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奎读书要有重点.doc_第1页
李吉奎读书要有重点.doc_第2页
李吉奎读书要有重点.doc_第3页
李吉奎读书要有重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吉奎:读书要有重点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6-26 来源: 信息时报 主人档案李吉奎1937年生,中山大学教授。曾参与编辑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6卷)、编纂孙中山年谱长编(任第l卷18661911年主编)。出版有孙中山与日本、梁士诒、孙中山的生平及其事业、孙中山、晚清重臣张荫桓、龙田学思琐言孙中山研究丛稿新编。合著:沙俄与东北、义和团运动史、辛亥革命运动史与宋美龄传。另刊晚清民国历史论文数十篇,整理出版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与林百举林一厂日记,参与整理、编辑广东文史资料。任孙中山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顾问。李吉奎教授的部分著作。书房有不少线装书。李吉奎教授是研究孙中山的学者,他参加编撰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三卷本)是1990年出版的。这部书是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全世界研究孙中山编得最好的一部资料书。李教授说:“这是一套融合集体力量智慧的结晶,有总主编,有分卷主编,我任第一卷主编,内容从1866年-1911年即孙中山出生写到他任职临时大总统前的45年时间。”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小册子孙中山,从2004出版到2010年,已经是第四次印刷了,印了近3万册。“这是我研究孙中山印刷数量最多的一本书。主要是没有什么偏颇的内容,观点比较实在。比方说,书中采纳联俄容共政策的说词,也不分新旧三民主义,因为孙中山认为,政纲是可以修改的,但主义不能变的,只是根据时代发展有不同内容。”说起自己与孙中山研究的结缘,李教授说,1962年大学毕业时,当时东北局要办一个文史研究所,在北方招了一批古文基础好的大学毕业生到文史研究所读四书五经,这是中国最后一批系统读四书五经的学生。他很幸运也成为其中的一名。但遗憾的是,学了三年,就停止了。后来他到了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参与撰写沙俄与东北、义和团运动史两书。1979年中山大学成立孙中山研究所,他调到了广州。陈锡祺先生叫他参加编一本辛亥革命论文集,后又参与编辑孙中山全集中的第五、六卷,以及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于是孙中山就成了他研究的主要方向了。当然,其他领域他也涉及,比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等大事件,为研究戊戌变法,写了晚清重臣张荫桓;为研究交通系,写了梁士诒;为研究民国史,与朋友合写了宋美龄传,销路不错。李教授认为,读书要有重点,要有自己的基本研究的领域,但不能仅仅在一个研究圈子里,脚还要迈出这个圈子,研究孙中山、辛亥革命,对这之前之后的历史也要有所了解,才能全局把握。所以,他不仅研究孙中山,也研究晚清民国。另外,他觉得作为一个研究史学的人,要常常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查勘,去分析,这样才能对历史资料做完整的解释,使世人知道其准确性。用牛皮纸包装的书香书海李吉奎教授的书房,很让人惊讶:桌上堆满书,地上堆满书,墙上书架堆满书,一直堆到天花板上。而进门的右手旁安放着双层铁架床,铁架床的下铺放着简单的枕头被单用品,上铺也整整齐齐地堆着一叠叠的书。好一个书山书海的世界!书房里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地方很多书竟然都是用牛皮纸包装得整整齐齐的。李教授说,那是因为他的手常出汗,担心拿书时会把书弄脏了,所以,就包裹起来了。呵呵,真是个细心的爱书之人呀。书房的书那么多,要用的牛皮纸数量肯定不少,而这些包书的牛皮纸又到底是从哪弄来的?面对我的疑问,李教授解释说,大都是从自己工作的孙中山研究所拿来的,“研究所经常要买书,书运来时大都是用大张的牛皮纸包装着的,于是我和资料员打好招呼,牛皮纸不要扔掉,留给我用来包书好了。