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doc_第1页
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doc_第2页
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doc_第3页
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doc_第4页
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语法教学的“三围”谈起特级教师工作室交流课的反思12月14日,上海市朱震一黄徐娟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张家港交流。我应邀上了一节交流课,课题是Unreal Conditionals(虚拟语气)。著名特级教师朱震一是上海英语教育界的老前辈,他在评课中指出,传统的语法课都是灌输语法知识,只讲究技术,而本节交流课在“艺术呈现”上做了大胆成功的尝试。能得到朱老师的如此高的肯定,内心既诚惶诚恐,又心花怒放。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age)是语法教学的“三围”,一节语法课好不好,主要就看有没有达到这三维目标。一、生活中有这样的语法吗?苏州教师发展中心胡明主任曾提到过一个引人反思的语法课案例:某初中英语老师上被动语态,让学生把例句I like you和I read the book改成被动语态,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可是,现实生活中哪有人这样表达呢?类似于You are liked by me这样的句式纯粹就是“为被动而被动”,是对语法规则生搬硬套的结果。看到这样,觉得有点荒唐,可是,环顾四周,这样的案例又是比比皆是,甚至有时候自己也会如此,给学生讲一些“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存在”的语法知识。语法课上,老师所选择的每一个语法例句都要来源于生活,都要是鲜活的,正如一本英文语法书的英文书名(English Grammar in Use)所暗指的那样,只可惜,中文却翻译成了剑桥英语语法,没有突出实用。我们教授的语法知识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而不是深藏在语法书里面没有生命的条条框框。在备课时,老师还要认真甄别课堂上需要讲授的语法知识点,看一看有没有早已过时、早死死亡的语法规则。市场上的一些语法教辅用书,甚至一些教科书还在“挖深井”,纠结一些无关痛痒的陈旧语法条文和细微差异,有的所谓用法差异甚至连母语专家也竟然搞不清楚。令人可笑又可气的是,一些教辅用书的作者基于经验,自己杜撰了一些语法规则或口诀,让学生去记忆。让人不安的是,一些高考试卷的单选题起了误导作用,不厌其烦地设置口语对话来考查情态动词shall表示“警告、义务、承诺”的用法,而这种用法在真实语料中已经基本消失了,英国语言专家GLeech对上世纪一些语言现象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就证明了:shall此用法目前几乎局限于法律、法规、合同等正式文本中。为什么表达I like you是对的,而一改成被动语态就错了呢?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道理在里面,只是老外不这么说而已。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中学英语老师,怎么才知道哪些表达是对的,哪些是老外不说的呢?只有两个办法,其一,作为英语老师,要加强英语学习,多阅读英文报刊书籍,多看英文原版电视,多与native speakers交流;其二,对于自己不确定的英文表达方式,可以google一下,看一看网上这样的表达多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很多语法著作不可靠,仍然沿袭了上世纪中期的语法规则,而不少词法、句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变化。二、语法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先看一个关于语法的真实笑话。水浒传第31回有这么一段描写:武松走到一个土冈子下面的乡村小店,见了青花瓮酒和鸡肉,这些是别的客人自备食用的,属于非卖品,武松吃不到酒肉,气得大骂店主。原文如下:武行者睁着双眼喝道:“你这厮好不晓道理!这青花瓮酒和鸡肉之类,如何不卖与我?我也一般还你银子。”店主人道:“青花瓮酒和鸡肉,都是那大郎家里自将来的。只借我店里坐在吃酒。”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大家都知道,武松在这里喝出来的“放屁!放屁!”,是指责店主“胡说八道”,而不是两个祈使句,不是真的要店主放屁。但有位诺贝尔文学家得主赛珍珠却把这里的意思理解成了后者,直译成了两个祈使句:“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 pass your wind!”这种翻译会让欧美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误解成:武松大发雷霆,命令店主放屁,而且要连续地放。因为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使句的作用就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语法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彻底知晓语法项目的概念和功能,并学会运用,而不只是一味地做题讲题,搞题海战术,否则就要吃大亏。1999年高考就巧妙地设计一道考查祈使句的“陷阱”单选题。当年有不少考生都在这道题目栽了跟头。 Alice,youfeedthebirdtoday _?ButIfedityesterday.A.doyou B.willyou C.didntyou D.dontyou语法项目祈使句的概念有以下三个要点:祈使句无主语,主语常省去;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祈使句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用句号结尾。而有的英语老师在讲解时,往往会忽略第一个要点,这就导致当年的考生不敢确定题干的第一句就是祈使句,因为老师所提供的有关祈使句的例句和试题都是无主句,而事实上,有的祈使句也可以保留主语的!三、如何做到“随风潜入夜”?对待新事物,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好奇,也有点抵制,甚至是恐惧。成功的教育要学会隐藏教育的意图,把要学习的新知识隐蔽在友好的氛围和熟悉的语境中。但是,传统语法教学方式大都属于显性法(explicit approach),教师首先开门见山地介绍新的语法规则,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然后引导学生在一定语境中进行操练。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问题,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到的语法知识要么很快被遗忘,要么就形成不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呈现一个语法新知识的时候,英语老师最好先采用隐性方式(implicit approach),采用迂回策略,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法,从探究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推导出语法规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语法的形式和用法,等到了一定阶段后,再采用显性方式(explicit)对一些语法规则做一些总结、操练和明确。