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异常人员成为追踪对象社区将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doc_第1页
行为异常人员成为追踪对象社区将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doc_第2页
行为异常人员成为追踪对象社区将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ww_ktvdisk_com 东方网9月10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这些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本市社区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的线索。记者今天获悉,上海市卫生局新颁布了 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根据规范规定,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同时,还将对无业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管理。开展疑似患者调查根据市政府批复关于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意见,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需要了解辖区居委会的居民,或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过自杀,或者自残;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却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发生过以上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列入调查线索,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并告知患者或亲属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治。重性患者每年4次评估规范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纳入管理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需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后,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指导、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功能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应激事件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亲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并对患者开展个案管理和心理疏导。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对其进行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作者:贺天宝(本文来源:东方网 )谭小姐表示,摄影让她变得开朗,扩阔了社交圈子。李淑贞 摄中新网9月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摄影愈趋普及,更成为不少市民饭前的“指定动作”,但原来摄影还有心理治疗的功能。香港心理卫生会今年初为22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摄影治疗”,发现24.6%患者的精神病征状有显著改善,提升自信。有参与该计划的精神病患者表示,摄影让她变得开朗,增加与亲友聊天的话题,扩阔社交圈子。 32岁的谭小姐受精神分裂症困扰20年,严重影响她的社交和学业,被迫于中四辍学。她称,参与摄影治疗后,使她变得开朗,与父亲及朋友的话题亦多了。她经常相约其它院友一同逛街、拍照,曾到西贡拍摄海景,互相扶持,感情亦增进不少。她最难忘在救护站拍摄,看到救护员奋勇救人,她亦梦想当社工,帮助精神病康复者融入社会。社署助理署长林嘉泰昨日出席摄影展时称,摄影内容生活化、多元化,冀透过摄影扩阔精神病康复者的社交网络,推动社会共融。沙田医院精神科副顾问医生李厚道表示,现在不少人喜欢在吃饭前拍照,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他认为摄影是精神病患者“打开心眼”的好方法,冀患者善用相片表达情绪,学懂与人分享生活,共同解决难题。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前语:有困难时我们想到他们 ,有危险时我们看到了他们 ,但我们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从今起,本专栏将陆续刊登基层优秀民警先进事迹,与读者一起感受他们的胸怀与风采。前不久的一天, 河东分局禁毒支队获悉,一伙贩毒分子正躲藏在某公寓内。根据之前侦查人员的调查,这伙贩毒分子有枪还有其他凶器,是一伙亡命徒。为将这伙贩毒分子全部抓获,分局领导指示巡(特)警支队协助行动。此刻,站在公寓楼下的冯健,打开了枪的保险,将子弹推进枪膛,然后对身边的人说:“老规矩,我负责破门,你们跟在后面,一切听我的指挥。”说罢,他走进公寓楼门,小心翼翼地登上楼梯,“当当当”冯健沉稳地敲响了房门,顿时屋里的一切响声都停止了。确定屋里有人,说时迟那时快,没容对方有片刻的准备时间,冯健飞起一脚把门踹开,几名干警同时冲进屋里,一把枪对准一名贩毒者,迫使他们乖乖就擒。冯健的战友们说,每次行动冲在最前面的都是他,这个“老规矩”,有冯健在谁也破不了。其实谁不知道其中的危险?谁没有老婆、孩子?包括冯健自己也清楚,每次行动危险系数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作为警长,且从警十多年的“老”警察,他有责任危险关头冲在前,有义务保护队里的年轻同事。因此,多年来他给自己争到了这种“特权”。当家人和朋友们为他担忧时,冯健总是安慰对方说:“甭担心,我是支队最好的狙击手之一,对付那几个小角色没问题?”的确,了解冯健的人都知道,他的枪法的确很厉害,不佩服不行,这一切都是他苦练出来的。1996年,冯健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警服,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各项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至今,冯健已连续三年被市公安局嘉奖,仅今年他所在的一大队,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2名,他参与抓获的就有18名。“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冯健一贯的指导思想。作为警长的他,为了帮助训练中体能、技能较差的同志,总是将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传授给他们。尤其是今年,他每天早上都要带领体能差的同志利用上班之前的时间到公园进行3公里长跑训练,风雨无阻。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大队整体训练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市局特警总队组织的武装拉练比武中,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成绩。在工作实践中,冯健深深体会到:“当一名合格的警察,除了勇敢无畏,富于牺牲精神外,还要有缜密的分析力和机敏的观察力。一句话,就是得多动脑筋,尤其是要在突发事件面前,既要抓捕犯罪分子,又要保证群众的安全,一点都不能大意。”人们还记得,2008年8月的一天,支队接到分局指令:在河东区某公寓一单元601房间内,有一名男性精神病患者张某将自己老伴儿、儿媳捅伤后,反锁家中屋门,不让救援人员靠近。