我把牛皮纸拿回家后,按照书的尺寸大小,把裁剪牛皮纸好来包书。另外,还有一些信件来往用的是牛皮纸大信封,我也嘱咐研究所里的资料员,给我留着,这些信封裁剪后也能用来包书呢。”书房里还堆有两大架子的线装书。书有些已经很残旧,感觉就像从哪个久远年代的故纸堆里掏出来似的。李教授说,这些线装书,有十三经、史记至隋书十五史、汉魏丛书、资治通鉴等,这些书大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买的。“当时,我在吉林长春工作,每月工资56元,但也咬紧牙关买书。为了买到好书,我甚至还在北京隆福寺街古籍书店开有一个存折账户,我定期把钱存到这个账户上。我想要什么书,便写信给这家古籍书店,古籍书店就会回信给我,把这些书的品相和规格一一说清楚,比如说,书籍有没虫蛀,有没磨损,字体是大字还是小字等等。我收到书店的信后,如果觉得合适,就告知书店买下该书。然后书店就马上寄书给我,同时也会从我存在他们古籍书店的存折账户里扣除书款。”纸质书,是融合情感记忆的载体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人认为买书是多余的,阅读纸质书是累赘。但李教授说,他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是长久的,因为网上查资料网上读书,和纸质书根本不是一回事,纸质书往往还带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感情怀旧在里面。李教授说,他手头有一部两巨册的吴相湘编撰的孙逸仙先生传,该书是在台湾出版的,“1982年,我有一个亲戚去香港办事,他问我要买什么?我说,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石景宜先生,石问你要什么书,你就说能否找一部孙逸仙先生传?后来亲戚果真见到了石景宜先生,石很爽快,叫伙计从他的书店找找看还有没这部书,结果没找到。后来石先生就把自己珍藏在家中的那部孙逸仙先生传给了我的亲戚,我的亲戚又转送给我。”想不到的是,1996年孙逸仙先生传的著者吴相湘老先生竟然到中山大学来开会,当时在会场上吴先生问道:“我那部孙逸仙先生传,不知道你们中间谁有这书?”我说:“我有。”吴先生很高兴,叫我取来。我和吴先生讲起了得到此书的经过,吴先生很开心,我问他能否签名留念,他很爽快地在我存留的孙逸仙先生传上册的扉页上题词:“1996年11月1日,特自美国回国,专程转中山大学,与李吉奎教授会晤。他于十四年前托香港友人购得此书,索我签名留念。特书此。吴相湘”网上购书,应该很难发生如此让人难忘的书香记忆吧。李教授感叹说:“我觉得纸质书,它不仅只是一本书,而很多时候,还是融合了很多的情感记忆的载体。有情感,便会有生命。所以,我相信,不管网络如何发达,也会有纸质书不可替代的价值。”阅读私生活信息时报:最近在看什么书?李吉奎:今年忙于对付“辛亥革命”,但相当部分时间是在看有关梁鼎芬的资料。这个人物非常值得研究,外国人说张之洞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而湖广练新军、办学堂、派留学生等这些工作都是梁鼎芬帮张之洞干的。我觉得给这位广东学界前辈画个相,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岭南文库约我写一本有关梁鼎芬的著作,我现在正准备,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这本书写出来。信息时报:你一般是在书房里读书吗?李吉奎:我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与读书是同一件事。需要正襟危坐读的书,我是在书房里读。不过,我也经常到书店去,中大西门的学而优书店、文津阁旧书店我都经常去。因为书店经常有新书,有些书也许关系不太密切,但是也需要知道。信息时报:你的藏书主要是什么类型和范围的书?李吉奎:范围和类型都不设限,古今中外,有用则收。十三经、正史、稗官野史、笔记小说、文史哲经等都有。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1.人物传记系列。2.近代史专史系列。3.近代史专题系列,包括近代史各种专题,有政治、经济、中外关系、教育、文化、方志、近代史科学等专题。4.晚清民国的名人日记、年谱、书信、文集等。5.中国历史学年鉴、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史资料、各种丛刊系列、全国文史资料等都收集,有的较为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