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中词法.报告.doc_第1页
汉语和英语中词法.报告.doc_第2页
汉语和英语中词法.报告.doc_第3页
汉语和英语中词法.报告.doc_第4页
汉语和英语中词法.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和英语中词法、句法的差别与联系的研究的报告 平昌县得胜中学 吕凤瑛 摘要: 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法、句法是学生学习这门语言时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他们更深入了解学习巩固新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环节,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当然,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对学生讲清楚这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到陌生,挫败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影响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弄清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法句法的差别与联系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获得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老师们的业务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英汉句中词法,句法,差异,联系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法句法的异同,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乃至英语文章,准确运用英语词法句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认知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掌握词法句法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通过把我们熟知的事物与新接触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掌握就快捷得多,避免母语负迁移。 一、 问题描述 我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一讲词法、句法学生就一头雾水。在我看来,英语中五大简单句除主系表结构在汉语中归为主谓句外,其余都相同。主谓宾补定状六种句子基本成分以及各种句子成分分别由哪类词构成,学生为什么感到陌生呢?还有英语中说到从句,我觉得很好理解,不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做了某个主句的某种成分就称之为什么从句吗?如一个句子做了某个句子的主语就称之为主语从句,以此类推。学生理解起来为什么那么难呢?还有就是学生在做英汉互译或写英语作文时,往往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汉式英语:“Good , good study ,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people hill ,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容易掌握英语中的词法、句法,我们就得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不再朦朦胧胧。这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2、 问题分析 英语和汉语既然都是语言学科,他们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词类都可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他们在句法结构方面也有许多相似点,因为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要源于古英语。他们又相互影响并促进其发展。其相似点同学们容易接受,我们应主要弄清楚这两种语言词法、句法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总结,我们可以使问题明朗化,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真正了解问题的实质,弄懂这两种语言词法、句法之间的差异所在,拿到打开这方面心结的金钥匙,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 犯下“Good , good study .”“Your home is where?” 或“-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 No,no,where,where.”等这样的错误。使他们对英语不再感到望而却步,而是充满激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课题研究现状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孤立的,也即是把词法和句法分开研究,主要是差异,联系很少。词法如何为句法服务,从句法又如何了解词法。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学生迷茫的也正是句中的词法,句法如何分辨。词法的范围很广,服务于句法的词法,范围就小多了,它可以小到哪类词做句子的哪个成分。如“Im alone”和“I live alone .”前一句中的“alone”是形容词作表语,后一句中的“alone”是副词作状语。怎么确定词性以及在句中作什么成分,就看它在句中的位置如何等等。而这种词法句法相互影响的具体实例讲解很少。学生掌握的都是些支离破碎的词法与句法,不能拿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利用。为此我们这里就主要研究一下建立在词法基础上的句法以及服务于句法的词法。 四、课题研究内容 1. 英汉两种语言句中词法的异同; 2. 英汉两种语言句中句法的差别与联系; 3.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方面的相互影响。 五、课题研究对象以中学语文、英语课本为基础,对其句中词法、句法进行对比研究。 六、基本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中提到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任务型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提倡学生参与、体验、感知、实践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认知理论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觉分析到较深、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就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在满足了前几个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也是毫无止境的。 七、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两种语言中词法句法的异同,便于学生更好更容易地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所谓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词语的构成法则,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包括词的构成、组合,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 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汇。