当时,他手持自制扎枪和匕首,不准任何人进屋。冯健和其他四名特警队员受命组成突击小组,迅速赶往现场。到现场后,他从片警那了解到,这位精神病患者,自幼习武,功夫不错,身体强壮无疑,这些信息对冯健设计行动方案有一定的帮助。于是,他敲开了隔壁大娘的房门。“大娘,请您给我一壶稍微热一点的水。”大娘有些不解,但知道民警要热水肯定有用,连忙进屋灌了一壶热水递给了冯健。接过热水壶,冯健和几名突击队员,先悄悄地从隔壁住户的跃层露台外檐攀爬进屋内,然后下楼冲到601室。俗话说,兵贵神速。那刻,当精神病患者张某还没转过身时,为不伤到对方,冯健迅速将手中的热水泼了出去。出于本能的反应,对方放下了手中的扎枪和匕首,其他几名队员趁势用防护盾牌将其挤到墙角,成功制服。然后,他们将受伤者与伤人者分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事后,大伙都夸冯健的机智,冯健笑着回答:“听派出所民警说此人自幼练武后,我想不能硬碰硬地和他对峙,得智取。”冯健说,他的工作除了处置突发事件外,很大的一部分精力都在路面巡控中。有他们在就得让群众感到安全。为此,冯健还苦练“火眼金睛”的本领。在津滨大道上,他曾发现一名骑盗窃来的电动车拼命逃跑的惯犯。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为逃脱抓捕,他不停地在车流中乱窜。冯健紧追,终将这名惯偷抓获。后来,这位惯偷对冯健说:“你比我还玩命,我服了!”作者:范爱红(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红网永兴8月22日讯(通讯员 张志辉 何忠雄)2012年8月20日,湖南永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全副武装成功制服一名持刀行凶的精神病患者,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其家属特地送来感谢信。2012年8月20日20时许,永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在永兴县大桥路某单位院内的家属区一精神病患者持刀砍人,已将一人砍伤,情况危急。接警后,城关派出所民警戴头盔、穿防刺背心、携防护盾牌、警用钢叉等警用器材赶到现场处置。经了解,砍人男子何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当日19时30许,何某病发,从家中拿菜刀将其父颈部砍伤,其家人打电话叫来医务人员,患者挥刀追赶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不敢靠近。了解情况后,民警利用盾牌对该男子实施夹击,成功将该男子制服。目前,在民警的协助下,精神病患者何某已被送至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作者:何忠雄(本文来源:红网 )人民网郑州8月16日电(记者魏铭荃)日前,记者从焦作市政府获悉,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患者得到康复救助,今年,焦作精神病康复救助工作全面铺开,将为2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贴,为50名住院治疗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救助资金达36.8万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贫困群体的精神病患者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爱。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和社会对该病症知识的认知的缺陷,极易造成社会治安隐患。根据规定,救助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救助对象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登记在册的贫困精神病患者;经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确诊,目前确实需要服用药物或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患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自愿申请并同意接受救助。在具备上述条件者中,优先照顾处于关锁状态的精神病患者和农村贫困精神病患者。为2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贴,包括为全市120名没有享受医保报销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每人提供购买基本治疗药品900元补贴,对120名享受医保报销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每人提供购买基本治疗药品500元补贴。另外,还为5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一次性住院医疗救助,标准为4000元/人/次,住院周期为3个月。据悉,凡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患者,经指定精神专科医院确诊后,由村委会或社区精防医生推荐,经本人或法人监护人提出申请。目前,经过各县市区残联筛查,290名救助对象已经全部确定。下一步,市残联康复部将在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的基础上,为这些救助对象支付相关费用,实施康复救助。(本文来源:人民网 )中新网临川8月15日电 陈某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江西某医院治疗,因收治问题与院方发生争执。期间,陈某乘人不备从住院部7楼跳下自杀,导致身体多处伤残。记者15日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法院获悉,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某医院共支付原告13.8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据介绍,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原告陈某在被告某医院处跳楼,该院是否应当担责上。原告方以某医院拒绝收治应当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导致陈某受刺激跳楼致残为由,要求某医院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合计34万余元。在案件调解期间,原告又增加医药费、护理费等6万元的诉请。被告方则认为,原告跳楼与医院治疗行为无关,故其不应提出医疗损害赔偿;且该院对原告已尽治疗义务,因其有严重的自杀欲望,该院无条件进一步治疗,因而通知家属接其出院,故对其自杀不应担责。法院经审理查明,2011年5月25日上午,陈某因患精神分裂症,其户籍所在地宜黄县神岗乡政府和当地派出所及陈某家属,持抚州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出具的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入院通知书,将陈某送至某医院住院治疗。因陈某有强烈的自杀欲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进行电休克治疗,2011年6月18日上午,某医院以无条件开展电休克治疗为由,电话通知陈某家属,要求家属让陈某转院治疗。陈某的嫂子等人接到被告电话后赶到医院处将陈某接回家。因陈某回家后家属无法控制其病情,次日上午,陈某的家属又将其送回某医院,坚持要求让陈某入院继续接受治疗。但某医院以陈某已出院、且该院无力治疗为由,拒绝接收陈某入院。就在双方发生争议之时,陈某乘人不备跑到某医院住院部7楼,踢开门锁跳楼自杀。陈某跳楼被人发现后,被送至其他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其左小腿被截肢,身上多处摔伤。2011年10月21日,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