如何才能让学生愉悦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虚拟语气呢?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英文歌曲。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筛选,最终选择美国歌星碧昂丝(Beyonce)的歌曲If I were a boy,作为本节课的导入。If I were a boy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How it feels to love a girlI swear Id be a better manId listen to herCause I know how it hurts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都含有多个虚拟语气,旋律动人,便于学生跟着模仿,在哼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最重要的是,这首歌曲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歌手是如何通过虚拟语气来换位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表达对爱情的期盼。接着,我趁热打铁,也用虚拟语气表达了我对一个好妻子的愿望:If I were a woman, I would be a better wife. If I were a wife, I would train my kid to love homework. If I were a wife, I would train my housband to love housework.在笑声中,学生对虚拟语气的形式、意义和语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了解语法知识,只属于浅层次的语法教学,英语老师真正要做的是,激发学生有一种想使用新语法知识的冲动。于是,我让学生用虚拟语气进行对话,讨论下面的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different sex just for a day?在讨论前,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表达激情,我又播放了一段非常搞笑的VCR:在地铁里,女孩在惟妙惟肖地模仿男孩的每一个神情和动作,但是,当最后男孩把上身的体恤衫脱掉时,女孩傻眼了。当看到这里,学生们哈哈大笑,想跃跃欲试,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这样,我使用了隐形方式成功呈现了对现在的事物进行虚拟表达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并激发学生在语篇和语境中去实践刚学到的虚拟语气知识。四、创设语境的素材哪里来?要想把语法课上课生动,教师肯定要善于创设语境,要想营造出逼真的氛围,教师手头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图画、音频、视频、实物等素材。1请学生或美术老师绘制简笔画根据网络上的创意,我邀请学校里的美术老师绘制了以下五张简笔画,引导学生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如果明天自己是食堂的经理,该如何改进学校食堂的服务。这些漫画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成功地激发他们采用虚拟语气去思考和表达。What changes would you make if you became/were to become/should become the canteen manager tomorrow?2做一个好素材的拾荒者平时上网或阅读报刊时,碰到有意思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做一个有心人,按照一定的类别,把它们收集在自己的电脑里,建立一个语境创设材料库。采用多个关键词来命名文件,便于以后查找和应用,比如上面的五张图片可以命名为“食堂学生投诉”。在备课时,我需要一组故事性很强的连环画来创设语境,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虚拟表达。在我电脑的资料库里,正好有一组非常有趣的图片。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分四次呈现了下面的图片,让学生用虚拟语气描述。比如在描述第一组图片时,我先说到:Tom went to a party, so he came home late. He overslept the next morning. 然后,接着说:But we can tell th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just like this: if Tom hadnt gone to the party, he wouldnt have come home late at night. The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he hadnt come home late at night?3. 借助于实物来创设语境对于中学英语老师来说,用实物来创设语境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一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为中学生的心智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应对了,中学英语老师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和灵活应对的能力。最厉害的老师可以不借助于实物或图片,就凭语言和手势语就能创造出惟妙惟肖的语境来。例如在本节课中,我把一叠数额不等的欧元、美元、英镑和港元的纸币放在一个信封里,让学生抽取一张,想象自己突然得到一大笔钱后会去做什么,并用虚拟语气表达出来。为了增加气氛,我还告诉学生,谁的表达精彩,这张外汇就归他所有。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国家的货币,非常感兴趣,都想拥有一张,于是表达的激情瞬间就爆发了。可是,坐在后面的听课教师都感到震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来,用金钱来激励学生的作法不可取;再说,像这样的一节课代价也太大了,老师哪有这样的经济承受能力呢?但是,当他们最后看到下面两张图片和听到歌曲爱的奉献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时,我对同学说:“If you were a millionarie, would you help those poor children?”听到这,同学都恍然大悟,也开心的笑了,并把我的外汇以“捐款”的形式,返还给了我。值得一提的是,对素材的筛选和使用,要有一个衡量标准,并不是好的素材就一定是适合的,比如在寻找这节课的素材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非常喜爱的一首歌泪洒天堂(Tears in heaven),但是,这首歌是60年代末著名歌星克莱普顿(Clapton)为他坠楼身亡的儿子所作,旋律过于悲伤,与这个节语法课轻松活泼的基调不吻合,只能就忍痛割爱了。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Would it be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Would you hold my hand if I saw you in 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