所以词法句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八、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句中词法及句法的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让学生对这两种语言中词法、句法有个明确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句子、理解文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促使英语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语言语法知识点教学的有效途径。 九、课题研究方法及样本的选择 1. 比较分析法:运用于对两种语言词法、句法的对比分析。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语言间具有很大的对比性,是由于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形式具有普遍性;2. 文献法:搜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3. 问卷法: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心理反应;4.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堂练习的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再计划,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点;5. 案例研究法:选取课堂练习个案,在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6. 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在对英语句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怎样去理解其词法与句法。 样本:随机抽取得胜中学高一二班、五班为实验班。 十、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2012.04-2012.05)课题申报、收集有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加强理论学习,真正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同时明确研究对象,上网学习,搜集资料。 2实施阶段(2012.05-2012.07)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技巧,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寻求提高成效途径。3 总结阶段(2012.09)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11、 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案设计) (一)专业学习 1.新课程理念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师为导,以生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在一堂课上,老师不再做复制者、传播器,学生也不再是接受器,考试中的复印机。老师进行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于某个知识点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了解掌握最后能灵活运用。 2.专业知识学习 搜集有关英汉词法、句法方面的理论知识;上网查寻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知识的观点看法,为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做好理论准备。3.微型课题学习通过对“微型课题”的学习,我了解到“微型课题”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其研究,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不一定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认定。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它很容易被老师们所接受,真正走进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教师们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老师们自我展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很好的平台。(2) 具体操作(案例研究): 本着由感知到认知,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规律,我们先从词法入手到句法,再到词法与句法之间的相互作用,逐层剖析,让学生在脑海里逐渐形成清晰的印象,再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把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最后达到灵活运用。 1.感知,对比,分析,小结 (1) 在我随机抽取的实验五班,我拿出一张红太阳的卡片问:“这是什么?”“太阳”同学们齐声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太阳”。T:“那么英语该怎么说?” Ss:“sun”T:“OK”“它是什么颜色?” Ss:“红色”“red”我又在黑板上写下“红色”,然后让学生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表达。我把其结果写在黑板上: 太阳 是 红色的(形容词)。 The sun is red(形容词) .我引导学生分析;“太阳”“sun” 名词,在句中作主语;“是红色的”“is”在句中作谓语,“red”形容词在句中作表语(表语是放在联系动词之后表示主语的身份或特征的),这一点与汉语不一样。我又举了相关几个例子:The book(名词) is on the desk(介词短语). He(代词)is a student(名词短语). 书 (名词) 在桌子上 。 他(代词) 是 一个学生(名词短语)。 这三个例句在英语中都是主系表结构,而在汉语中归属主谓结构;从例句中,通过对比,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作主语的可以是名词或代词,这在两种语言中是一样的。而英语中的系表结构在汉语中属谓语部分。在英语的系表结构中,作表语的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然后叫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模仿,自己设计进行操练,以达到灵活运用。同学们热情高涨,效果很好。 (2) 在高一二班,我随意抽了两个同学,叫他们一个跳舞,一个唱歌;然后叫大家用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出来。我任意拿了两个同学所写的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a.他唱歌, 她跳舞。He sing ,she dance.b.李强在唱歌,王梅在跳舞。Li Qiang singing.Wang Mei dancing.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He),她(She),李强(Li Qiang) ,王梅(Wang Mei)”在句中作主语,“唱歌(sing),跳舞(dance)”作句子的谓语。这是两个明显的主谓句,汉语表达没错,英语表达都有误。