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读书而精彩1.doc_第1页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1.doc_第2页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1.doc_第3页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1.doc_第4页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挂职培训研修报告 江陵县杨涛按照省里的安排,我被分配到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当一个月的“影子校长”。3月7日我抵达宜昌,周一早晨,步入校园,开始了全新的体验。初进校园,并未感受到“华丽”、“雄伟”、“壮观”,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校舍,陈旧的运动场和几近破损的地面,花坛里的花草甚至还有些不整齐,校园面积也不大甚至比我们学校还要小。我们没有见到成体系的文化宣传,只是在入口处看到不太醒目的“学习因生命而精彩”这几个字,在后来的了解中才知道这是伍家实小的校训。“朴实”是学校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接待我们的领导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叫唐琴,她打扮得很得体,从她神采奕奕的谈吐中可以看出她内心的自信以及学校给予她的自豪感。第一次的见面会就是由她安排的,这里的校长叫胡书琴,有点爱笑,有时候笑得还很灿烂,从和她简短而不经意地交谈中可以感受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顿时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期待能在这里找寻到城乡结合的契机,期待能在这里找寻到充实我们内心的感悟。开始新的一天从会议开始。周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参加她们的两个会议,一个是行政例会,一个是教师周例会。这两个会议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会在常规议程里面加入一个新颖的内容-读书分享,就是行政人员必须读一本书然后与他人进行分享。这次行政例会上,由书记唐琴主讲,分享的内容是怪诞心理学,她的表达很流畅,语速也很快,内容趣味横生。我有些意外,并不是因为所讲的内容以及她眉飞色舞的表情,而是这种形式甚至形式以外更多的东西,比如:培养行政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等。在后面的交谈中,她告诉我们这种形式已经有七年的历史了,并非是刻意的短暂的行为,现在校长开始要求老师们学习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增加老师们的积累。“现在的人要是都不看书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这是胡校长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无意而可见其真心。这所学校的老师在她的引领下已经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办公室都会看见桌上放着一本书,有心理学方面的,有趣味游戏方面的,也有哲学和统计学方面的。“要是不看书,我给老师怎么说呢?有什么内容可说呢?”这是科教主任的一句话,的确如此,没有自我的积累而形成的沉淀,作为老师的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呢?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就是教育的成长。评价老师教育水平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成长状况,无论你有多高的学问,无论你有多少种办法,无论你的示范课如何精彩,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状况,这也构成了评价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水平高低。伍家实小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区前列,教师比武一直处于全区领先地位,教学水平毋庸置疑,这既是教师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他们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伍家实小的育人水平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学生们:有序上下楼梯、穿带整齐的校服和红领巾、在篮球场上的飒爽英姿、有条不紊的进餐秩序、走出校门时整齐的队列、晨跑过程中响亮的口号、做篮球操时整齐的节奏等等无一不映射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干净的操场、布置新颖的教室、洁净的厕所无一不体现出学校严谨的管理水平;一年一度的学生运动会、文化节、篮球赛、艺术节以及学校荣誉室里各种各样的奖牌都展示出伍家实小可喜的德育成果。在伍家实小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在健康的校园中快乐地成长,他们的成长也成就了伍家实小的成长。教师学校精神来源于教师精神,教师精神来源于教师的自我精神追求。当今的社会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充斥我们耳朵的除了抱怨还是抱怨,除了谩骂还是谩骂,抱怨和谩骂的对象除了政府就是制度。其实,那并非是制度的不公平并非是待遇的不公平带来的结果,那是我们的精神追求在逐渐迷失,我们在用抱怨和谩骂掩盖我们精神的空虚,用客观的“有理有据”来掩盖主观的“力不从心”。作为老师,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伍家实小,我们没有看到老师们的“懈怠”,没有听到老师们的“怨声”,我们看到的是办公室桌上堆满了的作业本和各类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和矫健的步伐;我们听到的是老师们开朗的笑声,我们听到的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话语。学校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严格到我们难以想象:一分钟也不容许迟到,一分钟也不容许早退,中途短暂出入校门必须经过严格的请假审批并累积记载等等;这所学校老师们的待遇并不高,除了国家规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她们不再有任何的物质补助,就连教师活动的奖品也只是一纸奖状。她们并没有抱怨。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物质的通过职业追求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教育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是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这是教育者之所以为教育者的根本所在。从她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感动,为她们的职业精神所感动。团队缺乏创造性是阻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创造性思路的基础是积累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既需要灵性也需要理性地思考,更需要一群有灵性的人去实施。在伍家实小,就有这么一群人,那就是在睿智校长领导下的充满灵性的中层干部们。她们都很年轻,甚至还有几个80后。她们会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确定自己的工作计划,由工作计划细化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设计出对应的管理表格,由管理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归纳出存在的问题,由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泥巴剧”、“田野式观班”就是她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想出来的很好的点子。