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形成多民族格局的原因.doc_第1页
浅谈云南形成多民族格局的原因.doc_第2页
浅谈云南形成多民族格局的原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云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选修课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课程作业浅谈云南形成多民族格局的原因初中物理置换脱产研修班 何玉龙(大理市喜洲镇第二中学)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 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总人口约459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 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502.8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一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 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有居住在河谷地区的,也有主要聚居在坝区的,还有主要聚居在高山区的。 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那么,形成云南多民族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呢?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我想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特定的历史条件和2000多年来特别的统治方式三个方面浅谈云南多民族格局形成的原因。首先是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成因,就是: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 ;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 ,高低相差 6000 多米。高原波状起伏,高山峡谷相间。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江河纵横、湖泊棋布,断陷盆地错落。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纵观中国历史,目前最大的民族汉族,其实在远古也不是单一的民族,是华夏部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汇而成的,这一时期在中原地区与夏人、殷人、周人错杂而居的还有蛮、戎、夷、狄等少数民族,如东周都城洛阳附近便有陆浑之戎、伊雒之戎。到了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消失于史乘之中,表明他们已与华夏族融合,成了新的华夏族。北魏后期,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册。历史上记载的巴人、蜀人等也逐渐融入汉族人当中。民族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这种融合在云南这一块特殊的土地上却难以进行。云南有一句俗话“隔山容易隔水难”,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使各地居民始终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也因地理形势的原因保留着自己民族体貌、气质、语言、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的民族共同体,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民族。即使在同一个民族,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彝族,在云南省内分布广泛,人口也最多,支系十分繁杂,仅自称和他称就有百余个,各地各支系语言、习俗、服饰也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第二个原因,是云南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外地民族大量流入云南。从考古材料来看,新石器时代已经有西北氐羌、东南的百越等原始族群进入云南。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西北民族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这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渐强大,并不断向外扩张。由于匈奴的扩张,整个甘、青高原氐羌民族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向其称臣纳贡;有的无力抗争又不愿意臣服的,便向原来就有他们同类的西南方向移动,沿着横断山脉河谷进入云南境内的西部地区。在他们进入地广人稀的横断山峡谷后,很少再受到外来的侵扰。从而,从前500年至前200年这一段时间内,在亚洲东、中部多战乱的情况下,横断山脉地区反而成为许多古代民族群体安身立命的“安乐窝”。从考古和文献材料来看,进入云南的不仅有氐羌民族的群体,还有从中南半岛北上的孟高棉人,以及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两广地区的百越民族中的一部分也早已占据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和滇池地区。北方氐羌南下、南方苞蒲北上、东南方百越西进以入秦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边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诸多民族群体,纷纷向西南边疆汇聚,与当地的土著相互融合、相互吸收,从而使云南成为多民族的地区。封建时代特别的统治方式也使云南保留了众多的民族。从秦汉到现代,云南省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由于云南各族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所以中原王朝也就采用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统治方式,如两汉、三国蜀汉时期的边郡制,唐朝采用的羁縻制,元朝的土司制,在明清两朝“改土归流”后,在边疆、边远地区依然实行土司制。这样的统治方式,一方面适应了云南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发展产均衡,同时也导致各民族和各地区“各自为政”,进一步封闭了区域内的人民,保留了众多的民族。北方氐羌南下、南方苞蒲蛮北上、东南方百越西进,以入秦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边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及元、明、清朝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