这就是人称和数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英语中,人称和数的一致以及时态都体现在谓语动词上,而汉语则不。a同学用的是一般现在时态,因主语是单三式,其谓语动词就应遵循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规律:s;b同学用的是现在进行时,谓语动词也应遵循其规律“be+ ving”形式。之后,我让大家重写两个句子并抽其两组放到黑板上:(A) 他 唱歌,她 跳舞。 (B)李强 在唱歌, 王梅 在跳舞。 He sings , she dances. Li Qiang is singing , Wang Mei is dancing .(3) 我写了下面几组句子在黑板上: (A).He sings . (B) I study . (C) Tom is listening . He sings an English song . I study French . Tom is listening to me.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分析讨论,要求他们注意划横线的部分,并将其讨论结果梳理出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觉得上边一横排属主谓句,下边一排属主谓宾句,划横线的部分就是宾语啦。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名词,代词在句中既可作主语也可作宾语。这跟汉语是一样的。 (4)我准备了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单词或词组:The, sun, is ,red,on the paper , that ,this,a ,the teacher ,holds ;叫同学们把它们组成任意的句子,再任意叫四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他们组成的句子顺序贴在黑板上。出现了下面几个结果: A.The sun is red . 这轮太阳是红色的(语序一样,英语中形容词作表语) B.The sun on the paper is red . 这张纸上的这轮太阳是红色的。(语序发生了变化:汉语其修饰语在前,英语中其修饰语前后均可,但介词短语表修饰放在其后) C.The sun on the paper that the teacher holds is red . 老师拿着的这张纸上的这轮太阳是红色的。(这个句子的修饰语“on the paper”后跟了一个定语从句。英语中,从句表修饰放在其后) D.This is a red sun .这是一轮红色的太阳。(语序一样,形容词作定语) 我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几组相似的练习: the words , are ,is ,true ,he ,said ,that ,what; The words are true . The words that he said are true .(划线部分为定语从句) What he said is true .(划线部分为主语从句) the teacher,knows ,the reason, he , why, was, late.that ,is . The teacher knows the reason . The teacher knows 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划线部分为定语从句) The teacher knows why he was late .(划线部分为宾语从句) That is why he was late .(划线部分为表语从句) (5)我们再来看几组英汉对照的句子: 今天 | 星期二。(名词充当谓语) 这里气候 | 干燥。(形容词充当谓语) Today is Tuesday . (名词作表语) The climate here is dry .(形容词充当表语) 我们 | 走吧。(动词充当谓语) 这部电影 | 怎么样?(代词充当谓语) We go. (动词充当谓语) How is the movie?(句式发生了变化How是副词) 周总理 | 浙江人。(定中短语充当谓语) 教室里 | 太闷热了。(状中短语充当谓语) Premier Zhou is from Zhejiang .(系表结构) It is too hot in the classroom.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句式是非常灵活的,而英语句式得有一定的章法。它们之间有一些联系,但也有差别。汉语的谓语并没有被限制在动词性词语之内。在汉语中,不论是动词性词语,还是形容词性词语,甚至是名词性词语,其语义只要能够与主语贯通,就可以充当谓语。因此,呈现出汉语谓语构成的多样化。 老师把下面几组汉语句子显示在屏幕上,让同学们去仔细推敲。 歌声 | 阵阵。(量词充当谓语) 远处炮声 | 隆隆。(象声词充当谓语) 中国人 | 讲求信用。(动宾短语充当谓语) 这篇论文 | 写得很有心得。(中补短语充当谓语) 中国 | 人口众多。(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明天 | “十 一”国庆节。(同位短语充当谓语) 这本书 | 四十页。(量词短语充当谓语) 代表们 | 举手表决。(连谓短语充当谓语) 中文系 | 请来美学专家做报告。(兼语短语充当谓语) 这电视机 | 彩色的。(“的”字短语充当谓语) 他 | 落汤鸡似的。(比况短语充当谓语) 这位老师|一打铃就下课。(紧缩短语充当谓语) 经过一系列的个案分析,实例演练,同学们在对比分析中懂得了英语词法句法与汉语词法句法的相存关系与差别。2. 归纳,总结,认知 (1)个人归纳:让每一位同学根据前面的例子,一系列练习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2)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人发言,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观点逐一讨论最后综合提出小组意见。 (3)得出结论:全班再对各小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词法(Morphology)研究的对象是词汇,按其功能通常分为十大类。而根据其句法功能和形式特征,这十类词又可以分为实词(notional word)(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具有实际意义,可以在句子中独立担当成分的词)和虚词(form word)(冠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等没有具体意义,不能在句子中担当成分的词)。两种语言中的词类用法基本差不多,但也有不同。英语中的动词有丰富的形式变化 ,与主语的人称、 时态和语态相关;动词丰富的词形变化使英语的表达具备了自由而又相对严谨的特点。然而 ,在实际表达的时候 ,由于英语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人们往往倾向于多用名词 ,以追求更大的文字空间。因此 ,英语中有“名词优先于动词 ” 1 ( P139)的说法 ,或者说英语有“名词化 ” 的倾向:即用名词表达动词的概念 ,如用抽象名词表达动作、 变化、 状态、 品质、 感情等。当代英语语法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English)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 ,“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Nominalizati on ) ” 是英语的特点之一。与英语中的动词相比 ,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约束 ,使用方便 ,原形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 ,在句中多次连用、 甚至重复、 重叠。动词词组直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份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现象 ,汉语的句法也因而具有“动态倾向 ”( dynamic ) 4 (1040)。更重要的是 ,汉语的科技文体通过动词的频繁使用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避免读者产生枯燥之感 ,与科技英语中抽象名词所产生的客观理性的效果有所不同。 