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次串讲的内容有:1、介绍新版大学语文;2、介绍考试题型;3、介绍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4、进行整门课程的总复习;5、介绍大学语文的作文。一、新版大学语文的特点大学语文是考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属于公共课。其中注意的方面是:在这本教材中,70%的文章可能在高中时都已经学过,但是在大学还得再学习一遍,因为在大学学习有大学的难点、尺度。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我们小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可是在大学中还得再学习一遍。在小学学习时,是学习它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的,而在大学学习时它是一首送别诗。新版大学语文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议论文、记叙文、诗词和小说部分,这四大部分从整个教材的比例看记叙文和诗歌部分的比例是比较重的。二、考试题型考试题型一般分为单选题、多选题、词语解释、简答题、分析题和作文。其中单选题在考试中一般占20分。多选题的选项一般是五个,其中有两个到五个是正确答案,在考试中一般占10分。词语翻译中一般有两种课文需要翻译,一类是古文,一类是现代文中一些词句。古文的翻译要注意三部曲,第一部曲要把古文所有的内容都要八九不离十的读懂,第二部曲是重点的字词,要注意课文后面的注释的一些重点字词,同学们要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尤其是一些使动用法、被动用法,这些用法更是同学们重中之重需要掌握的。词语翻译一般占到10到20分。分析题中有一道题是从课外找来的,大部分分析题都是课文中的内容。教材外面找的这一道题,同学们就要用我们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分析。作文题一般是30分,一般要拿到20分。三、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学习大学语文,归纳成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要认真研读课文,把教材中52篇课文非常熟练的研读,研读是一边钻研一边读,要把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第二部曲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要吃透、吃深、吃准;第三部曲是在前两部曲的基础上要适当练习,在理解课文,而且把考试大纲中规定掌握的知识点都一一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再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四、复习每篇课文(重点)第一部分 议论文部分本部分共10篇文章,其中文言文4篇,白话文6篇。(0:120:16口误 “其中文言文5篇,白话文5篇” 改为 “其中文言文4篇,白话文6篇”)一、论点中心论点是统领文章内容的总论点,须用简明而准确的语言予以概括把握。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已在行文中点明,如五代史伶官传序、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但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点明,须由读者在综合分析后概括出来,如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等。在一篇议论文中,作者往往分几个层次、从几个方面来论说中心论点,从而形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是中心论点的重要内涵,有深化中心论点的作用。如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但是它又有三个分论点:第一个是“年纪愈大,愈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第二个是“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第三个是我们应当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二、论据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学生一看到“该文的论据是什么?”的问题时,脑子里就要闪现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样两种情况,然后“两选一”,再来判断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理论论据在我们这本教材中都是名人名言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就比较多了,有具体事实、概括事实、历史事实、现实事实、数字等。三、论证论证的方法有:(重点,难点)1.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是通过列举和分析若干“个别”,归纳它们所共有的质性,从而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通过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多属于初步归纳,一般被称为例证法;将若干分论点综合为一个总论点,则是在初步归纳基础上的再归纳,一般称之为概括法。如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2.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一般来说,在议论文中,凡引进普遍性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都是运用演绎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如咬文嚼字中,引进“套板反应”的普遍原理;在容忍与自由中,提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普遍原理,等等。3.比较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一般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两类。对比法是将同一类别中具有不同乃至相反性质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彰显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通过相似性连类来认识事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四、修辞手法本教材中需要同学们掌握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借代、层递。把答案说出来的是反问句,没有说出答案的叫做反诘句,本教材种不考反问句;两句连排的句子为对偶,三句或三句以上连排的为排比句。比喻一般地来说都会有一个标致性的词,如“像、如”;本教材中的比拟都是拟人,即把物当作人来写。第二单元 记叙文部分本部分共17篇文章,其中文言文9篇,白话文8篇。一、叙述叙述的主要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与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如垓下之围。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如马伶传。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如爱尔克的灯光。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情。如张中丞传后序。二、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风光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如都江堰前赤壁赋等等。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如香市。三、抒情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开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多见。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秋夜;借事抒情:如爱尔克的灯光;借理抒情:如张中丞传后序。四、议论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论):纪念傅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年“大学语文”考试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此题已考试过的范围: 赵威后问齐使2次;答李羽书3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次;选择与安排5次;郑伯克段于鄢6次;始得西山宴游记4次;香市4次;背影4次;报刘一丈书4次;饮酒3次;白雪歌送武判官4次;八声甘州1次;前赤壁赋1次;门槛3次;麦琪的礼物4次;寡人之于国也3次;五代史伶官传序3次;论毅力3次;灯下漫笔3次;马邻传3次;往事4次;氓2次;行路难4次;声声慢3次;风波2次;米龙老爹1次;断魂枪2次;答司马柬议书4次;论学问2次;张中丞传后叙3次;无题1次;鹰之哥2次;秋水6次;今1次;李将军列传3次;爱尔克的灯光4次;兵车行1次;杜陵叟1次;炉中煤4次;天净沙1次;西厢记长亭送别2次;嘱咐2次;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1次 一句话3次;短歌行3次;谏逐客书1次;故都的秋2次;宝玉挨打1次 从军行1次 江城子1次;国殇1次;苦恼1次;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 此题主要考过: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同一类体裁、同一时代作品、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现属例证法的、同属像征手法的、同属抒发情感的、由课文中得出的某某观点的、从课文中得出某某成语的、突出文章主旨的、同属反诘句的、同属近体诗的、属于典故的、同属于寓言性质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有何暗示意义的等等。 