她们只需要一个方向或者是一个要求就可以自主地开展工作,她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她们虽然很年轻但却并没有畏难情绪,她们是学校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也将是学校未来的管理者 。常规学校并不一定要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但一定要有稳定的常规。我们在日常工作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并不是特色工作的缺失,而是在常规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常规工作最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如果要将学校管理形象化,它就是一个圆,它的封闭程度就是你的管理水平,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后勤管理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就是这个圆出现了缺口,没能做到很好地衔接。伍家实小的常规管理并非十全十美,然而在我们看来已经足够丰满,细化程度让我们看到了她们思路的清晰和思维的缜密-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分工和职责内容,每个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有详尽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表,避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每周都有信息反馈和集中整改,反馈的对象到干部、班主任、老师,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行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及时地反馈与整改避免了问题的扩大化;每项活动的组织都会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制定计划-讨论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个人总结-集体总结-自我反思-形成结论,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扎实,不仅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特别注重从活动中提炼出结论甚至形成理论。特色常规工作特色化,特色工作常态化既可以提升学校品味,也可以促进学校有效发展,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足够的自信心。“家长开放月”活动在我们看来十分具有特色,而在伍家实小已经实施七年了,逐步形成了一种常态。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所有家长开放自己的管理,所有教师都必须将自己的课堂开放一天,活动结束后都必须进行自我反思。对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对学校来说,这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校本研修是这所学校的主要特色,也是她之所以被选为全省培训基地的主要原因。通过阅读他们的成果集听那花开才知道,以前伍家实小的老师也存在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职业倦怠,这种倦怠源于人固有的“惰性”和“习惯”,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无所事事”、“无从下手”。改变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构建学习型学校”就是胡校长破冰行动中的智慧利刃。通过让老师们读书,通过各种“不留情面”的比赛,通过无数次单独和集中的“布道”,终于将“我的愿景变成了我们的愿景”。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追求目标的改变,追求目标的改变带动了工作态度的改变,工作态度的改变带动了工作结果的改变,这一切改变的最终结果是引领了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转化成了学校精神。“人这一辈子过得挺快,总觉得我们应该留下点什么”这是一位普通老师的话,这才是“构建学习型学校”需要的结果,比获得三次湖北省学习型学校建设课题研究一等奖来得更实在。各种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各类奖项,各类奖项又促进了新课题的形成,这就是伍家实小课题研究的循环轨道。思考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哪?这几年,全省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工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迎接验收,“七室”建设、运动场的建设、档案资料的整理等等。难道教育的均衡就是“物”的平衡?目前来看,乡镇学校的硬件设施、办学规模、班额控制并不比城市学校差多少,而我们总是难以达到城市学校的管理高度,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哪?教育发展的主体在“人”,我们是什么样的教育者,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我们很容易在学校看到这样一种状况,校长有什么样的喜好,学校在这方面就会有所突破,有哪一类优秀的老师,学生在这方面就会有所成绩。师资队伍的差异可能是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的主要区别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越是乡镇学校越留不住优秀教师,越是教育落后地区越得不到优秀师资的补给,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输入“人”是一种方式,留住“人”也是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方式。“留住人才,或者输入人才”的确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存在“留不留得住,输不输的来”的现实困难,同时,“留住或输入的人才”必须建立在 “人才稳定不变”的假设上,但事实却是,唯有依托“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人才”方可保鲜。假如能输入,能留住,但是学校内部没有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做后续补给,“人才”也会涣散,“人才”也会“泯然”。因此,更深一层,从管理入手,从“教师专业成长”着眼,构建“校本研训”平台,关注学校内部的“血液制造”应该是“教育均衡”不容忽视的关键点。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感性理解”。你理解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结果就是什么。你理解成避难的港湾,你将培养出一群自私的于社会发展有碍的人,你理解成生存的需要,你将培养出一群没有活力没有创造性的人,你理解成委曲求全,你将会耽误一群孩子的大好青春,你理解成从爱的给予中收获快乐,你将培养出一群懂得感恩的人,你理解成自我精神的追求,你将培养出一群活力四射的人,你理解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你将培养出一群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教育需要“感性”,教育者更需要感性地思考,太多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