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词义的系统性.doc_第1页
谈谈词义的系统性.doc_第2页
谈谈词义的系统性.doc_第3页
谈谈词义的系统性.doc_第4页
谈谈词义的系统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词义的系统性汉学院舒前林摘 要:词义系统指在某种语言中,根据多义词内部各义项之间和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建立起的各种词义联系和系统。在词义系统中,各词的分布方式各异,有的是以类相聚,有的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有的则根据某种关系存在等等。词义的系统性指在某个词义系统内,作为系统成员的各词语的意义具有分布互补性、意义制约性等特点。本文打算从词义系统性产生的原因、词义系统性的表现、词义系统性的应用三个方面谈谈词义系统性。重点谈论词义系统性的表现。Abstract:The system of words meanings refers to that systems or connections among the meanings of word ar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relations within a word or among words in a certain language. In the system, the ways of distribution for words diversify,for example ,others are gathered by categories, others are ranged in some orders, while the others are disposed of certain relationships,and so o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ds mennings refers to properties, such as cocomplymentarily-distributed and meaningfully-restricted that members of the system should have, lie in a certain system of words meanings. In this paper,I intend to represent three aspects:1,the occurrence reasons for the system of words meanings;2,the revelations to the system of words meaning;3, the applications to the system of words meanings.And I will emphasize on the second viewpoint.关键词:词义的系统性、原因、表现、应用Key words:the system of words meanings,reason,revelation,application.一、 词义具有系统性的原因词义系统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1、客观事物、现象、过程存在的普遍联系性和统一性。这是词义具有系统性的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人类大脑通过反映客观世界在头脑中建构了一个观念世界。在这个观念世界中,凡是客观世界中我们能感知到的,包括事物、现象、过程等,无不在人类的观念世界中以一种接近于其在客观世界中的联系和状态(如时空)再现。而词义正是对客观世界的概念(或观念)反映,如下所述: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过程存在普遍的联系和一定的系统性,而各类实词的语义和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又存在一种“对应符号指称”关系(即名实关系),如名词对应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动词对应客观世界的各种动态过程和人的言行心理,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对应相对静止状态下各种事物的性质、状态、类别和动态过程的发生时空和条件,数量词用于对应客观事物和动态的数目、次序、单位,代词可用于指称(可以说是指称的指称)以上各类实词,象声词和叹词则直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的呼唤、应答、感叹。词义作为语义的最基本单位,既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反映,必然同时也将客观世界的各种联系和系统性反映到意识之中,因而使得词义具有系统性。如日月星辰对应天文,山川河流对应地理,春夏秋冬对应季节,日时分秒对应时间,花草树木对应植物,鸟兽虫鱼对应动物等,它们都只是整个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具有联系,形成一个系统。花草树木代表的植物与鸟兽虫鱼代表的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生物系统,而生物系统又存在于天文、地理的空间和季节的时间中。客观世界存在于一定的时空条件联系中,故而我们头脑中的观念也存在于一定的意识时空及情景联系之中。2、人类思维的概括性和整合性。这是词义具有系统性的主观原因。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它现象区别开来。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个别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名称相同,彼此的差别就被略去,整类事物的共性以及和他类事物的区别就突出出来。所以有了名称,现实现象中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就被当做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来处理。经过人类思维的这一番概括和整理,原本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反映到人类头脑里就成为相对简明、系统、有条理的观念世界,而词义系统正是这个观念世界的很大的一部分。在上古汉语中, 人们对某些现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如表示“行走”的意义,只要走的场合和方式稍有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在室中慢步走叫“跱”,在堂上小步走叫“行”,在堂下举足徐行叫“步”,在门外快走叫“趋”,在中庭快走叫“走”,在大路上疾行叫“奔”,在草丛、山林中走叫“跋”,在水中走叫“涉”,等等。而到了现代汉语中,这种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都消失了,只要是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就用同一个词语去表达。在各种场合或用各种方式走都是“走”。如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由此例可以想到,尽管上古汉语中对“走”有各种详细区别的命名,但肯定不能穷尽现实中的各种相关现象。相反,汉代汉语对古代汉语中各种“走”的称说进行了思维的整合和概括,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不仅减少了记忆的负担,而且从语言交际来看,也更经济、简易,方便。3、人类语言表达的线条性和条理性。前两个方面是词义具有系统性的潜在内外原因,这个方面则是词义具有系统性的直接现实原因。人类语言表达的线条性和条理性既是词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外在体现,又是对词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内在要求,是词义系统性产生的一个原因。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人们说话时要求呈现出线条性和具有条理性,这就要求内在的思维和语义(包括词义)必须首先具有系统性与条理性。所以,如果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系统、很明晰,而我们头脑中的相关语义概念又是系统的和条理的,那说出来的话应该就很清晰明了了。