三、词语解释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此题已考试过的范围: 2003 年 10 月以前,主要考一个字或两个字词的解释;2003 年以后,最多的考过五个字;但大多数是一个到三个字的。其最主要的内容均在课后的注释中。 四、简析题:共5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此题前3道为课本中的题,后两道为课本外的题。其已考过教材中的题目如下: 秋水1次, 宝玉挨打3次 门槛1次;答李羽书1次;我用残损的手掌2次;江城子1次;选择与安排2次;白雪歌送五判官归京1次;苦恼1次;季氏将伐砖与1次;今1次;画云当偃竹记1次;风波1次;行路难1次 麦琪的礼物1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次;氓1次;米龙老爹1次;张中丞传后叙1次;灯下漫笔1次;短歌行1次;赵威后问齐使1次;爱乐克的灯光1次;课外的题都不是很难,答题的时候如果不会答不要空着,就根据大语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慢慢分析,慢慢答,无非就是:思想感情?抒情方法?寓意?修辞方法?论证方法?有何景像?语言特点?主旨?有何成语?有何像征意义?有何启示?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性格特点?都有哪些表现手法?有何情调等等。 五、 作文:本题就1道,计30分。 此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已考过的作文题目有:感动真诚我与书期盼难忘的印象心灵关爱桥尊重思念。 注意:作文就是你不会写,也得瞎侃到 700 字。尽管要求是 600 字,但最好写到 800 字,因为作为大学学生来说,好呆写点东西就 1000 字左右,所以 600 字是对高中同学要求的,阅卷老师一般情况下先看写没写题目,再看有没有段落,再看字数是否超过 600 字的标记线,再看整齐与否,然后才看文章内容。 下面我就今年的课文简析题分析预测如下: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进,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回答: A、从这段话看出孟子实行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以民为本,保民为王。 B、写出孟子实行王道的主要措施。答:一划分宅基;二发展家畜;三重视家耕;四加强教育。 C、本段论述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排比。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背鸟空之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锑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休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请回答: A、从哲学的思想上看,这段文学的旨意是什么?答:宇宙是广阔无限的,而个人的认识则是十分有限的。 B、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答:排比,比喻。 C、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对比论证法。 B、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答:进一步点明了驱逐客卿的要害,也点中了帮秦王的要害。 C、从这里看可以体会出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是什么?答:是秦王想急于统一天下的最大心理欲望。 4、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都皆宜。 请回答: A、这里的”气”与”言”指得是什么?答:气指思想道德修养;言指为文立言。 B、作者认为”气”与”言”的关系是什么?答: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 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最能体现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据?答:理论论据和历史事实。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对比。 6、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燃柬,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答: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种种指责。 B、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立论原则是什么?答:名实相符。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驳斥论点的方法。 7、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请回答: A、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答:只有具备坚韧不拨的毅力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B、整体来说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 C、写出这里所包孕的成语。答:功亏一篑。 8、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绶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 请回答: A、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由学问来补救。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和例证。 C、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答:比喻和排比。 9、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请回答: A、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答: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知的起因。 B、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姜氏有何性格特征?答:乖戾、错愦,以私情干政。 C、这段文字预示着全文述叙的中心线索是什么?是以庄公母子、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解决为中心线索的。 10、广家世世受射。 - 用善骑射杀首虍多,为汉中郎。 -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请回答: A、从这里可以看李广有何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答:有善骑射的特点,有骁勇善战的特征。 B、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一生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骁勇善战的一生和遭遇不幸的一生。 C、有文帝的话来刻画李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描写。 1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计谕大也。 请回答: A、”其身正”四句话的出处是什么?答:论语。 B、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描写。 D、写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答:字面意义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由于它们花艳果美,能够吸引人们蜂拥而至,以至在树下自然地踏出一条条不路。比喻意义是:李广虽然不善辞令,但品性高尚、功勋卓著,所以就自然地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普遍比喻意义:凡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高尚品性的人,都自然会得到人们的拥戴得敬仰。 1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请回答: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郭橐种树技艺高超。 B、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正面描述、侧面烘托、对比反衬。 C、作者为什么要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答:是为了后文借种树之道来类比治国之理,阐发文章主旨。 13、攀援而登,箕踞而傲,则凡数州土壤,皆在祚席之下。其高下之势,邪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撩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答:西山的高大特立。 B、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烘托。 C、这段描写中融进了作者怎样的人格之美 ? 答:融进了作者在补贬永州后仍坚持独立自重、傲然不阿的人格自许和自美。 