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读复习,当孔子遇见其他诸子,孔子与诸子比较题目的解题指导,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易中天我山之石,诸子思想简介,诸子思想简介,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达观,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主张返璞归真,顺乎自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选读主要思想,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与仁的关系 知其不可而为之: 积极入世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观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人际交往观,【重点】,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 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为政以德,主题:为政以德 具体理念有:为政以德,德教为本,德刑相辅,重德轻刑,富而后教,节用爱民,反对攻伐,反对厚敛,正己以正天下等治国的德治理念。,克己复礼,主题:重礼 具体理念有:克己复礼,天下有制,天下有道,天下有序 ,名正言顺,孝悌为本,礼乐于仁等礼制理念。,论语中每篇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及具体理念 (参见教材第202页),知其不可而为之 主题: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卫道”“承当” 具体理念为:在其位谋其政(不敢不告也);替天行道(既不忍忘天下,亦不忍天下之终无道);我尽我义、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式的有为理念。,仁者爱人,主题:仁者爱人 具体理念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敬重之心、悲悯情怀;以天下为重,义之所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君子之风,主题:重义崇德 具体理念有:义、礼、信、孙;杀身成仁;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等为仁理念。,周而不比,主题:周而不比 具体理念有: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听其言而观其行, 择益舍损,厚责己、薄责人,以 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善交敬人,适可而止,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等交往理念。,诲人不倦,主题:诲人不倦 具体理念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启发诱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乐道好礼(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仍乐,安贫乐学)等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沂水春风,主题:礼乐治国 制定了治国的四个境界: 初级境界,以力治国,定国安民,追求和平; 中级境界,以智治国,足国富民,追求富裕; 高级境界,以礼治国,礼国教民,追求文明; 特级境界,以乐治国,和国乐民,追求大同。 和平需“力”,富裕需“智”,文明需“礼”,和谐需“乐”。,总之,在脑中有一个论语的语录、主题、观点、主张相关联的网络结构图,那么,在解题时就有可能有条索引的线索。,中庸之道,具体理念有:中庸为德,过犹不及,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善者好之、恶者恶之等文化哲学理念。,三种常考题型,一、基础理解型 二、对比分析型 三、分析评价型,探究题示例一 基础理解型,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东阳中学09年10月高三月考试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1分)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2分)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2分),基础理解型,问题一“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答案: 1.丈人注重长幼之节,善良、热情、勤劳; 2.归隐山林的“农民”;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的人。 出现问题:未能揣摩出题意图。 参考答案:隐居不仕的高人。 解题技巧:理解文本内容,揣摩出题意图。,基础理解型,问题二丈人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学生答案: 1.认为孔子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不配做夫子; 2.认为孔子过于看重当官,为国出力; 3.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明哲保身。 出现问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参考答案: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解题技巧:理解题意,规范答题。,基础理解型,问题三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学生答案: 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对丈人十分尊敬 出现问题:理解把握中心不准确。 参考答案: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 而乱大伦”的处事态度,给予批评。 解题技巧:理解文本重点。,基础理解型,“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探究题示例二对比分析型,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2009年考试说明例卷题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对比分析型,答案示例:(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对比分析型,(2)赞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而且孔子逆流而上的精神也给我们以示范和动力。 所以我赞成孔子的观点。,对比分析型,赞成桀溺的观点。 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所以我赞同桀溺的观点。,探究题示例三分析评价型,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09年浙江省高考卷试题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分析评价型,(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分析评价型,解题思路: 分析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总结,掌握孔子主要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基本观点及其优缺点,并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了解论语必学课文内容,理解孔子及其门徒的观点和为人特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论语选读课后的“课文解读”、“文言练习”“相关链接”等知识。 通过实战练习,掌握相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基础理解:理解文本内容,理解孔子思想。 对比分析:亮出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 分析评价:分析思想,评价意义。,考题研究【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 韩非子: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参考答案,(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比较题目的答题思路 (1)概述孔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2)概述诸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3)总结辩证分析各自的优与劣,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 【注】存:观察。瞭:明亮。眊:昏暗。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分) 孔子: 孟子: (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分),2012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察人。,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变化)察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皇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参考答案,(2)孔子“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难度。,孟子“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律师资格考试法律常识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生物考试技巧与策略
- 2025年专业物资仓储与运输调度员招聘模拟题集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材解读小学英语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初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燃气储运工初级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网站开发面试必-备知识点与预测题解析
- 2025年压力焊工艺原理及应用面试题
- 2025年物资储备管理专家竞聘面试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不定代词专项练习(附详解)
-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完整答案【全优】
- 营销优化策略研究方法
- 某中央空调机房拆除施工方案
- 《儿童孟氏骨折》课件
- 电力系统绝缘保护 过电压防护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防护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用户体验的要素》课件
-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 2023年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考调事业单位人员6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