但有时候我们的话说得含混、不清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头脑中的语义概念模糊、不系统、无条理。二、 词义系统性的诸多表现本部分拟从词义的聚合和组合这两个大方面来进行说明。其中下面14项大致是关于词义聚合的,56项大致是关于词义组合的。1、词义的类别性词的意义分类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语法功能。尽管意义(词义)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但它仍然具有较大的作用。比如一个词如果表示事物的名称,一般断定为名词;名词大类下面又根据其意义划分为表人、事、物的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等。根据词义对词语进行分类,体现了人类认知是“以类取物,连类成体”。2、词义的层次性语义场语义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类别性上,也体现在层次性上。这一点往往是放在语义场中进行讨论的。语义场是指具有共同义素的一组词形成的语义聚合。其中,义素是词义的构成要素,是词义分析的最小单位,也是词义的区别性特征。简言之,义素是对词义所概括的事物根本特征的分项表达。如:高+距离+离地远;低+距离+离地近。语义场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结构层次。在一个比较大的语义场里,往往可以分出若干个更小的子场,整个语义场形成一个有层次的聚合。例如下表中的“生物”语义场列出了四个结构层次。 第一层次生 物 第二层次动 物 微生物植 物第三层次鱼虫鸟兽草本木 本第四层次家畜野兽乔木灌木在语义场的不同层次中,上一层次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共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的区别义素。如上表中,+有生命的物体【说明:这里仅用“有生命的物体”对“生物”概念进行了简单称说,“生物”的概念指“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是“生物”语义场中所有成员的共同义素,而+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有生命的物体则是第二层次中动物类的共同义素。很明显,动物类作为生物类的一个子类,具有其上位词“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的这一义素,但是又具有自己的区别性义素,以区别于其他非动物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语义场中上位层次的词称为上位词,下位层次的词称为下位词。上下位词的关系是种属关系。上下位词的上下是相对的。如上表中“动物”相对于“生物”是下位词,而相对于“兽”则是上位词。“动物”是“生物”大类下的一个子类,而“兽”又是“动物”大类下的一个子类。“生物动物兽”彼此之间依次是直接种属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同属一个大类的词义之间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3、词义的关联性多义词一个多义词的词义往往概括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其词义派生有现实的基础,即派生义与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多义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关联性也是词义系统性的一 种表现。例如 “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武器”;战士打仗必须使用兵器,因此“兵”衍生出“拿兵器的人”,即“士兵”之义;“兵器”和“拿兵器的人”是用于战争的,于是“兵”又引申出“战争”“军事”的意义等。归纳如下:兵器、武器 士兵战争、军事。这正体现了人类思维的特点之一由此及彼。4、词义的对立统一性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是相同的。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例如“长”和“短”同属于“度量范围”这个意义领域。另一方面,同义词中往往也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例如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采取”的对象多属概括的、抽象的措施,“采用”的则多是具体的办法。词的意义上的这些细微差别,实际上都是反义因素的具体体现。至于附带色彩上的爱与憎、褒与贬、庄严与诙谐等,也都是同义中包含的反义的因素。同义和反义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仔细考究起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对立的统一。词义的对立统一性体现了同义词和反义词词义的关系与特点,是词义系统性的一个表现,为我们把握词义系统性提供了一个视角。5、词义搭配的制约性和替补性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是一方面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假定有甲、乙、丙三个成员处于同一个语义系列,则甲意义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决定于它同与乙、丙的关系,受乙与丙的制约。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一个成员乙,那么甲与丙意义的搭配范围也就会有相应的改变。例如北京话和上海话都有“吃”这个词,北京话中“吃”的对象只限于固体食物,只能和表示固体食物的词语搭配;而上海话中“吃”的对象除了固体食物以外,还包括流体食物、液体饮料(如“吃粥”“吃水”“吃酒”等),甚至还有气体(如“吃烟”等)。为什么北京话和上海话在词语搭配关系方面有这种不同?因为北京话在“吃”的系列中还有“喝”、“吸”,三者各有分工,但它们的搭配关系在上海话中由“吃”一个词来承担,故上海话在语义系列中所占的位置宽于北京话的“吃”。可见,处于同一语义系列中的成员,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反映现实现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大致范围,如果词汇中增加了表示同一范围的现实现象的词,那就会引起这个词意义范围的变化。如英语词meet原指任何种类的菜肴,后来由于food(食物)、dish(盘菜)的介入,就缩小了意义范围,现只指肉类荤菜。词义组合的相互制约和替补正显示了词义系列的系统性,体现了词义系统内的一种词义范围的调整。 6、表义的线条性、顺序性 这一点既是语义具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是语义具有系统性的表现之一。语义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上,更现实地体现在语言表达这个语言的物化和外化的过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思维概括活动。通过这种思维概括过程所取得的认知材料及结果绝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一定是成系统分布的,具有关联性、条理性。尤其是想要表达这种意思时,更需要具有条理性、顺序性和系统性,否则不但自己说不清楚,别人也听不懂你所说的内容和意思。如上所述,词义的系统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小至单个词内部各义项之间(如多义词),中至几个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大至一类词形成的较大类别(如词的意义类别);既有共时的词义联系(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又有动态的词义变化与调整(如多义词和词义搭配的替补性);既有理论上的体现(如词的层次性),又有实践上的体现(如表义的线条性、顺序性)。词义的系统性实质上体现了人类认知与思维的一种特点普遍联系性与抽象概括性。一方面,普遍联系既体现了客观世界的“有关之关”(客观事物自然存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人类认知与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