句法(Syntax)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所以语法中研究句子构成和句子种类的部分,都可简称为句法。 句子成分(members of the sentence)有七种:主语(subject句子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是一个句子的主体),谓语动词(predicate verb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表语(predicative放在联系动词之后表示主语的身份或特征的),宾语(object宾语是表示及物动词的动作对象的),定语(attribute限定或修饰名词或代词用的),状语(adverb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用的),宾语补足语(object complement放在宾语后面补充说明宾语的情况的。宾语与宾补在逻辑上存在着主谓关系)。 在句子里,一定的词类构成一定的句子成分。主语:名词、代词、数词或相当于名词的东西,如动词不定式、动名词,以及从句等。谓语:动词表语: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名词,以及从句等。宾语: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东西,(同主语)。定语: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名词,以及从句等。状语:副词,介词短语,从句等。宾补:形容词、分词、名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等。 英语句子按句子的结构可分为三类: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构成。 如:I go to school at seven every day. 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My classmates and I are all fond of sports. 并列主语 He put on his hat and went out in a hurry. 并列谓语 并列复合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依从的主谓结构。各个分句由并列连词(and, but, or, so, while 等)连接。 如:I like tea but I dont like strong tea. I like singing while he likes dancing. 主从复合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但其中一个或两个句子处于次要或从属地 位,并由连 词(when, before, after, until, as soon as, since, because, as, if, unless等)连接。 如:Ill go to see Mr. White as soon as I finish my work.When you operate the machin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carefully. 从纵多的例句中,不难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法句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少差别。,张今教授对语言的发生问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始动词假说,他说最早的原始语结可能是一样的,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语言,是由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结的分化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原始语结可以分化为动作、施动者、受动者。基于张今先生的语言生成观,英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三分,即SVO;且三分结构是语法的,注重形式的严谨性,即注重主谓一致关系,动宾的支配关系等。而汉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两分,即TC(话题和说明)。而且汉语句子的二分结构是语义的,其注重内容的意会性,就是句子的意思需要由意境去意会的,话题虽是主要的,但不一定是必有的,结构上可以省略。 3. 调查,分析,反思 (1)问卷调查:(见附件一 学生问卷调查) (2)反馈练习:要同学们观察下面句式 ,并注意英汉在词法句法方面的差别与联系 如: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 to China. which he made as a 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ills 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比尔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访问中国,好几次都赶上在北京过生日。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会后退。 By birth he was an Englishman; by profession, a sailor; by instinct and training, a rebel. 就出生来说,他是英国人;就职业来说,他是海员;就本性和教育来说,他是叛逆者。 They finished their farewells and retired to their rooms. Outside in the passageway, Dr.Corbels. Barman and a few others waited. In a few moments a revolver shot was heard. They waited for a second one. but there was only silence. 告别后,希特勒和新娘回到自己的房间,戈培尔博士,鲍曼和其他几个在外面过道中等候着,不一会儿工夫,听到一声左轮枪响。他们等待第二声枪响,但只有一片寂静。 One after another speaker called for the downfall of imperialism. abolition of exploitation on of man by man,liberation of the oppressed of the world. 发言人一个接一个表示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要解放世界上被压迫人民。 我去叫他们派一个会计到这儿来帮助你们算帐。(兼语式与连动式套叠) Let me go and ask them to send an accountant here to help you with your account. (3) 评析反思: 通过对英汉词法句法的对照分析,同学们已了解了两者间的差别与依存关系。如:中的人称代词“he”及其所有格形式“his”在译文中都被省略掉了。若将这些代词译出,会造成汉语语言的累赘拗口,不符合汉语的意合特点。 中,have和will的保留清楚地表明它们后面分别省略了retreated和reheat。 中的“he was”在后两句平行结构中都去掉了,而不同的内容成分得以留存,这样既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合乎突出新信息的对比要求。但是汉语中没有相应的结构形态的辅助形式,一旦实意词被省略,去掉的信息没有结构的辅助,无法从上下文中补足,因而会造成结构意义表达不完整,甚至是理解困难。汉语采用的是词汇复现的衔接方式来行使同样的功能,保持意义的完整性。 英语中的替代形式也比汉语的清晰分明,常用one(s)/those来替代名词,用do来代替动词。而汉语中缺乏这样的功能性替代词,采取的办法往往还是借助于词汇复现来完成相应的衔接功能,如和中分别用“枪响”和“说清”来重复意义表达。 