伴随躯体不适,仅对症治疗,往往效果较差。所以对于失眠症的患者不应忽视上述症状,应给予综合治疗,以提高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 Doghra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