14、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请回答: A 这里刻画了权贵者、干谒者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权贵者贪婪、虚伪。干谒者奴颜婢膝。 B、将”故”与”固”二字反复连用有什么作用?答:鲜明有力地揭露出他们极端贪婪而又极端虚伪的丑恶心里。 C、这里运用了什么方面来暴露官场的黑暗?答:运用类型化形象勾画人物丑态的方式。 15、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请回答: A、根据这段文字,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写南国之秋的目的是什么?答:衬托北国秋色彩浓,回味永的宗旨。 B、从这里可以看出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答:色彩浓、回味永。 C、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比喻、排比。 16、”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西洋镜, - 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烂如繁星的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林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请回答: A、这段描写属于什么描写?答:场面描写。 B、统领全段描写内容的是哪一句?答:”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C、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描写有何作用?答:与后文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构成鲜明对比,从而昭示和突现主题思想。 17、我们说着海嘲,海风、海舟 - 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是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 -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 -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赕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 -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中涵和杰所描写的大海的性格有何不同?答:涵所描写的是温柔而沉静;杰所描写的大海是超绝革命家威严。 B、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示大海的形象?答:用拟人的手法。 C、作者用什么手法用大海的性格象征海化青年的美德?答:托物言志。 18、我看那边的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 这时我看见李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下次了。 -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请回答: A、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答:以外显内的白描手法。 B、作者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独特视角?答:儿子眼中的父亲背影。 C、这里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答:肖像、行为 1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俗辩已忘言。 请回答: A、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表现诗人弃官归隐后超然世俗、陶醉自然、悠悠自得的心态。 B、全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人生哲学?答:鄙弃功名、随顺自然。 C、末尾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态?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直觉感悟心态。 20、青海长去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跛楼兰终不还。 请回答: A、最能体现主旨的是哪一句?答:不跛楼兰终不还。 B、本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答:借景、借事、借行为和直抒胸臆。 C、本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将士征战茺漠孤城,生活艰苦,满怀报国抗敌的壮志。 2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回答: A、诗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答:借景和直抒胸臆。 B、诗中最能体现以动衬静手法的是哪两句?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写出诗中的对偶句。答:三四两句,五六两句。 2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请回答: A、本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答:借事、借景。 B、本诗的主旨是什么?答:抒写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C、本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交抒情蕴含在叙事与写景中,委婉含蓄。 23、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请回答: A、写出”年青的女郎”的喻义。答:五四后青春焕发的祖国。 B、写出”你的殷勤”、”我的思量”的寓意。答:前者为焕发青春祖国对爱国志士的殷切召唤和期望。后者:爱国志士对青春祖国的思念和期望。 D、写出”燃”字的象征内涵。答:无私奉献精神。 24、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跛, 你猜得逶火山的沉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摩,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请回答: A、这里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答:反映出当时在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B、“咱们的中国”指的是什么样的中国?答:人民大众自己当家做主的中国。 C、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对黑暗中国的憎恶,对民众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中国的渴望,洋溢着热烈而浓厚的爱国主义激情。 25、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 - 我懂得什么幸福! - 我英勇战斗过了! - “那有什么了不起, - 天吗 - 空空洞洞的 - 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回答,它听了那鸟这些胡言乱语,心里暗自好笑。 请回答: A、概括”膺”的幸福观。答:以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英勇战斗及牺牲为幸福。 B、这里的”天”有何象征意义?答:宏伟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C、这里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答:托物言志、象征、拟人化和对比。 26、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林。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请回答: A、这里写的是什么景?答;深秋景像。 B、这里融得是什么情?答:事业无成,羁旅思乡之情。 C、“红衰翠减”用得是什么修辞手法?答:借代。 2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 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A、词所描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抛光线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型铁合金用封接玻璃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SIC涂层石英玻璃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广西桂林十八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民用高端线缆合作协议书
- 家庭保洁考试流程及答案
- 2025年江苏医疗考试题型及答案
- 慢阻肺的护理
- 交通安全防御性驾驶
- 16949标准培训课件
- 护理情景模拟演练脚本
- T-CMES 04001-2020 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评价规范
- 征信异议申诉合同(2篇)
- 施工现场安排及人材机计划
- 教师督导问责办法培训
-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品篆刻之美》课件
- 户外演出舞台方案
- 带押过户合同模板
- 2024届高考英语1000核心词考前背熟事半功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