通过同学们的反馈练习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理论用于实践中,在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认知并能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老师也轻轻松松达到了教学目的。12 研究成效: (一)学生对英汉词法句法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他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英汉词法差异与联系: 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例如:What happened to you? 你怎么了? 英语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来表达,而汉语是“什么人怎么了”。 英语以抽象名词和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却用人的行为做谓语,带有一些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色彩,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幽默感。而汉语往往用人和比较确定的事物做主语。 例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综合和分析(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别的,比如说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如构词形态,英语词汇有大量的前缀和后缀,比如说human这个单词,就有数种词缀,包括inhuman, humanism, humanity, humanly, humanitarian等。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远不及英语。 汉语的代词没有形态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同一个名词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同一个动词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以“给”为例,英语对应的词有gives, gave, be giving, will give。而汉语没有这类变化,一般通过借助词语,安排词序,隐含意义从整体来把握。 因此,英汉在构词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是具有形态变化的半屈折词,具有典型的综合语特征(也有分析语的特征);汉语是缺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是分析语的代表。 抽象和具体(abstract.vs.concrete)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大大地增加了抽象名词的数量。这些手段主要是用虚化词缀构词。前缀和后缀都可以使词义虚化,其中后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比如,前缀:inter-互相:interplay,micro-微microcosm,trans-跨过transport,等等。后缀有表示状态、性质的-ness,-ity等,表示主义、特征的-ism等,表示身份、状态的-hood,-ship等。 而汉语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重直接描述和具体描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也没有词缀这样的虚化手段。但是汉语中有丰富的形象词汇(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汉语常常借助这类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意思。如: lack of perseverance三天晒鱼,两天晒网 同时,它们之间也有联系: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性及其功能相同,如名词,代词,数词等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同位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作状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其句法差异: 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英语句子主谓结构(通常由名词性和动词性短语组成)很严格,不能省略。主谓语保持一致,二者形成句子核心。句子中心是谓语动词,句子主要成分格局由谓语动词控制。根据谓语动词类别和特征可将英语主谓结构归为五种基本句型:主谓,主谓表,主谓宾,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补。英语句子一般都可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汉语句子呈“流散型”汉语主谓结构复杂。主谓语形式多样,句子结构在多数情况下以主谓(宾)顺序排列,但并不像英语那样以谓语为中心,主语可省略,以词序或语义为中心。郭绍虞先生曾说过汉语以名词为中心,主语经常不与动词发生关系,汉语不受形态限制,只要表意即可。汉语句型大体分九类:话题句,施事句,关系句,祈使句,呼叹句,有无句,存现句,描写句,说明句。 英汉句式转换时,其差别与联系 英语句式转换成汉语句式常要先分析句子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功能,意义;反之,要先分析句子功能,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A. 适当增删或改变关系词和连接词 英译汉时,有时不需要转换,但有时需转化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a. 英语主从复合句结构转化成汉语简单句结构 He doesnt know what he should do . 他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b. 英语并列句结构转化成汉语简单句结构 It was well past midnight , and twenty-four U.S planes flow high over the horizon . 已过半夜的时候,二十四架美国飞机高飞在天际。c. 英语主从复合结构转化成汉语联合复合结构 Hardly had I got aboard when the train started . 我刚上车,车就开了。d. 英语并列复合句结构转化成汉语偏正复合结构 It was a difficult task , but we accomplished it . 虽然任务艰巨,可我们完成了。 B. 适当调节语序 语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分句的顺序。对比英汉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 a. 时间顺序 英语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前也可在其后;汉语则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事件。 如: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 / 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b. 逻辑顺序 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原因的从句可在主句前也可在其后;汉语中多数情况是“因”在前,“果”在后。 He had to stay at hom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 . / Because he was ill,he had 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